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功能多樣的體育健身器材,逐步在農村、社區安家落戶。請看大屏幕,《東營市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實施方案》中要求:推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新建社區的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在鄉鎮、行政村實現公共體育健身設施100%全覆蓋。目前已經到了驗收階段,目標能否如期實現?來看記者的問政調查。
部分農村、新建社區無體育健身器材
《東營市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市實施方案》中要求:推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新建社區的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在鄉鎮、行政村實現公共體育健身設施100%全覆蓋。記者在墾利區中苟村發現,該村沒有文化廣場以及體育健身設施,該村村委大院內也沒有任何體育健身設施。
中苟村村民:(健身器材)一直就沒有,建村到現在就沒有。
中苟村村民:村裡有沒有健身廣場,沒有, 一開始就沒有。
農村的情況如此,那麼城市社區的情況怎樣呢?
記者在河口區河口街道秀園小區發現,該小區的文化廣場上也沒有任何體育健身設施。
記者:咱小區有文化廣場或健身設施嗎?在哪裡呀?
河口區河口街道秀園小區居民:沒有。
記者:沒有嗎?一直沒有嗎?
河口區河口街道秀園小區居民:一直沒有。
無獨有偶,附近的彩園小區內,也沒有安裝任何體育健身器材。
彩園小區居民:這個小區是新小區沒有。
彩園小區居民:咱小區有沒有文化廣場健身廣場呀。沒有,沒有健身器材嗎?沒有,啥都沒有。秀(園)河(園)彩(園)三個小區是新的,老的小區有,新的小區都沒有。
老舊器材存在安全隱患
部分農村和新建社區沒有體育健身器材可用,而安裝了的使用情況又是如何呢?記者在東營區黃河路街道興河北區發現,部分體育健身設施損壞、老化嚴重,未能及時維修和更新。
興河北區居民:(器材)壞了,十來年了,現在都壞了, 咋玩?
興河北區居民:原來有一個仰臥起坐的器材,現在沒有了(去年)單槓壞了,有人就摔著了。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19272——2011》中規定,室外健身器材安全使用期為8年,超出安全使用期的器材應無條件更換。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各縣區農村、社區的體育健身器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損壞,給市民健身帶來安全隱患。
健身場地設施不達標
2016年發布的《山東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明確指出,到2020年全省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0平方米以上。縣(市、區)全部建有「三個一」工程(一個公共體育場、一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一個體育公園或健身廣場),鄉鎮(街道)普遍建有「兩個一」工程(一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或燈光籃球場、一個多功能運動場),行政村(社區)建成一個多功能的文體廣場,實現體育健身設施全覆蓋。那麼上述要求落實到位了嗎?
12月8日,記者來到了河口區義和鎮寶二村,發現村裡僅有的一處健身場地已經用於堆放農作物,玉米已經堆了一人多高,旁邊還覆蓋了一大片塑料布,導致場地已經無法使用。
寶二村村民:這是有個幹活的,把那個塑料布在這裡晾幾天。早在這裡有籃球場可能是扒了。
寶二村村民:從這裡曬玉米, 一個收玉米的在這裡曬的啊。
隨後記者來到寶一村,發現這裡情況更為嚴重,全村只有幾件健身器材,且已鏽跡斑斑,破敗不堪,基本無法使用。
寶一村村民:沒有籃球場,就這麼一個廣場寥寥的事。 玩不起來啥也沒有。
記者又走訪了附近幾個村莊,發現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類似狀況。隨後,記者來到義和鎮人民政府附近了解情況。
義和鎮居民:運動場應該沒有,就這有個廣場 ,跳廣場舞的小地方沒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