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從灣裡城區駕車40多分鐘,來到20多公裡外海拔近800米的梅嶺腹地,一棟隱藏在山林間的白色3層小樓躍然眼前,這裡就是「牛嶺小學」。操場上,堅守村小40多年的章登文老師正在帶領8名小學生舉行升旗儀式。迎著朝陽,鮮豔的五星紅旗隨風飄揚,驅散了冬日的寒冷,只有2位老師和8名學生的牛嶺小學裡徜徉著一陣陣暖流。
「以前好幾次都有機會可以調走,可是一想到我走了,村子裡的孩子讀書就更難了,我就放棄了,為了這些孩子,我寧願堅守在這裡一輩子。」章登文老師說。
40載風雨春秋,牛嶺村的村民對章登文無比熟悉,因為他們很多人就是章老師的學生,而他們的孩子甚至於孫子、孫女,現在也還是在章老師班上。在他們看來,有了章登文,村裡的孩子們就有希望!
「二十年前村子到學校的路還沒修好,又狹窄又難走,我還記得小時候上學每天要走兩個多小時山路才能趕到學校。」提起過去,牛嶺村村民鄧居勝還記憶猶新,「以前,章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每天他都風雨無阻的接送我們上下學。」
鄧居勝說,現在他的小孩也在章老師班上,雖然山路如今早已拓寬硬化,孩子們的上學路也更加安全順暢了,但是一遇到颳風下雨等惡劣天氣,為了學生安全,章老師還是堅持接送孩子們上下學。對於村民們來說,風雨中,他那背著孩子的身影,早已成為他們心中像燈塔一般明亮的記憶。
「現在村裡多數人都到外地打工了,沒有父母陪伴的這些孩子更需要老師的關愛。」鄧居勝告訴筆者。
每天中午,章登文和另一位老師章徵虎要擔當起家長的角色,負責孩子們的午飯。認真仔細的搭配好學生每天所需的營養,有豆腐燒肉、土豆絲、番茄炒蛋等,十分豐富。
在章登文的教案裡,詳細的記著每一位學生的信息,他用紅筆將每位學生的生日勾畫起來,山裡條件有限,每一位學生過生日,章登文都會寫一張生日賀卡給他作為紀念,送上糖果等禮物。
山上的冬天十分寒冷,章登文看到孩子們手上的凍瘡,非常心疼,託人從山下買了幾支凍瘡膏,細細地給孩子們塗上。有時還會給孩子們買文具和衣物,每年都要花費好幾百元,但他覺得一切都值。「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我過生日的時候,班上8個孩子給我畫了一張生日賀卡,我真的特別感動,覺得這麼多年再苦都值得了。」章登文說道。
「山區從教數十年,默默無聞度一生。甘當園丁無所悔,桃李花開紅滿天」,這是一首名為《為牛嶺教師而作》,這不是什麼名家之作,但是質樸的語言和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真摯情感,無不令人動容。
這首詩是章登文從前的學生所作,這名學生如今在灣裡城區當一名中學教師,提及章登文老師,他感激地說道,「以前我家裡條件比較困難,我自己那時候性格也比較內向,章老師了解情況後,就經常會來我家家訪,有時候還會拿些米和油到我家,我發自內心地感謝能遇到一位這麼好的老師。」
在40多年教學中,因為教學成績優異,章登文可以選擇去條件較好的中心小學任教,但是面對更好的工作條件,章登文卻猶豫了。
「我當時就想,如果我走了,學校的孩子們怎麼辦,山區孩子苦,讀書是他們唯一的出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遇到再多困難,我選擇的是堅守。」章登文說道。
章徵虎和章登文一樣,也在牛嶺小學教學40多年,他告訴記者,章登文老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比較「固執」,以前為了給孩子們做飯,下雪天到林子裡撿拾樹枝,結果不小心摔了一跤,腳踝扭傷嚴重,但是由於學校只有2名教師,課程任務繁重,腳傷還沒好,他不顧家人的勸說,拄著棍子就來上課了,結果還落下了後遺症,風雨天的時候腿腳就會疼痛。
也許正是這一份「固執」,讓章登文能夠40多年始終如一的堅守在牛嶺小學。
章登文說,他現在獨自居住在山頂上,生活簡單卻也安逸,由於山路遙遠,只有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進城和家人團聚。對於他來說,這些孩子也是和他的家人一般,值得他一輩子的守護。
為了讓同學們有更安全的取暖方式,2月9日,灣裡區給山村裡每個教學點的老師和兒童都配上了暖手寶,並按人數比提供了安全的花盆式取暖器。灣裡區招賢鎮專門請來電工,為牛嶺小學的教室裝上了大功率插座,便於孩子們取暖,暖手寶和取暖器將伴隨同學們渡過寒冬。
從今天開始,火盆將成為歷史,火盆帶來的溫暖卻將永遠留在孩子們的心中。為了讓中午不回家的山村教學點的孩子們能吃上熱飯熱菜,有條件的學校提供熱飯熱菜,沒條件的學校,孩子們與村幹部們一道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