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住集團被指虛增20億背後:疫情前營收增速已露疲態

2020-12-23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雷達財經

9月22日,赴港二次上市的華住集團在香港聯交所主板開始交易。此前,華住集團已於2010年3月26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不過,華住集團港交所掛牌後發的第一份公告卻是用來回應沽空機構的財務造假質疑。9月21日晚間,沽空機構博力達思研究(Bonitas Research)發布報告對華住酒店的財務數據提出質疑,稱華住集團在2019年虛增了20億元的利潤。

報告發布後,截至美股收盤,華住集團股價下跌3.66%,報40.48美元每股,目前總市值120.24億美元。但港股市場上似乎未受利空消息影響,今日早盤,華住集團高開2.69%,開盤價報305港元每股,截止收盤,報收311港元每股,漲4.71%。

雷達財經注意到,除了二次上市前夕遭做空,華住集團在認購期內並未獲得足額認購,受到投資者冷遇。同時,華住集團上市定價為297港元/每股,也遠低於368港元每股的招股價。

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華住集團大虧21.35億元,淨資產由2019年底的75億元,縮減至2020年3月31日的52.76億元。此外,公司在疫情前營收增速已出現疲態。

上市前夜遭做空

9月21日晚,沽空機構博力達思研究發布報告對華住酒店的財務數據提出質疑,稱華住集團秘密向其員工或未披露第三方控制的加盟店提供運營費用,從而虛增了財務報告中的利潤數據。據預測,華住集團在2019年虛增了20億元的利潤。

博力達思研究認為,與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和港交所的報告中的數據相比,華住集團產生的利潤和持有的PP&E資產都明顯較少。根據華住集團的實際財務表現,其股價應該遠低於當前水平才合理。

報告發布後,華住集團美股盤中跳水,最終收盤跌3.66%,報收40.48美元/股,總市值120.24億美元,一夜蒸發4.57億美元(約合31億人民幣)。

為此,原本在準備迎接港股上市的華住集團,不得不連夜回應博力達思的財務造假質疑。華住集團9月22日早間回應稱,基於對報告初步的檢查和評估,該公司認為這份報告缺乏事實依據,且包含大量的錯誤、未經證實的陳述,以及對公司業務及運營的誤導性結論。

港股上市認購遇冷

9月22日,華住集團在港交所主板開始交易。截至港股收盤,華住集團上市首日報收311港元每股,漲4.71%。

即使上市首日未破發,但與此前阿里巴巴、京東、網易等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公司相比,華住集團在資本市場上受到的關注存在明顯差距。從此次華住集團公布的認購結果來看,9月11日,華住集團正式啟動招股申購,招股價為368港元,最終定價為297港元,每手14850港元。截至9月16日,華住認購人數僅8793人,認購尚不足額,最終認購倍數為3.39倍,中籤概率為申購1手穩獲1手,且無回購。

對於華住集團在認購期遇冷,此前有投資者認為是由於此次華住集團回港二次上市存在破發風險。華住集團9月11日的美股收盤價為41.75美元,折合港幣323.56港元。相較於美股,華住集團港股招股價已溢價13.7%。

而此次最終發行價為每股297港元,也遠低於每股368港元的招股價。分析認為,出現這樣的折讓的原因或是公司在招股期間遇冷,為確保發行成功,降低定價,至少在投資價值上給投資者更大的想像空間。

擴張致債臺高築

成立於2005年的華住集團是國內第一家多品牌的經濟型連鎖酒店集團,旗下擁有覆蓋高端到平價市場的多個知名酒店品牌,包括高端市場的美爵、禧玥、花間堂,中端市場的全季、桔子水晶、桔子精選、宜必思尚品等,以及平價市場的漢庭、漢庭優佳、宜必思等。

據招股書,截至2020年6月30日,華住集團擁有6187家在營酒店,2375家酒店正在籌備中,合計共有599235間酒店客房。如若以經營酒店客房數量計算,華住集團已經成為僅次於錦江國際的中國第二大酒店集團。

在高管方面,季琦為華住集團董事長、執行長以及創始人,也是攜程創辦人,目前擔任攜程董事會獨董。

季琦的創業經歷也頗為奇特,其已經成功帶領三家企業赴美上市。1999年,季琦與梁建章、沈南鵬、範敏一同創建了攜程旅行網,而季琦等人被稱為"攜程四君子"。

繼攜程後,2002年,他又聯合創辦了如家快捷酒店,任執行長,如家於2006年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2005年,季琦再次踏上創業之旅,在崑山開設了第一家低端快捷酒店漢庭酒店。在成立5年後,漢庭成功登陸美股市場。2012年,漢庭集團改名為華住集團。

在發展戰略上,華住集團堪稱激進。在低端市場上,漢庭早期瘋狂擴張開直營店,截至2011年年底,華住集團開業門店數量達到639家,其中直營佔比將近60%。不過直營店過於"燒錢",需要自有物業,固定成本高,利潤空間也承受一定的壓力。

2010年,華住集團開始進軍中高端市場,成立了全季酒店。2013年,全季完成了對攜程旗下的星程酒店的併購,進一步發力中端市場。2017年,華住集團以36.5億元的價格收購桔子水晶酒店集團100%股權。2018年8月,華住集團以4.63億元的價格收購了花間堂71.2%的股權,收購後,華住集團合計持有花間堂82.5%的股權。今年1月,華住集團又以約7億歐元的現金對價,收購德國最大本土酒店集團德意志酒店集團(Deutsche Hospitality)100%股權。

在完成德意志酒店集團的收購後,華住集團2020年一季報顯示,華住集團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91.16%。據華住2020年中報,公司資產負債率達到92.17%,環比增加1.01%,負債合計565.37億元,環比增加21.35億元。在今年5月份,華住集團又宣布發行總額不超過4.5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債券。

此外,截止至2020年6月30日,華住集團的商譽為54.02億元,較2019年年底的26.57億元增長了103%。

據中報,華住集團有息負債總額高達173億元,其中一年內到期的有息負債為58.21億元,而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華住帳面現金只有36.99億元。帳面現金並不能覆蓋短期債務。因此,赴港二次上市再融資已是解華住燃眉之急的優先選項。

對於募集所得款項用途,據華住集團招股書透露,約40%將用於支持公司的資本支出及開支,以加強公司的酒店網絡包括新酒店開業以及現有酒店的升級及持續維護;約30%將用於償還公司於2019年12月提取的5億美元循環信貸融資的一部分;約20%將用於增強公司的技術平臺;約10%將用於一般公司用途。

在2019年年報中,華住集團曾表示,2020年要維持全年開業1600-1800門店的速度。對此,二季度財報顯示,華住集團將維持全年開業預期不變。季琦也表示,市場整合將繼續加速,華住集團已做好準備,將在疫情危機後繼續下沉,擴大市場份額。

營收增速連續兩年下滑

今年以來發生的新冠疫情,對於酒店業而言是一道難過的坎。

中國飯店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直接閉店的酒店和民宿比例達到74.29%,行業淨利潤大幅下滑,前兩個月住宿類企業營業額損失更是超過670億元。壓力可想而知。

在此背景下,華住集團也難以獨善其身。2020年一季度,華住集團營收為19.81億元,同比下降15.67%,收入減少也直接導致華住集團的淨資產由2019年底的75億元,縮減至2020年3月31日的52.76億元。

一季度華住集團淨虧損為21.35億元(基本每股收益-7.46元),同比下降2114.15%,業績直線下滑,僅一個季度便虧掉去年全年的淨利潤。除去股票薪酬費用和股本證券公允價值變動的未實現虧損,華住集團一季度的調整後淨虧損為11億元。而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疫情得到控制,華住集團虧損縮減至5.3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之前,華住集團營收增速已現疲態。財報顯示,華住集團2019年實現營收112.12億元,同比增長11.42%,而公司2017年和2018年的營收增速分別為32.6%和22.3%。根據前述數據,華住集團已連續兩年營收增速下滑。與此同時,在RevPAR(所有在營酒店的單房收入)方面,華住集團2019年第四季度的數據為191元,延續著負增長態勢。而疫情影響下,2020年華住集團的酒店單房收入將進一步下降,酒店利潤或將再次承壓。華住集團要從疫情的影響中走出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此外,疫情"黑天鵝"還給了華住集團重金布局的海外業務當頭痛擊。

華住集團除了收購德意志酒店集團以外,還通過人事變動來推動全球擴張進程。2019年11月8日,華住集團任命前CEO張敏為集團執行副總裁,專注於集團的國際化擴張。

事與願違的是,海外疫情尚不明朗,華住集團不得不放緩海外擴張節奏。

今年6月份,華住集團調整組織架構,成立華住中國,並由金輝出任CEO,全權負責華住中國業務。季琦對此表示,公司業務的根本和主體仍是中國市場。

對於華住集團的未來走向,雷達財經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問題頻發,財務被指造假,債臺高築的華住回港上市能獲救嗎
    截至2020年上半年,華住集團的短期債務為58.21億元,長期債務為92.40億元,而目前華住集團帳上只有37億元的現金,華住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92%,總負債高達565億元。  今年由於疫情影響,酒店業遭受重創。中國飯店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直接閉店的酒店和民宿比例達到74.29%,行業淨利潤大幅下滑,前兩個月住宿類企業營業額損失更是超過670億元。壓力可想而知。
  • 在做空炮火中,華住集團登陸港股,「酒店首富」身價大大縮水
    而就在22日凌晨,做空機構博力達思(Bonitas Research)發布研究報告,稱華住集團謊報其酒店投資組合的所有權以製造虛假財務報表,並表示正在做空華住集團。博力達思研表示,通過在北京和上海實地調查,發現華住酒店秘密向由其員工或未披露第三方控制的加盟店提供運營費用,從而虛增了財務報告中的利潤數據。
  • 華住集團三季度營收110億增7% 布局「千城萬店」搶灘三四線下沉市場
    12月4日,回港二次上市的華住集團(NASDAQ:HTHT,1179.HK)公布2020年第三季度財務業績。該季度,華住集團營收11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淨收入為32億元,同比增長3.4%,好於先前公布的預測收入0%至2%的增長,同時環比增長61.7%;如果不計入DH(德意志酒店集團),歸屬於集團的淨利潤為4.82億元。
  • 華住集團再次「手撕」做空機構
    同時,華住還表示,鑑於公司已對博尼塔斯的指控做出兩次回應,因此,除非適用法律或上市規則要求,否則公司可能不會對博尼塔斯未來的指控作出回應,而市場不應將此解讀為承認未來的任何指控屬實。 這已是華住集團與博尼塔斯進行的第二輪交鋒,也是華住就沽空報告做出的第三次官方回應。
  • 打新每手賺612元:昨天剛被指20億造假 華住火速回懟
    昨天剛被指20億造假,公司火速回懟導讀:以港股9月22日收盤價計算,華住的市值達到約987.3億港元。按照市值計算,華住儼然已在全球前五大酒店之列。第五隻從美國前往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華住集團,在疫情陰霾和沽空報告的雙重壓力下,於9月22日在港交所「驚險」上市。
  • 核心產品營收增速趨緩!「插座一哥」公牛集團能否重回巔峰?丨財報...
    來源:投資時報上半年,公牛集團營收同比下降17.35%,歸母淨利潤同比減少24.62%。此外,2017年—2019年,該公司轉換器及牆壁開關插座營收增速呈下降趨勢。公開資料顯示,公牛集團於2014年以來先後進入LED照明和數碼配件等新領域,同時大力拓展To B渠道,目前已與保利(600048.SH)、融創(1918.HK)、金地集團(600383.SH)、建業股份(603948.SH)等多家大型房地產企業以及中城聯盟、新虹橋聯盟達成戰略合作,在嵌入式產品領域還與索菲亞(002572.SZ)、歐派家居(603833.SH)
  • 疫情下可口可樂沒扛住:單季營收下滑28% 「冰露」或受衝擊最大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單季營收下滑28% ,「冰露」受衝擊最大?疫情下可口可樂沒扛住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金曉巖 北京報導覆巢之下無完卵,疫情席捲全球半年以來,連全球快消霸主可口可樂也不能倖免,根據其剛剛發布的第二季度業績報告顯示,營收下滑28%至72億美元,同時,全球銷量下滑16%,在各品類中,尤屬瓶裝水、運動飲料的銷量下滑最多,為24%。
  • 海購失利 華住集團「超級酒店夢」遭當頭一棒
    按照集團財報公示數據不難看出,是否計入德意志酒店集團直接影響了華住集團的整體業績走勢。據悉,為了實現全球布局的戰略,2020年一季度華住集團斥資7億歐元(55億人民幣)購入德意志酒店集團,萬萬沒想到的是,此舉非但沒能助華住集團一臂之力,反而埋下了年內業績的「定時炸彈」。
  • 華住集團:免收被徵用酒店加盟費,強行推行無接觸化服務
    2020年1月30日,華住集團宣布,免收被徵用酒店加盟管理費。與此同時,華住集團強行推行智能化無接觸服務,以減少疫情期間人與人的面對面接觸。華住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這些智能化服務並非是華住一時拍腦袋匆忙推出,而是已經在華住旗下酒店經過多年驗證過的。目前,華掌柜已在全國1600多家酒店推廣使用,每年有超過500 萬人次使用,機器人平均每天送物121 個。無論是操作便捷性還是使用舒適性,都是已經得到客人滿意的。
  • 朝陽區漢庭酒店所屬華住集團聲明:隔離住客及員工經過三輪核酸檢測...
    本文轉自【北京頭條客戶端】;12月22日,漢庭酒店所屬華住集團發表聲明,漢庭酒店大山子店前期嚴格執行了集團在防疫常態化階段的日常運營要求,截至目前,所有在隔離的住客和員工經過三輪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在酒店內部沒有發生交叉感染的情況。
  • 立足第二增長曲線,華住加速布局高端市場
    12月8日,「中國經濟新趨勢論壇暨2020華住世界大會」第五站在上海舉行。據了解,本次世界大會前四站已在廣州、成都、長沙、北京圓滿舉辦。作為收官站,包括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華住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季琦、華住集團總裁兼華住中國CEO金輝、華東地區頭部企業代表、數百名加盟商等出席大會,就酒店行業新趨勢和新格局展開探討和分享。
  • 華住2019年Q4同店RevPAR下滑5.4%,料今年因疫情關店50-100家
    華住預計,今年第一季度淨收入將同比下降15%至20%,如果不計入德意志酒店的收入,則將下降45%至50%。【環球旅訊】北京時間2020年3月27日凌晨,華住集團(以下簡稱「華住」)公布了截止2019年12月31日的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
  • ...即使有一季度疫情影響,三家公司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速也在40%...
    年初以來,以火炬電子、鴻遠電子、宏達電子三家公司為代表的特種電容行業季度業績增速呈現「加速」狀態,即使有一季度疫情影響,三家公司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速也在40%-50%之間,業績的高增長反映了行業的高景氣;② 其市場表現也較為靚眼,年初至今股價漲幅均在150%以上;③ 往前看,行業的高景氣、業績的高增長將持續多久,是投資者較為關注的問題。
  • 從下沉到高端,華住雙戰略並舉布局中國市場
    12月8日,「中國經濟新趨勢論壇暨2020華住世界大會」第五站在上海舉行。據了解,本次世界大會前四站已在廣州、成都、長沙、北京圓滿舉辦。作為收官站,包括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華住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季琦、華住集團總裁兼華住中國CEO金輝、華東地區頭部企業代表、數百名加盟商等出席大會,就酒店行業新趨勢和新格局展開探討和分享。
  • 國際化發展遇阻 華住欲回港上市「脫困」
    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華住的戰略迅速收縮。被該公司創始人季琦寄予厚望的「你好酒店」嚴重虧損併入怡萊酒店品牌,高星酒店品牌DH也受疫情衝擊不得不停工並尋求政府補貼。「華住收購DH酒店代價不菲,是希望藉助DH在歐洲資源打開海外市場,並將該品牌引入國內。」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曾指出。
  • 公牛集團主營業務觸及天花板:近3年營收增速連續下降,新開發產品...
    公司研究室注意到,公牛集團的年報看點不少,不過最值得關注的還是三點:一是2019年大手筆分紅,分紅率高達88.99%,粗略計算大股東阮氏兄弟又將分得稅前紅利19.67億;二是近3年營收增長速度一直在下滑,顯示在市場佔有率達到60%左右後,公牛的主營業務已遭遇成長瓶頸;三是IPO前大量存在的關聯交易,上市後依然存在。
  • 阿里被約談背後:營收增速放緩、核心業務外其他全虧損!
    自2013年8月加入阿里集團至擔任現職前,蔣凡全面負責淘寶無線業務。 此前,蔣凡創立了友盟(一家為開發者提供移動客戶端應用分析解決方案的公司,已被阿里集團收購)並擔任其執行長。在2010年創立友盟前,蔣凡在谷歌中國從事產品開發。 長江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樊路遠,2018年11月起擔任大文娛事業群總裁。
  • 五年來營收首降 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華域汽車業績失速
    邁入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球汽車產業鏈備受打擊,作為上汽集團旗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華域汽車也不例外,「成績單」甚是慘澹。據一季報數據,華域汽車一季度營收239.73億元,同比下滑32.60%;淨利潤1.35億元,同比下滑92.70%。
  • 高級總監為何要虛增6600萬合同?深交所火速關注
    12月14日晚間,每日互動(300766.SZ)發布公告稱,發現員工涉嫌虛增銷售合同侵害公司利益並涉嫌違法犯罪。    周二早盤,每日互動開盤即跌停,截至收盤報20.00元,跌幅20%。    高級總監被指偽造客戶印章    12月14日晚間,每日互動(300766.SZ)公告稱,在近日開展的應收帳款催收工作中,「公司發現一名負責業務的高級總監李某,存在涉嫌通過偽造客戶印章、假冒客戶有關人員身份、虛假確認對帳單及詢證函等一系列手段,虛增銷售合同侵害公司利益並涉嫌違法犯罪的情形。公司在了解到可能存在上述虛增銷售合同的情形後,第一時間暫停了該名員工的所有工作,並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