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認證行政監管系統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雲南普洱市有機茶認證證書達到120張,認證企業達到82家,普洱市有機茶認證證書、認證企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普洱市擁有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的「世界茶源」稱號,是雲南省茶葉主產區,截至2020年3月,普洱市共有茶園面積301萬畝,其中現代茶園面積165萬畝,野生茶園117.8萬畝、栽培型古茶園18.2萬畝。近年來,普洱市主動服務和融入「千億雲茶產業」戰略,按照「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的思路,以建設綠色、生態、有機農產品基地為方向,在抓標準、抓品牌、抓融資、抓莊園、抓整合、抓「網際網路+」上狠下功夫,建立普洱市茶產業發展標準化體系,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走出了一條具有普洱特色的有機茶產業發展路子。
逐綠而行 推進茶產業有機化發展
「種茶制茶的方式一變,村裡的生活也變了樣。」因為堅持有機、生態,在茶葉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沒有施用農藥、化肥,思茅區南屏鎮整碗村委會主任何會良種的生態有機茶通過了歐盟、美國的有機認證,賣出了好價錢。他說,他們村1.8萬畝的茶園目前已經全部實現有機轉換,市場價格是普通茶園的5倍多,一年下來,大多數茶農能收入七八萬元,多的超過10萬元。
近年來,普洱市從基地建設抓起,投入4億多元資金在全國率先實施生態茶園建設工程,制定《普洱市茶園施用農藥化肥目錄》,開展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通過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及村規民約約束全市茶企業和茶農嚴格遵守。截至目前,全市165萬畝現代茶園均已完成生態化改造,全市有機茶園累計認證面積達40.7萬畝。
與此同時,普洱市積極向有機標準邁進,以國家普洱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為主陣地,引進北京愛科賽爾、北京五洲恆通、南京國環、中國質量認證中心4家信譽較好的認證企業在普洱開展有機產品認證工作,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市縣全覆蓋,思茅區還被列入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逐步開展涵蓋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有機認證示範。
作為全國茶葉標準委員會普洱茶工作組成員單位之一,國家普洱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承擔了《綠色普洱茶質量控制技術規範》《有機普洱茶質量控制技術規範》《普洱茶貯存技術規範》等地方標準的起草,並為全市廣大茶企業提供標準制定服務。
「我們通過幫助企業制定標準,積極推廣有機茶產業無害化、清潔化、標準化生產,強化有機茶產業生產基地(企業)的監控與檢測,逐步實現了對生產、加工、貯運銷售全過程質量控制,確保普洱有機茶的生態、綠色、安全。」國家普洱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姜東華說,目前國家普洱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正在積極與相關單位、部門和企業進行溝通、協調,希望能夠為全市有機茶企業提供統一的有機肥和生物農藥,並提供培訓和服務,進一步提高普洱有機茶的產品質量,確保普洱有機茶產品的安全。
「在建立有機茶質量保障體系,引導茶農將生態茶園向有機茶園進行轉換的同時,我們以認證機構、認證企業和認證活動為切入點,通過在全市範圍內深入開展『認證亂象』專項整治,進一步規範有機認證,確保從『葉子』到『杯子』的每一個環節質量都真實有效,能夠經得起推敲。」普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曾豔表示。
此外,普洱市還組織開展全市有機產品知識培訓,加大對有機茶管理人員、技術推廣人員、鄉土人才和茶農的梯級培訓,自2014年開始,每年對有機認證的企業和各縣(區)相關部門技術人員開展有機認證的系統培訓,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培訓14期,培訓2萬人次;改造提升186戶茶葉初制所,促進了茶葉標準化、清潔化生產,構建起全產業鏈質量控制體系。
抱團發展 讓有機茶產業展現強大競爭力
「我宣布,普洱市有機茶產業聯盟成立!」2019年4月26日,在第十四屆中國雲南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現場,市委書記衛星向業內外傳遞出普洱發展有機茶產業的綠色強音。普洱市有機茶產業聯盟成立後,將以全面、立體、長效服務茶行業及中小種植企業、合作社為基礎,將分散企業集中到區域或龍頭企業下,形成資源集中、生產集群、營銷集約的發展格局,並按照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檢測、統一監控、統一標識「五個統一」,建立有標準、有標識、有檢測、有監控,可識別、可查詢、可追溯、可信任「四有四可」質量追溯體系,以統一的形象和品牌對外進行宣傳推廣,積極為企業搭建貿易平臺,共同做強做大有機茶產業。
通過標準化打造古茶山品牌為示範和帶動,推動全市有機茶園以及生態茶園的品牌打造工作,不斷提高消費者對普洱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的認知認可,讓消費者放心、安心消費每一片來自「世界茶源」的普洱茶。
「我們堅持走綠色、生態、有機的路子是正確的。堅持種有機茶、施有機肥,不會對土壤、空氣、水造成汙染,符合現代人健康綠色的生活要求,也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樹立了我們產品『綠色、有機、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普洱祖祥高山茶園有限公司董事長董祖祥對發展有機茶信心滿滿。
近年來,普洱市以有機茶產業聯盟為平臺,向廣大茶農推廣普及了遠遠高於國家標準的茶葉種植、加工標準,打造「普洱有機茶」公共品牌,在全市茶園基地示範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探索茶園村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助推全市有機茶產業邁上新臺階。2017年至2019年,全市累計建設有機肥替代化肥示範茶園2.7萬畝,輻射帶動茶園10萬畝,直接惠及茶農1.05萬戶,茶農人均增收470元。
搭建平臺 創新推進有機茶產業發展
借得東風好行船。從組織參加各類茶博會,到全國各地舉辦品茗活動、茶文化論壇、電商推廣,再到景邁山茶林文化景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近年來,普洱使出「十八般武藝」推介茶產品。2019年「普洱茶」榮獲全國綠色農業十大最具影響力地標品牌;天士力帝泊洱、龍生茶業、祖祥高山、瀾滄古茶榮獲2019年雲南省綠色食品「十大名茶」。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團有限公司榮獲2019年雲南省綠色食品「20佳創新企業」,瀾滄古茶入選第六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同時榮獲2019世界茶業金獎賽冠軍和「2019中國茶業百強企業稱號」。天士力帝泊洱大葉禪帝紅(工夫紅茶)獲得中國紅茶類金獎,鎮沅太和甜茶獲得中國紅茶類銀獎。
除了鑄造品牌和開拓市場,「網際網路+」也給茶產業的發展賦予了新動能。以思茅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載體,普洱市通過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多種信息化技術相結合,普洱市高山茶園專業合作社、龍生茶業公司、原生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實現了可視化安防預警、土壤環境實時監測、數據分析智能聯動、安全生產追溯管理。通過鼓勵企業與國內外知名的電子交易機構合作,支持有實力企業自主創建電子銷售網絡,現有150餘家企業註冊開店,上線產品達1948個。
一杯「普洱」馨香遠,濃縮的是普洱近年來大力發展有機茶產業的成果,品出的是百姓富生態美的「好味道」。(袁梅 王博喜莉)
(責任編輯:黃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