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恨歌》的背後,是白居易一生愛而不得的情殤
白居易寫下這首《夜雨》時,已經年過四十,時間倒退三十年,那時候,他是個聽母親的話,認真讀書的乖孩子。父親是個官吏,為躲避徐州戰亂,他把家人送往宿州符離安居,白居易在這裡認識了小女孩湘靈。那時候,白居易11歲,湘靈7歲,兩人青梅竹馬,一起長大。
-
白居易筆下的《長恨歌》為什麼感人,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白居易少年時就有詩名,青年時長期輾轉漂泊,晚年時被貶江州,可以說經歷十分豐富,正是這些豐富的經歷成就了他的詩歌,為後世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在白居易的詩作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那首敘事長詩《長恨歌》。
-
白居易姓白名居易,字樂天,為何卻寫下「《長恨歌》」?
為什麼提到這部電視劇呢,是因為劇中由王大陸飾演的渤王在其中一集問馬摘星,說他很好奇,白居易名居易字樂天,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比較豁達的,為什麼卻寫下了《長恨歌》,而且還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他到底是有多恨?這一問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白居易為什麼寫下《長恨歌》。
-
替唐肅宗「弒父」的《長恨歌》,是白居易拍給大唐的高級馬屁
(關注「我是渭水徐公」,按照我自動回復的流程操作,你將得到更多、更全的寫作類乾貨)我在網上見到一個問題:白居易的《長恨歌》,直接拿皇帝開涮,為什麼沒有人舉報他呢?如果我們認真分析,就不難發現:白居易的《長恨歌》,讓唐肅宗李亨成功完成了「弒父」的過程,所以,像白居易這樣善於揣測聖意,辦事靠譜的大臣,只會得到皇帝的讚譽。就算有人舉報,白居易也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
世人皆知長恨歌,卻不知白居易的初戀也暗含其中,更是寫自己
白居易最開始寫長恨歌,其實是想翻閱唐玄宗調回來,但他寫著寫著,卻逐漸同情起了他們,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深深陷入那段悲傷,卻又流傳百世的情感旋窩中並且想起他的初戀湘靈,於是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此恨綿綿無絕期,這樣的結局,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
何新:白居易《長恨歌》新解
圖片來源於網絡白居易《長恨歌》中有關於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故事的著名詩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
長恨歌的精華,都在這八句之中
結果那個歌姬說:我能背誦白樂天的長恨歌,怎麼能夠和其他歌姬一樣對待呢!於是高霞寓只好出了大價錢,最終買到了府中。元稹當然在信中看出了白居易的自負。實際上從這件事也能看出,白居易在世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有名氣,不僅是達官顯貴還是三教九流,都傳頌他的詩歌。
-
從一首《長恨歌》,看白居易詩詞的兩大特點
舉個例子 白居易最受人讚頌的詩有《賣炭翁》、《琵琶行》、《長恨歌》,我們看這三首詩:《賣炭翁》有四字小序 《長恨歌》有一個偉大之處,它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詩歌創作的路子,《長恨歌》是歌行體詩歌,李白也寫樂府歌行體,但白居易和李白又有所不同,
-
35歲還是單身狗的白居易,為啥能寫出盪氣迴腸的《長恨歌》
白居易與《長恨歌》古人成親的早,蘇軾17歲就已經和王弗成親了,而白居易35歲還是單身狗這件事,有點不合常理。而更不合常理的是這枚35歲的單身狗,居然還寫出了讓人盪氣迴腸的《長恨歌》。《長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老白一生有兩個了不起的成就。
-
白居易的《長恨歌》千古流傳,袁枚卻認為它不值一讀,這是為何?
說起白居易,很多人就算沒有讀過他的《長恨歌》,也是聽過名字,畢竟《長恨歌》是白居易最具有代表性的古體詩。《長恨歌》以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兩人的愛情故事為背景,編制了一篇扣人心弦的帝妃戀愛史,將唐玄宗搶奪兒子老婆的事件,升華成唯美的愛情故事,古往今來不知感動了多少年輕男女,也不知賺取了多少痴情人的眼淚,一句「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傳唱千古。當人們深陷白居易文字中時,有人十分清醒,他就是袁枚。
-
白居易和元稹:去他的《長恨歌》
《白居易和元稹:去他的<長恨歌>》作者 | 北溟魚一白居易的母親是個瘋子。時人說是「心疾」,大約是現在說的「精神分裂」。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有人說是因為「悍妒」。
-
世人皆知《長恨歌》,卻不知符離鄰家女
白居易最開始寫《長恨歌》,其實是想諷喻唐玄宗跟楊貴妃,但他寫著寫著卻逐漸同情起了他們,並且想起了他的初戀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湘靈,可愛動人,與白居易青梅竹馬。白居易出身士族,而湘靈只是鄉野姑娘,白母以門戶為由,千方百計的阻攔,甚至暗自給白居易安排了婚事,白居易知道後,
-
唐宣宗寫白居易的詩,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有何玄妙
是唐宣宗悼念白居易的一首詩歌。我們先說說悼亡詩。一般認為悼亡詩都是寫自己的親人的,尤其是老婆的。歷史上寫悼亡詩寫的很好有幾個人,一個是魏晉時期的大帥哥潘安,一個是唐朝的花心詩人元稹,還有就是宋朝的蘇東坡和南宋的陸遊,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寫給自己的老婆或者是前妻的(陸遊的那首黃藤酒)。
-
白居易果然沒騙人!《長恨歌》驪宮遺址被發現
近日,白居易筆下的「驪宮」——朝元閣被發現。朝元閣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西繡嶺第三峰峰頂北端。2018-2020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朝元閣遺址保護項目,對朝元閣遺址重新開展發掘工作。白居易的《長恨歌》就有這座驪宮的記載其規模宏大令人震撼。《長恨歌》唐 白居易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
白居易寫給元稹的一封「情書」,句句真情,字字肺腑:這是真愛
白居易畫像 圖片源自網絡在白居易寫給元稹的詩裡,不乏情真意切的表白。看完只想說一句:誰說情書只能寫給愛人呢?寫給友人一樣是深情滿滿、感人至深的啊。秋風起真的,若非元稹是男的……而今天要分享的這首白居易寫給元稹的送別詩,更是字字肺腑,句句真情,尤其最後十字,誰看了不道一句「這是真愛」啊!
-
《長恨歌》中的大唐盛世:唐玄宗與楊貴妃秘史
01 大唐盛世
-
唐詩趣話:我梳白髮添新恨-白居易為何能成為「長恨歌主」
在符離,11歲的白居易認識了7歲的鄰家女孩湘靈。出身書香門第文質彬彬的白居易和出身農家美麗機靈的湘靈開始了一段青梅竹馬的歲月。那應該是白居易一生中最美好的歲月。在符離生活了三年,白居易離開符離開始了一段遊歷生涯。等到重新回到符離的時候,白居易已經19歲,這時的湘靈已經15歲,出落成一個娉娉婷婷的美麗少女了。
-
華清池再現《長恨歌》
尤其喜歡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這首詩雖然很長,但是因為太鍾愛這首詩的緣故,那時能倒背如流。時至今日,對「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些流傳千古的佳句仍然耳熟能詳。還有周幽王在驪山上演出的「烽火戲諸侯,袌姒一笑失開下」的歷史鬧劇。後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也稱「雙十二事變」也發生在華清池,因此,華清池似乎自不自覺地成為一種文化歷史元素符號,註定要與歷史結緣。
-
白居易與湘靈的不了情
白居易用抗婚表達著對湘靈的真愛。直到37歲,在母親以死相逼下才與一位官宦之女成婚。到底門當戶對了,可他娶的只是妻子,而不是愛情。 婚後的白居易對湘靈的懷念一如既往,絲毫未減。走在路上、躺在床上、看到舊物,無處不瞻望,無夕不思量,從朝到暮,由春到冬。
-
都是寫楊貴妃和唐玄宗,白居易、李白和杜牧,誰的詩更好?
白居易的好友王質夫鼓勵白居易寫一首詩來紀念這件事,以免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將其忘記。於是白居易寫下了一首長詩,因為詩歌結尾兩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所以為其取名《長恨歌》。白居易的影視形象,網絡圖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