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00M運輸機:歐洲擺脫美國箝制的嘗試,用以替代C-130「大力神」

2020-12-16 每點新防務

01A400M:歐洲擺脫「美國貨」的努力

【每點新防務(1059期)·4月2日】:隨著「冷戰」的愈演愈烈,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北約各國開始批量裝備美國新研製不久的C-130戰術運輸機(1954年首飛)。經過幾十年的發展,C-130「大力神」運輸機早已擴張為許多歐洲國家的空軍運輸機主力,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原本設計壽命30年的C-130已經在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面臨著退役潮的到來。並且設計與50年代的C-130已經無法滿足90年代的北約戰術空運需求,新型裝甲車和直升機都無法通過C-130來進行運輸,所以新一代戰術運輸機的研製對於歐洲各國來說,已經刻不容緩了。

其實早在1982年,法國、英國、西德與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就已經成立了聯合工作小組,開始探討合作研製未來國際軍用運輸機的問題,這也是為了替換C-130、C-160運輸機而進行的需求整合工作。但這一次試圖滿足各國不同需求的預研工作,在歐洲和美國這個大層面上就首先無法進行統一,而在歐洲內部各國之間的具體需求更無法簡單實用一種機型而滿足。所以經過5年艱苦的艱苦談判工作,歐洲各國終於在1987年決定先滿足歐洲的需要,不再以美國需求為前提,這就導致美國最終於1989年退出該計劃而自行研製。而在「擠走」美國人以後,比利時和土耳其又先後加入了進來。

最終,1993年參與該項目的歐洲七國,在籤訂了一個諒解備忘錄後,進入了可行性研究階段。但最這研究項目的全面啟動,歐洲七國之間就在越來越具體的利益面前逐漸產生了分歧——大家都想儘可能多的分配到一些生產任務,從而拉動本國的就業與稅收;但又想儘量少的分攤研發經費。這樣下來這個原本想整合歐洲多國資源和經費的聯合項目,又一次陷入了與之前「歐洲戰鬥機」類似的扯皮陷阱中,導致各國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與其他成員國之間的「內耗」中,直接影響到了「未來大型飛機」的研製進度,一度使多國感覺這個項目已經難以為繼,有「黃」的趨勢!

於是,在歐洲各國中C-130K最早面臨退役風險的英國,首先退出了該計劃,不得已採購了「魔改」版的C-130J。而法國也似乎耗不起了,政府取消了之後多年的研究預算。但二國後來看到這個項目不但沒「黃」,反而進度還加快了,於是從1994年開始,又重回項目,並宣布了較大規模的採購數量,將多國採購數量推高到了228架之多。當然,這個項目之後依舊波折不斷,導致空客公司在2001年新註冊成立了軍用機部門來接管該項目,並依靠其強大的客機研製經驗,制定了較可靠的研究時間線,並最終在1999年2月將該項目命名為「A400M」。

02A400M極為出色的裝載能力

為了滿足歐洲各國對A400M軍用運輸機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設計人員不僅對總體布局、貨艙結構和裝卸系統等方面進行了精心設計,前瞻性地採用「寬體化」設計,利用技術的進步將傳統運輸機的圓形橫截面改為方形,不但提高了貨運容積;還可以進行雙層利用。A400M的貨艙長度為23.2米(含貨橋),貨艙高度為3.85米,貨艙地板寬度為4米,貨艙容積達356立方米,比C-130J的貨艙容積還要高出兩倍。A400M的「寬體化」貨艙甚至比C-141運輸機的貨艙寬度和高度還要大得多,並且機翼的中央翼盒避開了貨艙,從機身上部穿過,不會佔用貨艙內部高度。甚至其長5.4米、寬4米的貨艙門上,還能堆放6噸貨物。

「寬體化」的貨艙設計使A400M的裝載能力非常出色,根據不同的任務需要,貨艙內部只需要一人就能在很短時間內就完成改裝,安排最佳的貨物裝運固定方案。在運載大型裝備時,貨艙內可以前後串列安放2架「阿帕奇」或1架「超美洲豹」直升機;裝運裝甲車輛等裝備時可以裝運1門M109A6自行榴彈炮或裝運3輛M113裝甲輸送車;運送兵員時可乘載12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或傘兵,此時座椅為四排縱向排列,靠貨艙壁的兩排座椅通過鉸鏈安裝在艙壁上並且可以摺疊收起來,中間的兩排座椅可完全拆除。在執行醫療撤退任務時,A400M能運輸66副擔架和10名醫護人員。

A400M可以執行戰略(遠程、大載運量、高的巡航速度)與戰術(軟跑道性能、自動地面裝卸操作、低速/低空飛行、空中投放)運輸任務,可以搭載116名傘兵再加上6噸的貨物,或者20個1噸重的貨櫃/貨盤。飛機在起降時需要的跑道長度小於1000米,可以通過降落傘或貨物脫出方式空中投放傘兵部隊和武器裝備,投放的單個載荷可以達到16噸,或者投放總重量達到25噸的多個載荷;此外,A400M還可以低空投放貨物,在離地面4.5米高的空中可以同時投放單個重量6.35噸的貨物3件。

A400M在貨艙頂部設有負荷達5噸的起重裝置,可以方便地進行貨物的移動和擺放。而且在貨艙前部還安裝有一臺重型絞盤,可以在裝貨時提供牽引操作,並且它的貨物裝卸系統具有很高的自動化程度,只需一名裝卸人員就能根據不同任務需要來安排貨艙最佳裝貨方案,並控制貨物空投精度。同時,在「自主式貨艙作業系統」輔助下,A400M可以精確測量出飛機在載荷變化後引起的重心改變,使其在地面裝卸階段就能自動顯示貨物最佳擺放位置。這也是截止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國C-17與A400M才具有的「黑科技」技術!

03機體及動力系統

A400M飛機採用了上單翼及T形尾翼式布局,梯形機翼前緣後掠角約為18度,並選用了翼吊渦槳發動機。上翹的後機身以及貨艙後(貨橋)大門方式的使用,使得A400M飛機在裝卸貨物時更為迅速。嵌入式方向舵和升降舵均為整塊式結構。A400M戰術運輸機有兩名機組成員,在需要時可加入第三飛行員輔助完成戰術和一些特殊的任務。它的駕駛艙設備及其布局與其他空客系列民用飛機具有很大的「共通性」,這樣會便於空勤機組的培訓並具有良好的機組通用性。駕駛艙後部布置有駕駛員休息鋪位,在執行長航時任務時可供第二機組人員休息使用。

為適應野外機場的起降,A400M運輸機採用了承載有力的前三點式起落架。前起落架為並列雙輪,主起落架則採用了三支柱起落架,每個支柱布置並列雙輪,左右共12個機輪,可以收進機身兩側的整流罩內。A400M較寬的主輪距及低壓輪胎使得它可以直接在戰區鬆軟、粗糙的跑道上起降,在這一點上,它遠遠優勝於同級別的其他飛機。同時,A400M可以「下蹲」的主輪也方便了貨物的裝卸,大大縮短了貨物的裝卸時間,有利於A400M戰術運輸機在完成戰術作戰任務時提高生存力。

在A400M運輸機上,複合材料佔結構重量的比例達35%-40%,特別是機翼,碳纖維複合材料佔機翼結構重量比例高達85%,開創了使用複合材料為主要材料製造大型運輸機機翼的先例。採用碳纖維製造的機翼,重量是同等強度鋁合金機翼的75%至80%,並且不會產生金屬疲勞,先進複合材料的廣泛應用對於減輕結構重量相當有利。而在A400M上使用「真空輔助注射工藝(VAP)」技術製造的最大複合材料結構部件,就是它那扇長7米、寬4米的貨艙門。這扇艙門外蒙皮為碳纖維/環氧樹脂層合板結構,並縱橫分布多根加強橫梁以加強整體剛度。艙門採用金屬鉸鏈與機身段連接、固定。

A400M採用了4臺TP400-D6型渦槳發動機,單機功率就高達11000軸馬力,動力性能之強悍,也是現今西方國家製造出的功率最大渦槳發動機。但為何A400M放著歐洲羅·羅公司更先進、飛行速度更快的渦扇發動機不用,而偏用「落後」的渦槳發動機呢?原來,這是A400M為要滿足多個裝備國的不同使用需求和在野戰機場起降做出的「妥協」。裝備渦槳發動機的飛機在起降性能上「天生」就具有一定的優勢:因為螺旋槳的高速滑流流過機翼上表面而產生的切洗作用,低速時可增大機翼升力,不必像渦扇運輸機那樣要設計動力增升裝置;而在著陸時,渦槳發動機所具有的「反槳」能力可縮短著陸滑跑距離,也不需要設計發動機反推裝置。

04先進的航電系統和空中加油能力

得益於空客公司多年在民航客機上的深厚積累,A400M也用上了先進而流行的「玻璃」式駕駛艙。整個駕駛艙布置有六個全彩液晶大屏幕顯示器,每個駕駛員座位的前上方各裝有一個可向上摺疊收起的平視顯示器(HUD)。與一般軍用運輸機不同的是,平顯是A400M的主飛行顯示器,可顯示飛行姿態、航向、航跡和高度等信息,並在著陸、空投、超低空飛行和空中加油等需要駕駛員高度集中精力時顯示著陸引導標示、空投引導標示和威脅告警信息。並可以在操縱臺後為第三名成員選裝相同的多功能控制、顯示裝置,極大地擴展了執行多任務時的靈活性與戰鬥力。

與一般運輸機不同,A400M沒有採用笨重的駕駛方向盤設計,而沿用了空客在A320和A340等客機上的「側杆」駕駛設計,徹底騰出駕駛員座位與中部儀錶盤之間的空間,使駕駛員具備極佳的視野與活動空間。而為了確保執行全天候的空運、空投任務,A400M的導航系統包括集成在GPS系統中的慣性參考系統、無線導航裝置、甚高頻全向信標、測距儀、空中交通管制接收機、自動定向儀等系統。並且採用了移植自空客「A系列」客機上的四餘度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具備反應迅速、操縱靈活的特點。可以使A400M即便處在危險區域以3048米/分鐘的大角度急劇下降時,也能安全地控制龐大的機體。

為了達到以20噸載重飛行6000公裡以上的設計指標,A400M在機翼內布置了7個油箱,總共可以容納64萬升燃油。而且為了能在滿載狀態下達到更遠的投送距離,A400M還可以通過機頭安裝的可拆卸受油管進行空中燃油補給。而且受益於A400M的飛行速度涵蓋了從最小的240公裡/時到0.72馬赫的最大巡航速度,因此改裝為空中加油機後即可以為直升機進行空中加油,又可以為戰鬥機進行空中加油。並且A400M具備這種能力時只需要利用簡單的外場工具,在兩個小時內就可以把兩個軟管加油吊艙裝配到機翼的多功能連接點上,並在貨艙內裝上一套中軸線貨盤固定式軟管加油裝置。為了加大供油量,還可以在貨艙內加裝一個容量為13噸的附加油箱。

05A400M的未來發展

空中巴士(軍機)公司將A400M的研製、生產、管理工作劃分為6大塊,分別分配給6個「飛機部件管理團隊」(ACMT)具體負責。它們分別是空中巴士英國部(負責外翼盒,襟翼、副翼組件)、空客德國部(負責50%後機身組件、貨艙門、垂尾、機翼蒙皮、中部機身、機身設備、襟翼和副翼組件、30%後機身組件)、空客法國部(負責機頭、駕駛艙設備、中央翼盒、機翼和機身整流罩、方向舵、發動機託架、前起落架艙門、貨艙跳板)、西班牙CASA公司(總裝、平尾、發動機艙、襟翼和副翼連接機構、升降舵)、比利時弗萊貝爾公司(機翼前緣、襟翼副翼組件、襟翼副翼驅動機構、主起落架和艙門)、土耳其TAI公司(前機身、20%後機身、擾流板)。

這6個團隊將由位於土魯斯的「A400M項目中心計劃組織」統一指揮。ACMT是多國、多功能的開發管理團隊。在職責範圍內,ACMT要對自己負責的飛機部件開發負全部責任。可以說A400M經過如此劃分,幾乎已經被「肢解」到全歐洲不同地區,雖說這樣「雨露均沾」的開發、製造模式可以帶動很多歐洲國家的就業與稅收,避免了一國獨自承擔這種耗資巨大、裝備總數卻不多的大型軍機研製風險;可一旦其中任何一國遭受到戰爭、自然災害或者財政緊縮的風險,就會直接導致A-400M的這種「全歐洲工廠」製造模式遭遇「滅頂之災」——其他國家幾乎沒有短時間進行相互替代製造的能力!

在未來,A400M的能力將隨著交付數量的不斷提升而逐步完善,比如在2019年法國從接收的第15架A400M開始,就已經具備了「戰術空運能力」,可以具備在野戰機場進行起降,還能依靠全天候自動駕駛儀的輔助進行降落。而之後A400M還將把空投貨物上限增加到設計指標規定的16噸、以及加裝空中加油套件——但另一種可以為低速直升機加油的套件空客還在研製中。而A400M另一個能力「亮點」:快速傘兵投放能力,目前還只能達到一個架次最多投放30名傘兵,距離歐洲軍方規定的每架次投放116名的目標距離有點遠。這是因為在投放30名傘兵後,其牽引拉開傘兵主傘的「引張帶」尾部已經掛滿了機門旁,使得後續跳傘的傘兵面臨安全威脅。

當然,這些問題在空客看來都不是個事——連2015年測試時墜毀一架A400M都沒能讓該項目「宕機」,這些「小毛病」用不了幾年也都能「擺平」。但A400M的口碑卻隨著近幾年各國的使用而有下降的趨勢,雖然法國、德國都曾經使用A400M進行過實戰部署,並取得了較好的使用效果。但之前A400M的使用場景也只是單純的「運輸」——法國曾派A400M去尼日去空投過傘兵打擊土匪——並沒有真正的上戰場接受過戰火的考驗。而且與「毛病」不斷比起來,單價高達1.2億美元的採購架,也使得A400M的國際外銷努力變得阻力重重。

所以這一次西班牙派出A400M來中國運回採購的抗疫物資,可以算得上是為A400M打了一波「硬核」廣告——西班牙到我國直線距離單程10000公裡、需要不間斷飛行33小時。可以說每一次A400M來我國運輸抗疫物資,都是一次為A400M「皮實、耐操」特性做出的最好詮釋。可是參考俄羅斯之前派出載重120噸的安-124來我國運輸2550萬個口罩相對比,最大載重只有37噸的A400M,要完成運輸西班牙採購的全部5550萬份檢測試劑盒、5.5億隻口罩、950臺呼吸機和1100萬雙手套的話,恐怕把現在所有已交付的A400M都派來我國運輸,還是需要跑上好多趟吧!

相關焦點

  • 曾從美國手裡淘來兩架民用版C-130運輸機,為什麼沒有仿製
    C-130「大力神」是美國研製的一款中型戰術運輸機,全球總產量已經超過23000架,是目前全球範圍內使用國家最多的運輸機,已經服役長達半個多世紀,但老歸老,這款機型設計相當成功,其通用性很強,擁有多種改進型號。上世紀80年代,我國以民用目的從美國引進了兩架民用版的C-130運輸機,那麼為什麼當時的我們國家不實行仿製呢?
  • 歐洲聯合打造運輸機,A400M卻存在短板,無法承擔重型坦克運輸任務
    這也是為何美國和歐洲國家要大力研製運輸機的原因所在,目前也是以美制運輸機最為先進,畢竟C-17和C-130在該領域有著絕對領先的地位。 這架運輸機在2013年服役空軍部隊,當然這架運輸機也不僅僅是歐洲國家參與,就連美國的洛克希德·喬治亞公司也參與其中。採用寬體化設計和懸臂式上單翼氣動布局,並且搭載四臺TP400發動機,最高巡航速度卻不足一馬赫。此外這架運輸機的造價大約在4億美元左右,貨艙的長度大約在23米左右。
  • 阿根廷空軍在馬島戰爭中的最高戰績,居然是架C-130運輸機創造的
    此外十分有趣的是,這艘名為「大力神」號(Hercules)油輪是被阿根廷一架C-130運輸機擊沉的,而後者的綽號同樣是「大力神」,可以說是「大力神」擊沉了「大力神」。 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期間,阿根廷空軍的C-130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在運輸任務中向馬島運輸兵員、火炮和高炮,還需要執行海上尋獲和空中加油任務。
  • 歐洲的標準運輸機!能當加油機的A400M!西方最大的渦槳飛機!
    我們就以波音來舉例子,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波音收購了很多公司,但是如果將波音作為一個整體的大型公司去考慮,人家是有C17這種戰略戰術運輸機的。如果當年C5沒有獲得成功,那麼美國目前最大的戰略運輸機可能就是波音的產品。然而大家都知道,波音的最大對手其實是歐洲的空客公司,那麼從這個道理上來講,空客公司也有製造400噸級戰略運輸機的能力,真實的空客公司到底有什麼樣的運輸機呢?
  • C-130運輸機又出故障,兩臺發動機突然失靈,被迫在俄羅斯遠東機場降落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美國「防務博客」網站11月5日報導,孟加拉空軍一架C-130運輸機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哈巴羅夫斯克(伯力)機場緊急降落。當地俄官員稱,這架運輸機的四臺螺旋槳發動機中有兩臺發生故障,最終安全的降落在哈巴羅夫斯克國際機場。
  • 與空客A400M「角逐」阿聯訂單 日本C-2運輸機究竟勝算幾何
    日本C-2運輸機正在試飛日本《產經新聞》近日報導稱,日本政府將於今年10月初首次在非鋪裝路面(簡易跑道)進行國產C-2運輸機起飛著陸試驗,為向阿聯出口航空自衛隊的最新型運輸機C-2做準備。據悉,日本的C-2將與歐洲空中巴士公司的A400M進行一對一對決,日本政府將此次試飛定位為阿聯下訂單前進行的最終審查。C-2是由日本川崎重工業公司研製的一種中型運輸機,主要用來取代上世紀70年代啟用的C-1運輸機和老舊的C-130運輸機機隊。
  • 全球先進的多用途運輸機,你所不知道的A400M運輸機
    A400M 運輸機是歐洲自行設計研製和生產的軍用運輸機,是歐盟國家合作過最大的武器項目,由空客軍用機公司負責設計,西班牙的塞維亞總裝廠負責總裝。歐洲共同研發A400M目的,是因為世界上接近2000架運輸機需要更新,歐盟看到了這一個巨大的市場,於是就聯合起來共同研發,共同投資,一起承擔風險。A400M運輸機採用了懸臂式上單翼,T型尾翼式的常規氣動布局。有4臺功率為11000馬力的渦輪螺旋槳發動力,起落架是承載力非常強的多輪式前三點起落架。
  • 法國空軍出動A400M運輸機幫美國向科威特空軍基地運輸物資
    法國空軍的A400M運輸機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法國媒體報導,日前法國空軍使用一架A400M運輸機向科威特的阿里·薩萊姆空軍基地運送了一批人員和物資,這些物資是為美國空軍第五遠徵隊運輸的
  • 荷蘭空軍計劃提前退役C-130運輸機 新機型尚未確定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巖】據《簡氏防務周刊》網站10月16日報導,荷蘭計劃提前退役其老化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機隊。荷蘭國防部近日宣布,荷蘭皇家空軍的四架C-130H運輸機將被替換,因為它們的出勤率太低,以至於會阻礙同時執行任務。飛機的替換工作將在2021年至2028年期間實施,首架新飛機將於2026年投用。
  • 歐洲聯合研製的A400M運輸機,性能先進為什麼就是賣不出去?
    A400M螺旋槳運輸機是歐洲各國合作研發裝備的代表作,也是歐洲聯合研製的最大項目,要光說在性能上,先進是非常先進,裝備4臺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單臺功率為11000馬力,是歐洲功率最大的運輸機,最高時速560公裡,機動能力非常強,能飛很多高難度動作,而且起飛距離非常短,只有940米,最大載重可達
  • 中國運-20遇到強大對手,不是伊爾-76和C-17,而是歐洲的A400M
    在空軍眼裡,運輸機的作用絕對不容輕視,這個機種的地位僅僅次於戰鬥機。在設計總師的介紹下,我國的運-20已經家喻戶曉,它的射程已經達到了驚人的7800公裡,它最大的載重能力已經達到了66噸,據傳若是將發動機換做國產渦扇-20,載重能升至77噸,已經超過了同等級別的伊爾-76和C-17。
  • 歐洲斥巨資研發的A400M螺旋槳運輸機,為啥就沒人買啊?
    文/七隻小狼A400M是歐洲自行設計、研製和生產的新一代軍用運輸機,也是歐盟國家進行合作的最大的武器聯合研製項目。A400M最大的特點,就是其標誌性的8葉彎刀螺旋槳。A400M也是20世紀後服役的為數不多的幾個使用渦輪旋槳發動機的軍用運輸機之一。A400M曾在系列電影《碟中諜》中出鏡作為和波音公司C-17同時期研製的軍用運輸機,A400M在設計時同樣希望兼顧戰略與戰術運輸能力,在保持較大的運載能力基礎上,儘量縮短其起降距離。
  • 「中華大力神」運9性能強大,有多種改進型,比肩美國C130
    在美軍的裝備當中,C-130大力神運輸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裝備,他不僅可以承擔運輸人員和物資的任務,還可以改裝成對地攻擊機和加油機,執行多樣化的任務。而在我國的運輸機中,也有一款運輸機採用的是螺旋槳布局,而且可以執行多樣化任務,而這款運輸機在陸海空三軍都有裝備,受到了各部隊官兵的好評,也被人稱為"中華大力神",而這款運輸機就是我國的運-9運輸機。
  • X-61A無人機和C-130運輸機,美國復活「空中母艦」
    比如《復仇者聯盟》、《美國隊長2》以及《天空上校和明日世界》等電影中,都出現過"空中航母"的身影。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個國家建造出真正的"空中航母",但近百年來,人們一直沒有放棄建造"空中航母"的念頭。實際上,早在二戰之前,美國人就曾嘗試在巨型飛艇的基礎上研發"空中航母"。不過,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他們都以失敗而告終。
  • 美國又向菲律賓捐贈1.28億美元武器 白送C-130戰術運輸機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據「防務世界」網站12月8日報導,美國近日向菲律賓捐贈了價值1.28億美元的武器,包括狙擊槍、反IED(簡易爆炸裝置)設備以及一架C-130軍用運輸機。米勒告訴洛倫扎納,還有一架C-130軍用運輸機將於12月17日交付給菲律賓武裝部隊。美國製造的C-130運輸機除了捐贈的武器裝備外,克里斯多福還提到了美國政府為最近遭受颱風災害的菲律賓提供了價值11億比索(約合2340萬美元)的援助,以及隊菲律賓反恐和維護海上安全提供的持續的支持。
  • 巴西又要為匈牙利造KC-390運輸機,可執行多種任務,不比A400M差
    如果輪到航空工業的話,那麼歐洲大陸可以說是高手雲集,在幾十年前,歐洲航空業水平相當高,進入本世紀之後,整個歐洲航空業的水平似乎開始有點下降了,在2020年11月份人們發現,歐洲航空業輸給巴西航空了,匈牙利已經決定採購2架KC-390運輸機,這意味著,KC-390運輸機連續搶走A400M生意,在此之前已經搶走了葡萄牙的運輸機生意
  • 在航母上起降C-130運輸機,除了美國再沒有其他國家有這項技術
    運輸機的體型在轟炸機之上。運輸機是戰場上非常特殊的一種軍用飛機,是為前線提供軍需物資的重要力量,戰爭意義非常重大。 美國的C-130運輸機服役時間非常長久,在世界各國都能看到它的身影。C-130運輸機能否成功上航母呢?這就要看美國能不能做到了,畢竟除了美國之外,世界上其他國家目前都沒有這項技術。
  • 空中運輸能力是戰爭後勤的根本,全球十大運輸機排名,運系列入榜
    美國總共訂購了52架C-5M飛機,這些飛機是從老式的C-5系列運輸機改裝而來的。 它有一個洞穴狀的內部滾動/滾動能力,貨物可以在飛機的兩端進行交換。它的最大有效載荷為130噸,能攜帶2輛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或7-10輛8x8裝甲車(Stryker或lavl -25)或16輛hmmwv。
  • 美國向菲律賓捐贈武器:狙擊槍、C-130運輸機等,總價1.28億美元
    據國際媒體消息,近日,菲律賓軍方從美國獲贈了一批武器,這批武器一架C-130軍用 戰術運輸機、一些狙擊槍及簡易爆炸裝置,總價值約1.28億美元。據美國代理防長表示,向菲律賓捐贈的武器將會很快交付菲軍,本月17日,菲律賓武裝部隊就可以接收到那架捐贈的C-130軍用運輸機了。除了武器裝備方面的捐贈,據說美國政府還向菲律賓提供了價值約2340萬美元的援助。、關於本次捐贈,外界也是頗多感慨的,有人說川普正式離職前,要做個「散財童子」,有人說美國這招其實指向性明確啊!
  • 中國大力神不輸C130!運9子型號繁多百花齊放,但除冰性仍需強化
    美國作為世界霸主,軍事實力是世界公認最強的,不論是先進的隱身戰鬥轟炸機還是航母艦機,都是領先世界的,而作為空中運輸的重要的裝備,運輸機自然少不了,美軍現役的C-130大力神運輸機就是美軍空中運輸任務的「領頭羊」。中國的運輸機起步雖然較晚,但國產的運-9仍是被稱為「中國版的大力神」的存在。不僅可以執行多樣化任務,還成為中國運輸機發展的裡程碑,受到了陸海空三軍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