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簡稱「腰突」,因為動不動就「疼到生活不能自理」,對日常生活產生的嚴重影響讓人們對它避之不及。然而,長時間伏案工作和鍛鍊不充分等生活習慣,直接推進了腰突這種疾病的普及率和發病年輕化。
提起腰突,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腰痛!甚至很多人一感覺腰部疼痛不適,就先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腰突症。但是反過來,腰不痛,很多人就不相信自己得了腰突了,但事實上,有些人腰不痛也可能中招。
腰痛腿痛腰腿痛,都可能是中了腰突的招
腰椎間盤突出症(簡稱:腰突症)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腰痛是大多數腰突症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而少數患者只有腿痛而無腰痛。所以說並不是腰突症一定會有腰痛。還有一些患者先出現腰痛,一段時間後出現腿痛,同時腰痛自行減輕或消失了,來就診時僅主訴腿痛。
腰痛的程度各人之間差異也很大,症狀輕者可以繼續堅持工作,但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症狀嚴重者疼痛劇烈,不能翻身呈強迫體位,口服消炎鎮痛藥都無效甚至需要注射止痛針劑或輸注激素和脫水劑治療。腰痛多為刺痛,常伴有麻木、酸脹的感覺。腰痛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椎間盤外面環繞的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突出髓核的刺激,經竇椎神經而產生的下腰部疼痛感覺,疼痛有時可以累及腰骶部。
腰腿痛症有時並不典型,切莫忽視耽誤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多發生於第4和第5腰椎、第5腰椎和第1骶椎之間的椎間盤,坐骨神經的主要組成部分恰好是第4腰神經根、第5腰神經根和第1骶神經根,因此,臨床上腰突症患者多有坐骨神經痛。其典型表現為沿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外側直到足跟部或足背,多發生在腰痛出現後,少數患者沒有腰痛而直接發生坐骨神經痛,早期為痛覺過敏,嚴重時出現感覺遲鈍或麻木。在腹壓增加,如咳嗽、打噴嚏和大小便時,會加重刺激神經根,常可使疼痛加劇。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高位腰突症的病變部位多位於圓錐和馬尾發出處,腰腿痛症狀有時並不典型,容易被患者所忽視,容易造成誤診和漏診。
腰痛的病因多種多樣,及時確診很關鍵
一旦感覺到腰痛,也不用過於緊張,就此認定自己得了腰突。導致腰痛症狀的病因非常多樣,除了腰突症,其他很多疾病也會伴有腰痛,需要經過臨床醫生的細心鑑別才能得出正確診斷。
比如:長期保持一種姿勢或進行不合理的運動可導致腰肌勞損,引起腰痛;黃韌帶肥厚、椎體骨贅形成、小關節增生等病因造成的椎管狹窄也能引起腰痛;許多老年人隨著年紀的增大、骨質疏鬆的加重,在非常輕微的誘因作用下,例如翻身、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都有可能引起脊柱的壓縮性骨折,感到腰痛;如果腰痛進行性加重,而且逐漸出現消瘦、乏力、貧血、身體衰竭的表現,就要警惕脊柱腫瘤的可能;此外腰椎滑脫、椎弓峽部裂、腰椎感染結核等病也可有腰痛的表現。
總之,如果腰痛的症狀反覆出現,持續時間長,就應當儘早去正規醫療機構就診,醫生會根據病史和症狀、體格檢查及相應的影像學檢測如X光、CT、MRI甚至椎管或椎間盤造影等,做出專業的診斷。患者一定不要自作主張,以免誤診或延誤病情。
得了腰突莫慌張,治療方式多種多樣
確診為腰突症也不必緊張,事實上超過80%的腰突症患者都可以經過非手術治療獲得較好的預後。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嚴格的臥床休息,佩戴腰圍下床活動;使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牽引治療和理療等。當然如果非手術治療無效,症狀無法緩解甚或持續加重又或反覆頻繁發作,那麼手術治療就很有必要,臨床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決定最適合的手術方案。
由此可見,腰突症和腰痛兩者絕不能等同,如果出現了腰痛的症狀,既不能掉以輕心,也不必過於緊張,應當儘早去正規醫院就診,讓專業的臨床大夫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得了腰突忌5種行為
以下大家一定要注意,否則隨著情況的加重,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1、忌長期彎腰
長期彎腰工作的腰背痛的發病率是很高的,長期彎腰對於腰椎間盤壓力很大,十分不利腰椎間盤的康復。
2、忌用力超負荷
(1)腰椎間盤組織在兩個腰椎之間,承受著腰椎的壓力以及運動。如果突然的承受超負荷爆發力,就很容易使椎間盤損傷,加重病情。
(2)搬提重物會單側身體用力,不利於腰椎間盤,所以一定要避免,揀東西時候應該先蹲下,然後緩緩地提起重物。
3、忌睡軟床
枕頭過高、睡覺姿勢不好、床墊過軟,都很不利於脊柱生理彎曲度,會使腰肌緊張,僵硬以及血液循環不暢,不利於腰椎間盤突出的康復。
4、忌久坐
久坐會造成腰椎間盤的退變,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使椎間盤纖維環的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如果腰肌以及腰部韌帶的長期的緊張,就會出現慢性勞損,對腰部穩定性以及保護性下降。
5、忌穿高跟鞋
高跟鞋對於女性的身體健康也會造成一定的威脅,有些女生穿高跟鞋沒有保證正確的走路姿勢,這樣就容易引起腰椎盤突出的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的整個過程中,對於鞋子的要求相當的注意,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鞋子,才能夠避免病情更加的惡化。
上面這幾點腰間盤突出患者,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以免情況加重帶來不好的影響。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如果不早日進行治療,就會耽誤治療的時機,導致患者的病情加重,患者如果不能有效的遏制病情,該病還會損害內臟重要器官。腰椎間盤突出反覆發作後會引起病變如心臟受到損壞,病從出現心慌、氣短、消瘦、多汗等,形成風溼性心臟病。
腰間盤突出的護理常識須知
1、腰間盤突出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腰腿受涼,防止過度勞累。這是腰間盤突出的護理方式之一。
2、腰間盤突出的護理需注意站或坐姿勢要正確。脊柱不正,會造成椎間盤受力不均勻,是造成腰間盤突出的隱伏根源。正確的姿勢應該「站如松,坐如鐘」,胸部挺起,腰部平直。腰間盤突出的護理需注意同一姿勢不應保持太久,適當進行原地活動或腰背部活動,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
3、腰間盤突出患者的鍛鍊時壓腿彎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則不但達不到預期目的,還會造成腰間盤突出。這在腰間盤突出的護理中應多加注意。
4、腰間盤突出在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儘量做到不彎腰。
緩解腰痛的方法
1、正確選擇冷敷、熱敷
在國內,可能由於中醫傳統理論的影響,很多腰痛患者在出現腰痛的時候會更傾向於選擇熱敷。如果你的腰痛是由肌肉緊繃引起的,那麼熱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鬆肌肉,緩解腰椎壓力,從而緩解症狀。
但是有2種情況,熱敷時反而有可能加重腰酸。
(1)腰痛是急性的(持續時間少於4周),和/或由於直接損傷(例如突然扭到腰部)導致的
此時,使用冷敷有助於促進血管收縮,減少腫脹炎症,緩解腰痛。當急性炎症消退後,可以開始熱敷,這有助於刺激背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的緊繃感,緩解疼痛。
(2)腰痛由大量運動鍛鍊、嘗試一種新的運動方式、甚至過度活動(例如爬山)後引起的
這種疼痛可能是延遲性肌肉酸痛,通常在第一天開始,第三天達到頂峰後慢慢緩解。可以在24小時內冰敷,24小時後嘗試熱敷。
2、科學臥床休息
相對其它姿勢來說,對腰椎的壓力會比較小。所以一些人出現腰痛之後,可以通過臥床休息緩解症狀。
但是這個臥床的時間是有講究的。通常,不建議連續臥床超過一周。
因為臥床時間過久帶來的是肌肉力量的下降,關節肌肉活動降低,讓你變得更加緊繃。長遠來說,負面效果會更大。
另外,在臥床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姿勢的調整維持好腰椎的生理曲度,以便讓腰椎得到充分休息。
(1)仰臥時,在膝蓋下面墊一個枕頭,讓腿部微微屈膝,有利於腰椎放鬆避免腰椎懸空起來。
(2)側臥時,嘗試在膝蓋之間放一個小枕頭,避免骨盆向一側傾斜。
3、在可承受範圍內適量運動
適量的運動有利於促進腰部的血液循環,加快腰椎間盤附近營養物質的吸收。如果你通過運動把腰椎的肌肉強化起來,還可以減輕腰椎的壓力負擔,讓腰椎得到更好的恢復。
當然,運動的時候,儘量要選擇在可承受範圍之內進行運動,避免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症狀加重的情況。
所以,初期的運動通常是從一些簡單的深層肌肉鍛鍊開始。
強化腰椎深層肌肉「多裂肌」的運動
動作要點:
雙膝跪地,雙手撐地;保持腰部穩定直立,緩慢把左手右腿抬起,並向兩邊伸直(如圖);返回原位,換右手左腿重複動作;一天30次,可分3組進行。強化臀部肌肉的運動
動作要點:
側臥屈膝90度,大腿與身體大約45度;保持骨盆不要前後搖晃,緩慢打開上側膝蓋,像貝殼一樣(如圖);可緩慢連續進行10-15次,一天3組。若出現不適,可減少次數,或者暫時停止該動作。小幅度帶動腰椎活動的骨盆運動
動作要點:
仰臥屈膝,控制骨盆向頭部方向旋轉,讓腰部貼緊床面;保持10秒,返回原位;一天30次,可分3組進行。4、其他醫療措施:藥物、針灸、注射。
如果你的腰痛是劇烈的,是有必要尋求醫療幫助,例如找主治醫生開一些止痛藥物,或針灸,靜脈注射輸液等快速緩解疼痛感。另外,如果嘗試過很多保守治療的,都無法緩解腰痛,甚至腰痛越來越重,那可能得考慮手術了。
來源|晶報APP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