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這封回電若被截獲,還有所謂《古寧頭大捷》這部電影嗎?

2021-01-17 騰訊網

1949年4月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其後,隨著人民解放軍的節節勝利,國民黨集團在大陸的統治土崩瓦解。

7月22日,蔣介石乘船來到廈門。第二天,蔣介石召見時任金門縣廈門防衛部主任湯恩伯、福建省主席朱一民,並主持軍事會議,決定守住福州,鞏固臺灣,支持到明年春天。

但在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的凌厲攻勢下,福州守軍朱紹良部6萬餘人很快潰不成軍。8月17日,人民解放軍佔領福州,9月16日攻佔福建沿海的最大島嶼平潭島,10月中旬奪取了漳廈地區。

人民解放軍奪取廈門後,對金門島則形成了包圍之勢。

要徹底殲滅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殘餘勢力,特別是攻佔蔣介石集團所依託的最後據點臺灣,必須首先掃清臺灣的外圍屏障。位於廈門島以東10公裡的金門島首當其衝。

金門島分為大金門和小金門。大金門系主島,約124平方公裡,小金門約15平方公裡,周圍還有幾個小島。對於蔣介石集團來說,如果金門失守,馬祖亦難保,而臺灣的堤防亦將無以維繫。

國民黨軍控制了金門,就封鎖了福建、廈門的出海口,也等於為臺灣島設置了一大屏障;人民解放軍若要奪取臺灣,自然無法繞過金門、馬祖,必得首先拿下這兩個島嶼。

所以,當人民解放軍劍指金門時,蔣介石驚恐至極,立即電告金門島守軍總指揮官湯恩伯:

「金門不能再失,必須就地督戰,負責盡職,不得請辭易將。」 這分明是讓湯恩伯死也要死在金門。

湯恩伯這年初才擔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卻很快就丟掉了京滬杭。此時的湯恩伯接到蔣介石電令後,焉敢怠慢?他馬不停蹄,急令守軍趕修工事,同時調兵增援金門。

10月24日,負責攻擊金門的解放軍二十八軍進行了諸多渡海準備工作後,在二十九軍主力師的協同配合下,發起了對金門的進攻。當晚19時,第一梯隊3個團開始登船起航,翌日凌晨在金門島西北角的古寧頭海灘登陸成功。

登島部隊只留一個營的兵力守衛古寧頭灘頭陣地,就兵分兩路向金門島縱深出擊,很快把國民黨李良榮兵團擊潰。接著,乘勝追擊,直指金門島最東南的料羅灣。

恰在這時,胡璉十二兵團主力在料羅灣登陸,對向東南進擊的人民解放軍登陸部隊立即實施了反包圍。被打得連連後撤的國民黨軍得知援軍登陸後,回過頭來,向解放軍發起反撲。

金門島上,國民黨海陸空軍皆備。在蔣介石嚴令下,國民黨軍從上至下,自知再無撤退可能,只得背水一戰。恰在這個時候潮水退落——這是登島解放軍部隊提前沒有預料的——古寧頭海灘船隻全部擱淺,面對國民黨飛機轟炸,無法分散躲避,悉數被毀。這些船隻原是準備返航接運第二批登島部隊的,現在已不可能。

接著,國民黨軍攻佔了古寧頭灘頭陣地,切斷了解放軍登陸部隊的後路。

10月25日夜,二十八軍副軍長肖鋒派出第二梯隊,因船只有限,僅有4個連的增援部隊順利登島,與堅守古寧頭的解放軍會合。

在金門島上,數千解放軍與數萬國民黨海陸空軍對陣。這是一場眾寡懸殊,完全不不成比例的大血戰。

26日拂曉,國民黨軍對古寧頭解放軍登島部隊發起猛攻,雙方展開激戰。下午3時左右,登島部隊向指揮部發出最後一次報告:「敵三面進攻,情況嚴重!情況嚴重!」

血戰至三天後的10月28日,解放軍登島部隊傷亡殆盡,無一人投降。

金門之戰是人民解放軍戰史上的一次嚴重失利。失利原因有多個方面,比如輕敵急躁,缺乏渡海作戰經驗,等等。但對島上國民黨守軍人數和實力的誤判,則是其中的關鍵所在。

攻擊金門前,先後指揮過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時任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和副軍長肖鋒都認為,金門島國民黨守軍李良榮兵團僅有2萬餘人,且多為殘兵敗將,戰鬥力極差。戰役發起的當天中午,葉飛與肖鋒均獲悉,胡璉兵團已撤出潮州汕頭等地,去向不明。

就在這時,解放軍機要人員剛剛截獲一份胡璉向蔣介石發去的電報:請求將他的十二兵團撤回臺灣。

那蔣介石是如何回電的呢?問題就出在這兒。蔣介石立即向胡璉回電,命他不得撤回臺灣,迅速派兵增援金門。然而,這封至關重要的回電,卻未被解放軍機要人員截獲。

根據當時所獲信息判斷,胡璉兵團有可能增援金門,也有可能撤回臺灣。

很快葉飛司令員決定:「趁胡璉尚未到達金門之時,發起登陸,攻取金門,是最後的一個戰機,如再延誤,金門情況就可能發生變化」。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胡璉所部在解放軍登陸金門後,就很快抵達了金門東南,並在金門東南狹長一隅的料羅灣灘涂登陸。

人民解放軍在金門戰役中的失利,成為國民黨當局全力鼓吹的一場大勝利。蔣介石稱之為 「最徹底的一次勝利」。到了上世紀70年代,臺灣當局還拍攝了《古寧頭大捷》的電影,並於1980年8月2日在臺灣上映。

如果當時解放軍機要人員戴獲了蔣介石發給胡璉的回電,知悉胡璉十二兵團主力已馳援金門,自然會重新調整攻打金門的戰略部署,集中優勢兵力自不必說。如是,金門之戰的結果將會改寫,《古寧頭大捷》電影自然也不會問世,即便問世也會是另一種情勢下的大捷。

說到底,《古寧頭大捷》是不該發生的故事。

相關焦點

  • 親歷古寧頭戰役
    當然最隆重的活動當屬古寧頭戰役紀念活動,「總統」親自參加,還會與健在的老兵們一同公祭陣亡將領。在臺灣紀念古寧頭戰役六十周年活動的現場,數百位當年國軍參戰老兵在太武山公墓的千人冢上,以一柱清香,遙祭故人。由於年歲已高,多數老兵早已言語不清。臺灣「國防部」安排接受媒體採訪的數個言談清晰的老兵和眷屬被記者們團團圍住。
  • 老安遊金門之四︱在古寧頭與女兒聊國共之爭
    還有別的原因嗎?老安:原因之三是沒搞清金門國軍的兵力。開戰之前,解放軍認為金門國軍只有李良榮兵團12000人左右的兵力。臨戰的前幾天,發現原來駐守潮汕的胡璉兵團,有幾個軍乘船來到了金門海外,但不知道是否會登陸金門,有人認為是要撤往臺灣。
  • 不為人知的抗日名將羅卓英,打出「上高大捷」與「仁安羌大捷...
    隨後又在蔣介石發動的五次圍剿中,晉升為陸軍中將。羅卓英在後來的淞滬會戰中,他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軍事能力。淞滬會戰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在戰役最為慘烈的羅店戰場上,羅卓英率領的18軍和日軍11師團進行了殊死搏殺。除了中央軍部隊外,其餘地方部隊表現也很優異,川軍,東北軍,桂軍等部隊紛紛開赴淞滬戰場,和日軍進行了激烈戰鬥。
  • 再讀古寧頭:那天,電閃雷鳴,蒼天也哭泣
    2012年4月拍攝的戰史館細節和萬聖祠,那時戰史館還有書賣,我買了不少資料,今天買不到了,現在臺灣所有的博物館都買不到資料,也不知蔡政府搞什麼鬼……?我們進入古寧頭戰史館看片子,溫文爾雅的老人說,這裡可能有大陸來的同胞,請大家用平常心對待!所謂大陸來的就是我們這些不速之客,一般大陸旅遊團是不到這裡來的,沒有這樣的安排。古寧頭戰役是奇怪的戰役,一般都說是葉飛將軍輕敵造成了共軍失誤,但我寧願將它看作天意,但願它是國共兩黨最後一次惡戰,至於蔣老先生後來的「反攻大陸」,類似東山八尺門之類的戰鬥,則當算是雞毛蒜皮了吧。
  • 抗日名將為國捐軀,間接促成臺兒莊大捷,陣亡後蔣介石親筆題詞
    在整個抗戰過程中,川軍這支部隊很特殊,因為當年軍閥之間的派系鬥爭,川軍出川之後就被蔣介石打散,分派到全國各地參加抗日戰鬥。 不可否認的是,抗日戰爭中,整個川軍為中國的抗日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川軍名將的故事,他也是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高級將領之一,他的名字叫王銘章。
  • 毛主席去重慶,蔣介石來延安,這一去一來,蔣介石終於明白了什麼
    隨後,蔣介石下令南京與西安的商店和居民當晚一律懸掛「國旗」,燃放鞭炮慶祝「陝北大捷」。 中外記者因此紛紛湧入延安進行戰地採訪。 這次胡宗南所吹噓的「陝北大捷」是含有極大水份的——延安其實是毛澤東主動撤出的。 毛澤東考慮到在陝北戰場的人民解放軍只有正規軍一個縱隊,總共兵力約3萬人,武器裝備也沒法和敵人相比,經過認真研究,決定放棄延安,全部撤出,留下一座空城。 為什麼要放棄延安?
  • 蔣介石一巴掌摑自己臉:鳳山的蚊子可惡透頂!
    蔣介石道:「好,好!立人同志一到臺灣,不但在訓練新軍上成績斐然,金門大捷,也全虧了剛從鳳山基地完成訓練任務的201師。金門及登步島兩次勝利,對于振奮國軍士氣和民眾人心,改變國防觀感與確保臺灣安全,都有著極為重大的貢獻。須知沒有這兩次勝利,就不可能有臺灣今後的長治久安。
  • 這部新電影賣座了嗎?
    在一次採訪中,柯震東說他沒有勇氣進入觀看大廳,在林依晨和製片人柴智屏的鼓勵下,他決定陪觀眾看完這部電影。說到這個激動人心的地方,柯震東在現場大哭起來,哽咽著說「這幾年過得很累,但我很努力很勇敢,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與此同時,觀眾席上的粉絲們不停地喊「加油,加油!」
  • 這部日本青春電影,你看過嗎?
    這部日本青春電影,你看過嗎?搖擺少女炎熱的暑假,女生們還要在學校補課,早就坐不住的她們自動請纓去送午餐給為棒球隊打氣的管樂隊。思想中,從來沒能把青春,勵志的電影與誕生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搖擺樂與大樂團掛上鉤,無論是作為一個展示的元素,還是作為一種表達的手法,感覺兩者之間總是背離很遠很遠。
  • 原來《長城》這部電影中,還有馬特達蒙睡了景甜這段,幸好刪了!
    原來《長城》這部電影中,還有馬特達蒙睡了景甜這段,幸好刪了!《長城》標準的好萊塢敘事模式,工業化的流水線生產,故事毫無新意可言,以至於閉上眼睛聽著聲音的變化能毫無差漏地預判出下一幀畫面。嚴格的說,這部電影根本沒有故事。
  • 劉德華和黃曉明主演的這部電影你看過嗎?《王牌逗王牌》
    《王牌對王牌》這部電影是由劉德華、黃曉明、歐陽娜娜、王祖藍等人主演的一部喜劇動作片。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囧探寶爺與一個俠盜洛家他們兩個強強聯手,共同與世界的恐怖組織奪取「上帝種子」一個物品,挽救世界的一個正義冒險故事。
  • 胡適對蔣介石的承諾
    信中,傅斯年告訴胡適,前幾天蔣介石找到他,希望由他來說服胡適擔任國府委員兼考試院院長。收信之後,胡適於1947年2月6日寫了一封回信。在這封回信中,胡適寫道:「我因為很願意幫國家政府的忙,所以不願意加入政府。蔣先生的厚意,我十分感謝,故此信說的都是赤心的話。」胡適說了哪些赤心的話呢?信中,他重點強調作為獨立知識分子對政府的幫助。
  •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內幕,臺兒莊大捷後,國軍為何卻迅速戰敗撤離?
    抗日戰爭初期,蔣介石共組織了兩次大規模戰役,第一次為淞滬會戰,國軍投入兵力達七十萬,而第二次則是徐州會戰,國軍投入兵力六十餘萬。但是蔣介石組織的兩次大戰役卻均以失敗而告終,淞滬會戰國軍一潰千裡,就連首府南京都被日軍攻佔,徐州會戰雖未演變為大潰敗,卻也被迫放棄徐州,向後方撤離。
  • 「爺青回」這部電影竟然讓這麼多巫師們重回20年前!
    「爺青回」這部電影竟然讓這麼多巫師們重回20年前!「開學了!」從8月14日開始,很多人的朋友圈都都在感嘆「爺青回」。唯一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時隔20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全新4K修復3D版本,於8月14日正式上映。
  • 蔣介石授自己首枚「國光勳章」 第二枚給了誰?
    1940年4月17日,國民政府繼蔣介石之後,將第二枚最高榮譽獎章「國光勳章」授予傅,但傅作義認為,「五原大捷乃所部全體官兵艱苦抗戰,奮勇抗戰的功績,個人不應領此勳獎」,而加以拒絕。  傅作義是山西臨猗縣人,生於一八九五年,在這一年出生的名人還有:抗日名將吉鴻昌、大作家林語堂、大畫家徐悲鴻、大哲學家馮友蘭,另外,革命導師恩格斯也在這一年去世。
  • 一封來自德國的機密電報,被截獲後卻成為促使美國參戰的關鍵
    1917年,一戰正處於雙方的膠著時期,英國的情報部門截獲了一份來自德國的電報,電報發送的地點是德國駐墨西哥大使館。德國外交大臣齊默爾曼在這封發給德國駐墨大使的電報中稱,要墨西哥儘快對美國宣戰,以免美國在加入協約國後對已方造成不利。如果墨西哥對美國宣戰,會牽扯住美國的兵力,從而讓德國在歐洲戰場上不至於壓力過大。
  • 電影《三槍拍案驚奇》:韓寒看懂了這部電影
    記得當初這部電影上映後,韓寒有一句辛辣而經典的評語:小品有的時候就是小品,當你做到了電影的長度,它充其量只是一個大品,依然不是電影。畢竟名氣擺在那裡,韓寒的這句話,在當時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如今再看這部電影,不得不說,韓寒的點評真可謂一語中的,說得非常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