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鄭州燴麵
鄭州號稱「燴麵之城」,燴麵館遍布全市的華街冷巷。外地人來到鄭州,首先想到的便是嘗一嘗地道的羊肉燴麵;本地人款待親朋的保留菜式也是香濃的燴麵。下面就介紹一下鄭州比較出名的燴麵和燴麵館:
1、合記羊肉燴麵:
合記羊肉燴麵是一種葷、素、湯、菜、飯兼而有之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享譽中原。94年5月榮獲"全中清真名牌風味食品"稱號。97年12月又摘取"中華名小吃"桂冠。合記羊肉燴麵,選用上好鮮羊肉,經反覆浸泡後下鍋,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將肉煮爛。另用精白麵粉,兌入適量鹽鹼和成軟面,經反覆揉搓,使其筋韌。下面時,鍋內放原汁肉湯,將面拉成薄條入鍋,放上羊肉,配以黃花菜、木耳、水粉條。上桌時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鮮。合記燴麵嚴格操作規程,數十年來,堅持一碗一鍋,從不懈怠,深受食客青睞,成為鄭州有口皆碑的佳餚,外地人也經常慕名前來品嘗。
合記的前身是老鄉親飯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營,因是合夥經營,易名合記飯店。1967年起專門經營羊肉燴麵,改名為「合記燴麵館」,俗稱合記。
據說,合記羊肉燴麵是飛機轟炸出來的美食。抗戰時期,日軍飛機經常空襲鄭州,當時有一位名廚叫趙榮光,特別喜歡吃麵食。飛機來了,趙師傅就去躲飛機,回來後,就把乘下的麵條加點羊肉湯燴燴再吃。久而久之,趙師傅發現重新燴過的面也很好吃,就潛心研究,在裡面放些鹽、鹼,使之更筋,做出的面別有一番風味,後來就成了風靡一時的風味美食。
2、蕭記三鮮燴麵:
在鄭州能與合記比肩抗衡的只有蕭記。蕭記燴麵的創始人蕭鴻河原是鄭州國營長春飯店做伊府麵的師傅,退休後領著兩個兒子開起了燴麵館。他沒有沿襲傳統的羊肉燴麵風格,而是從自己拿手的伊府麵中找到了靈感,將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的海參、魷魚加入羊肉燴麵中,稱之為三鮮燴麵。蕭記第一次創業時,掛的招牌是「三鮮蕭記燴麵館」,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招牌改成了「蕭記三鮮燴麵館」,而今天其總店的招牌已經改成了「蕭記三鮮燴麵美食城」。
二、燴麵故事
天津的麻花,山西的醋,山東的煎餅,河南的面。河南人愛吃麵,原因大概與地理環境有關。農業大省,沃野千裡,一馬平川,糧食主產區,小麥是主要農作物。而且地處中原和山西,陝西,山東相鄰。
湯麵,撈麵,炒麵,滷麵,勤勞聰慧的河南人創造了很多麵食。一天三餐不吃麵,就跟丟了魂,缺了什麼東西似的,沒著沒落,不踏實,感覺沒吃飽。燴麵,便是河南人創造的又一種美味小吃。
不到長城非好漢,來到河南不吃燴麵,那也很遺憾!燴麵館,在河南滿大街都是,基本已是餐館的代名詞,到了燴麵館不要以為只賣燴麵,炒菜、主食、酒類等一應俱全,叫燴麵館只是為了引人注目、招攬顧客罷了!這個燴麵館做的燴麵好吃不好吃,全在你仔細觀察,看看羊肉鍋,聞聞羊肉味,是否是單鍋下面,這裡邊很有講究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據傳河南燴麵是從西安泡饃中演變過來的,西安泡饃清朝年間傳到河南,因為河南人不喜歡吃饃而喜歡吃麵,就把它演變成了燴麵。現在燴麵中所喝到的湯都能依稀聞到西安泡饃的味道,當然這都是傳說了,沒有什麼真憑實據,聽聽而已。
看大師傅下面也是一種美好享受,薄薄的面片,悠忽間拉成長長的薄條。像音樂家在指揮音樂,又似魔術師在玩高超的技藝。那白白的面片,上下翻飛,似遊龍飛舞,像彩綢玩花,曲龍虯勁,瞬間下鍋,眼還沒看清怎麼回事,面已下鍋煮熟了。
湯白味鮮,面滑筋韌,放上幾大塊羊肉,輔以海菜絲、豆腐絲、粉條、香菜、鵪鶉蛋等,上桌時再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佳,就這樣熱熱和和的一大碗滋補燴麵就擺在你面前了。芝麻醬,鹽,味精等多放在碗底,吃前用筷子一挑,那個香啊!
燴麵碗也很有講究,都是陶瓷藍花大碗,為什麼要用這麼大的碗呢?據傳一來河南地處中原,以農業為主,需要體力勞動。從祖輩那裡沿襲了大碗吃飯,大碗喝酒,大力氣做事,大胸襟待人的習慣,這一點很像陝西人。二來河南人好客,不會花言巧語,唯恐來客害羞,吃不飽,總是笑呵呵地問長問短,變著法的給你添飯,唯恐怠慢客人。
三、燴麵的起源(民間傳說)
燴麵是響噹噹的河南鄭州名吃,聽說過的吃過的人很多。可燴麵的故事,聽過的人就不多了。
相傳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一個隆冬雪天,患寒病落難於一回民農院。回民母子心地善良,將家養的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身似羊非羊、蹄似牛非牛的四不像(亦稱麋鹿)屠宰燉湯,又和面想做麵條為李世民解餓。但追敵逼迫,情形緊急,老婦人草草將麵團拉扯後直接下入湯鍋,煮熟後端給李世民。李世民吃得滿身冒汗、暖流湧身,不覺精神大振,寒疾痊癒。於是策馬謝別。
李世民即位後,整日山珍海味倒覺不出什麼滋味,就想起吃過的回民母子做的面,想到他們的救命之恩,便派人尋訪回民母子,以厚加賞賜。還真是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那母子。太宗又命御廚向老人拜師學藝。從此,唐宮庭御膳譜上就多了這救命之面——麒麟面。
後來,因為四不像極其稀少,覓獵困難,武則天為此殺幾貢使仍無濟於事,只得取山羊代替四不像,麒麟面也改稱山羊燴麵。但是經御廚、御醫鑑定其口感滋味和醫用價值都不亞於麒麟面,於是羊肉燴麵便成為宮庭名膳,長盛不衰。
清代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慈禧太后逃到山西避難,仍牢記燴麵補身祛寒,多次差總管李蓮英詔貢山羊做燴麵食用,及時解除了寒疾病險。直到清末滿漢全席宗師御廚龐恩福因不甘宮庭御膳房苛律束縛,逃出皇宮隱居黃河河南段後,正宗的原陽燴麵才傳藝民間。
隨著時代的發展,燴麵日益受到人們的肯定和青睞。燴麵也以其湯肥肉瘦、濃香爽口、營養豐富、獨特的風味而享譽全國。
專櫃貨源,正品保證,QQ或微信:29589043
更多新品就在:http://yipinju114115.v.yupoo.com
http://zhengshuyu.v.yup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