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為什麼辦公室的小夥伴提拔更快?關鍵是這幾個因素

2020-12-17 職場點金手

在體制內,沒有人不想獲得快速的提拔和晉升,因為提拔和晉升不但能更快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也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比如說權力增大,工資增高,待遇更好。但在體制內工作,提拔是比較困難的,很多時候可遇不可求,除了自己的能力,除了工作出成績,往往還要有良好人際關係。即使自己是一匹千裡馬,也要有看中自己的伯樂。如果大家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各個單位、各個層級辦公室的同志們,往往能更快或者更容易得到提拔,這是為什麼呢?在小編看來,應該是以下三個方面的關鍵因素。

第一,能力提升更快。

辦公室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最為有利的。在體制內,不管單位的大小,不管層級的高低,都有專門的辦公室設置,只是說可能有的地方在部門裡面把辦公室叫做綜合科、綜合處。辦公室在一個單位裡面屬於綜合部門,負責一個單位的中樞運轉,雖然看起來都像是做一些雜七雜八的工作,業務水平也不是單位最高的,但非常熟悉每一個科室的運轉情況,工作開展情況。所以要鍛鍊一個人,把他放到辦公室就對了。辦公室能使一個人獲得最快的成長,最全面的鍛鍊,自然也就成熟得快。

第二,屬於領導身邊人員。

辦公室除了保證一個單位的正常運轉之外,其實更重要的功能就是為單位的領導服好務,特別是為主要領導服好務。對於工作的安排,各個領導往往都是通過辦公室來進行安排、調度、督查的,所以辦公室的同志算是和單位上領導接觸最多的。只要你有能力,有想法,工作能幹出成績,都能很快讓領導們知曉。而其他科室的人員,可能領導一年都見不了幾次,更不要說對你熟悉。自然,在幹部提拔推薦的時候,可能就考慮不到你,而每天在身邊晃蕩的辦公室同志,更容易進入領導們的視野,獲得提拔推薦。

第三,群眾基礎更為深厚。

大家知道,在一個單位上要想被推薦出來,獲得提拔使用,除了要能幹出工作成績,還要有良好的群眾基礎。也就是在推薦測評的時候,你要能取得好成績,能脫穎而出,否則領導再想推薦你都沒有用。作為單位上的其他科室來說,和其他各個科室打交道的機會並不多,而在辦公室,隨時都在和其他的單位、科室打交道,因為他要負責上傳下達、左右協調、督促檢查。所以,不管單位大小,層級高低,辦公室的同志和兄弟單位、兄弟科室之間是最為熟悉,聯繫是最多的,自然在幹部推薦的時候更容易被推薦出來。

大家覺得,對於辦公室的小夥伴來說,更容易獲得提拔晉升,是不是因為以上這些關鍵因素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職場中、體制內、工作上被重用,提拔上被忽視怎麼辦
    提拔人並不是活都是你幹的就一定提拔你,得綜合考慮。在體制內提拔幹部,既考慮資歷,又考慮關係、背景,之後才是能力,還有提拔哪幾個人更有利於全單位的積極性調動。你的情況可能是這樣:工作積極努力,能力強,能幹事,但是你的年限短,雖然你也具備了提拔的基礎條件,但是前面幾個資歷深的人也在等待提拔,那麼你可能就稍微靠後點。但是不要氣餒,你在細細想想,提拔的這個人是不是也有點能力,並不是一個草包。
  • 千萬不要成為體制內的天殘腳
    在體制內,其實天殘腳的現象很常見。比如,某單位筆桿子,大部分時間是在悶頭苦寫,所謂:「一心只寫大材料,兩耳不聞單位事」,雖然材料功夫了得,但往往業務水平或協調能力很差,造成能力的極度不均衡。我身邊就看到很多這種情況,在核心部門寫了多年材料,頭髮都熬沒了,但每到提拔關鍵崗位的時候卻沒有他,領導考慮到該同志寫材料辛苦,安慰性的給他們升了職級。為什麼會這樣?
  • 我,32歲,體制內6年,埋頭苦幹難提拔:這樣做才更容易升遷
    工作了這麼多年,沒有得到提拔,錯過了很多機會。最近,一位粉絲和我聊天,他說了上面這麼一段話。我覺得在體制內,有一部分人像他一樣,有著同樣的困惑。那麼,如何改變埋頭苦幹的局面,讓自己做的事情得到領導認可,得到提拔升遷呢?
  • 說說體制內的年關
    能不能過個好年,來年開局是否順利,就看這年關過得怎樣。今兒,就和各位聊聊體制內的年關。不了解體制內的人會不屑一顧,旱澇保收,風平浪靜的體制內生活?沒錯,體制內的生活大多時候重複,枯燥,平靜如水。但一年之中也有波濤洶湧的時候,這就是年底的總結,考核。
  • 給體制內新人的忠告:這10個「潛規則」咬緊牙別吱聲,只做不說
    七八月份,很多人「上岸」進入體制內,那肯定要寫一些建議給出入體制內的新人們,讓他們避免一些體制內的潛規則,希望各位要咬緊牙關。但事實就是,體制內素質高的人還是比較集中的,如果你無法在體制內混下去,那你進入民營企業的環境中更是慘遭毒打。不要抱怨人際關係,要讓自己努力適應環境,對自己的成長百利而無一弊。6、要承認自己的平庸除非你有背景,否則都是從打雜開始你的職業生涯。
  • 公務員是個「鐵飯碗」,進入體制內不容易!為什麼還有人辭職?
    工作非常的穩定,但是為什麼每年都會有人會去辭職?是公務員這個工作沒有吸引力?我們來簡單分析下,總結了3點原因,僅供大家參考。首先第一點因素是發展不容易。很多參加公務員考試,進入到體制內的工作人員,都是抱著滿腔熱血,甚至很多人想要在政治上有所發展,想要當官。但是發現參與到這個體制內之後,你會發現很多事情與自己的預期,可能是不相匹配的。
  • 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要分「體制內」和「體制外」?
    「體制內」 指的就是在機關單位內享受編制待遇的公職人員, 「體制外」 指的就是在機關單位內工作,卻無法享受編制待遇的職工,其中有暫時未享受編制的正式職工,也有如勞務派遣工、合同工這樣的臨聘職工,這類人也被稱為「編外人員」,兩者的收入也有很大的差距。
  • 在體制內,為什麼把縣委副書記和常務副縣長叫做準正縣級幹部?
    在縣級的體制內,縣委副書記和常務副縣長這兩個崗位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一個是縣委的第一副職,一個是政府的第一副職。兩個崗位分別協助書記和縣長處理黨委或政府的日常事務,崗位性質差不多。在一個縣的行政體制內,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為什麼到了中年就會膝蓋疼痛?可能是這幾個因素,尤其是女性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會出現腰腿酸痛的現象,腿支撐這我們的全部身軀,負責我們的日常行走,當我們我年齡開始大的時候,最先出現衰老的就可能就是我們的腿部了,會逐漸出現膝蓋疼痛,今天亮健好藥君就來帶大家看看骨關節性問題。
  • 體制內的秘書長就是辦公室主任嗎?原來他們有著本質的區別
    關於行政體制內的秘書長,大家對他的認識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很多人認為,所謂的秘書長就是辦公室主任嗎?他們的級別都相同,有什麼不一樣的呢?其實,秘書長和辦公室主任區別還是非常大的,而且還是本質的區別。我們去看一看。
  • 為何說不要輕易從體制內跳槽?過來人經歷告訴你:別信這4個錯覺
    這位同事有點小聰明和小才華,瞧不起上司(其實上司能力很強),因為提拔主管晚了半年,就覺得體制限制了他。他覺得在關鍵時刻辭職,就是對上司最好的報復。他選擇在工作最繁忙時刻突然辭職,想讓上司工作上「抓瞎」,人情上「打臉」。 據說,他辭職後開飯店、炒圈幣,賠得一塌糊塗,才知道體制內那點小才華,在真實的市場浪潮裡,也就能撲騰幾下、嗆幾口水而已。
  • 8個關鍵因素提高你的打腿效果,自由式速度更快一步
    8個關鍵因素提高你的打腿效果,自由式速度更快一步 很多泳友總是問小編,我是不是可以遊得更快一點,其實很多泳友光有想快的心,沒有遊快的付出,有一句名言
  • 體制內的科技副職究竟是個什麼樣的職務?可以去任職嗎?
    小編一位朋友的兒子,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了縣級行政體制內工作。小夥子人年輕,頭腦比較靈光,在單位上比較受領導的重視。雖然才參加工作僅僅四年,但已經是單位上的重點培養對象。前幾天,突然聽他的父母講,孩子被組織選拔到一個縣直部門任科技副局長。
  • 為什麼很多老闆喜歡在辦公室放一套茶具?
    為什麼很多老闆喜歡在辦公室放一套茶具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我相信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因為除了老闆辦公室以外,很多體制內單位像國企事業單位裡面的一些中層幹部的辦公室甚至都會擺放一些茶具,那麼這些茶具單純只是作為擺設嗎?
  • 聊聊關於體制內升職、權力的一些想法
    這不是金錢能買來的! 當然,這只是權力的邊沿。真正的權力,比這要舒爽多了,一句話決定某人的一生,一句話決定某人的生死,那種感覺…… 體制內待遇低嗎?我覺得不低!覺得低的人早已離開,去到更大的平臺了。
  • 組織部分管幹部的副部長權力很大,但為什麼提拔最快的卻不是他?
    在體制內,組織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門,因為幾乎所有的領導幹部任用、幹部調整都要經過組織部門。所以,組織部的幹部無疑被別人高看一眼,厚愛一成,更不要說組織部的領導幹部了。如果要問大家,在組織部裡面除去部長之外,哪個副部長的權力更大,可能大家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分管幹部的副部長。
  • 體制內,科技副職究竟是什麼職位?和一般副職有什麼區別?
    這位朋友並沒有聽說過體制內的科技副職,搞不清楚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崗位。對他兒子去擔任的科技副局長,不知道和那個單位的副局長究竟有什麼差別。所以來諮詢小編,今天,小編就體制內的科技副職和大家聊一聊。其實,熟悉行政體制內的人都知道,科技副職是培養幹部的一種方式,一種路徑。他和實際的副職區別還是比較大的。具體體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第一,關於行政級別。
  • 為什麼領導不提拔勤快老實人?這「四個關鍵詞「,說到點子上了
    有人經常諮詢:為什麼同事中越狡猾的人越容易升職?為什麼我很勤快很老實卻得不到提職?這是一個老生常談、永遠無解的「矛盾題」。行走職場,用人權掌握在用人者手裡,用人標準藏在用人者心裡。員工既不能用員工思維來評價領導者的用人觀念,也不能僅僅揣摩現任領導的用人好惡,一定要堅持遵循職場升職的內在規律,才能行穩致遠、持續提職加薪。
  • 想在體制內吃得開,不要有這5種表現,不受領導待見,越混越糟糕
    體制內的職場生態,與私企民企外企完全不同。體制外的職場生態,是市場化的,也是「去中心化」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體制內的職場生態依然是「中心化」的,什麼意思?你的提職加薪,主要由上司決定,如果得罪上司,你會混得很難受。
  • 體制內的底層人,如何實現自我救贖?(連載四)
    這也讓我想起了最近網絡上很火的一句話:我們家祖孫三代發憤圖強,憑什麼趕不上你十年寒窗?言外之意,你的人生才剛剛起步,想要超過我,還要在奮鬥兩代人。誠如此言。這下,你是否對於競爭不過官二代,沒有剛才那樣義憤填膺了?八、體制內的底層人如何自我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