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據香港消委會官方網站公布的信息顯示,2012年共收到內地旅客對醫療用品及健康食品的投訴160宗,升幅達29%。2011年至2012年間,香港消委會公布了近50家「黑藥店」,都是因售賣偽劣假藥而被定罪的店。其中光2011年,香港消委會就一口氣曝光了32間黑藥店。這些店遍布港島、九龍、新界、旺角等地區。
廣州白領熱購港藥多因相信其品質,而非價錢
但自由行旅客請注意,港九新界有50間「黑藥店」
今年8月有一則關於赴港買藥的新聞十分轟動,標題為:《內地患者赴香港買藥一年省12萬》。這引得不少人驚呼香港買藥才是「王道」。難道粵港兩地藥價真的有天淵之別?
但新快報記者調查發現,對於大部分以日常保健為主要購藥原則的白領們而言,可能每年赴港買藥省下的錢還不如在香港買一瓶雅詩蘭黛精華霜。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赴港買藥的決心,大多來源於對於香港藥品品質的信任,當然有的原因也很細緻,「這個牌子在香港沒有某種會讓我過敏的成分。」且按照相關法例規定,赴港買藥自用的白領們基本不用考慮帥氣的「海關」們。
總之,為了滿足日益壯大的赴港買藥群,廣州街頭各類進口零食店也悄悄開闢了一塊「港藥」專區,口碑較好的港藥專區銷量甚至好過正規藥房。
記者調查
探因1
兩地都有的藥,價錢真不是要害
在海珠區某街上有一家經營了7年之久進口零食店,老闆洛叔(化名)是地道廣州人,店鋪雖只有10來平方米,但玻璃櫃、吊架、門口的空地等都堆滿了各種零食及日用品,港藥的擺放所佔只是店面積的百分之一,但是位置很顯眼,就在收銀臺側邊的上方,所有等待埋單的人只要一抬頭就能看到。種類無非也是黃道益活絡油、斧標驅風油、保嬰丹、位元堂猴棗散、胃仙U、安美露等。
洛叔給這些常用港藥的定價只比香港買的稍貴5至10元,他說自己並沒有刻意去「打貨」,且每款也就儲備20份,但每周幾乎都會清倉,「藥和零食不同,如果不是口碑好一般人不敢買的。」
談到為何港藥受歡迎,洛叔認為品質是關鍵,「在我們這裡買港藥價格幾乎和在廣州買的差不多了,但是生產地不一樣啊,買的人感覺也會更放心。」不過記者在此要提醒各位白領,進口零食店通常都沒有《藥品經營許可證》,因而他們售賣的藥品在法律上會被直接視為假藥,一旦發生什麼問題難獲得相關賠償,所以各位買藥時還是要小心挑選。
探因2
深信港版品質更好,對藥品成分也有獨特要求
以雙飛人藥水為例,廣州、香港都有售,價錢也相差無幾,但超過20名受訪白領都認為港版更可信賴,因為「港版可以喝,內地版只可外服」。
又譬如同樣是幸福傷風素,在內地的名字是幸福科達琳,兩種版本的成分有差異。白領趙先生表示,幸福科達琳(內地版)中有一種名為「對乙醯氨基酚」的成分,他對這種成分過敏,「其實絕大部分感冒藥都有這個成分,但香港的幸福傷風素含量少,又含維生素C」。
在廣州居住的Hana有慢性胃炎,她每次都讓赴港的朋友代購「胃仙U」日本原裝藥,「國內好像沒有原版的,都挺山寨的。」不過記者從廣州藥房了解到,其實這種藥內地一直有售,只不過和幸福傷風素一樣,換了個內地名字「維仙優」而已。中文藥名則為「複方維生素U」,而且包裝也有所變化。但無論港版胃仙U還是內地版維仙優,其實都是日本原廠生產。而國外藥品進入中國必須經過審核,包括中文藥名、包裝都要符合一定標準,因此很多進口藥到中國都要專門更換名稱和包裝。
注意:內地版雙飛人其實是「爽水」
關於粵港雙飛人藥水的討論很多,其中在汽車之家網站論壇上一位網友做了非常詳盡的「科普」。
他將兩瓶去年3月分別在香港和內地買的雙飛人藥水作比較。價錢方面,港版雙飛人約人民幣20元一支,但內地版只要15.5元。但港版是「法國佳利製藥廠」製造的,內地版的則是雙飛人在中國樟樹市的分廠製造的。而且香港賣的是「雙飛人藥水」,內地賣的是「雙飛人爽水」。
傳聞只有港版雙飛人可以口服?內地版雙飛人寫著「採用口服食品級原料製造」,但沒有寫明可以內服的,說明上寫著的用法是塗於皮膚之類,即外用。港版雙飛人雖然沒有寫使用口服食品級原料製造,但註明了外用和內服的用量。
50間「黑藥店」遍布港九新界
據香港消委會官方網站公布的信息顯示,2012年共收到內地旅客對醫療用品及健康食品的投訴160宗,升幅達29%。2011年至2012年間,香港消委會公布了近50家「黑藥店」,都是因售賣偽劣假藥而被定罪的店。其中光2011年,香港消委會就一口氣曝光了32間黑藥店。這些店遍布港島、九龍、新界、旺角等地區。
香港消委會就此也曾公開聲明,一般情況下,在香港可合法售賣水貨,但藥屬例外。由於水貨藥不是通過合法途徑或經特許入口經銷商而流入市面發售,其運輸及貯存都沒有嚴格控制,品質沒有保證。
如今,連香港人也難找到一間安心藥房
位於尖沙咀加連威老道28號的龍城大藥房,每天還未開門便擠滿慕名而來的遊客。龍城只收港幣現金,不支持刷卡和其他幣種,卻還有很多遊客看中它貨品齊全,而且「傳聞中」比較便宜。如今藥房生意好到連百腦匯也分一杯羹,開始在電器賣場裡設藥品專櫃。但很多受訪港人稱,雖然藥房越開越多,他們也卻很難找到一間讓人放心的。
港媒記者暗訪11家藥房
10家在售「山寨藥」
近期有港媒記者暗訪了旺角的11間藥房,分別以港人身份和內地人身份去買了4種受歡迎的藥品,結果不論用哪種身份購買,只有從「海運藥房」買到的貨物和牌子完全相符,另外10家分別不同程度地出售了山寨藥品,其中一家藥房甚至是港九藥房總商會的成員,需要遵守香港知識版權處的「正版正貨承諾」。而有的藥房,則在面對記者的質疑時,訛稱山寨貨才是「香港產」的、或是「最新版本」的藥,比如稱「和興白花油」是內地產的,而山寨的「和興百花油」是港產的。
港人William說,如果生病了,會選擇找私家醫生看病和開藥,如果是小病,大多數香港人都會選擇到屈臣氏或是萬寧這類的連鎖商店,購買非處方藥。「那些新開的藥房裡,不知道有沒有註冊藥劑師坐鎮?」William感嘆,「現在真的不知道他們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了。」
老港:忘不了老藥房的百子櫃
香港藥房的地位,要用一個香港人的故事話你知:靚媽Emily最近從旺角,山長水遠地搬到了東湧,房子雖然大了,但她一直懷念住在旺角時遍地的藥房,那裡就是好主婦的天堂:超市能買到的生活用品,在藥房裡從來不用苦心計數,就能買到超值之選,還有女兒的奶粉,連鎖店兩百多元一罐的,在藥房只要一百多元就有交易。不過如今,就算旺角的藥房還在,Emily也覺得不一樣了。
在Emily還是小女孩時,屋邨樓下的那個小藥房還有一個中藥部——裡面放著一個大大的百子櫃,坐著一位比那個百子櫃年輕不了多少的老中醫。每逢發燒感冒,奶奶就會帶她去老中醫那裡報到,把完脈,看完舌苔以後,老中醫爺爺慢慢悠悠地轉身抓藥。「三碗水,煲成一碗水。」老爺爺一邊說,一邊用紙,把草藥包成好幾包,Emily總希望可以少幾包。
這樣的記憶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天人妻Emily腸胃不適,想去開點中藥調理一下的時候,才發現大多數的藥房早就沒有百子櫃,沒有藥煲,也沒有老中醫了,再回頭一看,以往只有苦澀回憶的藥房裡,竟然擺賣起香甜的朱古力和餅乾。
自用藥品過關一般不用申報
今年一月有新聞稱,一媽媽從羅湖口岸過關攜帶61盒名為喜保寧的藥物過關時,因未申報,56盒藥物被海關扣留。
根據《藥品進口管理辦法》的規定,進出境人員隨身攜帶的個人自用的少量藥品,只要是自用、數量合理,不是用於銷售謀利,並接受海關監管(比如入境時向海關申報)就不存在法律問題。至於何為數量合理,這就需要根據實際使用人的病情和醫生的處方來進行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