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學.第390篇》帛書老子.73
悟學十八子 20200614
《德經》 第73章
【原文】「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
是以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譯文一】「能知其所不知者,上也。不能知其所不知者,病矣。聖人不犯這種毛病,是因為他把這種毛病看作嚴重的弊病,所以他沒有這種毛病。」
【譯文二】「知道而又不炫耀(自己)知道,尚好。不知道而自以為知道,這是弊病(缺點)。聖人沒有缺點,是因為他重視缺點,所以他沒有缺點。」
知
【注釋】「(1)尚:尚好,古尚與上同。(2)不知不知:通行版是『不知知』。(3)病病:第一個病,動詞,第二病,名詞。」
通行版《道德經》
【評析】本章老子闡釋世人對知與不知的態度。有些人只看到事物的表象,便以為洞悉了事物的真相;或一知半解,而稀裡糊塗以為知道;或不懂裝懂,糊弄是非;或知道錯誤的概念以為了解了真理,執迷不悟;……。
老子認為『知』與『不知』的根源在於態度,重視『不知』方能『知』。能懇切反省,探尋『不知』的根源,真誠地認識自己,方能由『不知』而『知』。
同時代東西方三大聖賢老子、孔子、蘇格拉底皆談『知』:
東西方三大哲學先賢皆談『知』
《悟學》的宗旨:通過領悟、參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國學經典,取其精華,結合當下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讓國學中深邃的哲理及豐富的人生成功與失敗經驗總結,指引我們現實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本帳號,看《悟學》系列之第39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