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離座而起,用最尊貴的禮儀,以頂禮禮敬佛足,然後起立右轉。繞佛三圈,又長跪在佛前雙手合掌,對佛稟告道:「大悲世尊,您為我們演說如此不可思議的妙理,一切如來因地學佛的修行法門,使我們獲得未曾有過的知識。好像看見佛曆經長久時間的勤苦修行,令我們一念之間了知一切功用,我們這些菩薩深感慶幸欣慰。世尊,如果覺心本性清淨,為什麼會有被汙染,致使眾生迷悶不能證入?只希望您廣為我們開示法性,使我們大家以及末世眾生能作為將來修習佛法的眼目。」
淨諸業障菩薩說完後,再次五體投地向佛祖致禮,循環往復,這樣連續請求三次。
那時,世尊對淨諸業障菩薩說:「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能為諸菩薩眾以及末世眾生問如來的這些方便法門。現在你就仔細地聽,我為你解說。」
當時,淨諸業障菩薩以能接受佛的教導而心生歡喜,和其他參加法會的大眾安靜地聽佛說法。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就虛妄地執著自我相、他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認為『四顛倒』是實在自我的本體,由此便生出憎恨、貪愛、於虛妄的我執之上更加有虛妄的憎愛。這兩種虛妄相依,便產生了虛妄的業道。因為有虛妄的業道,就會虛妄地認為有六道的生死流轉。厭惡流轉的人,就會虛妄地認為有涅槃境界。因此不能證入清淨本覺,這並不是覺性違拒能證入的人。能證入的人也不是覺性使他證入的。所以起心動念以及止息心念都歸於迷悶。
「為什麼呢?因為有不知何時產生的無明做了自己的主宰。一切眾生沒有生來就有慧目,身心自性也都是無明的。比如人不會自已了斷自己的生命。由此得知,有愛我的人,我就隨順他們;不隨順我的,便生起憎惡怨恨。因為憎愛心能滋養無明,如果憎愛與無明相續不斷,雖然修行求道,也不能成就。
「善男子,什麼是我相?是指眾生心所證知了別的善男子,比如有人全身協調,忘記了自身的存在,如果四肢麻木,調養失當,稍加針刺或艾灸,就會知道有我,所以,只有了知證取時才能感到我的身體。善男子,修道者的心證至諸佛境界,了知清淨涅槃,其所證取,也都是我相。
「善男子,什麼是人相?是指眾生心中悟到有能證知的心。善男子,悟到有我相存在,但不認為是我相的,或所悟到是我相之外的,都是執著於所悟。超過一切證者本身的能證之智都是人相。善男子,乃至心圓滿悟到涅槃境界,然而有涅槃可證,這還是『我相』,『如果還有些微能悟之心,殫盡其修行過程中所證之理,還是分別有『我』,這一類的『我』,都稱為人相。
「善男子,什麼是眾生相?是指我的自心無法證知的眾生能知的自心。善男子,比如有人說這樣的話,我是『眾生』,則知道他所說的『眾生』,既不是指自己也不是指別人。為什麼不是指自己?我是『眾生』,所以『眾生』不是專指自己的我。為什麼說不是別人?只說我是『眾生』,所以『眾生』不是他人的我。善男子,眾生了知所證都是我相,了知所悟都是人相,在我相、人相之外,還認為有能了悟的心,都稱為眾生相。
「善男子,什麼是壽命相?是指眾生心已得清靜圓滿,能覺察所了知的對象,這是執著了壽命相。在一切業智中不能照見自已的生滅,就像不知道是命根在維持生存。
「善男子,心照見一切法而認為其有知覺,實則都是塵垢。能覺知的心和所覺知的法都不離妄心塵垢。就像用熱水銷溶冰,冰融化後,不會存有些微的冰以了知冰的銷溶。存有些微我相以覺知其餘我相的斷除,就不是真的淨心。存在的我與覺知的我之間也是同樣的道理。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能了知我、人、眾生、壽命四相,雖經長時間勤苦修道,但還是有為造作,不能成就聖果,所以稱為正法的末世時期。
「為什麼呢?因為妄認一切我相能入涅槃,因為認為有證有覺悟可以去成就。比如有人,認賊為兒子,那麼他家裡的財寶就會被損敗。
「為什麼呢?執愛自我的人,也以此心而愛涅槃,以為俘滅我愛就是涅槃。有憎我心,也就憎惡生死輪迴,但不知愛才是生死輪迴的根源,而只是憎惡生死,這就叫做不解脫。
「怎麼知道所證的法不解脫?善男子,那些修習菩提智慧的末世眾生,以為自已微少的證悟就是清淨,這實則還沒有斷盡我相的根本。如果有人讚嘆他所修法門,就心生歡喜,便想救濟化度別人。如果有人誹謗他所證得的境界,便會心生憤怒怨恨,由此則知他仍堅固地執持『我相』,並且這種『我相』潛伏在藏識中,與六根交相作用,未曾間斷過。善男子,那些修道者不斷除『我相』,所以不能證入清淨的圓滿覺悟。
「善男子,修道者如果知道『無我』,我是空的,就不見有毀謗我的人。如果還存在我宣說佛法,則我相還沒有斷除。眾生相、壽命相也可這樣辨明。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錯誤的修行方法當作佛法,所以這些人是很可憐的。雖然勤奮修行但也只能增長各種弊病,所以不能證入清淨的圓滿覺悟。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能了知四相,以如來的知解和修行為自己的修行境界,終不能成就佛道。又有一種人未得清淨涅槃而自認為已得涅槃;未證圓覺菩提,而自認為已證圓覺菩提,見到有勝於自己而更求進步的人,其心必生嫉妒。由於這些眾生未能斷除我愛,所以不能證入清淨的圓滿覺悟。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就圓滿佛道,但不可使他們以為求悟只是以多增益見聞為能事。應當專心勤勉降伏煩惱,發起猛勇之心,未能證得的道果讓他證得,未能斷除的煩惱讓其斷除,貪心、嗔心、愛心、輕慢心、諂曲心、嫉妒心能夠對境不生,對於自我和他人的恩愛都徹底滅除。佛說這樣的人漸漸能夠成就佛道,追求修行善法,不墮於不合正法的外道之見。如果對於所求的善法又生出憎愛的分別心,則就不能證入清淨圓滿的覺悟境界。」
謝謝大家的閱讀、評論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