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宋健:發展氫燃料電池產業應尊重市場規律

2020-12-11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電解水制氫不經濟副產氫無法形成規模效應發展氫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不能。

2020年是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關鍵之年。

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等五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推廣的通知》後,明確示範期間將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入圍示範的城市群按計劃完成情況給予獎勵。行業內期盼已久的政策落地,各地發展氫能產業的熱情進一步高漲。

面對如此現狀,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宋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制氫、儲氫、運氫等方面都面臨著成本過高、「卡脖子」技術沒有解決等問題,發展氫燃料電池產業不能「大幹快上」,務必遵守市場規律。

電解水制氫不經濟副產氫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發展氫燃料電池,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氫氣如何製取。記者了解到,可以從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製取氫氣,可以採用電解水製取氫氣,還可以從可再生能源中製取氫氣。不過,不同的制氫方式涉及成本也不同。當前,關於氫氣的製取,行業內基本形成的主流觀點是:灰氫不可取,藍氫方可用,廢氫可回收,綠氫是方向。在這樣的大方向下,電解水制氫被認為是綠氫的主要來源。

氫能產業鏈包括製備、儲運、加注、應用四個環節。「氫氣的製備、儲存和運輸成本都很高,就連氫氣的加注成本都很高。」談及當下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的現狀,宋健告訴記者,「單單拿氫氣的製取來講,如何降低制氫成本就是當下市場面臨的一大難題。」

宋健表示,假如採用電解水制氫,只要電價降下來,就能使得制氫的成本降下來。不過,即使電解水制氫能夠得到綠氫,但從能量轉化的角度來說,損失很大。宋健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帳:不考慮存儲、運輸、加注等成本,單單製取一公斤的氫氣大約需要75kWh電,而這一公斤的氫氣用在燃料電池汽車上,只能夠發出15kWh電。其實,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驅動方式還是電機,氫只是用來反應發電的能源,最後與氧氣反應產生電能,驅動車輛行駛。很明顯,用電製取氫氣再發電非常不經濟。

宋健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不能「說幹就幹」,必須得有一定的技術基礎。電解水制氫的關鍵在於效率不高。如果電解水制氫的利用率能夠達到80%或90%就好了,但偏偏是20%的效率。電解水制氫降成本,核心要義在於找到高效電解水的方法。不過,當前電解水制氫的技術已經很成熟,提高效率怕是不容易。

其次,對氫氣的製取,行業內還有一種聲音:風電和光電很便宜,利用其製取氫氣,就會很划算。宋健認為,有一種情況製取氫氣是可行的,那就是回收利用廢氫。現在,在煤化工、丙烷脫氫、乙烷裂解、焦爐煤氣和氯鹼化工領域,有大量工業副產氫資源可供利用。把這些副產氫收集起來,進行提純,用在氫燃料電池汽車上才是比較划算的。不過,副產氫總量很少,無法形成規模經濟。除此之外,還有行業人士表示,副產氫可以作為過渡性產品,但燃料電池對氫的純度要求極高,副產氫品質不好,會腐蝕車輛、加氫站甚至燃料電池。如果單純為了節約成本,這樣可能得不償失。

氫氣儲運成本過高制約產業發展

當前,氫氣的存儲方式包括低溫液態儲氫、高壓氣態儲氫、固態儲氫和有機液態儲氫等,運輸則可分為氣氫輸送、液氫輸送和固氫輸送。據悉,我國當前氫氣儲運以氣態氫為主,一般用壓力為20MPa的長管拖車運輸氫氣到加氫站儲存,儲存壓力為45MPa。與液氫儲運相比,以氣態的方式來儲存和運輸氫氣成本較低。

宋健告訴記者,除了制氫以外,氫氣運輸和儲存的成本都比較高。具體來講,單位重量的氫氣是比能量僅次於核能的燃料,但是把氫氣壓縮之後,單位體積內含有的氫氣重量又是最低的。如果按照體積來算,1立方米石油能夠行駛的公裡數,需要大約9倍左右體積的氫氣才能夠達到。此外,氫氣的密度很低,壓縮儲存之後,容易跑出來,很不安全。現在氫氣運輸還被列入危險品運輸行列。

整個氫能分布不均勻,有些地區氫的使用量少,有些地區氫的使用量高,要打破整個氫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需要注重液氫運輸問題,根據覆蓋區域氫能結構來調整液氫的使用範圍。宋健提到,在副產氫工廠附近建設加氫站即可,這樣就能夠減少氫氣運輸。可能存在個別區域當地有副產氫,但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小範圍的應用難以形成規模效應。此前,有行業人士甚至直言,當下國內氫能產業的主要矛盾就在於氫源的儲運配送。分布式低成本制氫才能避開運輸與壓縮所產生的成本,即利用某種能量在原地制氫,而不是長途運輸;分布在各個加氫的地點制氫,而不是通過運輸網運氫。這種散點靈活的方式,可以使成本驟降。

對推廣燃料電池汽車來說,氫是關鍵。雖然當前氫氣的製取和儲存技術都趨近成熟,但距離商業化推廣仍然存在一定距離,其中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成本問題。因此,制儲氫技術如何形成規模效應之後降低成本成為關鍵因素。

尊重市場好好講科學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裡面提到,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千瓦時/百公裡,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其中更是提到,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

「現在政府在不遺餘力地鼓勵純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確實取得了一些成就,當前,我國純電動汽車的應用率比國外高。」對於此前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宋健有著清醒的認知,「我國比那些剛剛發展純電動汽車產業的國家強。但不可否認的是,同特斯拉相比,國內企業依舊是落後的。」

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更需要注重此前的經驗教訓。今年11月15日,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申報截止。有消息稱,從9月16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五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以來,已經約有20個城市群提交申報材料。與此同時,各地方及相關企業的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以獎代補」政策驅動力顯然已經開始釋放。

在諸多環節的高成本和技術難關面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前景顯得有些黯然失色。宋健認為,燃料電池汽車的整車成本高,燃料獲取的成本又高,後續如何發展還有待觀察。

除了氫氣的制儲運成本之外,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整車成本也不容忽視。多年來,豐田、本田和現代等汽車企業在全球範圍內不遺餘力地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但市場銷量並無起色,購車成本偏高無疑是制約市場規模擴大的重要原因。

與傳統內燃機或純電動汽車相比,燃料電池客車的整車採購成本高出兩倍以上。

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在技術上仍存在許多難點,氫運輸、車載儲氫和加氫站建設都面臨挑戰,雖然當前全方位商業化有困難,但在局部市場是可以實現商業化的。談及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如何發展的問題,宋健提出:「政府不應該制定任何路線,應該完全由市場來主導。市場的選擇走就是對的。」此前,地方政府支持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過於熱情,某些地區甚至出現了鬧劇。宋健更是強調:「產業發展必須遵循規律。尊重市場,好好講科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氫燃料電池汽車前景起爭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前景有些暗淡。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前景如何。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究竟如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繼9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降至個位數後,10月產銷數據依舊慘澹,分別完成77輛和79輛,與電動汽車產銷量的強勢增長形成鮮明對比。
  • 產業觀察:政策密集推動 氫燃料電池產業加速布局
    11月初,廣東發展趨勢與改革創新聯合會在官網上公布了《廣東省廣東省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計劃方案將從發展趨勢氫電池汽車產業、適用氫電池技術革新、營銷推廣氫電池轎車產業化運用等六個方面下手,進一步營銷推廣以氫電池為驅動力來源於的新能源車產業發展規劃。
  • 氫燃料電池「狼也來了」
    2020年6月,豐田汽車宣布將聯合億華通、中國一汽、北汽、廣汽、東風汽車等五家企業,合作成立燃料電池公司。新公司將一條龍式地開展滿足中國市場需求的「FC電堆等的組件技術」「FC系統控制技術」以及「車輛搭載技術」等一系列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技術研發工作。
  • 氫燃料電池催化材料的挑戰與機遇
    氫燃料電池行業發展分析燃料電池的種類相當多,目前市場上主要有鹼性燃料電池(AFC)、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甲醇燃料電池(DMFC)、磷酸燃料電池(PAFC)、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MCFC)、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這些不同種類的燃料電池輸出功率範圍、發電效率、優缺點、應用領域都不盡相同。
  • 屢遭「拋棄」的背後:氫燃料電池的核心技術是硬傷
    二、成本過高1、燃料電池車相對獨立複雜的動力系統直接導致燃料電池車的成本增加。比如:豐田Mirai售價6.9萬美元,遠高於其他動力形式的同級別車輛。2、數據顯示,目前,建成一座加氫能力大於200公斤的加氫站需要1000多萬元,如此高昂的建設成本顯然是加氫站快速發展的最大障礙。3、在目前技術條件下,氫燃料電池的催化劑是鉑金。
  • 2020年燃料電池行業研究報告|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汽車|氫能源|氫...
    清華大學教授毛宗強在氫能行業會議上表示,氫能的應用 是多方面的,也是未來有望代替石油和天然氣的清潔能源。燃料電池汽車是氫能源利用極具成長性的下遊行業。雖然氫燃料電池汽車( FCEVs )在 我國目前處於起步階段,但燃料電池汽車性能的優秀不可否認,目前國外大規模銷售的 FCEVs 各方面性能與內燃機汽車不相上下,有些遠優於電動汽車(BEVs)。
  • 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將迎「春天」
    2020中國(四川)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高峰論壇4日至5日在成都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在致辭中表示,在車用氫燃料電池產業,燃料電池技術已取得重要突破,燃料電池產業鏈基本建立。  清潔高效、來源廣泛的氫能是中國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則是推廣氫能源使用的突破口。  為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加速發展,近來中國連續出臺政策指導。
  • 重估中國氫燃料電池車
    包括 41家中國整車企業、汽車零部件企業、產業資本等相繼在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加碼。僅2018年一年,氫燃料電池產業相關投資及規劃資金就超過850億元。到2019年,氫燃料電池車已在上海、鄭州、張家口、佛山、雲浮、十堰等多地實現商業化運營。進入2020年,長城、廣汽、寶馬等多家知名整車企業先後公布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規劃。
  • 車輛與運載學院張揚軍教授團隊獲授2019年度萊特兄弟獎章
    車輛與運載學院張揚軍教授團隊獲授2019年度萊特兄弟獎章清華新聞網3月17日電 近日從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SAE International)獲悉,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張揚軍教授團隊的金宇智、錢煜平、張揚軍和諸葛偉林等4位師生因論文「電動飛機涵道風扇與電機建模與初步集成設計」(Modeling of Ducted-Fan
  • 北京發布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關注受益公司(股)
    來源:證券時報北京市8日正式發布《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規劃》分兩個階段提出發展目標:2023年前,培育3-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龍頭企業,力爭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累計產值突破
  • 新能源氫燃料電池產業鏈
    詳細請見2020年中國氫能行業一級市場投融資分析:31起融資事件,26起是產業投資人。抑或說,氫燃料電池汽車行業2020年從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共融資超過100億元(86.15+15=101.15)。其中,關於氫能與燃料電池,白皮書指出「部署可再生能源與氫能技術研究」「加速發展綠氫製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等。目前,各級地方政府藉此次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申報為契機,相繼發布了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期待國家層面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儘快出臺。
  • 日本制定氫/燃料電池戰略技術發展戰略
    近日,日本修訂了《氫/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以下簡稱《路線圖》),同時制定了「氫/燃料電池戰略技術發展戰略」,不僅規定了具體的技術發展項目,還定下了符合《路線圖》中每個領域設定的目標。該戰略著眼於三大技術領域:燃料電池技術領域、氫供應鏈領域和電解技術領域,確定了包括車載用燃料電池、定置用燃料電池、大規模製氫、水制氫等10個項目作為優先領域,並通過互相合作來促進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在1981年的時候,我們就開始了氫能源的項目。」
  • 我國對氫燃料發動機研究起步較晚,但市場前景光明
    20世紀後期,我國開始跟蹤美國、德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國對氫燃料發動機的研究,以高等院校為主對氫燃料發動機的燃燒規律和機理進行探索。浙江大學對氫發動機運轉中存在的問題開展了研究,提出了燃燒改進方案,並針對氫燃料的需要開發出基於模糊控制的模型。
  • 氫燃料電池汽車:蛋糕還是陷阱?
    經營範圍主要包括使用豐田單電池的商用燃料電池汽車用燃料電池系統的技術開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轉讓;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等。此外,該公司還將通過協商共同規劃產品,一條龍式地開展滿足中國市場需求的「FC電堆等組件技術」「FC系統控制技術」以及「車輛搭載技術」等一系列技術研發工作。雖然豐田對燃料電池技術的探索令人矚目,但比以上信息更吸引人們眼球的卻是該公司的「豪華股東陣營」。
  • 億華通:氫燃料電池領軍者 面向萬億市場打造碧水藍天
    就國內而言,氫燃料電池行業領軍者億華通在2015年獲得首輪融資時,估值為2.69億元,到2020年7月,科創板IPO通過證監會核准上市時,按照募資計算,新發市值約為40億元。  為了更加清晰地看懂「中國氫能第一股」億華通,筆者梳理了氫能源產業、億華通產品及產業化狀況,以期向讀者呈現一家成立8年的氫燃料電池企業如何自下而上打造產業鏈,成為碧水藍天的締造者、行業的領先者。
  • 全國首批氫燃料電池通勤客車在武漢交付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張敏 簡章理 羅優)1月5日,全國首批氫燃料電池通勤客車在武漢開發區交付。這意味著我國氫能汽車產業向商業化再邁進一步。
  • 北京發布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機構:布局行業相關龍頭企業...
    9月8日下午,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北京市氫能產業政策和項目發布活動專場上,北京市經信局發布了《北京市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根據規劃,2025年前,北京市將培育5-10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龍頭企業,力爭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累計產值突破240億元。根據氫雲鏈資料庫顯示,2020年1-7月國內氫能產業名義總投資金額超過1300億,同比增長超過30%。
  • 【杜科新材料•聚焦】2021年中國氫能與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十大...
    2020年9月21日,五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對補貼方式進行重大調整,以示範城市群為單位,實行「以獎代補」,正式確定了未來四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總基調。 除了中央財政獎勵,張家口等部分地方政府通過發行專項債券,搶抓氫能產業發展歷史性機遇,進行各類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示範推廣。實際上,2020年受疫情和政策調整影響,部分政府及市場訂單出現延遲交付現象,導致產銷量雙雙下滑。預期2021年,隨著中央獎勵及地方補貼政策落地,國內燃料電池汽車將迎來顯著增長。
  • 中國始終站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前沿!
    氫燃料電池車備受全球青睞事實上,不僅僅是中國看好氫能在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世界其他國家也十分認同氫能在汽車行業的重要性。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領導下,也紛紛把發展氫能產業的重點放在規劃上,並採取實際行動推動了氫能產業的發展。
  • 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
    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 來源:汽車之家 • 2020-09-09 17:53:33 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