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三聖簡述:

2021-12-19 德化縣廷實瓷藝研究所

 華嚴三聖主尊為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佛最重要的助手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為左右侍俸著。經中講,《妙法蓮華經》是由文殊傳授而來,由普賢傳授下去(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文殊、普賢二菩薩協助釋迦佛弘宣此經,故供奉釋迦牟尼的寺廟大殿中,文殊、普賢常立於佛陀兩側,成為佛的左右脅侍,這是根據《法華經》塑的.


 華嚴三聖簡述:即華嚴經所指華藏世界之三位聖者。1、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意為遍一切處。謂佛之煩惱體淨,眾德悉備,身土相稱,遍一切處,能為色相所作依止,具無邊際真實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又稱法身。2、普賢菩薩,以其居伏道之頂,體性周遍,故稱普;斷道之後,鄰於極聖,故稱賢。3、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意為妙德。以其明見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脫三德,不可思議,故稱妙德。毗盧遮那佛理智完備,居中位;文殊菩薩主智門,立於毗盧遮那佛之左;普賢菩薩主理門,位於毗盧遮那佛之右。轉之則右為智,左為理時,顯示理智之涉入胎藏界曼陀羅。
華嚴三聖 - 三尊義理信仰 華嚴三聖的義理與信仰
隨著大乘佛教的興起,菩薩的地位空前提高,有關菩薩修行的理論和實踐的經典被大量譯出,《華嚴經》就是以論述菩薩修行為中心內容的經典。《華嚴》將法身和化身統一起來,使它具有了一體兩面的特性,既具有法身諸特性又具有人格化,色身釋迦作為應化身的佛陀,而盧舍那(唐譯毗盧舍那)佛作為絕對真理的法身佛陀,釋迦與盧舍那是同身異名的如來。
法身盧舍那佛在《華嚴》中無言的說法,使華嚴菩薩具有了代佛宣言的身份。《華嚴》主要是敘述菩薩從樹立信仰到解脫成佛各個階段的修行過程的經典,經中具體講了菩薩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地等法門行相和修行的感果差別,以及依此修行實踐證得無量功德和清淨法界等。菩薩修行的終極目標,就是掌握這種功能,這既表明菩薩上證菩提具備了諸佛的功德,也表明他具有下化眾生的無限能力。修行者(菩薩)必須獲得佛的諸種神通,從而最終藉此與法身相契合。 
尤其是盛唐華嚴宗大師李通玄(635—730)首倡「三聖圓融」說,提出了毗盧舍那佛、文殊、普賢三聖一體的崇拜對象格局。他對《華嚴》全經宗旨作了概括:「說此一部經之問答體用所乘之宗大意,總相具德有三:一佛,二文殊,三普賢……文殊為法身妙慧,普賢為萬行威德故,體用自在名之為佛。」即《華嚴》就是以文殊的智慧、運用普賢行來證人法界,成就佛果。並在《新華嚴經論》、《決疑論》等著述中對三聖一體的佛菩薩關係作了論述,茲將《新華嚴經論》中摘幾例於下。 
用三寶說明三聖關係:「《華嚴經》三寶者,佛為佛寶,文殊為法寶,普賢為僧寶。是古今佛之舊法故,若合即一切皆同,為本如是故。」「此中佛法僧者,以毗盧遮那為佛寶,文殊師利為法寶,以普賢行為僧寶,總攝三乘、人、天、六道、三寶。」 
用因果說明三聖關係:「佛表果法,舉果為因。大悲行成根本智,果體自成,故無言不說也。以大悲行從無作根本智起故,文殊、普賢,表因位可說。說佛果法示悟眾生。」「此之三人始終不相離故,以明如來是文殊、普賢二人之果」。
用三智說明三聖關係:「《如來出現品》中,佛果、文殊、普賢三法,法身(智)、根本智、差別智,方始理、智、大慈悲。如先發願,稱願圓滿。」
用理行說明三聖關係:「文殊以理會行,普賢以行會理,二人體用相徹,以成一真法界。」
用理智說明三聖關係:「文殊為法界理,普賢為法界智,理智妙用為一佛門。」
用體用說明三聖關係:「此經有一切處文殊師利,一切處普賢,體用相徹充滿法界。」「即明文殊、普賢、佛等三德體用、主伴無礙故……二人(文殊、普賢)體用相徹,以成一真法界。」李通玄在論述三聖鼎立的關係中,也強調了文殊和普賢之間的關係:「以文殊為法界體,普賢為法界用,二人互為體用。或文殊為因,普賢為果,或二人互為因果。此一部經,常以此二人表體用、因果。今古諸佛同然。」說明了文殊與普賢的絕對平等。[2]  
《華嚴經決疑論》亦云:「此之三法成此一部經之教體,故名一乘圓教也。」三法(三聖圓融思想)就是《華嚴經》教理體系的基礎。李通玄把三聖並列,對三聖圓融思想進行了詳細的論證,主要說明了三點:其一,三聖代表佛教的全部:其二,文殊與普賢相對於佛完全是平等的;其三,它們各有分工,共同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華嚴三聖 - 法華經 《法華經》即《妙法蓮花經》,是釋迦牟尼去世前最後所說之法,成熟高深,極其重要,被中國古代僧人稱為「經中之王」。許多僧人專念此經。如僧人神皓專誦《法華經》九千多遍,延壽誦一萬三千餘遍,守素誦三萬七千多遍,還有僧人刺血書定此經。此經由後秦著名翻譯家、天竺高僧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此經宣揚一切眾生凡與佛法結緣者皆可成佛,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經中《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說觀音菩薩示現三十二身救助眾生的功德,流傳廣泛,影響很大。中國天台宗即以此經立宗,日本天台宗、日蓮宗等至今仍將其奉為經典。
《法華經·序品》說,在無比久遠的過去劫,有一位日月燈明如來,以後接連有二萬佛陀出世,都叫日月燈明如來。最後一位日月燈明如來未出家時,生有八個王子,他出家後,八子便都捨棄王位,一同出家。日月燈明如來為大眾講說《妙法蓮華經》,其中有一位叫妙光的菩薩,很得燈明如來讚賞:「汝為世間眼,一切所歸信,能奉持法藏,如我所說法,唯汝能證知。」令妙光歡喜,說是法華經,滿六十小劫不起於此座。所說上妙法,是妙光菩薩悉皆能受持,妙光遂受持此經。
燈明如來滅度後,妙光菩薩奉持《法華經》,廣宣此經。八王子都成為他的弟子,後相繼成佛,最後成佛的是原第八王子法意,為燃燈佛。妙光菩薩,就是文殊。因受教化日月燈明如來的八子相繼成佛,而第八子燃燈佛又是釋迦牟尼之師。隋代天台宗創始人智顗在《法華入疏》中,稱文殊是「釋迦九世祖師」。
華嚴三聖之[1]  名與《華嚴經》有著直接的關係,《華嚴經》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經典。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有三種譯本,以唐代實叉難陀所譯八十卷、三十六品(《八十華嚴》)流傳最廣。經中宣說整個世界是法身佛毗盧遮那佛的顯現,毗盧遮那佛就是這世界本身;一微塵映世界,一瞬間含永遠;以及以菩提以修諸行而「頓入佛地」的思想。 《華嚴經》、《大日經》、《梵網經》等經中描繪了毗盧遮那佛莊嚴神妙、盡善盡美的佛國淨土:華藏世界。華藏世界又叫「蓮華藏世界」、「華藏莊嚴世界海」,是說毗盧遮那佛之淨土含藏於蓮花中。《華嚴經》中說,大風輪之上有香水海,海中生大蓮花,花中包藏著微塵數世界。香水海中的華藏世界不是一個,而是無數個,無數重,每個華藏世界中又有無數香水海、無數蓮花、無數華藏世界,一層一層,無有窮盡。所以,這個華藏世界即是無限宇宙。這個宇宙包藏著多層次世界,次第布列。人類居住的世俗世界,在第十三重。
作為華藏世界教主和本體的毗盧遮那佛,與其得力助手文殊、普賢二菩薩組成這一龐大世界的最高主宰,即「華嚴三聖」。因為整個華藏世界都不過是毗盧遮那佛的顯現,所以文殊、普賢二位大菩薩,也可以說是他的化身和顯現。文殊表智德、證德、慧德、能信,普賢表理德、行德、定德、所信;理智相即,行證相應,定慧不二,能所相融,便是毗盧遮那佛。
華嚴三聖 - 釋迦三尊佛畫造像之說 在寺廟的殿堂中[1]  ,如北京法源寺大雄寶殿、山西大同善化寺三聖殿內,供有一佛二菩薩塑像。主尊 
釋迦三尊圖冊


 釋迦三尊 為毗盧遮那佛,左為司智慧的文殊菩薩,右為司理德的普賢菩薩,此三尊俗稱「華嚴三聖」。四川大足石刻中的七米高華嚴三聖巨像,巧奪天工,是中國石雕佛像藝術中的傑作。有的一佛二菩薩的主尊是釋迦牟尼佛,兩側侍立著文殊、普賢。
文殊和普賢被認為是釋迦牟尼佛和毗遮那佛最重要的助手,即左右二大脅侍菩薩,這種安排也與大乘兩部重要經典《法華經》和《華嚴經》密切相關。[1]  
釋迦三尊佛畫,作於18世紀30年代,是一幅長寬各3米的綢緞彩畫,畫上有釋迦牟尼佛祖及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被稱作「釋迦三尊圖」。[3-4]  該佛畫構圖十分大膽,被認為在美術史上有頗高價值。[3]  
 早期形式.釋迦三尊像的早期形式一佛二菩薩三尊形式的造像,在貴霜時期(1世紀中葉—3世紀中葉)的犍陀羅藝術中就相當流行,被確認的佛三尊像就有40餘例。從保存較好的造像來看。
釋迦三尊圖冊大都有一些共同的圖像特徵:中間的佛陀跏趺坐於蓮座上,偏袒右肩袈裟,結說法印(立式像左手施無畏印),頭頂有枝葉繁茂的華蓋。兩側的脅侍菩薩立像,一側頭上束髮,手提水瓶;另一側多頭戴冠飾,手持蓮花和花環,有的冠飾正面雕化佛。佛陀與脅侍菩薩之間多為梵天和帝釋天,也有的是手持金剛杵和蓮花的護法神。犍陀羅三尊像的主尊與脅侍菩薩之間,右側多雕刻頭束髮髻的梵天,左側多為頭戴天冠、手持金剛杵的帝釋天。在佛教美術中,梵天和帝釋天是護衛釋迦佛的一對護法神,因此,三尊像的主尊應為永遠存在的大乘的釋迦佛。二脅侍菩薩大都可推定為彌勒和觀音,即束髮或結髮持水瓶的彌勒菩薩,與戴巾形冠或化佛冠持蓮花或花環的菩薩,即所謂蓮花手觀音菩薩成對出現,構成一鋪三尊式造像的兩個脅侍。在印度笈多時代(320—600)的佛傳浮雕中,也有不少釋迦、觀音、彌勒的三尊像,直至波羅朝時期(8—12世紀)這種三尊形式依然存在。由此可知,犍陀羅的佛三尊像形式是以釋迦三尊為主流,這些釋迦三尊像是盛行於東亞地區佛三尊像的源流。至今尚不清楚釋迦、觀音、彌勒組成三尊所依據的具體經典。然而,隨著大乘佛教的發展,求得自己覺悟的「上求菩提」的菩薩和救度人們的「下化眾生」的菩薩,成為菩薩思想的兩個基本方面,大乘菩薩的這兩個形象對犍陀羅彌勒和觀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佛兩側的彌勒菩薩與觀音菩薩,這可能是求得自己覺悟的上求菩提菩薩和救度人們的下化眾生菩薩,或智慧菩薩和慈悲菩薩,這兩種具有基本機能的菩薩,為佛左右脅侍,強調了作為世界主、宇宙主的佛陀的作用」,並表達了協助釋迦佛教化眾生、實現理想的佛國淨土思想。


福建省德化廷實瓷藝研究所

藝術總監歡迎您的共同參與

交流電話0595-23542887
電話、微信18016598889



相關焦點

  • 華嚴三聖介紹
    答:華嚴三聖,即華嚴經所指華藏世界之三位聖者。華嚴經中,文殊菩薩以智、普賢菩薩以行輔佐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毗盧遮那佛,故稱「華嚴三聖」。  華嚴三聖  1、毗盧遮那佛 ,毗盧遮那意為遍一切處。關於三聖之關係,據澄觀所著三聖圓融觀門載,三聖之內,以二聖為因,以如來為果,然因果德超越言語思想,故宜自『二因』悟解之;若悟二因之玄微,則知果海之深妙。新華嚴經論卷三謂,華嚴經中以佛果為不可說,故以文殊、普賢二菩薩為說主,其中以能信之深心為文殊,所信之法界為普賢。蓋文殊勸修,成法身之本智;普賢大行,成差別智之行德。故以文殊、普賢配合毗盧遮那佛,共為華嚴三聖,利樂一切眾生。
  • 西方三聖、東方三聖、華嚴三聖,分別指的是誰?
    大乘佛教中的佛像,一般都是一佛二菩薩,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寺院經常看到的佛菩薩像:西方三聖,東方三聖。華嚴三聖。一、西方三聖西方,指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三聖,指的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二、東方三聖東方三聖,也稱藥師三尊。東方,指的是東方淨土琉璃世界;三聖,指的是藥師琉璃光佛,和他的兩位助手,左右脅士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藥師琉璃光佛通常簡稱藥師佛,一般也稱消災延壽藥師佛,是東方淨土琉璃世界的教主。
  • 佛教:什麼是「華嚴三聖」?
    「華嚴三聖」,佛教專用詞,也被稱為「釋迦三尊」,是佛教中的三大主尊,來源於《華嚴經》,是《華嚴經》中華藏世界的三位聖者。
  • 佛教:婆娑三聖、西方三聖、華嚴三聖、東方三聖,這次終於認全了
    要想弄清佛教不同諸佛菩薩的神像,就要從其緣起和代表意義開始說起,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婆娑三聖、西方三聖、華嚴三聖、東方三聖,這次記好了,拜錯便不虔誠了。02婆娑三聖婆娑三聖分別是指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
  • 華嚴三聖與華嚴五祖
    華嚴三聖即《華嚴經》所指華藏世界之三位聖者。(一)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意為遍一切處。謂佛之煩惱體淨,眾德悉備,身土相稱,遍一切處,能為色相所作依止,具無邊際真實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又稱法身。(二)普賢菩薩,以其居伏道之頂,體性周遍,故稱普;斷道之後,鄰於極聖,故稱賢。
  • 永福講堂丨華嚴三聖的關係
    毗盧舍那佛、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合稱為「華嚴三聖」。    華嚴三聖之間是什麼關係?探討這個問題,可以發現,這個表面上屬於對佛、菩薩的信仰問題,實際上是佛學問題,確切些說,是佛學問題的通俗化。佛學最講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華嚴經》巧妙地把深奧的佛學問題用通俗的華嚴三聖來展示,使人們有了頂禮膜拜的對象,而通過對華嚴三聖的頂禮膜拜,又引導人們進一步去悟解佛學問題。
  • 中國佛教史-隋唐五代佛教(華嚴宗)
    華嚴宗亦稱賢首宗,其學說主要依據的經典是《華嚴經》。學統關係:杜順-智儼-法藏-澄觀-宗密人物及代表著作表人物代表著作杜順(557-640)《十門實相觀》、《五悔文》、《華嚴法界觀門》、《華嚴五教止觀》等智儼(6022- 668)《華嚴經搜玄記》、《華嚴一乘十玄門》、《入法界品鈔
  • 三聖or三世佛,這幾組佛像你都認識嗎?
    華嚴三聖華嚴三聖為《華嚴經》中華藏世界之三位聖者,即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華嚴三聖是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圖片來源:菩薩在線 攝影:李金洋)毗盧遮那佛,法身佛的通稱。是《華嚴經》中所說的蓮華藏世界的教主,其所坐蓮座是千葉蓮花,所有蓮瓣上都有一尊應身釋迦佛。
  • 科普 || 三聖三佛,這幾組佛像你都認識嗎?
    華嚴三聖華嚴三聖為《華嚴經》中華藏世界之三位聖者,即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華嚴三聖是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圖片來源:菩薩在線 攝影:李金洋)毗盧遮那佛,法身佛的通稱。是《華嚴經》中所說的蓮華藏世界的教主,其所坐蓮座是千葉蓮花,所有蓮瓣上都有一尊應身釋迦佛。每一蓮瓣代表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整個蓮座代表蓮華藏世界。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菩薩。以其明見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脫三德,不可思議,故稱妙德。主智門,居於毗盧遮那佛之左。
  • 佛教中的「西方三聖」指的都是誰?
    除此之外,在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寺院裡還會供奉佛門「三聖」聖像,有「華嚴三聖」、「東方三聖」、「西方三聖」等。今天,給大家介紹「西方三聖」。「西方三聖」又稱「阿彌陀三尊」,是佛教淨土宗的專修法門。中間是阿彌陀佛,其左脅侍為大勢至菩薩,右脅侍為觀世音菩薩,三者合稱「西方三聖」,共同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就是阿彌陀佛。
  • 恭迎華嚴菩薩聖誕
    今日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恭迎華嚴菩薩聖誕。  華嚴菩薩踏破虛空  華嚴三聖  兩位古德傳為華嚴菩薩化現  華嚴經  華嚴五祖  不讀誦華嚴經 不知佛家之富貴  華嚴菩薩踏破虛空  元朝時代華嚴菩薩,是尉州高氏之子。
  • 玉緣精舍:關於三聖佛你知道多少
    >三聖佛是指本土三聖佛,東方三聖佛,華藏三聖佛,極樂三聖佛。釋迦牟尼佛,本是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太子,屬剎帝利種姓。華藏三聖佛是象徵理德、行德的菩薩,同文殊菩薩的智德、正德相對應,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右、左脅侍,被稱為「華嚴三聖」。極樂三聖佛
  • 只禮拜西方三聖,夠嗎?
    信眾: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聖外,還有藥師佛和地藏菩薩等,早晚簡課,只拜西方三聖和釋迦牟尼佛,還有十方三世常住三寶和清淨大海眾菩薩
  • 供西方三聖像可是著相
    供西方三聖像可是著相 戒 心 但凡學佛的人,特別是修淨土法門的同修,大多喜歡在家裡供西方三聖像
  • 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普賢行願懺儀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經中一一述此十大願,明其功德無量。然此十大願為一切菩薩行願之標幟,故亦稱普賢之願海。以此菩薩之廣大行願,故稱為大行普賢菩薩。今恭錄《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普賢行願懺儀》。戒定真香焚起沖天上弟子虔誠爇在金爐放項刻氤氳即遍滿十方昔日耶輸免難消災障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南無大行普賢願王菩薩三稱一切恭敬一心敬禮。華藏世界。帝網剎中。遍法界常住佛。一拜。
  • 今日華嚴菩薩聖誕
    近日讀了《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後方知其實那是指華嚴三聖。並非華嚴菩薩。《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開頭中明確指出:爾時如來於彼座上。將欲演說總持陀羅尼故。與無央數菩薩摩訶薩俱。其名曰。總持王菩薩。寶王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華嚴菩薩。
  • 龍峰寺2019年第三屆華嚴勝會法訊
    》是佛教的經中之王,涵蓋一切經法內容,幾乎每個佛弟子讀誦受持的《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菩薩行願品》即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十大願王實是總攝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要。        《華嚴字母》共有四十二個。因為這四十二個字母出於《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所以稱他為《華嚴字母》。這四十二個字母是由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時參訪到第四十四位善知識──眾藝童子教他這四十二個字母,叫做修學菩薩行的「字智法門」。
  • 佛教裡三聖佛們:本土三聖佛、東方三聖佛、華藏三聖和極樂三聖佛
    佛教裡的三聖佛是指本土三聖佛,東方三聖佛、華藏三聖佛和極樂三聖佛。
  • 《華嚴宗簡論》系列丨華嚴宗的傳承(下)
    關於華嚴著述,現存的有:《華嚴探玄記》二十卷《華嚴經文義綱目》一卷《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又稱華嚴五教章)四卷《華嚴經旨歸》一卷《華嚴策林》一卷《華嚴經問答》二卷《華嚴經明法品內立寶章》二卷《華嚴經義海百門》一卷《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一卷《華嚴遊心法界記》一卷
  • 《法華經》、《華嚴經》及淨土經典中的觀音代表什麼?
    敦煌壁畫·觀音在佛經中,觀音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超過80部的經典和觀音有關,其中較重要且影響較深遠的有《法華經》、《華嚴經》、《首楞嚴經》和《心經》。淨土經典中的觀音觀音也是淨土三聖之一,她和大勢至伴隨著阿彌陀佛。觀音和她精神上的父親阿彌陀佛的關係十分密切,在她的頭冠上帶著一尊阿彌陀佛像,我們常用這尊像來辨別觀音。觀音又被稱為「引路菩薩」,根據淨土經文,若人一心不亂地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臨終時觀音會指引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在敦煌的畫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觀音舉著一面旗幟,引領跟在身後的信徒往生極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