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慄鈣土
慄鈣土是在溫帶半乾旱草原地區乾草原植被下,通過腐殖質的累積和碳酸鈣澱積過程發育形成的地帶性土壤類型。從垂直分布來看,慄鈣土分布在灰褐土的下部。其形成的氣候特點為年均氣溫為-2~9 ℃,≥10℃的年積溫為1000~3000℃,無霜期為70~150d;年降水量250~400 mm,年蒸發量達1600~2200mm,乾燥度為1.0~2.0。慄鈣土的植被條件是典型旱生的多年生草本,主要種類有芨芨草、早熟禾、棘豆、蒿屬、紫宛、狼毒和針茅等。此外,還混生少量的旱生灌木和半灌木如錦雞兒、銀露梅、繡線菊和小檗等。慄鈣土的地形為侵蝕山地的陽坡及半陽坡,衝積或洪積臺地和階地,成土母質主要為次生黃土、紅土母質、巖石風化物、衝積或洪積物等。由於所處環境較為乾旱,因此,土體淋溶作用弱,在乾濕交替作用的影響下,碳酸鈣在剖面不同的深度中進行澱積,出現鈣化現象,自表層起全剖面有碳酸鹽反應。依據成土條件和成土過程,慄鈣土可進一步劃分為慄鈣土、淡慄鈣土和鹽化慄鈣土三個亞類:
1.慄鈣土: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帶的陽坡和半陽坡,淺山地區。母質主要為黃土性物質以及巖石風化物。發育在黃土母質上的土層厚多在100~150釐米(甚至更深),在巖石風化物上發育的土壤剖面中石礫含量較多,且在石礫質表面上均有碳酸鹽沉積,在黃土型母質中,則有白色石灰粉沫。
2.淡慄鈣土:主要分布在山地的陽坡,坡度一般均在25~30°之間,地形起伏較大,但在峽谷的下部也有分布。植被多為旱生型。因地處陽坡,溫度高,蒸發量大,土壤腐殖質累積速率弱,且表聚作用十分明顯,整個剖面有石灰反應。在他哈龍的鬼箭錦雞兒灌叢植被下,土壤的碳酸鈣含量在10%~15%,土壤交換性鈉含量為0.05%~0.15%。
3.鹽化慄鈣土:主要分布在地勢比較低洼的河流階地,成土母質為次生黃土母質。由於強烈的蒸發作用,使得易溶鹽在土體中積累。鹽化慄鈣土因土壤含鹽,對家畜抓膘有好處,可在一定範圍內適度放牧。
(五)新積土
新積土是近代流水沉積物上發育的土壤,主要成土母質是衝積物、沉積物以及部分洪積物。土體內呈沉積層理或無層理的堆墊,土壤剖面無發育或層次發育極弱。由於土體中其所處區域多為河漫灘、低階地,因此,新積土的水分條件比較優越。但由於物質的來源不同,土壤顆粒組成以及有機質及養分含量的差異較大。地表具有的苔蘚活地被物、枯枝落葉以及形成的腐殖質,有利於土壤肥力的提高。在浪士當溝,生長在新積土上的冬瓜楊,是優良的用材樹種。此外,在土層較厚的新積土上,也生長著白樺、紅樺以及青海雲杉和青杄等。根據新積土形成的過程,可把新積土分為新積土和衝積土兩個亞類。
(六)石質土和粗骨土
石質土鑲嵌在其它山地土壤類型中,發育於各種巖石風化物的殘積、坡積母質上。土層極薄,土層厚度一般不足20cm。在局部區域,巖石常常暴露於地表。土體內多含石塊和礫石,碎石和石塊遍布於地表,土粒積累於石塊和碎石之間。從土壤剖面來看,土體發育不全,剖面無明顯分異。根據土質的生態特徵,可劃分為中性石質土和鈣質石質土。
粗骨土主要分布於陡坡地帶,是經乾燥剝蝕、崩解以及外力搬運等物理作用形成的。粗骨土成土作用弱,土體多為原母質,剖面無明顯分異,富含礫石,粗骨性極強。這類土壤,水熱條件差,養分貧瘠,不利於植物生長。根據粗骨土的生態特徵,可分為中性粗骨土、鈣質粗骨土和矽質粗骨土。
石質土和粗骨土的共同特徵就是石礫含量高,保水保肥性能差。因此,植被稀疏,其種類受氣候帶的影響變化明顯。在北山地區主要生長針茅、狼毒以及忍冬、金露梅、錦雞兒等。在陽坡常常散生或成片生長祁連圓柏,而在水分條件較好的區域,常生長青杄、青海雲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