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讓我們從頭說起。唯一要了解的前提就是,三秒區是用來限制內線球員的。我們都知道,籃球是屬於高個子的運動,個子大實在是太佔優勢了。試想,如果不加限制,那麼籃球運動必然就變成所有高個子往籃下一站的無聊運動,遠不會有今天這樣的魅力。所以,三秒區就誕生了。顧名思義,就是進攻球員在三秒區內停留不得超過3秒鐘,否則就被判違例。如圖所示,籃下附近那個長方形的區域,就是NBA的三秒區(國際籃球的三秒區之前是梯形的,但是從2010年開始,也改成長方形)
最初,NBA的三秒區只有6英尺(1.83米左右)寬,那時候的人們認為足夠了,但是有一位超級中鋒出現,改變了一切。他就是喬治-麥肯,NBA第一位超級中鋒和超級巨星。身高2米08,體重110公斤的麥肯,在如今的NBA體格算不上出眾。但在當時,卻已經是籃下巨無霸的存在。他在籃下得分和搶籃板實在太容易了,以至於NBA不得不第一次改變三秒規則,在1951-1952賽季,把三秒區擴大到12英尺(3米66)寬。
但是僅僅過了十幾年,到了1965-1966賽季,NBA不得不再次把三秒區擴大到16英尺(4.88米)寬,也就是現在的樣子。這次也是因為一個超級中鋒湧現,他就是威爾特·張伯倫。張伯倫的威力比麥肯可大多了,單場100分,55籃板的記錄,都是他一個人創造的。那時候的張伯倫,和別人都不是在一個水平線上打球。所以,為了限制張伯倫,NBA第二次改變三秒區寬度。
很多人對奧尼爾有個誤區,覺得他就是靠著身體強壯硬抗肉搏。這就錯了。奧尼爾的技術非常嫻熟,還曾經在訓練中晃過喬丹命中投籃。而且他的速度、爆發力和籃球智商都是NBA頂級的。除了罰球和為人太懶散,幾乎沒有任何弱點。
對於這樣的奧尼爾,NBA也很頭疼。該怎麼限制他呢?三秒區不能再擴大了啊,不然就沒法玩了。後來,他們終於想到一招,允許聯防。所謂聯防,也就是區域防守,防守中不再是人盯人,而是每個人各自守好一定的區域。當然,具體的聯防比較複雜,這裡就不多解釋了。您需要記住的的一點就是,NBA認為奧尼爾太強了,一個人肯定防不了。所以要開啟聯防,大家一起防守奧尼爾。
而防守三秒呢,也是從NBA允許聯防的時候開始出現的。具體來說,是2001到2002賽季。至於為什麼要制定防守三秒規則呢?還記得我們之前說過的前提嗎?NBA希望用這個來限制內線球員,因為他們不喜歡大個子佔便宜。NBA更希望籃下的大個子能夠拉開,讓喬丹、科比這樣的側翼球員突破進去得分。而聯防的應用,除了限制了奧尼爾,也會限制外線球員的突破,這會造成得不償失。
三秒區的兩次擴大,都和奧尼爾沒關係。一次是因為麥肯,一次是因為張伯倫。而防守三秒規則,和奧尼爾有點關係,但並不是直接關係。和奧尼爾有關係的是允許聯防,而為了減少聯防對於外線球員的影響,才引進了防守三秒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