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視俗物,清言屈時英,富貴烏足道,所思垂令名」——倪雲林
「潔癖」二字是現代才有的詞嗎?不,宋朝的張知甫早就使用過這詞語了,他的《可書》中曾言:「米元章 有潔癖,屋宇器具,時一滌之。」那時的潔癖,也就是說讓你人很愛乾淨,最主要的表示就是,自己身上乾乾淨淨,房子裡也一塵不染,並且喜歡過分的清潔。
據現在醫學表明,潔癖有生活潔癖和精神潔癖,生活潔癖其實是一種病,它屬於強迫症範疇,潔癖嚴重的人,還可能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精神潔癖中也包括了情感潔癖,比如在戀愛的時候,有精神潔癖的人也不容許感情裡面有一絲不忠的表現。
中國歷史上,在700多年前,元末明初時期就有人被封為「中國歷史上潔癖第一人」,他在這個封號可不是白拿的,這個人潔癖已經嚴重到給自家梧桐樹洗澡,給茅廁鋪鵝毛,並且還因為潔癖問題,最後終身不娶,這個人就是元末明初的大畫家倪雲林。
倪雲林,也叫倪瓚,他出生1301年,父親是個大地主,家裡十分有錢,但是父親去世得早,幸好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兄弟照顧他,其中兄長倪昭奎是當時道教的上層人物,他這個哥哥地位很高,有種種特權,且沒有勞役租稅之苦,也沒有無官場親政之累,憑藉自己的身份,頗具生財之道。
他哥哥是個道人,家裡環境優越富裕,倪雲林卻和其他的小孩子不同,沒有染上紈絝子弟的習性,且喜歡詩書字畫,家裡面有一座3層多的藏書樓,裡面有上千本書,他就每日浸泡在這些書中。
哥哥還為他請來了「真人」王仁輔來教他,從而他的身上也染上了一點道人習性,清高孤傲、潔身自好,不過久而久之,他已經不只是潔身自好了,反而變成了一種潔癖,1328年,他的兄長去世,只能自己養活自己的他,一生都沒有入仕,每天泡在書畫中間,結交的也都是一些和尚、道士、以及文人雅士,最討厭粗俗不愛乾淨的人。
他愛書畫,但筆墨總是很容易把書房弄髒,於是他就專門僱傭了兩個人來打掃書房,並且日日擦洗。書房日日擦洗還能理解,最可憐的是他家門前的那顆梧桐樹,因為倪雲林心中覺得外面泥土汙穢,玷汙了梧桐樹的高潔,於是也命人每天擦洗梧桐樹。
倪雲林家的廁所是最有亮點的,他的香側是一座空中閣樓,他為了上廁所的時候不用聞到臭的味道,於是命人用昂貴的香木打造,搭好後在下面填土坐茅坑,並且中間還覆蓋著潔白的鵝毛。據記載:「凡便下,則鵝毛起覆之,不聞有穢氣也。」這樣的茅坑估計就連現在的人都羨慕。
他不僅看不得自己身上有汙穢的東西,也見不到別人身上不乾不淨,曾有一個朋友要在他家住一晚,他答應了,但是心裡也擔心壞了,因為怕朋友身上不乾淨,沒過幾小時就要去視察一番。那天晚上,他聽見朋友咳嗽了一聲,一晚上他都輾轉難眠,等到第二天,朋友走了,就命人下人找,看朋友昨天晚上把痰吐在哪了。下人找到了之後,讓人把帶痰的葉子扔到了3裡之外。
因為潔癖,他這一輩子也沒有娶老婆,他怕別人不乾淨,所以很多女人連親近他的機會都沒有。這輩子他也心動過一次,在在一次宴會上,他看中了一個姓趙的歌姬,這位女子相貌清新脫俗,淡雅如蘭,於是將她帶回了別墅,本來想和她發生點什麼,叫歌姬一次一次去洗澡,最終還是因為潔癖,沒敢對歌姬做什麼,最後也一輩子都沒有娶妻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