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圓覺經》之六、清淨慧菩薩,本講是述說清淨慧菩薩與佛陀的一問一答,說明圓覺自性平等無差,因人修證覺悟的境界不同,所以存在不同的覺性差別。
接上文;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眾中離座而起,用最尊貴的禮儀,以頂禮禮敬佛足,然後起立右轉,繞佛三圈,又長跪在佛前雙手合掌,對佛稟告道:「大悲世尊,為我們廣泛論說不可思議事,本來一向是不得見、不得聞的。我等今天承蒙佛諄諄誘導,身心泰然,得受大益。願您為來參加法會的一切法眾,重新宣說佛的圓滿覺性,一切眾生及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有什麼差別?使末世眾生聽聞此聖教而隨順開悟,循序漸次進入清淨圓覺境界。」清淨慧菩薩說完後,再次五體投地向佛祖致禮,循環往復,這樣連續請求三次。
那時,世尊對清淨慧菩薩說:「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為末世眾生,問如來漸修次第以及所證所得的差別。現在你就仔細地聽,我為你解說。」當時,清淨慧菩薩以能接受佛的教導而心生歡喜,和其他參加法會的大眾安靜地聽佛說法。「善男子,圓滿覺悟的自性,不是前面所說的五種性,因隨緣而起,所以說是『性有』;又隨緣而起不是實有,所以無處取、無所證。在真如實相中,實則沒有菩薩和眾生可言。這是為什麼呢?菩薩和眾生都是幻化的,因為幻化的都將消亡,也就沒有可用以取證的。比如眼晴不能看到自己本身,自性本來平等,不是強制使他們平等的。迷惑顛倒的眾生不能除滅一切幻化,對於一切幻化或除滅,或未能除滅,除滅的功力不等,則便顯有差別。如果隨順寂滅圓覺,平等無待,也就沒有寂滅以及證悟寂滅的人。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久遠的過去以來,便妄想有實在的自我和愛我的人,而不知道因為有念念生滅,所以才生起憎愛,沉迷於五欲中。如果能夠遇到好的教友,教導他開悟清淨圓覺本性,明了諸法起滅,則會知道此生空自擔負憂悲苦痛的勞慮。如果有人永遠斷除勞慮,就能得知法界清淨,如果執著於清淨見解又會成為自己的障礙,不能自在證入圓覺境界。這就稱為『凡夫隨順覺性。一切菩薩知道執著清淨見解是一種障礙,雖然心中斷除了這種障礙,但仍執著於想斷除這種障礙的名相,這種『覺礙』還是一種障礙,而不得自在。這就叫做『菩薩未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如有觀照和覺知都稱為障礙,所以菩薩常洞察萬物而不執著於心,所照之礙與能照之覺同時寂滅。比如有人砍斷自己的頭,頭已經斷了,也就沒有砍斷頭的人了。以斷滅障礙的心去斷滅所有障礙,障礙已經斷滅,那麼也就沒有斷滅障礙的心了。佛的經教如同指示月亮的手指,如果看見了月亮,就知道指示月亮的手指畢竟不是月亮。一切如來用種種言說來開示菩薩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就叫做『菩薩已入地者隨順覺性』。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是究竟覺,正念和妄念都是解脫,佛法精進和佛法退失都是涅槃,智慧和愚痴都是般若,菩薩和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覺悟,無明和真如並非不同的境界,戒、定、慧以及淫、怒、痴都是清淨的行為,眾生和一切有情的住處是同樣的法性,地獄和天宮都是淨土,有佛性的眾生和無佛性的一闡提都能成就佛道,一切煩惱都是解脫。用法界平等智慧觀照各種事相都如同虛空,這就叫做『如來隨順覺性』。
「善男子,菩薩及末世眾生在任何時候不要生起妄念,也不要刻意息滅妄心,聽任耽住妄境不特意去計度分別,雖無計度分別之心,但也不辨別是否真實。那些眾生聽聞了這個法門,能夠確信和了解並能領受修持,而不產生驚畏心理,這就叫做『隨順覺性』。你們應當知道,以上所說的眾生已曾供養了像百千萬億恆河沙那樣多的佛及大菩薩,積了很多功德,佛說這樣的人就叫做『成就一切種智』。」
這一講到此,謝謝大家的閱讀、評論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