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46個孩子 46個希望 15名老師堅守普陀最「迷你」的海島小學

2020-12-27 教育信息速報

蝦峙學校。

46,是今年舟山市普陀區蝦峙學校各年級學生加起來的總人數。

這所位於蝦峙島的小學,受當地「小島遷、大島建」趨勢的影響,學生人數逐年減少,如今已成為普陀區為數不多的海島小學裡最「迷你」的一所。

它會是什麼模樣?

6月,我們搭乘客輪從沈家門墩頭碼頭前往蝦峙島。翻騰著暑熱的鹹味海風一路拂過,1個多小時後,我們抵達這座外形像只小蝦的海中小島。

學校很好找。從蝦峙柵棚碼頭出發走沿海公路,看到房屋密集的岙口往裡拐,一圈素色建築中,最顯眼的那片就是了。

寶藍色豎條裝飾的淡黃色牆體,乾淨寬敞的紅色塑膠跑道,還有點綴校園各處的蔥蔥綠植。當地人都說,這所全島僅存的學校,是蝦峙最有活力的地標。

蝦峙學校學生練習船拳。

回歸

蝦峙「海娃」到母校任教

教孩子做人生「王者」

「我想說其實你很好,你自己卻不知道。」

「你笑起來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樣。」

……

上午8時剛過,早讀結束,蝦峙校園裡放起了響亮的流行歌曲,全員眼球操和韻律操的時間到了。

因為沒有適齡學生,今年學校裡沒有三年級,教學樓4樓的六年級人數最多。講臺前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陳超輝是90後,她領著14個孩子一起跳操。整齊劃一的手勢和腳步,透著擋不住的朝氣。

和陳超輝聊起來得知,蝦峙學校15名老師裡,她的經歷比較特殊——她小學的6年就是在這裡度過的。

陳超輝是土生土長的蝦峙人,2004年小學畢業後,爸媽帶著她搬到沈家門定居——這條軌跡和近年來大多數離開海島的家庭類似:隨著舟山「小島遷、大島建」政策的推行,不少有條件的家庭舉家搬往本島。

2014年,陳超輝通過普陀區教育局招考,其蝦峙戶籍讓工作人員留意到了她:「把你分配回蝦峙,願意嗎?」

「願意呀。回母校當老師,多有意義。我當然願意。」陳超輝爽快地答應。暑假剛過,她就拖著行李箱,來蝦峙報到。

又回到最初的起點,校園已經煥然一新。記憶中教學樓外牆上畫著穿紅肚兜、緊緊抱住金色大魚的「海娃」也不見了。更讓她「不習慣」的是,當時全校學生加起來只有100多人。

「就是人少點而已嘛,沒關係的,只要我用心好好教,小班還更有優勢呢!」來都來了,陳超輝這樣「安慰」自己。

陳超輝說起曾經教過的一個小男孩:「有一次我們班在做一套教輔材料上的練習卷,他前面的題都答得很快,到作文時,卻突然停了筆。這是個很常見的作文題,《我的媽媽》。但他沒有媽媽。」發現不對勁,陳超輝很快走到男孩身邊,低下頭輕聲對他說,「沒關係,你不用按題目要求來,平時奶奶對你照顧比較多,你就寫奶奶吧。」

從前在蝦峙上學的時候,陳超輝很少在意身邊同學的家庭背景,回來當了老師才觀察到,現在留下來的部分孩子,有的父母離異,有的父母身患疾病,還有的是父母在島外打工、家中只有老人照顧。

「在這裡當老師,我們不僅要關心孩子的成績,也要關注他們的情緒、他們的家庭。」陳超輝有個習慣,每月都會和班裡的孩子們回一趟家,說是家訪,其實也是找機會和家長、孩子談談心。

3年前的一次家訪中,一個學生的奶奶向陳超輝「求助」,「他老是捧著手機玩遊戲,我們管不了他,陳老師你幫我說說他。」後來接連好幾個家長也反映了同樣的情況,陳超輝決定想個辦法。

一向對手遊不感興趣的她專門在網上找教程學習,然後悄悄「潛」入孩子們的遊戲好友圈。因為操作水平高,不少孩子對她刮目相看,「陳老師,沒想到你這麼厲害,以後多帶帶我們啊。」

「帶你們沒問題,但你們得答應我,只有雙休日才能玩,期末考試前大家都『禁賽』。」和孩子達成約定後,陳超輝「乘勝追擊」,把遊戲中的段位引入班級「力爭上遊好榜樣」的評選中,激勵孩子們在日常學習中好好表現,「我們不光要在遊戲裡當『王者』,更要做人生的『王者』!」

2018年,陳超輝把班級帶到畢業,這句熱血口號也寫在了她為孩子們特別準備的畢業蛋糕上,這些孩子現在都升入了沈家門第一初級中學就讀。

蝦峙學校教師陳超輝在上課。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李燦 攝

啟程

上島校長「碎碎念」

為了一個都不能少

「下樓慢點,不要摔跤」「飯盒記得帶上」「洗手仔細點,洗乾淨」「座位間隔開一點」……一個留著利落短髮的身影在教學樓和食堂間來回忙碌,語氣充滿關切。

這是48歲的校長毛紅霞。11時到12時,學生用餐時間,她一刻不歇,從教室一路引導,陪著各班班主任把孩子們帶到食堂裡。4月底開學到現在,那些「碎碎念」的囑咐,她一天不知道要在孩子們耳邊重複多少回。

這天的午飯有豆泡燒空心菜、酸辣土豆絲和火腿腸炒蛋,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營養午餐是免費的,從2018年免費發放到現在,已近3年。

2017年,在舟山本島一所中學擔任高級語文教師的毛紅霞,得知蝦峙島公開選拔校長的消息後,很快報了名,「我的孩子已經上大學了,我沒牽掛,我去吧。」

正式競聘前,區裡組織了一場3天的實地調研,讓大家親身感受一下海島氛圍,同時給海島小學提些實質意見。

毛紅霞是舟山本地人,但是頭一回踏上蝦峙島,沒想到一來就被一種細小到幾乎看不見的小蟲來了個「下馬威」。

「一叮就紅一大片!」這種本地話叫「歐鑽」的小蟲很厲害,人被叮後又癢又疼。那幾天,毛紅霞被「歐鑽」折磨得不行,但更重要的任務,她沒忘。

毛紅霞每天上下來回,一天光在學校就能走上萬步。到了晚上,她就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記在本子上:很多學生由爺爺奶奶撫養,到了午餐時間,老人來送飯很不方便;有的學生家庭條件不好,好幾年都沒出過島;學校規模雖然小,但好在空間夠,教室布置得當,可以給孩子們開展特色課程……

實地調研後,毛紅霞更覺得自己該來了:「每個孩子背後都是一個家庭,他們的家長一定也希望,有人願意用真心為學校做些改變,給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條件。」

普陀多海島,對於區裡的很多老師來說,「去海島」不是個陌生的詞:為了讓孩子們「一個都不少」、在家門口就有學上,每年區教育局都會統籌資源,通過招考、選聘等方式,抽調優秀教師去各個離島任教,任期3年以上。

但真正決心啟程去海島,還是要鼓起勇氣的。

毛紅霞告訴我們,蝦峙在全區住人海島中不算最遠,但因不是熱門的「旅遊島」,往返本島班次較少,遇到常見的颱風、起霧等天氣,更是可能延誤甚至全線停航,進出並不方便。對他們這些家在島外的老師來說,來蝦峙教書,就意味著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工作、吃住都在小島上,只有天氣好的節假日才能回家。

「最怕的情況就是,下午四五點最後一班船走了,家裡來電話說有個什麼急事。」去年有個晚上,毛紅霞接到妹妹電話,說母親突發疾病被送去醫院,問她能不能趕回來幫幫忙,毛紅霞只能流著淚回答妹妹:「我明天一定坐最早一班船回家。」

除了幫學生們成功申請免費營養餐,這幾年,毛紅霞還向鎮政府、教育局打報告、遞申請,給學校添置了先進的教學設備。現在,每學期孩子們都可以利用智慧黑板,與島外的普陀小學聯動進行40多節網際網路+課堂學習,感受大班上課的活躍氛圍。毛紅霞還主動扛起監管責任,領著孩子們坐船出島逛逛少年宮和兒童公園,開拓眼界,「海娃」們的社會實踐再也不僅限於「環島遊」……

我們遇到的每個孩子,見到毛紅霞都會熱情地喊聲「校長好」。去年10月,學校舉行美食節義賣活動,毛紅霞在接待客人沒來得及去,就有家長陪著孩子跑到3樓辦公室喊她:「校長校長快來。我們做了好吃的,記得來嘗!」毛紅霞成了孩子們親密的夥伴。

蝦峙學校學生在勞動教育上學習漁網編織。

堅守

打船拳畫大海

特色教育溫暖多多

下午3時40分左右,最後一節課上完,學校特地為「海娃」們免費開設的「四點鐘」課堂開始了。今天有「舟山船拳」課,大喇叭裡響起一陣洪亮的鼓聲,樓梯上陸續跑下來十幾個穿紅色練功服、系黃腰帶的同學,操場變得熱鬧起來。

讓海天為我聚能量,聚開天闢地,為我理想去闖……」孩子們很快分成3排、列好陣型,跟著這首《男兒當自強》打起拳,有模有樣。

後排的小朋友還站不太穩,打了個踉蹌,一旁的船拳社團指導老師丁凱凱走到他旁邊扶了一下,課程繼續進行。

丁凱凱是學校唯一的體育老師兼副校長,圓臉、寸頭,笑起來憨態可掬,「船拳是我們舟山漁民抗擊海盜過程中,自己發明的拳術。動作比較符合在漁船上顛簸的狀態。」

蝦峙學校的老師裡,丁凱凱是留守時間最長的一位。他2008年從西安體育學院畢業後來到這裡,每周給全校孩子上9節體育課。

12年,他在這兒娶妻生子,看著學校條件越變越好,從煤渣跑道換成塑膠跑道,同時也見證學生從當年的近300人變成現在的46人。雖然心裡不是滋味,但他說:好好陪伴留下來的孩子們更重要。前幾年,丁凱凱把船拳引入校園,不少孩子被瀟灑的動作吸引,紛紛報名學習。

也不是沒想過走。2017年,同為蝦峙學校老師的妻子調回普陀,就帶著兒子回到本島上幼兒園,本想著丈夫能跟著回來照顧照顧孩子,丁凱凱卻總說自己「下不了這個決心」。有一回表格都填好了,臨到要上交時,他還是變了卦,「要不還是下回吧,這裡的孩子也需要我。」

電話那頭,妻子怨他也理解他:「你這是對小島有感情了。」一晃又3年,兒子現在上小學二年級,丁凱凱每次回家,總是盡力留出完整的時間陪伴家人孩子,「就儘量彌補吧。」他笑笑。

「9月開學。這裡的孩子可能還要少了。」丁凱凱說,不知道還能陪學校待多久。

這個問題誰也給不出答案。但在此之前,無論學生和班級的數量怎麼變,各科老師們還是嚴格按照區教育局「1個班3名教師」的標準來配備——學校在一天,課就繼續上。

快到17時,陰晴不定的海島下起瓢潑大雨,好幾位老師撐起大傘開始接力,把沒帶傘的孩子從教學樓帶到校門口,送到家長手裡。

送完所有的孩子,天色已暗,我們決定在校園裡再走走。

漁網、釘繞畫、木片畫、海洋烙畫……走廊上這些白天沒來得及細看的學生作品,在燈光下很精緻。

「受家庭狀況和經濟條件的影響,我們有些孩子會比較內向,甚至自卑。但只要我們肯挖掘,就能發現他們的潛力。」毛紅霞一邊給我講解作品,一邊說起一件她很驕傲的事兒。「去年和前年,我們連續兩年在省裡中小學生藝術節中拿了獎!獲一等獎的立體造型《我的小小世界》和獲三等獎的繪畫《趕集》,就是我們老師和孩子一起完成的,展現的都是海島小鎮特有風情。」

離開蝦峙的時候,又是個大晴天。回頭望去,小島漸行漸遠。但我們知道,這裡每天的故事依然溫暖。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15名老師堅守普陀最「迷你」的海島小學,為了46個孩子,46個希望
    浙江日報訊 46,是今年舟山市普陀區蝦峙學校各年級學生加起來的總人數。這所位於蝦峙島的小學,受當地「小島遷、大島建」趨勢的影響,學生人數逐年減少,如今已成為普陀區為數不多的海島小學裡最「迷你」的一所。它會是什麼模樣?6月,我們搭乘客輪從沈家門墩頭碼頭前往蝦峙島。翻騰著暑熱的鹹味海風一路拂過,1個多小時後,我們抵達這座外形像只小蝦的海中小島。
  • 她為46個學生寫了46首藏頭詩評語
    班主任羅婉為班裡每個同學私人訂製了一首藏頭詩作為期末評語,46個同學、46首不同的七絕詩!而其實,羅老師並非語文老師,而是一名英語老師。英語老師寫46首中文詩送學生的話題還衝上了微博熱搜。羅老師接受揚子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自己構思、創作這46首詩前後用了5個多月時間,「希望能給孩子們不一樣的回憶和鼓勵。」
  • 舟山普陀區 海島教育「浪花一朵朵」
    本報記者 蔣亦豐 通訊員 曹馨予在距離浙江舟山本島20多公裡的蝦峙島上,有著當地最「迷你」的一所海島小學。全校只有35名學生,但學校配備了12名教師,音體美專職教師齊全。老師們建了一個「蝦米」微信群,寓意老師是大蝦米,學生是小蝦米,一起在蝦峙島上學習、生活。 像蝦峙這樣的海島,舟山市普陀區有大大小小400多個,離島學校佔到該區中小學的1/3以上。「地處偏遠、生源少、流動性強,要擺脫這些制約離島學校發展的掣肘,我區近年來提出『培優』思路——打造優質均衡有溫度的海島教育,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普陀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周磊斌說。
  • 「牛嶺小學」裡的溫暖 老師為孩子堅守40年不變
    操場上,堅守村小40多年的章登文老師正在帶領8名小學生舉行升旗儀式。迎著朝陽,鮮豔的五星紅旗隨風飄揚,驅散了冬日的寒冷,只有2位老師和8名學生的牛嶺小學裡徜徉著一陣陣暖流。「以前好幾次都有機會可以調走,可是一想到我走了,村子裡的孩子讀書就更難了,我就放棄了,為了這些孩子,我寧願堅守在這裡一輩子。」章登文老師說。
  • 中國教育報:舟山普陀區 海島教育浪花一朵朵
    在距離浙江舟山本島20多公裡的蝦峙島上,有著當地最「迷你」的一所海島小學。全校只有35名學生,但學校配備了12名教師,音體美專職教師齊全。老師們建了一個「蝦米」微信群,寓意老師是大蝦米,學生是小蝦米,一起在蝦峙島上學習、生活。像蝦峙這樣的海島,舟山市普陀區有大大小小400多個,離島學校佔到該區中小學的1/3以上。
  • 我市46名抗疫先進個人和15個先進集體獲省表彰
    我市佘敦宇、王輝等46人榮獲「安徽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機關黨委、宣州區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等15個集體榮獲「安徽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英勇奮戰,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工作人員取消休假、堅守崗位,廣大社區工作者、公安幹警、基層幹部、下沉幹部、志願者不懼風雨、堅守一線,廣大群眾眾志成城、踴躍參與,湧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為我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 72秒丨一人執教,全家上島 青島即墨90後女教師紮根海島6年
    平方公裡的小島,島上有青島市唯一一所海島小學:田橫島小學。全校只有15名學生,9名教師,陳婷婷就是其中之一,在執教的六年裡,她先後兩次帶著全家人上島,用奉獻與堅守,詮釋教育者的初心。 2018年3月,陳婷婷大女兒出生,為了能照顧孩子,當年9月,陳婷婷就帶著婆婆和不到6個月的大女兒,一起上了島。今年3月,陳婷婷的小女兒出生,此時,婆婆因為身體原因,已經出島,丈夫也因為工作調動離開海島。
  • 英語老師寫46首中文詩送學生
    最近,江蘇蘇州市立達中學初一八班的46名學生,收到了一份特別的評語,是為每個人量身寫作的詩,46首不帶重樣的,而寫這詩的人,不是他們的語文老師,是英語老師。蘇州市立達中學老師羅婉說:「手機上有個隨時記錄想法的APP,隨時有什麼想法,立刻記在上面。46個孩子,每個孩子在我心裏面,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我想留給他們三年初中生活,獨一無二的東西。「46名學生,46首詩,每首詩還蘊藏著同學們的名字。寫評語時,羅婉既要考慮到押韻平仄,還要寫出每位同學不同的特點以及老師對孩子們的期望。
  • 道德模範張付姐:為愛堅守46年
    □本報記者崔虹通訊員及涵旭丈夫犧牲時她只有27歲,46年來,她守著丈夫給她留下的家,自力更生,不僅送走了四位老人,還撫養大了三個孩子。她對丈夫忠貞不渝,對家庭無私奉獻,在生活中自強不息,2017年,她被評為市第五屆孝老愛親道德模範。
  • 城鄉協作辦學全覆蓋 普陀離島學校教學質量不比城裡差
    實現城鄉協作辦學全覆蓋 連續三年對離島學校投入過億普陀離島學校教學質量不比城裡差位於普陀蝦峙島的蝦峙學校,是普陀區最「迷你」的一所海島小學,全校僅有35名學生,卻配備了12名教師,音體美專職教師齊全。別看學校不大,生源不多,但蝦峙學校卻是一所實實在在的省標準化學校,校內35名學生分布在不同學段,沒有開展複式教學。蝦峙學校還開闢漁網編織教室、書法教室、空中課堂錄播教室等多個專用教室,並收集各類海洋生物標本,全力打造海洋特色學校。同是離島學校,六橫中心小學也有一批深受孩子們喜愛的特色課程。
  • 蘇州最暖班主任!她的期末評語是46首詩
    馬上學期末了,你期待收到老師怎樣的期末評語呢?最近,蘇州市立達中學初一(8)班班主任羅婉給全班46名同學寫的期末評語暖極了,她給每人寫了一首詩,以七絕格式為主。46名學生,46首詩,每首詩還蘊藏著每名學生的名字。
  • 46歲貝克漢姆依舊全家最帥!4個孩子全「長歪」:可惜了爸爸基因
    貝克漢姆應該是中國人比較熟悉的足球明星,在和妻子維多利亞結婚後,兩人共同孕育了四個愛情結晶。前三個都是兒子,最後一個終於迎來了可愛的女兒。而女兒小七幾乎都是在爸爸和哥哥的懷抱中長大的,一家人走到哪就抱到哪,這樣的公主待遇讓很多女生非常羨慕。今年46歲的貝克漢姆容顏未見蒼老,反而隨著歲月的沉澱,氣質越來越型男,依舊是全家最帥的那一個!
  • 小學老師每天開船接送學生上學 堅守七年,每天凌晨5點起床風雨無阻
    小學老師每天開船接送學生上學 堅守七年,每天凌晨5點起床風雨無阻時間:2020-12-21 15:58   來源:中華網河南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學老師每天開船接送學生上學 堅守七年,每天凌晨5點起床風雨無阻 湖北監利,語文老師劉禮富任教的小學有302名學生須渡河上學。
  • 拐賣46名兒童的女人販子,被抓後問她動機,她回8個字讓國人憤怒
    不過這10年來,最為嚴重的一起拐賣兒童,一位來自福建的老婦人,兩年之內總共拐走了46名兒童,被捕後警察問她:看著這些孩子無家可歸,你就一點都不心安嗎?結果這位老婦人的回答頓時激起了民憤。老婦人名叫陳蓮香,1950年出生在福建一個農民家庭,陳蓮香看上去就是一位普通的老奶奶,但她卻以一人之力,做到了一個人拐賣了46名兒童,不難想像這背後儘是多少家庭的淚水。
  • 堅守在中國最北鄉村小學的85後夫妻(1/18)
    這個小小的鄉村教學點,有著獨一無二的標籤:它是中國最北的鄉村小學,也是黑龍江省希望工程第730所、中國最北希望小學。 2009年,大學剛畢業的王忠雷作為黑龍江首批特崗教師來到了這裡。三年後,來看望王忠雷的女友於晶放棄到三亞當老師的機會,也留在了這裡,兩人在北紅村結婚生子。寒來暑往,這對85後夫妻在北紅小學堅守到今天。 其實剛來時,王忠雷就有離開的念頭。
  • 為了38個孩子!這個研支團撐起安龍一所鄉村小學
    萬名大學生志願者下基層,奏響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2020年,全國青年報名西部計劃意向服務貴州人數達62356人,省內報名人數達50013人。貴州省把「招募派遣1萬名大學生到基層開展志願服務」作為著力辦好的「十件民生實事」之一,為大學生志願者創造條件,讓他們在基層散發光與熱。
  • 為了那一抹「定西綠」 ——三代人堅守華家嶺46載造就生態奇蹟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當地黨委、政府為了從根本上改變華家嶺的自然面貌和貧困狀況,決定大面積按山系營造「華家嶺林帶」,即以華家嶺為中心,沿西蘭、華雙、漫會公路及其支梁植樹造林,並成立華家嶺林業站,負責綠化工作。        當時,王福孔和40餘名林業職工響應號召來到這荒山禿嶺,在300畝試驗場從事育苗工作。
  • 海島親子運動會邁上「雲端」 全國50萬個家庭參與
    為期30天的海島親子運動會聯動海南各市縣教育機構,巧用網絡輻射全國,共吸引小學及幼兒園用戶120萬人參加,打卡家庭50萬個,直接參與人數超2萬人,覆蓋人數近80萬人,活動平臺有效視頻達12803個,專題頁面總訪問量超110萬人次,全網助力能量值達2361萬,掀起了一場線上親子運動會的熱潮,以運動拉近親子關係、推介旅遊資源、帶動旅遊消費,助力海南創建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和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
  • 結過婚,生4個孩子,為何皮蓬46歲前妻拉爾薩還有多人追求?
    近期,皮蓬46歲前妻拉爾薩再度躥紅網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網紅」人物。提到拉爾薩,就不得不提公牛名宿球員——皮蓬。1997年,皮蓬與拉爾薩成功步入婚姻殿堂,此後數年間,兩人一共撫育了四個孩子,包括了3個兒子和1個女兒。
  • 4個孩子4個博士,最成功的母親講述育兒經:小學的基礎至關重要
    本文原創丨乖媽 當代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或許是因為自己吃過了沒文化的苦,也或許是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可能是單純地希望孩子生活得更加幸福。總之,在育兒這件事上,當代父母應該是最盡職的一代家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