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1年,作為當時最強大的東西方帝國,唐朝與阿拉伯帝國在怛羅斯戰役中展開直接碰撞。戰爭給唐朝帶來的震蕩和餘波,觸發了粟特將領安祿山反抗唐朝統治的著名叛亂(即大眾熟知的安史之亂)。
如果說,當時的人們不會想到,一場遙遠邊境的戰事會掀起帝國中心的巨震,身處安史之亂的主角們也不會想到,他們的故事將會激發後人無盡的想像,在詩人白居易的筆下化為一曲《長恨歌》流傳千年。
這也正是詩歌魅力所在,將數千年間中華大地上的風雲變化凝結為詩詞歌賦,將歷史激蕩泛起的漣漪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傳遞,讓無法親眼目睹的人們也能感受到歷史的榮光抑或時代的眼淚。而這些共同的記憶和感受,隨著千百年來的層層積澱,最終成為我們共同的文化財富。
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詩歌記錄、表達、分享等功能更多地被電視、電影等新文化載體承接分流,其理解和創作的高門檻也不再契合當前的大眾的流行語境,難以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文化形式。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從《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的熱播,到疫情期間「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帶來的感動,都表明詩詞觸動人心的優美和力量仍常駐心間。詩詞等傳統文化也不再局限於課堂、書本,而是藉助更多元的形式走近大眾生活,特別是年輕群體的身邊。
為弘揚傳統文化而踏上探索文化傳承新路徑的身影中,就有來自騰訊遊戲學院的五名年輕畢業生。他們另闢蹊徑,嘗試重新建立當代年輕人理解、認同詩歌文化的新渠道,以數位化、具象化的全新演繹,讓《長恨歌》這一文化瑰寶在遊戲中重放光彩。
由他們主創、中國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和騰訊遊戲追夢計劃聯合推出的解謎遊戲《畫境長恨歌》,上線前便在遊戲玩家社區TapTap中收到了12萬多位玩家的預約,正式上線後在微博、B站等社交媒體掀起了一股討論和再創作的熱潮。
遊戲以水墨畫殘卷的形式生動重現了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宛轉動人的愛情故事,《長恨歌》中的詩句則被巧妙地安排在每一畫的首尾,既銜接起了劇情又給玩家留下了品味鑑賞的空隙。文字的起承轉合配合水墨畫風、典雅古韻,玩家也能在感官上更立體、真切地體會詩人白居易在凝練的詩句中寄寓的豐富情感。
如在被逼無奈賜死楊貴妃後,白居易以「黃埃散漫風蕭索」刻畫了唐玄宗獨自前行的心境。遊戲中的畫面則據此大片留白,除垂頭而行的一人一馬外再無一景一物,黃土塵埃都不再相伴的極致寂寥感由此躍然紙上。
黃埃散漫風蕭索,
雲棧縈紆登劍閣。
The yellow dust spread wide, the wind blew desolate;
A serpentine plank path led to cloud-capped Sword Gate.
(翻譯:許淵衝)
遊戲中即點即看的原文注釋也讓詩歌品鑑的體驗更加流暢無阻。「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作為《長恨歌》的開篇之句,也許會讓不熟悉的用戶一上來就有點不明所以:明明是唐玄宗,為何又講漢皇?作為一首長篇敘事詩,《長恨歌》中類似的指代、典故等不時出現,在某網絡詞條中僅注釋就多達74處。用戶在閱讀時如果頻頻遇到理解上的困難,就好比一邊翻詞典一遍硬啃外語文獻,影響體驗。
漢皇重色思傾國,
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
養在深閨人未識。
The beauty-loving monarch longed year after year
To find a beautiful lady without peer.
A maiden of the Yangs to womanhood just grown,
In inner chambers bred, to the world was unknown.
考慮玩家的體驗,遊戲為每句詩都做了全面和細緻的考證,玩家只需點擊遊戲底部按鈕就可一探究竟。與百科詞條或書本注釋對比後可以發現,遊戲在詩詞註解上也值得稱道:並不追求唯一的「標準答案」,而是儘可能多地呈現古往今來多重視角,引導用戶進行自主的解讀。
「花鈿」「翠翹」「盞唇搭柱式」
在遊戲中感受更加「真實」的盛唐氣息
當前,因為歷史變遷、語言流變等因素,詩詞文化的傳承面臨著「傳其形,不承其意」、音律美流失等困境。
例如,某流行歌曲將《長恨歌》中「雲鬢花顏金步搖」改編成了「雲鬢花顏金步緩搖」,在網友間掀起非議。鬧出烏龍的原因頗具代表性,由於「步搖」一詞指代中國傳統女性首飾的意思已經不再廣為人知,普羅大眾容易望文生義將其拆成「步」、「搖」兩個單字來理解,加進一個「緩」則更是錯上加錯。
《長恨歌》中「霓裳羽衣曲」等典故不被大眾熟知,「花鈿」「翠翹」等首飾早已脫離大眾視野,漢宮太液池、驪山華清宮等已不復往日風採,有的甚至不復存在。當詩歌的本義都難以傳達時,詩歌的想像也就無從談起。
無論是從無形的語義、典故上,還是從有形的器物、建築等,人們與詩詞的現實連接點日漸式微,這無疑加劇了理解詩詞、欣賞詩詞的溝通成本。詩詞用典豐富,講求借物抒情、觸景生情的特色,卻也成了傳承的難處。
《畫境長恨歌》用遊戲的方式將詩詞文化與千年古曲融合演繹,展現出了遊戲等流行媒介在文化傳承中的全新力量。
在遊戲中的「金石錄」,對「步搖」等唐代流行的器物形制等做了整理和介紹。從漢魏時的「花樹式步搖」到唐時的「鳥雀式步搖」,或是點燈方式從唐以前的「盞中立柱式」演變為西域傳來的「盞唇搭柱式」,抑或唐代衣裙款式由初唐的窄小向盛唐的寬鬆流行,這些深入生活點滴的介紹可以幫助玩家在細節中去感受更加「真實」的盛唐氣息。
此外,通過參考陝西歷史博物館、敦煌莫高窟等文博機構出版的文獻資料,《畫境長恨歌》讓玩家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到「鎏金蔓草蝴蝶紋銀釵」「橫笛樂伎」「琵琶樂伎」等盛唐雅韻。細節考究帶來的具象化表達,既能夠幫助人們穿越歷史迷霧更有代入感,也提供了「觸景生情」的情感支點,水墨畫的留白,則避免讓玩家陷入一景一物,而是留下了詩歌意境想像的空間。對於這點,玩家也普遍給出了較高讚譽,「這是一款很快能夠通關的藝術品,已經不能稱為遊戲了,鄭重謹慎的研究是創作者們滿滿的真誠,非常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