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詳解銀行非息收入結構:哪些業務貢獻度在上升

2021-01-09 券商中國

銀行的收入以及收入增速很重要,但結構更重要——利息收入要穩健,非息佔比也應上升。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上市銀行半年報發現,上半年A股上市銀行營收增速明顯回升,88%的銀行都實現營收正增長。究其原因,一方面得益於較多銀行淨息差同比回升,甚至環比一季度也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則與非息收入的增長相關,尤其是銀行卡手續費收入、結算性業務收入以及投資收益的增加。

數據顯示,上半年26家A股上市銀行實現非利息淨收入1.42萬億元,同比增長5.6%,在營收中的佔比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達到31.8%。

值得注意的是,非息收入的結構發生變化。在匯兌損失增加、理財業務收入下滑的同時,部分銀行率先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即「IFRS9」)、基金分紅收益大幅增加,促使投資收益在銀行營業收入中的佔比明顯提升;消費信貸業務的大發展也帶動了信用卡分期及消費收入等收入的快速增長。

匯兌損益拖累營收

數據顯示,26家A股上市銀行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約2.08萬億元,同比增長6.2%,較去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明顯回升。其中,僅有交行、浦發、華夏3家銀行上半年營收同比微降,其餘銀行均實現同比正增長。

除利息淨收入得益於多數銀行淨息差同比回升,實現同比增幅高於營收增速外,非利息收入的增長也不容忽視。上半年,26家A股上市銀行實現非利息淨收入1.42萬億元,同比增長5.6%,在營收中的佔比同比基本持平。

具體來看,銀行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五部分,包括中間業務收入(一般體現為「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匯兌損益、其他業務收入。其中,「投資收益」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具有較強的關聯性,因此被視為同一類非息收入;而「其他業務收入」佔比較低。

「以交易性金融資產為例,在持有期間會將其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但這只能說是計入了一個暫時性的科目,並不意味著這筆資產真正實現的收益,只有在完成對這筆資產的處置,其收益才會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轉入』投資收益科目』。」一位資深金融業審計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以此為準,銀行非利息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包括中收、「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匯兌損益。數據顯示,上半年26家A股上市銀行中收同比僅微增,「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則同比大增超過300%,是上市銀行非利息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

此外,受匯率波動影響,A股上市銀行上半年匯兌損益普遍下滑,合計出現匯兌淨損失283億元,同比下滑182%,一定程度上拖累了營收增長。以浦發銀行為例,該行上半年匯兌及匯率產品出現淨損失74.8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446%,成為該行營收同比下滑的首要因素。

理財、保險監管促使中收普遍下滑

上半年,A股上市銀行合計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4481.3億元,同比增長1%。雖然同比微增,但增量集中於少數幾家國有大行、股份行,其餘17家銀行中收均同比有所下滑。

其中,拖累中收下滑的主要力量源於理財業務收入的減少,尤其是部分股份行的理財收入降幅明顯,甚至有銀行上半年理財業務收入降幅達到70%。

具體來看,上半年,平安銀行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為5.6億元,同比銳減75.1%;浦發銀行資管業務收入同比減少62.8%至30.2億元;華夏銀行上半年實現理財銷售業務收入15.6億元,同比下滑58.1%;建行理財產品業務收入則同比下降47.1%至65.5億元。

「理財收入下降是正常現象。」8月29日,建行副行長張立林在業績說明會上解釋稱。「為了更平穩過渡,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資管業務總體暫時出現了業績調整,對應的是整個資管的變化和要求,這是方向性的,暫時體現在收入的下降,但隨著調整逐步到位,銀行理財收入會逐步提升。」

理財存續規模、收入普降的同時,銀行也在積極按照資管新規要求,在產品結構、客戶結構等方面進行調整。其中,興業銀行6月末淨值型產品規模達3368億元,佔比超過30%;中信銀行上半年淨值型個人理財產品規模同比增長超200%。

不少銀行還積極發力財富管理業務,提高零售理財客戶佔比。以上海銀行為例,該行6月末零售渠道產品規模較年初增長23.1%,佔理財業務總規模的82.3%,較上年末提高16.5個百分點。

銀保市場持續的強監管對中收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受去年保險產品監管規範的影響,多家銀行代理保險收入減少。來自招行的數據顯示,上半年該行代理保險收入31.3億元,同比下降17%,「主要是受保險監管政策影響,銀保市場主銷的躉繳產品出現大幅萎縮」。

招行還進一步指出,展望下半年,受監管政策和市場波動影響,非息收入增長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具體體現為,伴隨資管新規正式發布,原有的資管業務模式面臨重大調整,對資管、票據、投行等業務的影響逐步加大;受保險業新政影響,銀保市場原主銷的躉繳產品受限,而短期內代銷期繳保費收入還不足以彌補躉繳下降帶來的缺口;資本市場行情持續走弱也對基金的持續營銷造成影響。

信用卡中收擴張

除前述17家銀行中收同比下滑外,也有少數銀行上半年實現中收增長,包括3家國有大行、4家股份行、2家地方中小銀行。

其中,常熟銀行、南京銀行、光大銀行上半年中收分別同比增長24%、17%、15%,明顯領先於其他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3家股份行中收增幅也達到14%、10%、8%。

結構上看,這些銀行上半年信用卡分期和消費收入、結算性業務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帶動全行中收的正增長。這在上半年中收增量較大的招行、工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都有明顯體現。其中光大、平安2家股份行上半年銀行卡手續費收入分別同比大增41%、80%。

數據顯示,明確披露銀行卡手續費收入的22家銀行中,有19家實現正增長,17家實現10%以上增幅。除平安銀行以80%的增幅領跑外,興業銀行、華夏銀行、上海銀行和浦發銀行上半年銀行卡手續費收入也分別同比增長67%、45%、40%和32%。其中,浦發銀行上半年信用卡業務總收入突破276億元,同比增長26.3%,信用卡交易額同比增長64.4%。

招行在半年報中表示,上半年該行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達792.6億元,同比增加25.9億元,中收總量及增量均位居銀行業第一位。其中,銀行卡業務收入增加31.5億元,主要是信用卡分期付款手續費和消費回佣收入增長較快;第三方支付業務的增長帶動結算、清算及現金管理業務收入增加24億元;該行擔保及承諾業務收入也增加近1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銀行上半年增長較快的中間業務並非前兩類。譬如南京銀行上半年債券承銷收入同比增長24%至6.5億元,是該行中收增長的主要力量。另外,寧波銀行擔保類業務手續費收入實現89%的增速,江蘇銀行託管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6%。

IFRS9、基金分紅帶動投資收益增長

上半年,投資收益對上市銀行的收入貢獻明顯上升,26家A股上市銀行總投資收益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4.8%,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

如果將關聯度較高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一同納入考慮,兩類非息收入佔比將達到6.8%,同比上升5個百分點。數據顯示,上半年A股上市銀行「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總額達到1428.4億元,同比大增301.9%。

總體來看,這兩類非息收入增量、增速領先的主要是率先執行IFRS9的銀行,包括9家「A+H」上市銀行,以及平安、浦發兩家提前執行IFRS9的股份行。

按照要求,H股上市銀行及「A+H」上市銀行自今年1月1日起執行新準則,其他A股上市銀行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其餘非上市銀行自2021年初起施行新準則,鼓勵有能力的銀行提前施行。

而在券商中國記者此前多方採訪中,被普遍接受的觀點是,中國版IFRS9的實施必然增加商業銀行撥備要求,同時增大利潤波動性。原因在於,執行新準則後,銀行交易性金融資產普遍增多,當期損益加大波動。

具體而言,IFRS9實施前,部分金融工具按攤餘成本計量或者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實施後,其計量屬性和核算方法調整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對資產結構的影響主要是資產重分類、交易性金融資產增加。

而對收入數據的影響則是,交易性金融資產的當期估值變動將影響非息收入及營業收入;投資收益的列報方式相應地由利息收入改為非利息收入,影響淨利息和非息收入結構,但不影響營業收入總額。

「總的來說,就是交易性金融資產在持有期間形成的收益計入非息收入,譬如說貨基、債基這些產品,原來的業務收入是算在『利息收入』裡的,但按照IFRS9的要求,就被調整到『投資收益』裡進行核算。」前述資深金融業審計師表示。

這在部分銀行中報上已有體現。以民生銀行為例,該行上半年利息淨收入同比下滑17.6%至338.7億元,「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則同比大增393.6%至187.5億元,但以還原口徑計算,該行利息淨收入實現465.6億元,同比增長13.2%,淨息差則同比上升0.24個百分點至1.64%。

光大銀行半年報也顯示,該行上半年「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同比由虧轉盈,由去年同期的淨損失14.1億元上升至收入85.4億元。截至6月末,該行交易性金融資產餘額達2589.7億元,較年初增長970%。

此外,也有部分未執行IFRS9的銀行因基金分紅收入的增加而實現投資收益大增,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以及江蘇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均在半年報中對此有所描述。以江蘇銀行為例,該行上半年基金分紅達12.8億元,同比大增2034%,帶動該行投資收益大增14倍;寧波銀行上半年貨基投資收益也同比增長254%,促使同期投資收益接近翻五番。

一位股份行人士也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該行上半年人民幣交易類債券、債券基金的盈利大幅增長,「委外上半年基金收入增長也超過50%」。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金公司:預計2021年上市銀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9.2%
    ,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達到高單位數回顧2015年以來的一輪業績/估值分化,非息收入貢獻度的提升幫助頭部銀行對衝了息差持續下行的壓力。目前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已經從表內轉向表外,銀行淨手續費收入佔營收比重持續上升,且淨手續費收入增速今年年初以來呈現回升態勢。1-3Q20非息收入同比增速下降,主要由於1)疫情拖累消費,導致銀行信用卡業務等體驗式金融活動收入下滑,2)3Q20公允價值損益因市場利率單邊反轉上行而大幅減少。
  • 中信銀行方合英:將進一步保持信用卡業務投入力度
    根據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近期發布的《中國槓桿率進程2018年度報告》,居民部門槓桿率由2017年的49.4%升至2018年的53.2%,全年上升了3.8個百分點。另據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2018年2季度的中國居民槓桿率數據為50.3%。除中國外,國際清算銀行還公布了42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槓桿率,中國的居民槓桿率,在43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25位。
  • 徽商銀行李宏鳴首張成績單:半年非利息收入增62%
    近期,徽商銀行發布了其2014年中期業績報告。這不僅是徽商銀行在H股上市之後的首個業績答卷,也是董事長李宏鳴上任之後首份成績單。2013年7月,安徽省宿州市委原書記李宏鳴調任徽商銀行,接替原董事長王曉昕成為徽商銀行新的掌舵人。在過去的一年中,徽商銀行成功登陸H股,除了在資產規模、淨利潤增速方面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之外,在收入結構調整方面也開始出現起色。
  • 富國銀行(WFC.US)交叉銷售增長空間有限,亟需尋找增長新動力_鳳凰網
    富國銀行主要業務包括社區銀行、批發銀行、財富與投資管理三部分,其中社區銀行是富國銀行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截至19年末,社區銀行業務收入佔總收入53%,是富國銀行最核心的部門。社區銀行業務即零售業務,主要面向個人和小微企業(年銷售額在500萬美元以下的中小企業)。
  • 盛京銀行2019年營收和撥備前利潤再創新高 繼續保持穩健發展
    公司存款佔比超六成2019年以來,盛京銀行持續加強資產負債管理能力,著力提質增效,優化業務結構,呈現出穩中有進,整體向好的發展勢頭。該行大力拓展信用卡業務,進一步加大線上消費貸、住房按揭貸等零售貸款的投放力度。截至2019年末,個人貸款餘額為575.12億元,同比增加320.6億元,增幅達126%;個人貸款利息收入為25.84億元,同比增加16.5億元,增幅達176.7%。
  • 中金:富國銀行(WFC.US)的得與失,再定義交叉銷售
    資產規模:1998年末富國銀行總資產達到2024.8億美元,成為全美第七大銀行控股公司。地域範圍:合併前,富國銀行主要聚焦加州內部業務。合併後,富國銀行營業網點從約1900個增加至約6000個,覆蓋全美50個州以及海外地區。業務範圍:在合併前,富國銀行優勢在於負債成本,西北銀行優勢在於非息收入。
  • 錦州銀行斷臂後能否重生?
    比較糟糕的是,資產端收益率沒有上升,錦州銀行的負債成本不降反升。數據顯示,錦州銀行的計息負債成本率從2019年的3.84%快速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4.16%。這意味著錦州銀行的盈利能力面臨負債成本上升、資產端收益率下降的尷尬困境。負債端成本的上升,也凸顯錦州銀行生存的艱難。
  • 中國銀行(03988-HK)加大非利息收入業務拓展維持穩速增長
    淨利息及非利息收入分別同比增7.1%及0.6%。不良貸款率1.48%,比上年末上升0.11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則為15.69%,一級資本充足率 12.64%,故資產質量理想。雖然去年度的存款成本有所上升令淨息差下降,但集團除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外,亦加大信用卡、網際網路支付、代理保險等多方面的業務拓展,令銀行卡、結算清算等非利息收入總體上取得較好的增長。
  • 中報零售貢獻佔比翻倍 中信銀行零售何以實現「躍遷」
    而得益於零售業務轉型的成效,中信銀行繼續呈現出公司銀行、零售銀行和金融市場「三駕齊驅」,全面均衡發展之良好勢頭。  圍繞「三大」特色客群 深挖業務「護城河」  「零售業務營收在整個中信銀行的營收當中佔比已經達到38%,大概在轉型之前基本上只有19%。零售業務佔比達到1/3,這家銀行收入結構就比較均衡。」8月28日,中信銀行董事長李慶萍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
  • 富滇銀行等兩銀行被監管點名 代銷基金涉及16項違規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兩銀行被監管點名 代銷基金涉及16項違規本報記者 李 文見習記者 餘俊毅近年來,基金髮行市場不斷火熱作為投資者信賴的傳統金融機構,銀行的基金代銷業務也蓬勃發展,已逐漸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但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因基金代銷業務而發生的糾紛頻現,諸多代銷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近日,雲南證監局發布兩份針對銀行基金代銷業務過程中存在問題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再次對中小銀行代銷基金存在的亂象敲響警鐘。
  • 94歲老人被抱起後趴在櫃機上辦理業務 農行道歉了
    相關視頻顯示,一名年事已高的老人在中國農業銀行(下稱「農行」)一網點辦理社保卡相關業務,期間,因為需要進行人臉識別,家人只好將行動不便的老人抱起來,使其膝蓋彎曲,雙手撐在櫃機上,勉強完成人臉識別。推薦閱讀:四大國有銀行,為何農業銀行離職率最高,年齡結構最大在A股全部的36家上市商業銀行中,農業銀行擁有最多的員工,但是它也構成過去幾年員工離職率最高的國有銀行之一。2020年半年報披露的數據顯示,農業銀行以45萬名員工位居上市商業銀行首位。這一數量,超過了工、中、建、交、郵儲五大國有行,恰好是A股上市9家股份制銀行員工數量的總和。
  • 中國最賺錢的銀行排行
    從2009年-2016年,招商銀行零售業務稅前利潤從21.96億擴大到450.99億,零售業務稅前利潤佔比從9.81%擴大到52.97%,7年間增幅達到20.53倍。據2017年半年報,招商銀行零售銀行業務收入比例佔49.81%,超過批發銀行業務的47.34%。
  • 淨利差上市銀行排倒數第三,江蘇銀行2019年客戶理財資金大幅縮水
    而事實上,此前外界預期是該行2018年能實現突破兩萬億,江蘇銀行資產規模是在2014年突破萬億大關,此後持續保持快速增長,但遺憾的是截至2018年底,該行資產規模定格在了19258.23億元,未能突破。具體來看江蘇銀行收入結構卻不能太樂觀。
  • 全面PK四大行業績:招商銀行還屬於「優質股」嗎?
    文:一視財經 曉宇編輯:西貝復盤 2020 年前三季度,銀行板塊接連遭遇「利空」,銀行資本壓力上升。作為A股重點,招商銀行不管是業績還是股價都具有極穩定的增長持續性。與國有四大行相比,從市盈率、市帳率估值來看,市場對招行厚愛有加,招行在某些方面甚至略勝一籌。
  • ...頁函復上市首輪問詢:非金控公司、與螞蟻不同,收入不依賴京東集團
    (原標題:京東數科260頁函復上市首輪問詢:非金控公司、與螞蟻不同,收入不依賴京東集團)
  • 中信銀行2019年核心指標「穩」中求「進」 對公存款突破3萬億元
    資產質量方面也顯著提高,不良貸款率1.65%,較上年末下降0.12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175.25%,較上年末上升17.27個百分點。加碼優化資產、負債、收入結構除了營收保持較高增速,該行規模增長保持穩健。
  • 2020《紅周刊》上市銀行競爭力排行榜:寧波銀行居首位
    從資產管理的角度,中國居民財富的不斷增長,意味著中國財富管理大時代的到來,超百萬億的資管市場等待商業銀行角逐和開發,這將從根本上改變商業銀行的競爭生態、營收結構與盈利模式。從本次競爭力排行榜上,排名居前的商業銀行的中收業務(非利息收入)佔比明顯處於行業高位,且高於上市商業銀行平均水平。前十名的中收業務佔比平均值為33%,後十名平均值為21%。
  • 寧波銀行:營收增長強勁、資產質量較好 成本收入比居高不下
    收入及利潤方面增長強勁,增速位於可比同業(指上市城商行,下同)前列。(一)收入利潤增長強勁自2013年以來,寧波銀行始終保持較高的利潤增長水平,2014年後以遠高行業平均的增速,年同比增長率高達約20%,居可比同業前列。
  • 十大銀行2017年信用卡業績PK:招行收入544億稱冠
    本報記者 侯瀟怡 深圳報導年報面面觀招商銀行依然保持強增長和行業優勢。在發卡量破億,交易額、信用卡收入均居行業第一情況下,在流通戶數、交易額增速、利息和非息收入同期增速均超過20%,保持高速增長,而信用卡不良率下降0.29個百分點,為1.11%,保持較低水平。
  • 中信銀行零售業務轉型成效顯著 營業淨收入佔比38%
    零售銀行業務已經成為中國銀行業整體收入池增長的主要動力。  「零售業務營收在中信銀行的營收當中佔比已達38%,在轉型之前只有19%。此前我們的目標是金融市場條線、公司業務條線和零售業務條線各佔1/3,銀行的收入結構就比較均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