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把小說寫作變成了行為藝術

2020-12-16 和訊

《太陽照常升起》

《吉力馬札羅的雪》

《流動的盛宴》

□邱華棟

從某種程度上說,海明威是擋在自己作品前面的人,他以自身的傳奇性和行動性,將小說寫作變成了行為藝術,這在小說史上也是一個奇觀。而且,海明威創造出一種地地道道的美國小說,並影響了很多後世小說家。同時,他還拓展了美國文學的新疆界,與威廉·福克納一起提升了「二戰」之後的美國文學,並將現代小說敘事藝術的發展中心,強有力地從歐洲轉移到了美國大陸。

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附近的奧克帕克村,他父親是一名醫生,母親非常愛好文學和藝術。在海明威很小的時候,他母親就教他拉大提琴,並教他欣賞美術作品,而父親則教他釣魚和打拳擊,教他各種體育活動。父母在美和力兩個方面的培養,奇妙地統一在海明威身上,成為他一生受用的兩個方面。1917年,18歲的他中學畢業後,就去了堪薩斯市的《星報》擔任記者,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文字生涯。在早期的新聞寫作中,由於新聞稿件對簡潔和準確、生動和具體、短句與活潑的文風的要求,使他積累了很特殊的寫作經驗,為他日後創造出電報式的文學寫作風格,打下了基礎。

1918年,19歲的海明威參加了美軍,投身於在歐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擔任的是紅十字會醫療車隊的司機。這段時間,他主要在歐洲南部、特別是義大利的後方醫院裡服務,在一次遭受的襲擊中身受重傷,經過治療,次年回到了美國,在家中繼續寫作。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他又擔任了《星報》駐歐洲的記者,在巴黎、日內瓦等地採訪,並且在美國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介紹下認識了僑居在巴黎的美國女作家格特魯德·斯坦因,和詩人龐德等交往,在他們的影響下寫作水平進步神速。1923年,海明威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三個短篇和十首詩》,次年,在巴黎,他又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在我們的時代裡》,這個集子收錄了18個以年輕的主人公尼克(實際上是海明威自己的化身)為主角的短篇小說。1926年,他還出版了中篇小說《春潮》。以上三本書是海明威初露頭角的作品,雖然銷量都很少,但已經開始呈現出海明威獨特的語言技巧和敘事風格,引起了英語世界的作家同行與評論家們的注意。

海明威真正引起廣泛關注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這可以說是一部藝術家小說,書中刻畫了想當作家和藝術家的美國青年在巴黎的困頓、探求和失落,而巴黎的五光十色和藝術氛圍並沒有撫平這些青年內心的失落感,反而使他們找不到出路,變得更加迷惘。文字上充滿了後期印象派畫家那樣的光影感,死亡、疾病、傷殘和心理問題籠罩在小說主人公的身上,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僑居巴黎的美國女作家斯坦因看了這本書的手稿,對海明威說:「你們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就把這句話作為小說的題記放在了扉頁上。《太陽照常升起》也因此成為「迷惘的一代」這個短暫和影響不大的文學流派的代表作。

我覺得,海明威逐步確立了自己的「硬漢」文學寫作風格,是以1927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為起點的。這部短篇小說集題材廣泛,描繪了拳擊手、西班牙鬥牛士等一些硬漢形象,他們在面臨人生困境和抉擇當中,顯示出男人的力量。尤其是當死亡的威脅來臨的時候,男人們竟然直接面對,毫不退縮,呈現出和美國精神相符合的一面,而美國精神帶有拓荒者、創造性和冒險性,這些特性在海明威的筆下都有呈現。

我覺得,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1929)是海明威影響最大的作品,也是他最好的小說之一。小說帶有一定的自傳性,描繪了一個年輕的美國軍官在義大利前線負傷後,住進了戰地醫院,並和一個英國護士有了一段悲劇性愛情——女護士最後難產死亡,年輕的軍官帶著悲情離開了歐洲。小說的語言乾淨利落,敘述紮實簡潔,細節生動具體,沒有廢話,沒有多餘的描寫,人物的性格也比較生動,但稍顯得平面。小說裡有很多警句一樣的議論,是對那個時代非常有力的批判和判斷,今天看來,也非常有力量。從小說的形式上來講,這還是一部多少有些中規中矩的現實主義作品,但海明威還是在語言和句子上,頑強地打上了他自己的鮮明烙印,就像美國西部的牛仔給自己的牛打上一個區別於其他人的牲畜的符號一樣,這個烙印,就是他那精湛的敘事藝術,是屬於海明威自己的,以精練、簡潔、生動和省略為特點。

1930年代前期,海明威居住在美國的佛羅裡達,後來,他嫌那裡不好玩,又遷到了古巴,這和他喜歡大海有關。他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捕魚、打獵和讀書。1932年,他出版了關於西班牙鬥牛士的長篇專著《午後之死》,這本書將鬥牛提升到與雕塑藝術並駕齊驅和死亡美學的高度。這本書裡還有從鬥牛引申開來的、他對文學寫作的一個著名的論斷:「冰山在海裡移動是很莊嚴宏偉的,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露出水面。」1933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勝者無所得到》,1935年又出版了他的狩獵筆記《非洲的青山》,描繪了一年以前他和自己的第二任妻子以及好友卡爾一起去非洲打獵的經歷,在那裡,他們一共打了三頭獅子、一頭水牛、二十七隻各種稍微小一點的動物。書中還描繪了打獵的驚險和非洲奇特的大自然,還有他對好朋友卡爾的爭強好勝以及與妻子的和諧恩愛,可見這段時間他過著多麼逍遙自在的生活。

1937年,海明威出版了長篇小說《有的和沒有的》,我覺得這是一部中等水平的小說,描繪了一個在美國社會裡單槍匹馬闖蕩的男人哈裡的一生。次年,他發表了他一生中唯一的劇本《第五縱隊》,這個劇本共分三幕,以馬德裡保衛戰為背景,講述了共和政府如何粉碎了馬德裡城中的一個間諜網的故事——儘管這場內戰最終以佛朗哥的法西斯軍政權上臺結束。近距離地觀察西班牙內戰,帶給了他巨大的創作激情,而當時荷蘭導演伊文斯拍攝了一部紀錄片《西班牙大地》,解說詞也是海明威寫的,並且還由他操著美國中西部的口音來親自配音。

1940年,他出版了以西班牙內戰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這是一部很一般的作品。不過,它作為精確反映西班牙內戰那個時代氛圍的一部戰爭小說,倒在文學史上留存了下來。

歐內斯特·海明威一直信奉一種行動的哲學,他不是一個書齋裡的作家,儘管他一向廣泛閱讀,博覽群書。他是一個行動的人,只有在行動中,他才可以寫出他的小說來。在「二戰」爆發之後,他最為令人稱道的行動就是,改裝了他的那艘名字叫「皮拉爾號」的遊艇,使之變成了一艘可以進行反潛艇作戰的炮艇,在茫茫大海上尋找德國潛艇。在「二戰」快結束的時候,他還率領一支遊擊隊參加了解放巴黎的最後戰鬥。但因為他的身份是必須保持中立身份的記者,戰後他被法庭審訊,結果無罪釋放了。

海明威在小說寫作上的高峰,應該是《老人與海》的出版。這部篇幅只能算是一個大中篇的小說出版於1952年。這部小說將老漁民幻化成可以以耐力和信心抵抗任何人生挑戰的強大符號——「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據說,《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本來是一部長篇小說的結尾部分,結果,海明威把前面幾個部分都刪掉了,只保留了有26531個單詞的這個結尾,從而奇蹟般地成就了一部傑作。

評論家對這部小說給予了毫不吝惜的讚美,並對這部小說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分析。他們認為,小說塑造的這個老漁民,和他以往所塑造的那些硬

漢,比如鬥牛士、戰士、打獵者、偷渡客和走私者都不一樣,老漁民的經歷不僅和古代希臘悲劇中的一些角色有呼應的關係,還是一個寓言,一個巨大的人類命運的象徵。

1960年,他出版了生前最後一本著作,這又是一本描繪鬥牛的專著——《危險的夏天》。因為身體的病痛,加上還有糖尿病和高血壓,1961年7月2日,他終於感到不堪忍受了,用自己的獵槍轟掉了自己的腦袋,慘烈地自殺了。海明威連死亡的方式都是那麼具有行動感、那麼主動、那麼熱烈而又讓人震驚,他以自身的舉動來證明了自己的行動哲學。

在他的身後,留下的遺作還有不少,後來陸續由他的遺孀整理出版,包括長篇回憶錄《流動的盛宴》(1964)、長篇小說《海流中的島嶼》(1970)、《伊甸園》(1986)、《曙光示真》(1999)、《海明威書簡》(1981),等等。

歐內斯特·海明威以他簡潔如同電報電文一樣的語言風格,引發了一次文體和敘事的革命,這一點,後來在世界上很多作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影響。海明威的短篇小說一共有七八十篇,都非常風格化,敘事技巧精湛而無與倫比,開創出了短篇小說寫作的一個新天地。

海明威是一個敢於挑戰前輩和同輩的作家,他性格鮮明,自我感覺一向特別好,是一個自大狂。他經歷了4次婚姻,這也成了美國報刊上的花絮,我想,也許,從心理學和人格病理學上來分析海明威,會得出更加有趣的東西。

總體上看,我覺得,海明威的長篇小說中不少都是不成功的,主題重複、人物形象過於外在化是通病,小說的主人公大多是他自己的化身,他通過塑造那些硬漢來重新塑造自我的形象。但他卻是20世紀少數幾個最傑出的短篇小說家之一,在20世紀的美國文學歷史上,我把他排在福克納和索爾·貝婁之後。他接近了文學的峰巔,但就像他的短篇小說《吉力馬札羅的雪》裡開頭一段文字,描繪在吉力馬札羅雪峰的旁邊有一頭風乾了的雪豹的屍體,沒有人知道它怎麼會在那裡一樣,我覺得,那頭雪豹就象徵著海明威自己,他一直在努力攀登文學的巔峰,最終功虧一簣,後繼乏力,英勇地死在了高高的半山腰,獲得了一種永恆的遺憾和孤獨。

正如海明威在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答詞中說:「一個在孤寂中獨立工作的作家,如果他確實不同凡響,就必須每天面對永恆,或者面對永恆缺乏狀態下的那種孤獨。」

邱華棟

1969年生於新疆昌吉市,18歲出版第一部小說集,199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出版長篇小說《夜晚的諾言》《白晝的喘息》《正午的供詞》《中國屏風》等九部;發表有中短篇小說、散文、詩歌、隨筆、評論500餘萬字。

歐內斯特·海明威

1899-1961年

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1953年,他以《老人與海》一書獲得普立茲獎;1954年,又以《老人與海》奪得諾貝爾文學獎。2001年,他的《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中。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用獵槍自殺身亡。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

相關焦點

  • 海明威如此開始他的寫作
    海明威:那你讀馬經了……那你就掌握虛構的真諦了。 ——一九五四年五月,在馬德裡一家咖啡館的對話 歐內斯特·海明威在臥室裡寫作,他的房子位於哈瓦那近郊的聖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地區。在房子西南一個外形方正的角樓裡,有一間特設的工作室,但他偏愛臥房,唯有小說裡的「角色」能驅使他爬上角樓。
  • 太宰治與海明威:主動走向死神的文學綿羊與寫作雄獅
    文學,作為藝術領域的一枚瑰寶,吸引著無數年輕人邁入它的領域。它應該是擁有最多業餘愛好者的藝術領域,因為在所有的藝術領域裡,文學的門檻最低,只要你稍微識字,就算寫不出一段完整的文字,仍然可以做做成為文學家的白日夢,不像音樂,繪畫,電影這些領域需要專業的訓練。
  • 從《老人與海》,品味海明威作品中「無法抗拒」的文學藝術之美
    同時,他還強調寫作的客觀性與主題思想的含蓄性,這種隱晦和含蓄的表達藝術方式又稱為「冰山原則」,這種「冰山原則」的手法運用,賦予了海明威文學作品豐富的想像空間和無窮的延展寓意。接下來,我將從小說的簡潔之美,意像之美,以及精神之美三個方面來品味海明威這部作品的藝術魅力。小說的簡潔之美簡潔的語言是智慧的靈魂,冗長的語言則是膚淺的藻飾。
  • 海明威是如何煉成「鋼鐵直男」的
    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中。任意 作品海明威是一位現代文學巨匠。在二十世紀的美國小說作家之中,他的作品常常被人們和與他同時代的福克納和斯科特·菲茨傑拉德相提並論。
  • 海明威逝世58年:「別槓海明威,都是迷惘的一代。」
    這本講述海明威22歲到27歲在巴黎生活的作品,讓我們得以窺視,一個文學大師剛開始寫作時的物質和精神狀態,是了解海明威早年寫作和生活的重要途徑。書中那句著名的引言是這樣的:「如果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無論你今後一生中去到哪裡,它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 《老人與海》:世上有一頭豪豬,因為愛上藝術和女人變成了海明威
    他是美國歷史上最耀眼的傳奇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是真正的男子漢,給我們講述了《老人與海》的故事,七萬字的小說讓人讀起來酣暢淋漓,他是海明威,是偉大的作家。01 海明威是怎樣的人作家榜推薦詞這樣定義他:世上有一頭豪豬,因為愛上藝術和女人而變成了海明威。
  • 淺談文壇硬漢海明威
    除此之外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也非常優秀和暢銷。海明威是連接西方小說傳統和啟發當代小說的橋梁人物之一。他師承福樓拜、亨利·詹姆斯等十九世紀小說名家,開闢了全新的寫法。海明威說:「我年輕時開始練習小說,費了很大力氣超越了屠格涅夫。又費了很大力氣超越了莫泊桑;經過很久,我現在有自信可以寫過司湯達。但是,託爾斯泰是無法超越的。」
  • 繼高考語文卷小說《越野滑雪》後,你對海明威的了解又有多少
    提到海明威,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這篇小說被收錄到語文課本裡,所以很多學生都對它非常熟悉,閱讀量更大的一些人也會對他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喪鐘為誰而鳴》有所了解。雖然我們熟悉「海明威」這個名字,但是我們並不熟悉他的每一篇文章。
  • 走近世界文豪之海明威賞析
    海明威是美國傑出的文學家,被譽為 「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並且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他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以簡潔著稱,對美國文學及20世紀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是福樓拜之後,小說最偉大的簡化者。他是第一個提出「新聞寫作並不影響小說」的作家。
  • 作家海明威的「冰山原理」,在小說《越野滑雪》中的運用及延伸
    燕子覺得人生的很多道理是不分國界,不分領域的,月盈則虧,這與海明威的文學理論——冰山原理很相似。01 何為「冰山原理」「冰山原理」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創作方法和藝術風格。他認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八分之一,而有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之下,寫作只需表現「水面上」的部分,而讓讀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
  • 海明威生平介紹
    迫擊炮的碎彈片成了殘酷世界破壞力量的比喻,海明威和他的主 人公成了尋求生存道路、受傷的人類的象徵。他已經差不多準備好,可以把那種生活感受轉化為文學作品了。他取得紅色英勇勳章之後的五年內,緩慢地卻是目的地為寫作生涯而努力。橡樹園熱情歡迎它的英雄歸來,但是海明威的父母親——尤其是他的母親——感到厭煩, 因為這個年輕的除了寫作別無雄心,又極為樂意接受家庭的供養。
  • 海明威:喝最烈的酒,泡最漂亮的妞!他的3條人生準則也太野了
    用冷淡而冷淡的筆觸寫小說。在《喪鐘為誰而鳴》等作品中,他經常提倡「硬漢」精神。在關時刻,海明威感到人終有一死,卻不能死得窩囊,必須保持尊嚴和尊嚴。正如《老人與海》中的主角聖地牙哥所說:你可以盡一切可能將他消滅,但卻無法打敗他。
  • 「老爹」海明威實際上是怎樣一個爹?
    最新出爐的第五冊主要刊載了海明威在1932年1月-1934年5月期間的書信,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了解他的日常生活,意識到真正的海明威不僅是一位作家、一名運動員,同時也是一位父親。這一時期,海明威在他的小說裡探索著為人父的款款深情。卻又在信件中坦言,育兒生活會導致他從寫作這件最重要的事情上分心。寫作事業「絕無藉口」海明威總共有三個兒子。
  • 「海明威誕辰120周年」海明威的「硬漢」人設是如何崩塌的?
    職業作家的生活,大多數都很單調,每天按時寫作,偶爾接受訪談、參與文化社交活動,除了旅行以外,一輩子住在一個地方。可以說,這種生活絲毫激不起人們的嚮往。但海明威不一樣,在他的生活中,圍繞寫作展開的是釣魚、打獵、拳擊、鬥牛和打仗。
  •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冰山理論」運用下的多重可能性的故事
    海明威,以文壇硬漢著稱,是公認的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他的大多作品以戰爭、死亡以及戰後等為題材,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文筆簡潔有力。以名詞、動詞組成的一個個短句構成文章,摒棄了不必要的華麗修飾,開創了「新聞體」式的獨特寫作風格。而其提出的「冰山理論」更是成為每一位閱讀或者嘗試解讀海明威作品的人不可錯過的。海明威的作品以短篇尤為出色。
  • 從《老人與海》看海明威的創作風格:到底何為「冰山理論」?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到底海明威在這部小說中採用何種創造風格,從而吸引了大批讀者閱讀欣賞呢?海明威倡導的「冰山風格」又該怎樣理解,這種風格對當代文學又有哪些影響?這篇文章為大家稍作介紹。
  • 歷史上的今天|7月2日 59年前的今天 老人與海作者 海明威 逝世!
    他生活中也不乏硬漢的行為,當別人貶低他的作品,他憤然找上門大打出手,為榮譽而戰;他愛虛榮又很血性,是一個幹過好事也幹壞事的矛盾體,是一個鮮活的人物。可以說,海明威的筆下大部分來源於他的真實生活,作品中更多地是體現殘酷的戰爭,充盈著暴力。正如他自己所說,他的作品是寫給那些堅強的人看的。海明威的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
  • 海明威:喝最烈的酒,娶最美的妞!
    2001年,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被美國現代圖書館列入「20世紀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說」。海明威原本只是一個非學院派出身的文學青年,後來融入巴黎文學圈,成功拿下各種大獎。他是如何做到的?
  • 海明威被好友如此評價:每寫一部小說,都要換一位太太!
    文壇巨匠海明威,曾因一本《老人與海》先後獲得普立茲獎和諾貝爾文學獎。但其實,除了是作家的身份,海明威還是一個戰地記者,此外他超級喜歡冒險,尋求各種刺激,捕魚,打獵,打拳擊都是他對「暴力」生活的追求。其實很難想像,一個作家可以在安靜寫的同時,還可以如此激情甚至狂妄野蠻的生活。
  • 海明威誕辰120周年|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譯林出版社近日推出了《生活,在別處:海明威影像集》一書,由海明威的孫女瑞兒·海明威執筆,獨家披露了祖父一些鮮為外人所知的人生經歷與寫作歷程,並配有三百餘幅珍貴的照片。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該書部分內容。歐內斯特·海明威在位于田園聖母院街113號居所的院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