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秦風·無衣》: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2020-12-17 莉莉分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它因全民戰「疫」而爆為熱詞,在無數場合被引用,其融慷慨激昂和大愛無疆為一體,讓人看到關愛和擔當,給人溫暖和力量。

有召必回,戰時的同仇敵愾之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出自《詩經》,本是一首同仇敵愾、英武慷慨的軍隊誓詞。

我們先來看看《詩經·秦風·無衣》的原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誰說我沒有衣穿?我與你穿同樣的戰袍,若有召,我必回,趕緊整理十八般武器,與君王共赴戰場同殺敵。

全詩三章,經典的國風範式,通過自問自答,表現出士兵將被召回應戰的場景。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在《左傳》中有所體現:

「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

戰國時期,吳軍入侵楚國,楚國的君王前去央求秦國馳援,秦哀公為此作《無衣》鼓舞士氣並毅然出師。

無論從詩意還是史實來說,「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都表現出一種挺身而出的英武。

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也多次提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是對《詩經·無衣》原有精神的忠實繼承和發揚。

共同站「疫」,地球村同呼吸共命運的博愛

和平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我們仍常常用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新時代賦予它新的含義。

01.微觀個人: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當你在社交網絡上發表某一個困惑時,下面的評論是清一色的「+1」,你所面對的也是別人感同身受的,這樣的認同,會讓你心安許多。

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某個時刻你衝往了最前線,不經意回眸,發現全是眾人關注和支持的目光,這讓你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是你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撐。

02.集體層面:不讓一個人掉隊

人人都處於集體當中,危難時刻的風雨同舟,危急時分的眾志成城,也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表現。

疫情防控,我們不會讓任何一個患者獨自面對。地震中,我們絕不會置災區人民於不顧。大火封山,我們不會放棄對每一個生物的搜救。貧困面前,我們一起下基層、出對策,想門路。

03.放眼全球:同呼吸共命運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對饑荒饑民的援助,對局部戰亂地區難民的接納,對全球環境的共同治理,對逆歷史潮流的聲討,全球一起在行動。這是無國界不分民族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更是對全人類福祉的關注與博愛。

和平年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引申為救人於危難的擔當和同呼吸共命運的博愛。

總結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從一首詩發揚光大成為一種精神,也代表著中國文化的傳承。誰說我沒有衣服穿呢,我和你穿著同樣的戰袍。誰說我是一個人在戰鬥呢?我的身後有一群人、一個國、全人類。

我是@莉莉分,邀您一起共讀經典好書,不同見解歡迎留言,謝謝!(圖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詩經》之《秦風.無衣》賞析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句話,透著一股子義薄雲天的感覺。也是因為這句話,喜歡上了這首《秦風.無衣》。秦風·無衣 [ 先秦 ] 佚名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 《大秦賦》唱的豈曰無衣是什麼歌 《秦風·無衣》完整版歌詞
    在《大秦賦》中昭襄王大喪,所有宗室還有大臣們一起唱「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的場景實在是太有儀式感了。那麼豈曰無衣是什麼歌呢?  《大秦賦》唱的豈曰無衣是什麼歌  這是一首激昂的戰歌,名字是《秦風·無衣》,劇中贏稷大喪,秦國君臣齊唱《無衣》送別一代君王,場面太有感染力了,忍不住流淚!
  • 秦風: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詩經 · 秦風 · 無衣 作者:佚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 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什麼意思?豈曰無衣 與子同裳出處及全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前幾天,在日本醫藥NPO法人人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的醫療物資上,則印著中國《詩經·秦風·無衣》的兩句話:「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日本醫藥NPO法人人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的醫療物資 圖源:網絡)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你怎麼能說沒有衣服呢?
  • 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互幫互助,共渡難關。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工311篇,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風土人情。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尹國的國君,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而且是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文學家,音樂家,武術家,教育家,最早的稅務高官,最早的市場管理高官,死後葬於今房縣松林埡。)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內容豐富,其中無衣就出自詩經國風.秦風中的其中一首。國風.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 中華經典古詩詞導讀:《詩經秦風無衣》
    2020年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奮筆寫下「請戰書」, 衝鋒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為生命接力,不畏艱險,時刻堅守的抗洪戰士;我們不能忘記替我們負重前行的每一個人……他們都用實際行動,生動形象地演繹著現代版的《無衣》。接下來,我們想把《秦風無衣》獻給所有人,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無論身處何難,我們定會 「守得雲開見月明」、「柳暗花明又一村」。
  • 《詩經·秦風·無衣》好一首慷慨激昂的戰歌
    詩經中這首《秦風·無衣》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敵愾的戰歌,表現了秦國軍民團結互助、共御外敵的高昂士氣以及同仇敵愾、捨生忘死、英勇抗敵、保衛家園的勇氣和樂觀精神。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蒹葭》【詩經·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 從《秦風·無衣》感受古人的豪情萬丈
    前段時間,來自日本的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給湖北的抗疫物資上面寫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一時間刷屏無數,讓國人動容,這句詩詞就來自《詩經》中的《秦風·無衣》。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通過《秦風·蒹葭》感受到了秦人內心的細膩,這次我們來聽聽西北老秦人壯闊豪邁的歌。
  • 《秦風·無衣》
    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譯文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穿著那同樣的衣服。君王要發兵,修整我那戈與矛,與你對付共同的敵人。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那一樣的內衣。君王發兵,修整我那矛與戟,與你一起出發。誰說我們沒衣穿?與你同穿一樣的戰裙。君王發兵,修整甲冑與刀兵,與你一起前進!注釋袍:長袍,即今之鬥篷。王:此指秦君。一說指周天子。於:語助詞。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與孟秋同行的戰友們說: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新聞戰友們說: 從長春到武漢,路途雖遠,但是我們心意相通,與你們同行! 未來的日子裡,攝像機、錄音機、話筒就是你們的「真槍實彈」。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最後一個裳字應該怎麼讀
    作者:納蘭春秋在這次疫情中,日本捐贈的物資上面寫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好多人將 裳 讀成了shang,其實應該怎麼讀,應該讀chang。這本是我中華文化第一部詩歌集《詩經》中的一句話:《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 武漢解封第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並肩戰鬥,無論何時!
    英雄的武漢,英雄的武漢人民,英雄的中國人民,今天,我們一起吟誦《詩經》中的經典名篇——《國風·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這是一首高亢激昂的戰歌。面對敵人,士兵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在戰場上不分你我,共命運、同進退。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深圳大學生唱響抗疫戰歌,令人淚目……
    為了鼓舞湖北同胞向一線抗疫戰士致敬來自深圳的12位大學生自發在家中錄製唱響了這首《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先秦服飾及被鼓動的戰鬥熱忱
    最近一句來自《詩經》中的句子被頻頻引用。新聞報導各個省市馳援抗疫前線的防護物資時,在標題常寫及「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伊朗外長拉扎夫在自己的推特引用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並表示「無論何時何地,伊朗始終與中國站在一起」;最近的一批從日本捐贈過來的醫療物資上更以紅色字體的漢文標註:「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副司長萬麗君到學校風雅頌詩經文化傳承基地開展調研唱響詩經 傳遞祝福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偕行!」鏗鏘有力的吟唱從雲端傳來……1月23日,疫情全國爆發,武漢封城,在戰「疫」一觸即發之際,為了鼓舞湖北同胞,向馳援抗「疫」一線的戰士們致敬,風雅頌詩經文化傳承基地學生自發在家錄製視頻,在各自的家鄉唱響《詩經·秦風·無衣》。歌曲一經推出後,獲得人民日報、深圳晚報等媒體轉載。截至目前,音頻在喜馬拉雅上的點擊量已超56.3萬。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背後的故事,秦國創業初期的悲壯時刻
    受這種國恨家仇和悲壯氛圍的感染,秦國最早的文學作品《詩經·秦風·無衣》也在此時誕生。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大意】 :誰說我們沒有衣服穿?我就與你共穿那長袍。
  • 《大秦賦》裡反覆吟唱的「豈曰無衣」出自哪裡?都是什麼意思?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大秦賦》裡反覆吟唱的「豈曰無衣」出自哪裡?都是什麼意思?看過這部電視劇的朋友對其中 一個場景一定很熟悉,就是每次有重大儀式的時候,所有秦人都會唱「豈曰無衣」,秦國君臣在昭襄王大喪時、嬴政和軍民在嫪毐造反時……他們都唱了「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這樣的場景,實在是太有儀式感了!那他們唱的這首歌出自哪裡呢?
  • 2020高考作文:《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時代的召喚,你我共創
    雖隔萬裡,乃皆以地球為家,共呼吸,同命運,有歌曰:你我心相連,同住地球村,同村共族,雖異姓,膚有別,實則家人也,唇亡齒寒,能苟活乎?況華夏文明之薰陶,仁人之師秉承儒,道,佛之精要,豈能袖手旁觀乎?《 詩·秦風·無衣》云: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
  • 「豈曰無衣 與子同袍」 山東德州隆重慶祝第三個醫師節並舉行頒獎...
    編者按: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經·秦風·無衣》  這本是古人的一首詩歌,跨越2千年後的今天,翻上案頭,更能引起人們強烈共鳴。2020年春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首古老的詩句,成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最鼓舞鬥志的名言之一。聞者動容,洋溢著震撼人心的英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