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白居易,很多人就算沒有讀過他的《長恨歌》,也是聽過名字,畢竟《長恨歌》是白居易最具有代表性的古體詩。《長恨歌》以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兩人的愛情故事為背景,編制了一篇扣人心弦的帝妃戀愛史,將唐玄宗搶奪兒子老婆的事件,升華成唯美的愛情故事,古往今來不知感動了多少年輕男女,也不知賺取了多少痴情人的眼淚,一句「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傳唱千古。
當人們深陷白居易文字中時,有人十分清醒,他就是袁枚。很多人知道袁枚,是因為美食,袁枚的《隨園食單》的確是一本美食著作,然而,很多人忽略了袁枚的其他身份——清中期著名的詩人、散文家、文學批評家。他就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批評白居易的《長恨歌》不值得一讀。
乾隆十七年,袁枚前往陝西任職,想起了昔日安史之亂後,唐玄宗經由馬嵬坡入蜀,也想起了楊貴妃在馬嵬坡被殺一事,不由得感由心生,連續寫下4首《馬嵬》,今天咱們就來讀一讀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白居易的《長恨歌》感染了那麼多人,袁枚直接對此進行批評——莫唱當年《長恨歌》!那麼多人都對唐玄宗與楊貴妃悲傷的結局落淚時,袁枚冒天下之大不韙,顯示出他超出世人的膽識,他的境界比世人高了很多。「人間亦自有銀河」,皇帝與貴妃的愛情故事算什麼?人世間有那麼多普通人,有那麼多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在一起的戀人,他們像牛郎織女一樣相愛卻不能生活在一起,他們才值得真正的被世人同情。
袁枚胸中裝著的是天下蒼生,是黎明百姓!他一方面沉迷於美食、山水與詩文,「蒼生我輩憂」(《寄梅岑》)是他的另一方面,他心中裝著世間千千萬萬的普通人。
在帝王家與百姓中,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帝王在宮中享盡美食、美物,而百姓卻是生活在苦難中。在想到《長恨歌》的同時,更想到了杜甫的《石壕吏》,兵荒馬亂中,老婦的兩個兒子都戰死,家中只有老夫妻兩人與兒媳孫子,官兵卻依舊未能放過他們,在抓不到老丈充軍後,竟將老婦拉走做那隨軍做飯之人,夫妻分別。唐玄宗與楊貴妃淚別算什麼?百姓經歷的苦難不知道多了多少,「淚比長生殿上多」,這一句滿滿的都是袁枚對普通百姓的同情,老婦被官兵抓走,一邊走一邊哭,直到哭聲再也聽不見,「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從《長恨歌》到《石壕吏》,都是唐朝詩文名篇,袁枚將這兩首毫無關係的名篇聯繫得如此緊密,足見其筆力深厚。不僅在詩中抒發了自己的感慨,「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懷抱」,同時也給人豐富的聯想。清代詩評家吳應和在《浙西六家詩鈔》給予了袁枚作品這樣的評價:「沉痛,足以動人,詠古諸作並傳無疑。」
想要閱讀更多袁枚的作品,小佛推薦《袁枚詩文選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