9個細節教會你科學跑步

2020-08-19 馬拉松社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人體保持健康體魄十分重要。許多疾病包括腫瘤的發生發展與人們日常生活方式是息息相關的,每日規律的適量運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舒緩工作壓力,還有助於胃口和睡眠,顯然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不可或缺的。



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鍊。即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


簡單來說,有氧運動是指強度低且富韻律性的運動,其運動時間較長(約30分鐘或以上),運動強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值的60%至80%)。


有氧運動可使身心愉快和歡暢,幫助減輕精神壓力對免疫系統的損害。同時也可以鍛鍊意志,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毅力。運動可以刺激大腦垂體分泌能使人身心愉悅的「內啡肽」,緩解消極情緒對免疫系統的抑制作用,並提高中樞系統反應能力,緩解疲勞。



長期堅持運動的人比不運動者患癌率少90%;而且堅持運動的患癌者死亡率也比不運動的小得多。從事積極身體活動和經常鍛鍊的群體,其直腸癌的患病率能夠減少30%~40%,乳腺癌的患病率能夠減少20%~30%,並很有可能降低子宮內膜癌的患病風險。


這提示長期健身運動對防癌的積極作用,即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抵抗力,增強免疫功能,讓機體內發生變異的細胞能及時被發現、殺掉。


因此,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加入運動,防患於未然,通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癌症等多種疾病的發生率等等。但是運動也要注意,不要弄傷自己。



要想科學有效地跑步,需注意9個細節。

強度

建議鍛鍊者進行中等強度的跑步,一般指達到有點累、氣喘、需費點力才能說話的程度。

時間

每次跑步最好持續20~60分鐘。每周進行中等強度跑步至少150分鐘。在身體允許的條件下,如果你想獲得更多運動益處,每周可跑300分鐘。

裡程

日常健身跑,每次以3~5公裡為宜。每周裡程上限不超過92公裡。

頻率

每周跑3~5次適合大多數人。

場地

有條件的話最好選塑膠場地,其次是在公園,儘量避免在較硬的路面長時間跑步。

跑鞋

高足弓、體重偏重者需緩衝性能好的鞋,扁平足者需支撐性能好的鞋,正常足者可折中選擇。

熱身

跑步前的熱身運動以動態拉伸為主,如下蹲抱膝、弓箭步蹲、後踢腿、側壓腿等。

姿勢

跑步時要保持頭正對前方,肩部適當放鬆、穩定,以肩為軸前後擺臂,肘屈曲90度。不可左右搖晃或上下起伏過大。下肢前擺時要積極送髖,慢跑以足中或腳跟著地,快跑以足前掌著地。注意保持呼吸的深度和規律性,可用口鼻同時呼氣。

調節

跑步者要通過呼吸、心跳、疲勞感、肌肉和關節的酸痛反應等調整運動節奏。

跑步是一項全民均可參與的健身項目,健康的身體才是幸福生活的基石。

相關焦點

  • 生命在於運動,9個細節教會你科學跑步
    要想科學有效地跑步,需注意9個細節。強度建議鍛鍊者進行中等強度的跑步,一般指達到有點累、氣喘、需費點力才能說話的程度。時間每次跑步最好持續20~60分鐘。每周進行中等強度跑步至少150分鐘。在身體允許的條件下,如果你想獲得更多運動益處,每周可跑300分鐘。
  • 科學跑步九個細節
    大量研究證實,長期跑步可提高人體心肺功能,調節血壓、血脂、血糖水平和內分泌系統,降低中風、骨質疏鬆、抑鬱等風險。不過,跑步不當會引起一些問題,常見的有膝蓋損傷、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要想科學有效地跑步,需注意9個細節。強度。
  • 科學跑步的十個細節
    4、時間:單次跑步不要超過2小時,影響恢復,如果減肥跑,堅持45分鐘有氧慢跑。5、節奏:呼吸均勻,擺臂有序,腳步穩定,還能正常交流。6、裡程:健身跑5公裡管夠,對於業餘愛好者,一周的跑量維持在60~70公裡足夠。
  • 老中青鍛鍊各有注意事項 科學跑步有9細節
    比如,跑步過度易導致小腿內側骨膜炎,還有一些孩子會感覺前腳掌或後腳跟痛,以為是「生長痛」,其實是過度運動導致的炎症。另外,扁平足的孩子也不適合過多進行跑步運動。還有些孩子在家長督促下練琴,進行長時間的重複手部動作,容易引起腱鞘炎。所以兒童、青少年要注意避免過度的活動刺激,最好別做太多重複動作,以多樣化的鍛鍊為宜。   中青年人切忌太猛烈。
  • 科學跑步從你我做起,5個步驟,讓自己完成跑步運動
    你知道如何進行跑步嗎?很多人都會跑步,但是卻不知道如何科學跑步。跑步的門檻確實不高,可卻鮮有人會用正確的跑步方式進行跑步。科學跑步對於一個跑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關鍵的,科學跑步從你做起!我們需要5個步驟,讓自己合理地完成跑步運動。你知道應該怎麼跑步嗎?
  • 9個跑步誤區,給你正確答案
    跑者,每天都渴望天蒙蒙亮時能有一段快樂的跑步時光對於跑步大神來說跑步早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剛剛上路的小白跑者還有很多困惑和誤區這9個萌新最關心的小知識讓你科學輕鬆開跑這包含3個要素:空腹跑,慢跑,大於30分鐘。空腹晨跑,身體內的肝糖經過一晚消耗所剩不多,此時跑步可以燃燒更多脂肪;慢跑,控制在自己最大心率*的60%-70%,是最佳燃脂區間;跑步時長大於30分鐘,脂肪供能比例增加,燃脂效果更好。
  • Get跑步的正確姿勢,這些跑步細節,你知道嗎?
    跑步是很好的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手段,但怎麼跑確實有講究,不過,跑步不當會引起一些問題,常見的有膝蓋損傷、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要想科學有效地跑步,需注意一些細節。熱身跑步前的熱身運動以動態拉伸為主,如下蹲抱膝、弓箭步蹲、後踢腿、側壓腿等。
  • 夏季跑步如何科學補水?一定有你不知道的細節!
    在身體缺水的狀態下跑步,且不用說跑得不舒服、無法跑出好成績,就連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威脅,嚴重者會產生休克等現象,所以夏季跑步補水要及時、要科學。跑步訓練之後人體消耗了非常多的能量,在喪失了很多水分的同時,也流失了很多的礦物質和鹽,所以運動之後可以跑者們選擇喝一些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不過在不運動時,則最好少喝,因為它含有此時身體本不需要的糖、電解質及熱量。如果你的運動強度比較高,或者你是愛出汗的人,那麼你可以飲用一些淡鹽水。
  • 冬天跑步要注意18個細節
    跑步是冬季比較常見的有氧健身活動了,那麼寒冷的冬天跑步要注意哪些細節呢?飲食、穿戴上有什麼禁忌嗎?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詳細介紹冬天跑步要注意哪些細節,看看吧。2、進餐挺好選在跑步前一小時左右。3、因跑步時新陳代謝旺盛,熱量消耗大,出汗多,所以維生素C的需要量也比平時要多。4、出於氣溫、視線、安全等角度考慮,建議是白天,尤其是正午和傍晚。午休時間如果可用的話,去就近的公園補個美容跑,太陽暖暖的曬在身上,別提多舒服了。
  • 跑步勿「攀比」,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科學跑步應該這樣做
    但是你要知道,超過一定的運動量就會對身體產生不利的影響,抵消運動帶來的好處,甚至弊大於利。如果僅僅是把跑步作為健身方式,那麼你每周跑步3次左右,每次約3~5千米即可,這樣的跑量對於保持健康完全是足夠的。盲目增加跑量,頻繁參加馬拉松,忽視科學運動,會導致身體產生嚴重的損傷,更有甚者會對我們的心血管系統產生嚴重的影響。
  • 學會這幾個跑步方法,科學跑步,讓你更快瘦下來
    尤其是要跑步減肥的人,很多人堅持不了幾天就會想要放棄,無法堅持下來。減肥不要瞎跑了!學會這幾個跑步方法,讓你更快瘦下來!1、跑前先做一組力量訓練想要提高燃脂效果,我們可以在跑步速度前進行一組力量訓練,鍛鍊自身的肌肉,有助於提升自身的基礎代謝,讓你平時也能比別人消耗更多熱量。
  • 跑步5年才總結出的3個關鍵細節,讓你避免跑步運動損傷
    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大家都懂。然而跑步作為一項簡單、全民可以參與的運動,很多跑步動作細節往往容易被人們忽略,造成運動損傷。細節體現的是責任,在跑步中注意動作細節,減少運動損傷,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二、跑姿很多人隨著跑步的距離拉長,或者身體的疲勞,讓跑步的姿勢變形。因此會增加運動損傷的風險。始終保持良好的跑姿,從肢體動作上避免運動損傷。1.軀幹提拔,頭正直良好的跑步姿勢從頭到腳始終是一條直線。跑步是向前移動,任何上下、左右的力都會阻礙跑步,只會消耗更多的能量,並不會對向前跑動有幫助。
  • 跑步健身好處多,但是跑法要科學!怎樣才是科學跑步?
    導語: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面臨各種誘惑,美食、電視劇、遊戲、小說……都能讓我們一「癱」不起,但是為了向陋習「宣戰」,很多人開始加入跑步大軍,大家也都明白,跑步健身有很多好處,但是我們要掌握正確的跑法,那麼怎樣才算是科學跑步呢?
  • 科學@跑步@學習 —— 荊棘鳥跑步基礎課程
    其實這些答案,真的挺簡單,但要說明白道理也是至少需要2,3個小時的事情,估計問的人自己都沒有這個準備去接受答案,答的人又為什麼要花這樣的時間去解答呢,何況以培訓為業時間就是金錢。至於一兩句就能把這些問題打發的答案,聽聽也就罷了。
  • 科學跑步對身體的好處,減肥塑型
    跑步是可以減肥的。跑步是一項非常好的運動,需要大力的提倡。跑步是有科學方法的,每天跑步30分鐘以上,一周跑步150分鐘以上,可以有效的改善脂肪的代謝、降低膽固醇的水平、降低甘油三酯的水平,並且能夠改善跑步可以有效的增加熱量的消耗,有效的改善腹圍,降低體重。
  • 健康跑者都在堅持的9個習慣,愛跑步的你完成了幾個?
    但如果你才剛剛開始跑,那麼你需要一步步地去接近目標。 千萬不要超出你身體所能駕馭的跑步距離和跑步難度。 配備一個,並且了解如何使用,它將成為你放鬆修復肌肉的好夥伴。 05、每晚睡足7~8個小時 誠實面對你需要多少個小時,並且堅持下去。 不要相信別人在飲水機旁的閒談中所說的關於每個人在5小時的睡眠條件下可以做多少事情的漫天吹捧。
  • 跑步是把「雙刃劍」,如何科學跑步
    然而,跑步是把「雙刃劍」,若跑步不當,輕則損傷關節韌帶,重則誘發生命危險,只有科學地跑步,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而科學跑步,應注意哪些問題呢?首先,何時跑?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跑步應以速度較慢的中長跑為主,年紀稍大者可選擇走跑交替、勻速跑、間歇跑等強度不大的跑步形式。在跑步時應掌握正確的姿勢,上半身保持穩定,下半身保持足夠伸展,步伐與呼吸要保持協調平衡。
  • 給愛跑步的你:10個跑步錦囊讓你跑的更快樂
    跑步是一門科學。通過跑步強身健體原本是好事,但不少人卻在跑步過程中因為不良的運動習慣而傷身。10個跑步錦囊送個你,讓你跑的更健康和快樂。6、感到痛就要停下來跑步的人都很堅強,跑步過程中遇到身體產生疼痛往往會選擇堅持跑。然而,最好的藥是休息,一感到身體不舒服就停下來,不要等跑出了足底筋膜炎、膝蓋痛等才後悔莫及。如果你忽略小傷,小傷會讓你付出更慘痛的代價。
  • 跑步的這6個階段,你經歷了幾個?
    ,跑步是一項科學的運動項目,因此需要有明確的訓練目標以及投入額外的精力,如此一來,你的跑步水平才會進一步提升。以下6個跑步的階段,看看你現在處在哪個階段吧。當你跑習慣5公裡後,心肺功能以及身體體能都有了一定的增強,而半馬相當於4個5公裡。如果你極度渴望挑戰自己,那麼可以開始學習跑步知識,了解慢跑的速度控制以及節奏跑等多方面,讓你在長跑的路途中避免受傷,同時也不至於跑得非常辛苦。當然為了這個目標,你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 每天跑步十公裡,真的科學嗎?你的觀念需要更新了!
    並不,只是你的觀念該更新啦!舉個例子,日本的一位60~64歲年齡組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Yoshihisa Hosaka,他每天累計跑量30多公裡,但是從來不是一次拉完長距離。他更喜歡高強度拆分長距離,這種訓練模式,不僅讓他健康跑了數十年,也讓他在45歲時創造了個人最好成績,2小時25分,60歲甚至跑出了該年齡組的世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