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唐肅宗「弒父」的《長恨歌》,是白居易拍給大唐的高級馬屁

2020-12-23 我是渭水徐公

(關注「我是渭水徐公」,按照我自動回復的流程操作,你將得到更多、更全的寫作類乾貨)

我在網上見到一個問題:白居易的《長恨歌》,直接拿皇帝開涮,為什麼沒有人舉報他呢?

如果我們認真分析,就不難發現:白居易的《長恨歌》,讓唐肅宗李亨成功完成了「弒父」的過程,所以,像白居易這樣善於揣測聖意,辦事靠譜的大臣,只會得到皇帝的讚譽。就算有人舉報,白居易也不會受到任何懲罰。

當然,所謂的「弒父」,並不是要真的殺害君父本人,而是一種意識形態更迭的象徵。畢竟新君就位,不僅要博取朝野的認可,還要在彌補父親失誤的同時,徹底把父親的影響力與威望納入囊中,這便是所謂的「弒父」。

而白居易的長恨歌,不僅替唐肅宗李亨完成了任務,而且其手法還非常巧妙。我們仔細讀一讀這首詩,就不難發現白居易的匠心獨具之處。

(一)為尊者諱

在白居易的《長恨歌》裡。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故事,被描繪為一段曠世之戀。如果我們不看歷史,單單讀完這一首詩,很容易就會被他們的愛情故事打動,並為他們勞燕分飛的結局所嘆息。

但如果結合歷史來看,你將發現,以上的結論都是荒誕的,而且是站不住腳的

《長恨歌》對應的歷史,是眾所周知的安史之亂,也是大唐從盛轉衰的節點。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唐玄宗重用了野心勃勃的安祿山,以及專權誤國的楊國忠。他這個皇帝的過錯,是跳進黃河也洗不白的。

但《長恨歌》裡,卻絲毫沒有提到唐玄宗的這些過錯,反而花了巨大的篇幅,描繪了兩人生離死別的愛情。這本質上,就替大唐王朝遮了羞,蓋了醜,站在大唐王朝的角度來看,白居易不僅無過,而且還有功。

就算是歌頌所謂的愛情,其實也是站不住腳的。眾所周知,楊玉環本來是唐玄宗的兒媳婦。兩個人所謂的戀情,本身就是違背人倫的,如果直接把這樣的故事講出去,那也是好說不好聽啊!

想想一下,如果把「漢皇重色思傾國」,改成「漢皇重色思扒灰」,唐肅宗會不會立刻安排人把他辦了?

歸根到底,《長恨歌》這首詩從頭到尾,都在避重就輕,為尊者諱。就算被舉報,也是舉報白居易收了魚朝恩的黑錢,不僅給前朝的太上皇洗地,還給當朝的皇帝尬吹。要是這麼舉報,還算是勉強符合邏輯。

(二)橫看豎看,也輪不到長恨歌

我們無論是橫著比較,還是豎著比較,《長恨歌》都不可能登上大唐王朝的黑名單,原因也很簡單:如果論起批判李唐王朝,同時期的那些其他作品,可比長恨歌要尖銳得多了。

我們先來做個橫向比較:如果限定楊貴妃選題,李商隱會如何批判這段故事呢?

冀馬燕犀動地來,自埋紅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馬嵬》其一

一首不解恨,李商隱又整了第二首: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馬嵬》其二

這些詩句放到一起,基本上就是指著唐玄宗的鼻子罵了:身為皇帝,卻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你個老幫菜是幹什麼吃的

這種批判的語氣,要遠遠比白居易的《長恨歌》更為尖銳。但李商隱的一生,只是仕途坎坷,一生蹉跎,卻並沒有因這首詩,而遭到什麼打擊報復。以此可以推斷,大唐時期的言論風格,還是比較寬鬆的,很少有人因言獲罪。

如果我們縱向比較,也不難發現:白居易的很多作品,對大唐王朝的批判都非常尖銳。就算因言獲罪,也橫豎輪不到《長恨歌》。

累累六七堂,一堂費百萬。——《傷宅》

翻譯成我們今天的話:老百姓都買不起房子了,你們這些權貴居然有這麼多套豪宅!

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輕肥》

翻譯成我們今天的話:你們這些文臣武將,衣冠禽獸,在這又是水果,又是刺身,成天大吃大喝,酒足飯飽。但江南鬧了旱災,老百姓都人吃人了

就算白居易被拉入黑名單,這些作品也會首當其衝。橫看豎看,都輪不上《長恨歌》。

(三)皇帝聽了想打賞

實際上,皇帝聽了不僅不想拉黑,而且還想打賞。

李忱在《悼白居易》一詩中寫道: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忘了介紹了,李忱是唐肅宗去世48年後,所即位的大唐皇帝。按照他作品的說法,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已經成為了當時的流行歌曲,堪稱「大唐好聲音」。這種來自官方的肯定,無疑是一次貨真價實的欽定。

唯有在不損傷大唐王朝尊嚴的前提下,將前朝皇帝的過錯,適當加以批判和否定,才能彰顯出後世皇帝彌補過錯的決心,以及力挽狂瀾的英明神武。除了白居易,沒人能把事情辦得如此漂亮。

說白了,《長恨歌》是一首高級馬屁,它拍得恰到好處,而且拍得極為優雅。就這樣,唐玄宗那幾乎不可原諒的過錯,都被描繪成了一個美麗的錯誤,還被千秋萬代所傳唱。

因此,就算有人舉報長恨歌,白居易也不會受到懲罰。恰恰相反,皇帝聽了想打賞,百姓聽了想流淚。就現在的西安人,都知道把李隆基、楊玉環的愛情故事,當成官方的宣傳素材。如果白居易泉下有知,未知會作何感想?

我是渭水徐公,老李校長&朝聞道寫作社群mcn主理人,帶領400+作者靠寫作實現副業變現。

想得到我的更多寫作類乾貨,請點擊關注,並按照我的自動回覆信息操作哦。

相關焦點

  • 《長恨歌》中的大唐盛世:唐玄宗與楊貴妃秘史
    806年是唐憲宗元和元年,距離唐玄宗駕崩的762年,只過去了44年,皇帝卻換了好幾茬:玄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憲宗,而且無一例外,都是父子相傳。沒辦法,唐玄宗的78歲成為僅次於武則天的高齡,而他身後,則是一代比一代短命。44年之後,已經傳到了六代孫唐憲宗手裡。
  • 白居易筆下的《長恨歌》為什麼感人,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白居易少年時就有詩名,青年時長期輾轉漂泊,晚年時被貶江州,可以說經歷十分豐富,正是這些豐富的經歷成就了他的詩歌,為後世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佳作。在白居易的詩作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那首敘事長詩《長恨歌》。
  • 從一首《長恨歌》,看白居易詩詞的兩大特點
    舉個例子 白居易最受人讚頌的詩有《賣炭翁》、《琵琶行》、《長恨歌》,我們看這三首詩:《賣炭翁》有四字小序:「苦宮市也」,宮市就是替朝廷、皇帝做買賣,是中晚唐朝廷的弊端之一,許多老百姓被宮市壓榨得苦不堪言,白居易作《賣炭翁》的目的就很顯然,是要反映「宮市」這件實事。
  • 35歲還是單身狗的白居易,為啥能寫出盪氣迴腸的《長恨歌》
    白居易與《長恨歌》古人成親的早,蘇軾17歲就已經和王弗成親了,而白居易35歲還是單身狗這件事,有點不合常理。而更不合常理的是這枚35歲的單身狗,居然還寫出了讓人盪氣迴腸的《長恨歌》。《長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老白一生有兩個了不起的成就。
  • 白居易的《長恨歌》到底是寫給誰的?
    沒人能想到 一位詩人能橫跨山海 成為另一個國家的文明高峰 李白杜甫遠不及其半腰 他就是「詩魔」白居易
  • 長恨歌的精華,都在這八句之中
    結果那個歌姬說:我能背誦白樂天的長恨歌,怎麼能夠和其他歌姬一樣對待呢!於是高霞寓只好出了大價錢,最終買到了府中。元稹當然在信中看出了白居易的自負。實際上從這件事也能看出,白居易在世的時候,就已經非常有名氣,不僅是達官顯貴還是三教九流,都傳頌他的詩歌。
  • 白居易姓白名居易,字樂天,為何卻寫下「《長恨歌》」?
    為什麼提到這部電視劇呢,是因為劇中由王大陸飾演的渤王在其中一集問馬摘星,說他很好奇,白居易名居易字樂天,按道理來說應該是比較豁達的,為什麼卻寫下了《長恨歌》,而且還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他到底是有多恨?這一問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白居易為什麼寫下《長恨歌》。
  • 《長恨歌》的背後,是白居易一生愛而不得的情殤
    11歲左右住在宿州符離,認識了女孩湘靈,19歲與湘靈私定終身21歲搬家到襄陽,22歲父親去世,回到符離,27歲左右又離開符離去長安,進士及第34歲作《長恨歌》,37歲結婚,40歲母親去世,作《夜雨》44歲,被貶江州司馬,與湘靈重逢,作《琵琶行
  • 何新:白居易《長恨歌》新解
    圖片來源於網絡白居易《長恨歌》中有關於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故事的著名詩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 微信拍一拍長恨歌怎麼設置 拍一拍長恨歌設置教程
    微信 拍一拍怎麼設置長恨歌?微信拍一拍功能自從推出之後,就受到各種玩梗大佬的關注,各種搞笑拍一拍都整出來了,可謂是八仙過海更顯神通,最近就有人將長恨歌設置成了拍一拍,不得不說還真有神韻,而且視覺衝擊感也非常的強,本來是想要拍一拍挑逗一下的,冷不丁的整出來這麼一大篇長恨歌,妙哉妙哉啊!
  • 世人皆知長恨歌,卻不知白居易的初戀也暗含其中,更是寫自己
    白居易最開始寫長恨歌,其實是想翻閱唐玄宗調回來,但他寫著寫著,卻逐漸同情起了他們,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深深陷入那段悲傷,卻又流傳百世的情感旋窩中並且想起他的初戀湘靈,於是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此恨綿綿無絕期,這樣的結局,故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 白居易的《長恨歌》千古流傳,袁枚卻認為它不值一讀,這是為何?
    說起白居易,很多人就算沒有讀過他的《長恨歌》,也是聽過名字,畢竟《長恨歌》是白居易最具有代表性的古體詩。《長恨歌》以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兩人的愛情故事為背景,編制了一篇扣人心弦的帝妃戀愛史,將唐玄宗搶奪兒子老婆的事件,升華成唯美的愛情故事,古往今來不知感動了多少年輕男女,也不知賺取了多少痴情人的眼淚,一句「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傳唱千古。當人們深陷白居易文字中時,有人十分清醒,他就是袁枚。
  • 文化 | 白居易 一曲長歌唱古今
    王質夫建議白居易用詩的形式記述這個故事:「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於世。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這是一個大膽的創意,因為在這之前的中國詩歌史上,漢樂府達到一個高峰,盛世大唐出了李白、杜甫等燦若星辰的詩人,卻鮮有在樂府詩上與前朝比肩的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次創作上的挑戰。
  • 白居易和元稹:去他的《長恨歌》
    《白居易和元稹:去他的<長恨歌>》作者 | 北溟魚一白居易的母親是個瘋子。時人說是「心疾」,大約是現在說的「精神分裂」。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有人說是因為「悍妒」。
  • 華清池再現《長恨歌》
    尤其喜歡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這首詩雖然很長,但是因為太鍾愛這首詩的緣故,那時能倒背如流。時至今日,對「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些流傳千古的佳句仍然耳熟能詳。還有周幽王在驪山上演出的「烽火戲諸侯,袌姒一笑失開下」的歷史鬧劇。後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也稱「雙十二事變」也發生在華清池,因此,華清池似乎自不自覺地成為一種文化歷史元素符號,註定要與歷史結緣。
  • 白居易的詩老嫗能解,最通俗直白的詩人,憑什麼被稱為「詩魔」?
    03▲《長恨歌》白居易最受人讚頌的詩有《賣炭翁》、《琵琶行》、《長恨歌》,我們看這三首詩:《賣炭翁》有四字小序:「苦宮市也」,宮市就是替朝廷、皇帝做買賣,是中晚唐朝廷的弊端之一,許多老百姓被宮市壓榨得苦不堪言,白居易作《賣炭翁
  • 白居易的《長恨歌》,明知假的太多,但依然會被感動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多少年來白居易的這首《長恨歌》被無數痴男怨女傳頌,無論是否了解那段歷史,大家都被這裡面描寫的悽美愛情深深打動。要說美,大詩人白居易不愧是頂級高手,用他那嫻熟的筆法,將這個故事演繹的悽婉動人,成了無數人心中嚮往的愛情。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在《妖貓傳》中,最後頓悟的白居易說,事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愛情是真的就可以了,那我們今天就開一個腦洞,假如沒有安史之亂,唐明皇還會一如既往的愛著楊貴妃嗎?
  • 白居易與湘靈的不了情
    失戀的白居易30來歲便白了頭,36歲還孑然一身。在法定婚齡男15、女13歲的唐代,大叔級的白居易成了那個時代不折不扣的大齡剩男。     是沒人願意嫁他?非也!白居易那時名滿長安,冠蓋京華。盛夏,達官貴人花錢買不到的冰塊,有人成筐送到他家分文不取。他是大唐的「超級名星」,也是眾多待字閨中美眉心中的白馬王子、夢中情人,說媒人幾乎踏破他家門檻,可他就是不婚。
  • 白居易果然沒騙人!《長恨歌》驪宮遺址被發現
    近日,白居易筆下的「驪宮」——朝元閣被發現。朝元閣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西繡嶺第三峰峰頂北端。2018-2020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朝元閣遺址保護項目,對朝元閣遺址重新開展發掘工作。白居易的《長恨歌》就有這座驪宮的記載其規模宏大令人震撼。《長恨歌》唐  白居易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