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6年,張錦秋八十華誕之際,詩人劉元凱應邀為她的29個建築項目題詩相賀。這29篇詩詞,緊緊圍繞著極富張錦秋個人特色的代表作品,把歷史和現代、理性和浪漫、建築和詩歌、有形和無形融會貫通、多元交響。這些詩作,受到西安文景詩歌會、長安詩韻文化藝術中心等多個誦讀團體和眾多個人的欣賞,並予以線上線下誦讀,好評如潮。讀者和聽眾從中認知感受到歷史的足音和建築的魂魄,也領略了詩歌的魅力和朗誦的真美。
在詩人劉元凱看來,張錦秋院士憑才華心血,文化自覺自信,設計出一座座雄壯秀美的建築。風格鮮明、成熟,是中國古典文化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的典範。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也是陝西這塊土地為她的創作,提供了廣闊沉雄的背景。她的個人修養積澱與陝西情愫,讓其建築在這裡獨步春秋,很多新標誌性建築都和她的名字緊緊聯繫在一起,比如大唐芙蓉園,就是其中的經典之作。
現在,就讓我們繼續隨著詩人劉元凱的妙筆,一起來欣賞大唐芙蓉園吧!
大唐芙蓉園
雲樓瑰麗曲江東,
雁塔相攜竟偉雄。
渭水南縈新殿苑。
秦山北戀美芙蓉。
春陽霧柳池鴨醉,
夏月風荷樹雀噥。
最是飛流煙火夜,
唐妃更賞萬燈紅。
攝影 | 蔣燕
大唐芙蓉園,融建築、園林、詩賦、雕塑於一爐,大設計、大景觀足令國人震撼,世界驚奇。四季如畫、水闊花明、廊迴路轉、步移景異。你縱有千眼,不能賞其一端。流連百回,不能品其一魅。藝術的暢想、文化的盛宴,夢回大唐而遠遠超然於大唐矣。
大唐芙蓉園是西安的新名片
——劉元凱
到西安工作50年來,能感知西安改革開放以後變化最大最靚的地方,非大雁塔周圍莫屬。而其中最宏麗、最具大唐遺風、最奪人眼目的景觀又非大唐芙蓉園莫屬。於2002年開始建設的大唐芙蓉園兩年後落成,2005年4月11日(農曆三月初三)正式對外開放。園中建有紫雲樓、仕女館、御宴宮、杏園、芳林苑、鳳鳴九天劇院、唐市等許多仿古建築。樓臺亭閣、迴廊曲徑、飛瀑流觴、詩林奇花等皆壯美或賞心悅目,融古今一體、文景一堂。園區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擔綱總體規劃和建築設計,是中國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築群。
參加開園儀式的著名學者霍松林
我有幸參加了大唐芙蓉園的開園儀式。那一天人湧如潮,國內外各路嘉賓雲集,央視等眾多媒體、藝演名流接踵而至,紛紛亮相。彩車、行遊、鼓樂、歌舞、社火等令人目不暇接。晚會也是大腕佳麗絕活不斷,高潮迭起,掌聲雷動。隨後的煙火更是空前,禮花升騰,五彩繽紛,照徹園湖霄漢。回看開園時我拍攝的那些照片,已絕不能複製。恐怕以後也是很難再看到像那天一般的精彩和熱鬧了。
來參加開園儀式的巴西駐華大使(右一)
之所以選在農曆三月三這天開園,那是有些講究的。我國古有的「上巳節」就是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是春天人們外出踏青的日子,也是青年男女相會,表達愛意的好季節,是非常重要的節日。唐代詩聖杜甫的《麗人行》就是把這個節日的盛況,描寫的淋漓盡致:「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你若有興趣,去讀誦全文,那才會是滿滿的況味啊!當然,古人描寫曲江一帶的故事和詩還有多多。
張錦秋(右二)向央視名嘴陳鐸(左一)介紹規劃
開園後至今已15年過去,我先後因公或攜親友去這裡,已記不清有多少次了。這裡的各種社會、文化、演藝、雅集等活動數不勝數,印象深的有如在這裡的舉辦的奧運聖火傳遞、每年盛大的迎新燈會等等。說到這裡,又讓我想起2017年春節和家人在芙蓉園看燈展後激情填寫的的一首詞:
揚州慢 • 西安大唐芙蓉園迎春燈會(今日立春)
龍鳳呈祥,溢光流彩,看丁酉報曉春紅。盡藍橙紫綠,更花彩蔥蘢。引嫦娥奔月桂影,貴妃情醉,百鳥和鳴。忘流年,曲水和雅,燈豔皇城。
蘇辛縱賞,古攜今,瞠目失聲。遣李杜詩聖,揚眉興嘆,詞賦難窮。漢唐雄風猶在,蓮波蕩,朗日初升。祭洪荒之力,高描河山畫屏。
大唐芙蓉園燈會留影
2011年1月17日,大唐芙蓉園已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18中國西北旅遊營銷大會暨旅遊裝備展上,更入圍"神奇西北100景"榜單。西安的這張新名片可真是名不虛傳。朋友,你到西安一定要記得到此一遊啊!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劉元凱先生提供。手札將以一詩一文一誦的形式陸續推出劉元凱先生系列詩作,敬請期待哦!
詩作者簡介:劉元凱先生,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西安市文史館研究員。在陝西省歌舞劇院從藝十餘年後轉任教學、旅遊、外交等工作。才藝出眾、閱歷豐富,在多方面工作均有建樹。其中創作有新、舊體詩詞達數百首之多,出版有個人著作《詩影春秋》。
劉元凱專欄 | 滿庭芳 · 陝西歷史博物館
劉元凱專欄 | 走向七十歲的年齡
劉元凱專欄 | 正月雪(詩四首)
劉元凱專欄 | 最愛咱陝西韓城縣
芳華歸來
青田往事 | 半條老街,記憶中的童年
莫伸專欄 | 懷念路遙:永遠無悔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