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竟藏著7個武術之鄉,快看你家鄉的武學代表是啥?

2021-01-19 河北新聞網

    10月11日,首屆中國(滄州)國際武術文化博覽會正式拉開帷幕。疲於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你,對武術和武器的了解還停留在電視上吧?這一次,一定要真正領略一次「刀光劍影」,感受下武術世界的「英雄豪邁」。

    開眼啦!來一次不一樣的視覺之旅

    看武器

    本次博覽會上,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及新疆建設兵團的近百家各類展演機構齊聚一堂,為獅城百姓帶來一場武術文化的盛宴。全國武術之鄉、知名武校、武術用品供應商以及滄州53家拳械門類都會傾力展示。

    看表演

    盛會上,你不僅可以欣賞各種精妙絕倫的武器,還可以欣賞到梅花拳傳承人張西嶺、戳腳傳承人宋君傑、八卦掌傳承人任文柱、翻子拳傳承人陳貴學等國家級武術非遺傳承人及其弟子所帶來了精彩的現場武術展演。展會時間為10月11日-13日,不要錯過哦。

    除了這次武術盛會,也許你還不知道,燕趙大地藏著7個全國武術之鄉,他們都是咱們河北的驕傲,一起來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河北七大全國武術之鄉」名揚天下

滄州

    由於地理、歷史條件關係,滄州強悍之武風,歷年久遠,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風"之說。1992年,滄州市被國家體委首批命名為"武術之鄉",成為全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地級市。2006年滄州武術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滄州武林門類及獨立之拳、械,除失傳者外,計50餘種,有八極、秘宗、功力、太祖、通臂、劈掛、唐拳、螳螂、崑崙、飛虎、太平、八盤掌、地躺、青萍劍、昆吾劍、闖王刀、瘋魔棍、二郎、苗刀、燕青,形意、戳腳、翻子、少林、埋伏、花拳、勉張、短拳、陰手槍、楊家槍、太極、八卦遍布各地。

    滄州武學代表:八極拳

    剛勁迅猛的「八極拳」是咱河北地界上響噹噹的一塊招牌,說起八極拳這個名號,那可是很有講究,早年間,好多地方都有人練習這套拳法,這功夫也就有了好幾個名字,有人管這叫做「巴子拳」、「八忌拳」,也有人說這是「開門八極」、「開拳」。最後,這拳法的名稱怎麼會定做「八極拳」呢?練武練的就是身體上的八個部位,包括頭、肩、肘、手、尾、胯、膝和足,要把這八處位置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就是「八極」的用意。

永年縣

    邯鄲永年縣太極文化底蘊豐富,源遠流長。這裡是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的發源地,楊式太極拳和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武禹襄都是永年古城人。該縣有70%人口長期練習太極拳,楊式太極拳、武式太極拳歷經上百年傳承,成為了中華民族體育文化的精髓,名播全國,享譽世界。

    永年武學代表:太極拳

    永年縣的太極拳師遍及全國各省市及海外數十個國家。他們的弟子都稱所習之術為「永年太極拳」。永年太極拳因具有舒展飄逸、渾圓深沉、動靜有度、剛柔相濟等特點和祛病保健長壽的積極作用,而被視為完整的適於體弱年老者鍛鍊的運動項目,備受海內外民眾青睞。

南宮市

    邢臺南宮市武術發展源遠流長,歷史悠久,門派眾多,民間傳統練習精忠拳、形意、八卦拳術及器械,在全國較有影響。1992年南宮市被命名為全國武術之鄉,據統計,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種武術組織428個,其中市級1個,鄉級17個,村級350個,民間60個。新建和維修武術場館12個;有374個自然村能夠開展經常性的武術活動,參加武術活動的人員達10萬餘人,佔全市總人口的25%。其中老拳師105人,武師342人,教練550人,拳種達70餘種。

    南宮武學代表:八卦掌

    八卦掌由南宮白塔村白元魁(字佔一)傳授下來。1920年白元魁去北京拜八卦掌第二代傳人郭鑄山為師。回南宮後開門授徒。

深州

    深州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武術文化更是獨樹一幟,1996年深州市被原國家體委命名為「全國武術之鄉」,2008年6月深州形意拳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深州梅花拳被確定為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深州武學代表:形意拳

    形意拳是我國四大名拳之一,發源於深州市。形意拳是傳統東方哲學思想和醫學、導引術及技擊術的完美結合,是高層次的人體文化。此拳按天地萬物化生之理而編,內通臟腑經絡、奇經八脈。深州形意拳以三體勢為基本樁步,以五行拳為基本訓練,以十二形拳為應用,有進退連環、安身炮、雜式捶等套路,還有內功、散手等功法、技法,理論、技法完備,有鮮明的個性特徵。

文安縣

    河北省文安縣作為「全國武術之鄉」,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卦掌,文安因武術而受矚目,因武術健身而煥發青春。

    文安武學代表:八卦掌

    八卦掌是一種以掌法變換和行步走轉(走圈)為主的拳術。也就是,以自己的一個臂長的距離為半徑畫一個圓,然後沿著這個圓走圈。它將武功與導引吐納溶為一體,內外兼修。可以強身健體,而且能夠鍛鍊攻防搏擊的技能。也有一個例外,有一套六十四式的掌法是在一條直線上打拳。

峰峰礦區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是一個城鄉交錯、工農交叉的新型工礦區,武術是峰峰礦區群眾極為喜愛的體育項目,民間武術具有悠久的歷史,拳師遍及全區各鎮村且武術門派繁多,尚武之風經久不衰。峰峰礦區有六合門24手、洪拳等當地群眾經常習練的拳種。

    峰峰礦區武學代表:洪拳

    邯鄲峰峰礦區後西佐村有將近300年的歷史,它所傳承的大洪拳是宋祖趙匡胤發明的一種拳法。相傳在明末清初,李自成部下一名趙姓將軍流落此地後被一戶農家收留,為感其恩情,把一身武藝傳給了牛廣武、牛希賢,這才傳下來一套大洪拳法,傳至今日已有15代傳人,代代習練此拳術,並不斷吸收融合其它拳種精華、特長、優點,逐漸形成了拳術套路齊全、又別具一格的拳術,工整大方,鋼勁有力,剛柔相合。現在村子裡每天都有許多人習練此拳養身養性。

大名縣

    2001年,河北省大名縣被國家命名為「全國武術之鄉」。武術在大名早有發展,歷史上有很多歌頌大名人民尚武精神的記載,出現過許多習武名人,如水滸傳中的盧俊義、燕青(現有燕青拳),嶽飛(曾在大名居住,現有關嶽村、馬嶽村留有地名可證,現還有廣泛流傳的嶽家槍),清末的賈雲路(佛漢拳傳人)等。

    大名武學代表:佛漢拳

    佛漢拳也有寫為扶漢拳者,是大名縣流行的各種拳種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拳種。佛漢拳在民間口語中又叫「佛漢捶」、「佛漢對打捶」。這是因為它的動作特點給以它的別稱。首先,它的手形幾乎不見掌、鉤,全是拳。在大名一帶口語把拳說成捶,故稱「佛漢捶」其次,該拳一招一式都有明確的攻、防含義,幾乎不見翻、滾、跳躍、竄蹦、騰挪造型、亮相等動作,不宜單練表演,凡練必為二人,互為攻防,形成對打,故又名「佛漢對打捶」。

相關焦點

  • 河北滄州:武術之鄉校園「傳薪」
    原標題:河北滄州:武術之鄉校園「傳薪」 11月19日,在河北省滄州市滄縣張官屯鄉邱莊子小學,武師鄧之貴(前)演示武術器械。 河北滄州是我國著名的「武術之鄉」,源起或流傳滄州的拳械門類約50種。
  • 河北滄州:武術之鄉 校園「傳薪」
    河北滄州是我國著名的「武術之鄉」,源起或流傳滄州的拳械門類約50種。近年來,河北省滄州市體育、教育部門持續推進「傳統武術進校園」活動,當地眾多中小學將武術列為課程,並聘請武師定期來校指導,積極營造校園武術文化氛圍,弘揚傳統武術文化。
  • 武術、武學、武道——要普及
    1888年返回河北老家完縣,並於1888年冬在家鄉設教,創建了一個民間蒲陽拳社。由先祖父孫祿堂公親自執教。該社只利用農閒時教社員習武學文,以文武雙修為教學宗旨,教學內容設形意、八卦、太極拳三拳械及拳理。 當時學費不定標準,依自己的經濟力量自願交納。有送金銀財寶的鄉紳,有送一車瓜菜的普通農民,不送的也有,教學則一視同仁。當時家鄉習武之風盛起。
  • 中國四大武術之鄉,名人輩出
    正所謂「不打不相識」,豪邁爽利的江湖兒女,一言不合可以打一架,沒有什麼彎彎繞繞,看的人心馳神往。小說裡的招式可能是編的,但是「藝術來源於生活」,沒有毫無根據就能想出來的東西。筆下能寫出來一招一式,說明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有這一招一式的根據,歷朝歷代赫赫有名的將軍們,更加說明了武術的真實存在。我國武術自古有之,歷史同樣悠久。
  • 中國武術由來已久,「武學盛世」和「武學末世」分別是什麼時候?
    看看現在的自由搏擊,傳統武術全是笑話。笑傲武學不在天龍之下,天龍武學末世也是有一定原因的。那就是天龍是傳承時代,傳承就會有消失,消失就會有減退。天龍時代出奇的是竟然沒有人創新高階武學,這不得不說是武學末世了。
  • 武術之鄉——石橫
    中國武術聞名世界,中國的武術之鄉也遍布全國,比較出名的如河北滄州,山東菏澤,廣東佛山等!今天說一下另外的一個武術之鄉––石橫!石橫隸屬山東泰安肥城,春秋史聖左丘明故裡,被譽為道德之鄉,同時也是一個武術之鄉!
  • 百年傳承的臺兒莊古城國術館 —崑崙派武學在臺兒莊的傳播與發展!
    回民族自古就有尚武的習俗,隨著大批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民湧入,為方便伊斯蘭教信徒禮拜、集會、交流、臺兒莊建有清真南寺、北寺,清中後期河北滄州著名的崑崙派武學代表人物「運河水路鏢師」太師爺回民金五大師(史稱臺兒莊崑崙派始祖)因參與「義和拳」組織的「抗清滅洋」暴動,失敗後為避難南下臺兒莊,隱居清真寺內設場教拳,傳授教門十趟潭腿、短拳、查拳、迎風掌、六家式、大洪拳、燕青拳、六合拳、太祖拳、龍頭滑、黑虎查拳、二十四式
  • 河北國術館「四大金剛」之首——鮑有聲
    15歲經當時在天津開榮正汽車行的老闆介紹,在1928年進入許蘭洲創辦的河北國術館,為第一期學員,拜許家福為師。鮑有聲一直堅持在國術館練功,練功刻苦、痴迷,受到了「神槍李書文」、 高虎臣及其師父許家福的讚賞。由高虎臣、李書文兩位高師指點,為其專門制定訓練計劃,取名「有聲」,其意為「鶴鳴有聲」。鮑有聲通過自身刻苦練功,武學造詣頗深,成績卓越,成為河北國術館佼佼者。
  • 數百名武林高手齊聚——武術之鄉深洲暨首屆深洲傳統武術交流會
    中國推介網消息:2020年8月25日-26日,武術之鄉深州,一全國各武術流派的優秀武術家匯集深州,舉辦傳統武術演武大會暨傳統武術高峰論壇。共有三十多個重點流派的代表性武術名家與會,上百位武林高手對決,展現中華武術的精深功夫,研討交流武學的要旨大義。本次活動正值我國抗擊新冠疫情取得戰略性勝利之際,作為2020年以來舉辦的覆蓋面最廣、層次最高的傳統武術活動,充分展現了武術的強身健體,強國強民、愛國為民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
  • 2017全國傳統武術比賽蓮湖武術之鄉奪得8枚金牌
    本次比賽首次落戶佛山,吸引來自北京、廣東、河北、上海、廣西、河南、山東等19個省市自治區的229支隊伍、共2447人報名參加,參賽人數為歷屆最多。蓮湖區武術之鄉代表隊選手的比賽英姿二比賽設個人項目、對練項目和集體項目,參賽運動員將參與3013個項目的比拼。
  • 邵武市獲評全國武術之鄉,福建這些縣市武術震驚全國
    日前,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下發了《關於授予屯昌等九個單位「全國武術之鄉」稱號的決定》,邵武市名列期中,成為福建省獲得此批稱號的唯一縣市
  • 【滄州回族武術】滄州被稱為武術之鄉、雜技之鄉,自古英雄輩出,武術大師輩出.
    孟村回族自治縣,系八極拳的發祥地,為「滄州武術之鄉」的「鄉中之鄉」,入更是豪俠雲集,英傑倍出。  曾率滄州武術健兒在馮玉祥部效力;參創「中央國術館」,出任少林門長,為當時武林實力派代表人物。在當今武林中,「馬慶四達」,即甘肅省武協副主席馬穎達,陝西省武協主席、中國武術學會常委馬賢達,蘭州市武協秘書長馬令達,中國武協委員、甘肅省武協副主席馬明達,皆為馬鳳圖之子。他們都曾以雄厚的技藝實力奪取過全國或全省武術比賽冠軍,且在武學研究方面造詣頗深,著作豐厚。
  • 通備武學
    我同時還擔任甘肅省武術調研組成員(全組僅三名成員),組長是馬鳳圖先生的長子、時任甘肅省武術協會主席的馬穎達,另一名成員是甘肅省武術科研所所長、九段郝新蓮。在部隊工作期間,為部隊和駐地舉辦了多期通備武學學習班,培養了大批通備武學的愛好者,戰士們回到家鄉都成了發展通備武學的棟梁。如:陝西興平唐陸生、閆振傑,四川永川韓建勇,河南鄭州餘中民等。
  • 紀錄片《藏著的武林》——讓真正的中華武術回歸大眾的視野
    源遠流長的中華武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和精神感召。但時至今日,許多人卻對中國武術的理解有所偏頗。所以亟需對其建立冷靜、客觀的理性認知。為了讓真正的中華武術回歸大眾視野,亟需從根本上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紀錄頻道攝製並推出了 6 集紀錄片《藏著的武林》。該片直面社會關注的中國武術焦點話題。
  • 中國最知名的武術之鄉,當地會武術的人眾多,網友表示好厲害
    世界那麼大,一起去看看,跟著旅者看遍世界各地風景,領略不一樣的風情!大家好,我是旅者。在國外,你隨便抓個外國人問其對中國人的看法,很多老外都會不約而同說:中國人都會功夫。哈哈,在國際上中國功夫及武術還是蠻出名的,但事實是並不是每個中國人都會功夫或武術,要說到會功夫或武術人最多的城市則非南宮莫屬,其是中國著名的武術之鄉,武術發展歷史悠久,網友稱感覺當地人好厲害,看著就不敢惹~南宮市位於河北省中南部,目前隸屬於邢臺市,因西周八士之一的南宮适封侯於此而得名。
  • 萬籟聲自然門 武學研究院成立
    本報訊 11月28日上午,福建省萬籟聲自然門武學研究院成立大會在石獅市自然門學校舉行。石獅市政府副市長黃延藝出席活動。 據了解,萬籟聲是我國近代著名武術宗師、自然門武術的第三代傳人。福建省萬籟聲武學研究院是由萬籟聲的學生代表自願舉辦、從事非營利的社會組織。
  • 哮殛道創始人李富山:弘揚儒家武學 風骨義薄雲天
    》收錄;2019年4月,在香港國際武術節上,李富山奪得哮殛道練身拳徒手對打冠軍;2019年7月,李富山率領眾弟子在澳門國際武術節上勇奪七項冠軍,他本人還榮獲澳門國際武術節組委會頒發的「武術名家匯演金獎」。
  • 他是中國的武學大師,年近 70歲,3秒放倒5個格鬥士
    孫祿堂,號涵齋,1860年出生於河北完縣東任家疃,一生酷愛武術,勤學苦練,終成一代武學大師,七十歲時,身子骨依然硬朗,同5個日本武士戰鬥,3秒就勝利了,中國武術實力碾壓日本武術,在國際舞臺上也能夠揚眉吐氣。孫祿堂自小便有武術天分,拜李奎垣為師父,在學習的八年間,武術和功課都不曾落下。後來又拜八卦掌的武術大師程庭華為師,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 陸河朱慶懷:願為家鄉武術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高潭是武術之鄉,傳統朱家教、頭門、二門、三平、梅花十八選、梅花樁108式、棍術等都很厲害,還有舞獅。」朱慶懷說。 據他介紹,他15歲到廣州市南粵武術學校學習散打、洪拳、虎鶴雙形拳;17歲到河南登封向張建樹等教練學習少林武功。少林武功起源於古代嵩山少林寺,並因而得名。
  • 福建也有個「武術之鄉」,你可知道它是哪兒?
    福建也有個「武術之鄉」,你可知道它是哪兒?連城,還真是價值連城。連城是低調的華麗,以至於令人驚訝,也令人不忍打攪。連城除了遊行類的民俗大活動外,還有動真格的上乘武功——連城拳。連城拳又稱「連城少林拳」,在拳的內容、特點和攻防等方面,與嵩山少林拳有相似之處。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和演變,因受到南方民風、地域環境、身體特點以及其他南拳等因素的影響,連城拳兼顧了南北武術之長,既舒展大方,又急促凌厲,堪稱武林奇葩。目前,「連城拳」已列入全國知名拳種,是福建八大拳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