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減肥者來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就是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體重還是一點都沒有變化,這就導致了很多人放棄了減肥。
燕教授營養師告訴大家,減肥不應該注重體重秤上的數據,應該看的是體脂率,因為我們減肥就是減脂,就算是你體重秤上的數據變小了,你也不一定是瘦了,你減掉的可能是水分。
體脂率是指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的比例,又稱體脂百分數,它反映人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
簡單來說,就是看起來精瘦的人體脂率一般都是比較低的,而那些大腹便便的人相對來說體脂率也比較高。
成年人的體脂率正常範圍分別是女性20%~25%,男性15%~18%,若體脂率過高,體重超過正常值的20%以上就可視為肥胖。
同等體積下,肌肉的重量是肥肉的2-3倍,如果你的體脂率在降低,身體肌肉含量在增加,很可能會出現體重不降低,甚至體重上升,而身體圍度在持續變瘦的情況。
在減肥過程中,想知道自己是否有效,可以看看自己是否有這3個情況。
1、燃脂心率是否達到標準
在運動減肥過程中,一定要看看自己的燃脂心率是否達標,一般來說,普通人的運動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60%時,這就說明身體開始再消耗脂肪,如果運動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75%以上,說明身體在消耗脂肪的同時,也會消耗肌肉。
最大心率計算方法:最大心率=208-0.7*年齡;對於肥胖者來說,最大心率會低一些,最大心率=200-0.5*年齡。
所以說如果你的運動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60%~75%,說明你的身體正在燃燒脂肪,正在健康瘦。
簡單來說就是身體素質變好了,不會動不動就覺得很累。
2、飲食是否存在熱量缺口
我們都知道飲食減肥就是要製造熱量缺口,只有熱量攝入<熱量消耗,減肥才會有效果。
但是很多人在計算食物的熱量時,往往會忽略了調料、零食、飲料等帶來的熱量。所以就造成了很多人都減肥不成功。
如果你減肥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飲食變得清淡了,不再喜歡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說明你的飲食習慣正在變好,體重也絕對能持續降低。
3、身體圍度是否在降低
小基數體重的肥胖者,減肥效果可能不會有大基數減肥者那麼明顯,小基數的減肥者想知道自己的減肥是否有效果,可以去測量一下自己的頸圍、腰圍、臀圍、腿圍。
更加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看自己穿的褲子有沒有變得寬鬆,如果有,則說明腰圍在降低,身材正在變瘦,這是最直觀的衡量胖瘦標準。
綜上所述就是燕教授營養師給大家分享的全部內容了。想了解更多專業健康知識,請鎖定燕教授健康研究所,專業有態度的研究所,更多精彩等著你哦!
註:文章中部分圖片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