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是渭水徐公」,按照我自動回復的流程操作,你將得到更多、更全的寫作類乾貨)
我在網上見到一個問題:白居易的《長恨歌》,直接拿皇帝開涮,為什麼沒有人舉報他呢?
如果我們認真分析,就不難發現:白居易的《長恨歌》,讓唐肅宗李亨成功完成了「弒父」的過程,所以,像白居易這樣善於揣測聖意,辦事靠譜的大臣,只會得到皇帝的讚譽。就算有人舉報,白居易也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當然,所謂的「弒父」,並不是要真的殺害君父本人,而是一種意識形態更迭的象徵。畢竟新君就位,不僅要博取朝野的認可,還要在彌補父親失誤的同時,徹底把父親的影響力與威望納入囊中,這便是所謂的「弒父」。
而白居易的長恨歌,不僅替唐肅宗李亨完成了任務,而且其手法還非常巧妙。我們仔細讀一讀這首詩,就不難發現白居易的匠心獨具之處。
(一)為尊者諱
在白居易的《長恨歌》裡。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故事,被描繪為一段曠世之戀。如果我們不看歷史,單單讀完這一首詩,很容易就會被他們的愛情故事打動,並為他們勞燕分飛的結局所嘆息。
但如果結合歷史來看,你將發現,以上的結論都是荒誕的,而且是站不住腳的。
《長恨歌》對應的歷史,是眾所周知的安史之亂,也是大唐從盛轉衰的節點。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唐玄宗重用了野心勃勃的安祿山,以及專權誤國的楊國忠。他這個皇帝的過錯,是跳進黃河也洗不白的。
但《長恨歌》裡,卻絲毫沒有提到唐玄宗的這些過錯,反而花了巨大的篇幅,描繪了兩人生離死別的愛情。這本質上,就替大唐王朝遮了羞,蓋了醜,站在大唐王朝的角度來看,白居易不僅無過,而且還有功。
就算是歌頌所謂的愛情,其實也是站不住腳的。眾所周知,楊玉環本來是唐玄宗的兒媳婦。兩個人所謂的戀情,本身就是違背人倫的,如果直接把這樣的故事講出去,那也是好說不好聽啊!
想想一下,如果把「漢皇重色思傾國」,改成「漢皇重色思扒灰」,唐肅宗會不會立刻安排人把他辦了?
歸根到底,《長恨歌》這首詩從頭到尾,都在避重就輕,為尊者諱。就算被舉報,也是舉報白居易收了魚朝恩的黑錢,不僅給前朝的太上皇洗地,還給當朝的皇帝尬吹。要是這麼舉報,還算是勉強符合邏輯。
(二)橫看豎看,也輪不到長恨歌
我們無論是橫著比較,還是豎著比較,《長恨歌》都不可能登上大唐王朝的黑名單,原因也很簡單:如果論起批判李唐王朝,同時期的那些其他作品,可比長恨歌要尖銳得多了。
我們先來做個橫向比較:如果限定楊貴妃選題,李商隱會如何批判這段故事呢?
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馬嵬》其一
一首不解恨,李商隱又整了第二首: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馬嵬》其二
這些詩句放到一起,基本上就是指著唐玄宗的鼻子罵了:身為皇帝,卻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你個老幫菜是幹什麼吃的?
這種批判的語氣,要遠遠比白居易的《長恨歌》更為尖銳。但李商隱的一生,只是仕途坎坷,一生蹉跎,卻並沒有因這首詩,而遭到什麼打擊報復。以此可以推斷,大唐時期的言論風格,還是比較寬鬆的,很少有人因言獲罪。
如果我們縱向比較,也不難發現:白居易的很多作品,對大唐王朝的批判都非常尖銳。就算因言獲罪,也橫豎輪不到《長恨歌》。
累累六七堂,一堂費百萬。——《傷宅》
翻譯成我們今天的話:老百姓都買不起房子了,你們這些權貴居然有這麼多套豪宅!
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輕肥》
翻譯成我們今天的話:你們這些文臣武將,衣冠禽獸,在這又是水果,又是刺身,成天大吃大喝,酒足飯飽。但江南鬧了旱災,老百姓都人吃人了!
就算白居易被拉入黑名單,這些作品也會首當其衝。橫看豎看,都輪不上《長恨歌》。
(三)皇帝聽了想打賞
實際上,皇帝聽了不僅不想拉黑,而且還想打賞。
李忱在《悼白居易》一詩中寫道: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忘了介紹了,李忱是唐肅宗去世48年後,所即位的大唐皇帝。按照他作品的說法,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已經成為了當時的流行歌曲,堪稱「大唐好聲音」。這種來自官方的肯定,無疑是一次貨真價實的欽定。
唯有在不損傷大唐王朝尊嚴的前提下,將前朝皇帝的過錯,適當加以批判和否定,才能彰顯出後世皇帝彌補過錯的決心,以及力挽狂瀾的英明神武。除了白居易,沒人能把事情辦得如此漂亮。
說白了,《長恨歌》是一首高級馬屁,它拍得恰到好處,而且拍得極為優雅。就這樣,唐玄宗那幾乎不可原諒的過錯,都被描繪成了一個美麗的錯誤,還被千秋萬代所傳唱。
因此,就算有人舉報長恨歌,白居易也不會受到懲罰。恰恰相反,皇帝聽了想打賞,百姓聽了想流淚。就現在的西安人,都知道把李隆基、楊玉環的愛情故事,當成官方的宣傳素材。如果白居易泉下有知,未知會作何感想?
我是渭水徐公,老李校長&朝聞道寫作社群mcn主理人,帶領400+作者靠寫作實現副業變現。
想得到我的更多寫作類乾貨,請點擊關注,並按照我的自動回覆信息操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