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手遊:《畫境長恨歌》數字演繹詩歌之美

2021-02-15 信息與互動設計研究所

千百年來,詩歌將中華大地上的風雲變幻凝結為詩詞歌賦;將歷史激蕩泛起的漣漪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傳遞,這些共同的記憶和感受,經過幾千年積澱,成為了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

  隨著科技的發展,詩歌記錄、表達、分享等功能被電視、電影等新文化載體承接分流,同時其理解和創作的較高門檻,使得難以契合當前大眾流行語境,一時很難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文化形式。

然而,近年來從《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節目的熱播,到疫情期間「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給國人帶來的感動。人們驚喜地發現,歷經數千年歷史積澱的中華古詩詞,穿越時空仍有著浸潤心靈、啟迪人心的力量。從歷史課本走來,與現代文明鑲嵌。如今中華古詩詞正藉助更多元的形式走進大眾生活,喚醒國人沉睡的文化基因。

《畫境長恨歌》

藉助數字力量 讓經典走近大眾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作為白居易代表作之一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自問世以來就被人們以小說、戲劇、影視、音樂等形式廣為傳頌。

  古典詩詞與大眾媒介的相互聯姻,讓傳統詩詞穿越時光重煥新生。然而在傳播媒介不斷迭代的今天,如何依託數位技術為現代文明追本溯源,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時尚傳達?近日,騰訊遊戲的五位年輕畢業生做出了探索,創作了解謎遊戲《畫境長恨歌》。他們通過數位化、具象化的形式對《長恨歌》進行了全新演繹,一上線便在社交媒體掀起了一股討論和再創作熱潮。

騰訊遊戲追夢計劃推出的古風解謎遊戲《畫境長恨歌》,通過改畫、作畫與尋畫的遊戲方式,向我們展示著「詩是有聲畫,畫是無聲詩」這一極具東方美學場景的畫卷。

流暢細緻的表達,讓人身臨其境

唐朝詩人寫詩懷古,懷的是安史之亂以前的盛世,最出名的便是白居易的這首《長恨歌》。只是從今天的視角看,這首歌主題不像懷古,更像是「愛情的代價」。

愛意正濃時,玄宗「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遊戲中我們需要一邊為貴妃準備好華清池溫泉水,好讓她「溫泉水滑洗凝脂」,一邊還需準備好點心與美酒,以便「玉樓宴罷醉和春」。

一篇長恨有風情

為生動重現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宛轉動人的愛情故事,遊戲以水墨畫殘卷的形式呈現,《長恨歌》中的詩句則被巧妙地安排在每一畫的首尾,既銜接起了劇情又給玩家留下了品味鑑賞的空隙。文字的起承轉合配合水墨畫風、典雅古韻,玩家們能在感官上更立體、真切地體會詩人白居易在凝練的詩句中寄寓的豐富情感。

除了生活場景,我們還需根據詩詞提示,執筆畫出關鍵內容來推動劇情。如果不了解詩句含義,可能就無法破解謎題。這讓我們在即便了解故事梗概的情況下,依然在遊戲中能收穫十分多的驚喜。


其中一個驚喜就出現在「選在君王側」情節處。玄宗身側別了一枚「葡萄花鳥紋銀香囊」,這枚香囊曾在豆瓣評分 9.1 分的紀錄片《國家寶藏》中出現過。

據《舊唐書》卷五一講,當貴妃香消玉殞後,其它陪葬被褥等都已腐爛,唯獨留下一枚完好無損的香囊。而這香囊奇妙之處還在於應用了物理學上的支點懸掛法,在鏤刻、鏨刻這樣不俗的製作工藝下,內用活軸銜接,使其前後搖晃,香囊也不會灑出來。

為堅持恪守詩歌文化本身,《畫境長恨歌》配以詩歌原句註解賞析,對每句詩都做了全面和細緻的考證,玩家只需點擊遊戲底部按鈕就可一探究竟。這些詩詞註解並不追求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是儘可能更多地呈現古往今來多重視角,引導用戶進行自主解讀。力求做到用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遞詩歌含義,平衡專業性與藝術性。對此,不少玩家評價:「一首首詞、一幅幅畫,《畫境長恨歌》以更加詩情畫意的方式展示了詩詞中豐富的情感與百轉千回的感嘆,讓人們於玩樂之間與詩人產生了情感的共鳴。」別致的玩法,讓體驗層次更豐富因為有了「改畫」技能,遊戲畫面處處可畫,但也要畫對地方。比如為貴妃梳妝時,重複化妝能改變妝發造型,這造型到底對不對,還是得看詩句提示。在「玉樓宴罷醉和春」一句時,要是畫到荔枝上,大概率會獲得一個主劇情之外的彩蛋——名為「妃子笑」的成就。

隨著劇情一步步深入,配樂開始變得哀傷婉轉起來。自「漁陽顰(pí)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後,奢靡慵懶背後暗湧的危機徹底揭開,全詩氛圍急轉直下。我們需要一根一根點破琴弦,就如霓裳羽衣曲的「入破」般,鏗鏘短促。

融合演繹詩詞歌賦美感 實現一體化傳承

  因歷史變遷、語言流變等因素,當下詩詞文化的傳承面臨著「傳其形,不承其意」、音律美流失等困境。尤其在將詩詞歌賦進行影視和音樂化演繹時,常常會出現一些常識性錯誤,令人啼笑皆非。

  當詩歌的本義都難以傳達時,詩歌的想像也就無從談起。所以無論是從無形的語義、典故,還是從有形的器物、建築等,對傳統古詩詞的傳承應做到一體化傳承,以確保「傳其形、立其意、承其脈。

《畫境長恨歌》在進行遊戲化演繹時,便將詩詞文化與千年古曲相互融合,展現出了遊戲作為新媒介在文化傳承中的創作態度。如遊戲中的「金石錄」,就對「步搖」等唐代流行的器物形制等做了整理和介紹。從漢魏時的「花樹式步搖」到唐時的「鳥雀式步搖」,或是點燈方式從唐以前的「盞中立柱式」演變為西域傳來的「盞唇搭柱式」,抑或唐代衣裙款式由初唐的窄小向盛唐的寬鬆流行,這些深入生活點滴的介紹可以幫助玩家在細節中去感受更加「真實」的盛唐氣息。

而在音樂部分,《畫境長恨歌》中的配樂隨遊戲劇情而動,既有廟堂正聲的威嚴,又有文人雅樂的情致,交替流轉的音律美讓人更能體會長恨歌敘事的跌宕起伏與意味悠長。在遊戲推出的短短幾天內,大量玩家湧向QQ音樂、酷狗等音樂平臺,通過翻唱、電臺直播、評論互動等形式自發交流與再創作。

經典文化搭上流行載體 駛上傳承快車道

  人們常用「新瓶裝舊酒」指摘沒有新意,但在當前網際網路語境和媒介轉變下,「新瓶裝舊酒」的積極價值日益凸顯,這也正是文化傳承所需要的。否則,極有可能重蹈古人覆轍,留下因重視口授、忽視精確記譜而導致古曲失傳的相似遺憾。擁抱文化、承載文化也正讓新媒介被更多人重新認識和接受。當下很多長者,在網際網路上重溫四大名著的電視劇,當他們第一次接觸彈幕功能,便加入到與年輕人一起品味經典的行列中,這無形中形成了受眾對新媒介、新形式「陌生-認可-參與」的觀念轉變。

  當前受疫情影響,大眾的文化娛樂消費需求急劇上升。在與數量繁多的新品競爭中,經典詩歌和老劇等頻頻走紅,或許可以打消人們對於文化傳承的些許顧慮。如果主動走近新媒介,人們會發現年輕群體同樣在走近傳統文化。只不過,他們表達熱愛的渠道和方式與以往有所不同。

文章來源

光明網

https://e.gmw.cn/2020-08/06/content_34065269.htm?_zbs_baidu_bk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7132057/answer/1398451046

(版權說明: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損害或影響您的合法權益,請積極與我們聯繫處理)

聯繫我們:13871056452

2028621@qq.com

相關焦點

  • 傳承中華千古名篇,《畫境長恨歌》數字演繹詩歌之美
    詩詞等傳統文化也不再局限於課堂、書本,而是藉助更多元的形式走近大眾生活,特別是年輕群體的身邊。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踏上探索文化傳承新路徑的身影中,就有來自騰訊遊戲學院的五名年輕畢業生。他們另闢蹊徑,嘗試重新建立當代年輕人理解、認同詩歌文化的新渠道,以數位化、具象化的全新演繹,讓《長恨歌》這一文化瑰寶在遊戲中重放光彩。
  • 5月最新一批版號來了,《球球大作戰2》、《畫境長恨歌》領銜
    《球球大作戰2》、《畫境長恨歌》領銜,5月最新一批版號下發!來看看都有哪些遊戲吧~以下值得重點關注的作品,大家別忘了提前預約哦!02 | 畫境長恨歌畫境長恨歌評分:9.8分預約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留下了太多傳唱千古的名句,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經典的敘事長詩之一,故事與意境之美兼具。
  • 遊戲試玩:畫境長恨歌,帶你體驗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悲劇
    今天編編試玩了下畫境長恨歌,被這種古典畫風吸引的編編花了二十幾分鐘通關了,也身臨其境地體驗了一番唐玄宗與楊玉環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歷史早已不可考,該遊劇情完全基於白居易的《長恨歌》而成,通關後製作人表示做這個遊戲的目的是為了紀念老先生的一首《長恨歌》。遊戲現在一共三個模塊:金石錄、畫境和成就。金石錄是文章中涉及到的一系列背景知識,十分適合想要了解歷史的人。
  • 《畫境長恨歌》文魂不滅,且行且歌,優秀國風單機遊戲,值得一玩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手遊是《畫境長恨歌》,這是一款國風休閒單機遊戲,我最初是沒報太大期望值的,看介紹遊戲方式就是「畫」,我以為是簡筆畫,給長恨歌配插圖那種。(打「雪上空留馬行處」打到差點摔手機,至今沒搞懂這神秘判定機制為什麼隨便點兩點就會被判定為山水) 大部分過關條件都不高,畢竟長恨歌挺好理解,很輕易就能了解需要畫什麼,但是也會有理解錯誤過不了關的情況,比如「姊妹弟兄皆列土」,列土不是她兄弟姐妹都死了的意思,我就誤會了(笑哭)。
  • 探尋數字與藝術的融合之美!2020TGC騰訊數字文創節攜手中央美術...
    開館的首個主題展「天空盒,遊戲與你」 以「連接」為核心主題,由15位央美藝術家聯合騰訊遊戲旗下3大數字IP,共同創作了系列交互裝置作品,探索數字文化與藝術表達的融合共生之道,展現數字文化的藝術想像力。
  • 來試試這幾款古風高品質手遊
    然而國內也有很多高品質的國風解謎手遊,帶著濃濃的中國風特色的解謎手遊,玩起來也是別具一番風味,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幾款國韻十足的古風手遊有吧~繪真·妙筆千山繪真·妙筆千山是一跨國風濃鬱的冒險解謎遊戲,整個遊戲的的構圖就像是水墨畫家手下勾勒出的一幅美妙山水畫,而玩家則置身其中,放眼望去儘是大好風景
  • 從一首《長恨歌》,看白居易詩詞的兩大特點
    白居易的詩,有兩個主張: 1、內容方面:詩歌合為事而作 什麼叫「詩歌合為事而作」?「合」,應該的意思,就是說詩天生就應該反映某一件社會上的實事,這種詩歌主張,其實在《詩經》裡面就有體現,《詩經》裡面許多詩歌,就可以明顯感受到一個地方的風俗,或一個國家的思想。但「詩歌合為事而作」,也就證明了前文所說的,有刻意為之的跡象。
  • 畫境長恨歌馬作的盧飛快成就怎麼完成 馬作的盧飛快成就完成技巧
    畫境長恨歌這個遊戲,有很多的成就可以達成,有的玩家不知道怎麼達成這些成就,比如說,馬作的盧飛快這個成就,要怎麼做才可以達到呢,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呢,你知道嗎?馬作的盧飛快成就怎麼做?要如何操作呢?部分表示遊戲中的馬作的盧飛快成就很難,具體該如何操作呢?下面帶來畫境長恨歌馬作的盧飛快成就攻略,希望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
  • 國風手遊盤點——《忘川風華錄》等你不可不知的絕美國風手遊
    解密總體來說都不難,讓玩家在遊戲中體會中國山水畫之美為主。配合中國道教故事和「天人合一」的出世觀念,無一不在彰顯中華之美,文化之博。網易同故宮博物院的合作讓我們了解到了《千裡江山圖》的精彩,希望未來還能通過遊戲的方式了解到更多中國文化。
  • 白居易筆下的《長恨歌》為什麼感人,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白居易少年時就有詩名,青年時長期輾轉漂泊,晚年時被貶江州,可以說經歷十分豐富,正是這些豐富的經歷成就了他的詩歌,為後世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在白居易的詩作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那首敘事長詩《長恨歌》。
  • TGC2020騰訊數字文創節圓滿收官,6天海島熱浪引領暖冬文化潮流
    2020年11月24日,TGC騰訊數字文創節海南站圓滿落幕。在這場為期六天的盛大活動裡,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湧向海口萬綠園,暢享由騰訊打造的集遊戲、動漫、電競、科技、藝術、文化於一體的TGC數字文創狂歡之旅。
  • 欣賞詩歌的4種「美」
    但是,由於各種原因,近百年來「詩道」不斷衰落,給當代人的詩歌欣賞帶來困難,常見的詩歌鑑賞模式又很難真正從詩歌的內在出發,難免隔靴搔癢甚至緣木求魚。那麼,欣賞詩歌的主要內容和方式應該是怎樣的呢?意境之美意境之美是詩歌鑑賞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傳統詩詞魅力的核心所在。
  • 感受古代詩詞的幽微之美
    「言有盡而意無窮」,是我所理解的,古代詩詞最幽微的美。 在這些或纖巧輕妙,或詼諧趣味,或恬適自然,或閒寂野趣,或繁複鮮麗的古代詩詞裡,最好的詩大多來自於直覺。
  • 華清池再現《長恨歌》
    尤其喜歡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這首詩雖然很長,但是因為太鍾愛這首詩的緣故,那時能倒背如流。時至今日,對「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些流傳千古的佳句仍然耳熟能詳。還有周幽王在驪山上演出的「烽火戲諸侯,袌姒一笑失開下」的歷史鬧劇。後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也稱「雙十二事變」也發生在華清池,因此,華清池似乎自不自覺地成為一種文化歷史元素符號,註定要與歷史結緣。
  • 長恨歌的精華,都在這八句之中
    結果那個歌姬說:我能背誦白樂天的長恨歌,怎麼能夠和其他歌姬一樣對待呢!於是高霞寓只好出了大價錢,最終買到了府中。元稹當然在信中看出了白居易的自負。實際上從這件事也能看出,白居易在世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有名氣,不僅是達官顯貴還是三教九流,都傳頌他的詩歌。
  • 亞洲龍數字藝術展大放異彩,共生哲學演繹智慧之美
    剛剛過去的2020亞洲數字藝術展上,其或科幻藝術,或腦洞創新的作品展示給現場觀眾帶來一波又一波驚喜。亞洲文化與數字科技相互交融,讓"相生相融""共生共振"成為數字藝術展的關鍵詞彙。
  • 【好書推薦】丨品詩詞之美,賞雅韻之風
    中國人喜愛詩詞,這是一種融入骨髓的喜歡。從《詩經》到《楚辭》,從《樂府詩》到魏晉南北朝詩歌,從唐詩宋詞到元明散曲……再到近來的《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引發的全民學詩詞熱潮,中國人對詩詞的喜愛從未斷過。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詩詞承載著中國千年文化基因的同時,也影響著中國人的精神面貌。
  • 二美:王安憶的《長恨歌》,是一曲女性的悲歌
    《長恨歌》這本書,我很早就知道了,而且還在微信讀書app上加入了書架,可就是一直沒讀。今年覺得應該多讀點書,不能再虛度人生了,就把《長恨歌》給讀完了。《長恨歌》是作家王安憶寫的,這本書入選了「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還榮獲了第一屆世界華文文學獎,以及2000年的茅盾文學獎。王安憶這位作家,真是一位「寶藏作家」。
  • 發現詩詞之美 打開漢語之門
    剛剛落幕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上,來自烏克蘭的選手曾子儒讓不少觀眾印象深刻。他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詩詞也能應對自如。對母語不是漢語的學習者來說,詩詞在他們學中文的過程中,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呢?
  • 詩詞那些事:詩歌《詩經》
    詩詞,聽起來是很高大上的東西,其實也分時候。對一歲半的小豆丁來說,詩詞就是歌謠,朗朗上口,念起來像在歌唱。好聽!「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