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覺心本清淨,為何會汙染?佛說:只因眾生妄認了「四顛倒」

2020-12-26 樂豐老師

接上文: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離座而起,用最尊貴的禮儀,以頂禮禮敬佛足,然後起立右轉。繞佛三圈,又長跪在佛前雙手合掌,對佛稟告道:「大悲世尊,您為我們演說如此不可思議的妙理,一切如來因地學佛的修行法門,使我們獲得未曾有過的知識。好像看見佛曆經長久時間的勤苦修行,令我們一念之間了知一切功用,我們這些菩薩深感慶幸欣慰。世尊,如果覺心本性清淨,為什麼會有被汙染,致使眾生迷悶不能證入?只希望您廣為我們開示法性,使我們大家以及末世眾生能作為將來修習佛法的眼目。」

淨諸業障菩薩

淨諸業障菩薩說完後,再次五體投地向佛祖致禮,循環往復,這樣連續請求三次。

那時,世尊對淨諸業障菩薩說:「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為諸菩薩眾以及末世眾生問如來的這些方便法門。現在你就仔細地聽,我為你解說。」

當時,淨諸業障菩薩以能接受佛的教導而心生歡喜,和其他參加法會的大眾安靜地聽佛說法。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就虛妄地執著自我相、他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認為『四顛倒』是實在自我的本體,由此便生出憎恨、貪愛、於虛妄的我執之上更加有虛妄的憎愛。這兩種虛妄相依,便產生了虛妄的業道。因為有虛妄的業道,就會虛妄地認為有六道的生死流轉。厭惡流轉的人,就會虛妄地認為有涅槃境界。因此不能證入清淨本覺,這並不是覺性違拒能證入的人。能證入的人也不是覺性使他證入的。所以起心動念以及止息心念都歸於迷悶。

妄認四相為自我本體

「為什麼呢?因為有不知何時產生的無明做了自己的主宰。一切眾生沒有生來就有慧目,身心自性也都是無明的。比如人不會自已了斷自己的生命。由此得知,有愛我的人,我就隨順他們;不隨順我的,便生起憎惡怨恨。因為憎愛心能滋養無明,如果憎愛與無明相續不斷,雖然修行求道,也不能成就。

「善男子,什麼是我相?是指眾生心所證知了別的善男子,比如有人全身協調,忘記了自身的存在,如果四肢麻木,調養失當,稍加針刺或艾灸,就會知道有我,所以,只有了知證取時才能感到我的身體。善男子,修道者的心證至諸佛境界,了知清淨涅槃,其所證取,也都是我相。

「善男子,什麼是人相?是指眾生心中悟到有能證知的心。善男子,悟到有我相存在,但不認為是我相的,或所悟到是我相之外的,都是執著於所悟。超過一切證者本身的能證之智都是人相。善男子,乃至心圓滿悟到涅槃境界,然而有涅槃可證,這還是『我相』,『如果還有些微能悟之心,殫盡其修行過程中所證之理,還是分別有『我』,這一類的『我』,都稱為人相。

「善男子,什麼是眾生相?是指我的自心無法證知的眾生能知的自心。善男子,比如有人說這樣的話,我是『眾生』,則知道他所說的『眾生』,既不是指自己也不是指別人。為什麼不是指自己?我是『眾生』,所以『眾生』不是專指自己的我。為什麼說不是別人?只說我是『眾生』,所以『眾生』不是他人的我。善男子,眾生了知所證都是我相,了知所悟都是人相,在我相、人相之外,還認為有能了悟的心,都稱為眾生相。

「善男子,什麼是壽命相?是指眾生心已得清靜圓滿,能覺察所了知的對象,這是執著了壽命相。在一切業智中不能照見自已的生滅,就像不知道是命根在維持生存。

「善男子,心照見一切法而認為其有知覺,實則都是塵垢。能覺知的心和所覺知的法都不離妄心塵垢。就像用熱水銷溶冰,冰融化後,不會存有些微的冰以了知冰的銷溶。存有些微我相以覺知其餘我相的斷除,就不是真的淨心。存在的我與覺知的我之間也是同樣的道理。

心照見一切法認為其有知覺,實剛為塵垢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能了知我、人、眾生、壽命四相,雖經長時間勤苦修道,但還是有為造作,不能成就聖果,所以稱為正法的末世時期。

「為什麼呢?因為妄認一切我相能入涅槃,因為認為有證有覺悟可以去成就。比如有人,認賊為兒子,那麼他家裡的財寶就會被損敗。

「為什麼呢?執愛自我的人,也以此心而愛涅槃,以為俘滅我愛就是涅槃。有憎我心,也就憎惡生死輪迴,但不知愛才是生死輪迴的根源,而只是憎惡生死,這就叫做不解脫。

「怎麼知道所證的法不解脫?善男子,那些修習菩提智慧的末世眾生,以為自已微少的證悟就是清淨,這實則還沒有斷盡我相的根本。如果有人讚嘆他所修法門,就心生歡喜,便想救濟化度別人。如果有人誹謗他所證得的境界,便會心生憤怒怨恨,由此則知他仍堅固地執持『我相』,並且這種『我相』潛伏在藏識中,與六根交相作用,未曾間斷過。善男子,那些修道者不斷除『我相』,所以不能證入清淨的圓滿覺悟。

不斷「我相」,不能證入清淨圓覺

「善男子,修道者如果知道『無我』,我是空的,就不見有毀謗我的人。如果還存在我宣說佛法,則我相還沒有斷除。眾生相、壽命相也可這樣辨明。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錯誤的修行方法當作佛法,所以這些人是很可憐的。雖然勤奮修行但也只能增長各種弊病,所以不能證入清淨的圓滿覺悟。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能了知四相,以如來的知解和修行為自己的修行境界,終不能成就佛道。又有一種人未得清淨涅槃而自認為已得涅槃;未證圓覺菩提,而自認為已證圓覺菩提,見到有勝於自己而更求進步的人,其心必生嫉妒。由於這些眾生未能斷除我愛,所以不能證入清淨的圓滿覺悟。

未世眾生不知四相,終不能成就佛道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就圓滿佛道,但不可使他們以為求悟只是以多增益見聞為能事。應當專心勤勉降伏煩惱,發起猛勇之心,未能證得的道果讓他證得,未能斷除的煩惱讓其斷除,貪心、嗔心、愛心、輕慢心、諂曲心、嫉妒心能夠對境不生,對於自我和他人的恩愛都徹底滅除。佛說這樣的人漸漸能夠成就佛道,追求修行善法,不墮於不合正法的外道之見。如果對於所求的善法又生出憎愛的分別心,則就不能證入清淨圓滿的覺悟境界。」

謝謝大家的閱讀、評論和轉發。

相關焦點

  • 《楞嚴經》眾生顛倒與世界顛倒
    云何名為眾生顛倒?阿難!由性明心,性明圓故,因明發性,性妄見生,從畢竟無,成究竟有。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無根本。本此無住,建立世界,及諸眾生。迷本圓明,是生虛妄。妄性無體,非有所依。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復,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輾轉發生,生力發明。燻以成業,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由是故有,眾生顛倒。阿難!云何名為,世界顛倒?
  • 佛法楞嚴|眾生之妄體現在何處?《楞嚴經》之兩種見妄
    一、述迷請示阿難對佛說:「世尊!您為我們宣講自性本體,既不是因緣所生,又不是自然本有,更不是它們和合與不和合的形相,我們心裡還沒有徹底明白,現在再聽到『見見非見』的理論,更加增加了我們的迷惑,惟願佛以大慈悲心,賜給我們智慧的眼睛,為我們開示妙明清淨的本覺真心。」
  • 萬法眾生本來都具佛性,為什麼會有一切無明?
    一切事物原本就是"常靜"的,隨著你的心動它才動起來,隨著你的意識心念念生滅,你的心不動時,一切本來就是涅槃寂靜的,"本來無一物",本來沒有什麼汙染可得,這就是佛性本具。 譬如夢幻空花的譬喻:目生疾病而見空中有幻花存在,後目病痊癒,幻花即滅。由於目病而虛妄生起的幻覺,其痊癒後的幻覺消滅能說是"真實的滅"嗎?
  • 索達吉堪布:眾生以四顛倒
    眾生以四顛倒——常樂我淨而遭束縛,他們把無常執為常有、痛苦執為快樂、不淨執為清淨、無我執為有我。正如《中觀四百論》所言,四顛倒一直迷惑著眾生,使他們執迷不悟, 不識萬法真相。《四百論》云:「若識不正住,世說為癲狂,則住三有者,智誰說非狂?
  • 佛說:眾生皆苦,只可自渡!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生老病死乃宇宙之規律,概莫能外。其餘四苦皆是人七情六慾、因果業力所感召。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眾生皆苦,苦在心地。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下
    光明從口出 遍照十方國 回光還繞佛 三匝從頂入 菩薩見此光 即證不退位 時會一切眾 互慶生歡喜 佛語梵雷震 八音暢妙聲 十方來正士 吾悉知彼願 志求嚴淨土 受記當作佛 覺了一切法 猶如夢幻響 滿足諸妙願 必成如是剎 知土如影像 恆發弘誓心 究竟菩薩道 具諸功德本 修勝菩提行 受記當作佛 通達諸法性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全文讀誦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79分鐘《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原全文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法會聖眾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十方佛贊第二十三  複次阿難:東方恆河沙數世界,一一界中如恆沙佛,各出廣長舌相,放無量光,說誠實言,稱讚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南西北方恆沙世界,諸佛稱讚亦復如是;四維上下恆沙世界,諸佛稱讚亦復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眾生聞彼佛名,發清淨心。憶念受持,歸依供養。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願生彼國。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原文全文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原文全文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法會聖眾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
  • 【文字版】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以上恭錄淨空老法師講經菁華錄:關於『讀經』的開示【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法會聖眾第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
  • 聽與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xiè)脫光、安隱(wěn)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眾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xiè)脫。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
  • 眾生謗佛,佛也不起煩惱,這一念菩提心、涅槃心,就是無上道
    「佛」,是果位上的聖者;是自覺、覺他的聖者。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上半夜悟四諦之理,證阿羅漢道;中半夜悟十二因緣,證緣覺道;後半夜目睹明星,大徹大悟,圓成佛果,入不思議解脫境界。先證到空性,最後不住空、有,契入中道實相這念心。聖,有深淺之別。至聖先師孔子,是世間的聖人;佛則是出世間的大聖人,超越聲聞、緣覺和菩薩。
  •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讀誦【無量壽經學習園地】
    是故無量壽佛,亦號無量光佛;亦號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等光佛;亦號智慧光、常照光、清淨光、歡喜光、解(xiè)脫光、安隱(wěn)光、超日月光、不思議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眾生,遇斯光者,垢滅善生,身意柔軟。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終皆得解(xiè)脫。若有眾生聞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願,得生其國。
  • 第二次復講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簡體版第2集)||劉素雲老師
    夏蓮居老居士,把宋譯的經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經字不取,取它的別題《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再取漢譯的經題《清淨平等覺經》,合起來就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個題目取得多好!十二種譯本,漢譯本是最初的,宋譯本是最後的,把這兩種譯本的名題會集在一起,十二種譯本名題的意義,圓圓滿滿的全部含攝在其中。簡直是太妙了,妙絕了。如若不是再來人,誰能會集出如此精妙絕倫的經題!
  • 清淨法師:《〈圓覺經〉講記》
    「廣為我等及末世眾生,開悟如是不思議事」,世尊悲愍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而不自知,迷於聲色,沉淪六道,出苦無期,乃降生於世,現身說法,以覺醒眾生迷夢,證此寂滅一心,出離苦海,而登覺岸。《圓覺經》所尊貴的就是毫無隱秘地直示我們:一切眾生本具與佛同樣靈明、微妙、圓滿、廓徹的寂滅圓覺心體。以之修行,無不成就。故而該經最關緊要的精髓,即在開示悟入佛的知見。
  • 佛法楞嚴|生死輪迴與成佛涅槃的秘密:佛說迷悟兩種根本
    是說這種果實,一個蒂生有三個果子,同時連在一起。眾生不斷的起惑造業,就一定會受生死輪迴痛苦的果報,而在受痛苦果報的時候,又再起顛倒、造罪業,造罪業之後,又再受苦報,惑、業、苦這三者,就這樣一直不斷在那裡循環不已;世尊就以「惡叉聚」來比喻惑業苦的連續不斷。都是由於不知道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的結果。
  • 眾生妄想有實在的我和愛我的人,而不知有生滅而生憎愛,沉迷五欲
    接上文;於是清淨慧菩薩在大眾中離座而起,用最尊貴的禮儀,以頂禮禮敬佛足,然後起立右轉,繞佛三圈,又長跪在佛前雙手合掌,對佛稟告道:「大悲世尊,為我們廣泛論說不可思議事,本來一向是不得見、不得聞的。我等今天承蒙佛諄諄誘導,身心泰然,得受大益。願您為來參加法會的一切法眾,重新宣說佛的圓滿覺性,一切眾生及菩薩如來世尊所證所得,有什麼差別?
  • 《無門檻讀懂楞嚴經》連載:世界和眾生、山河大地是如何形成的
    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ruì),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yǖ)疑悔。世尊!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次第遷流,終而復始?
  • 云何名為眾生顛倒?(上)
    不是小涅槃,不是偏真涅槃,不是藏、通、別那些所謂的佛——《金剛經》的佛相當於圓教初住位菩薩,《華嚴經》的佛相當於圓教二行位菩薩,都不是如來大涅槃。先當識此眾生世界二顛倒因:「二顛倒因」,就是講眾生是怎麼樣顛倒,世界是怎麼樣顛倒。「眾生」和「世界」都是從有情眾生、有情世界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