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如此開始他的寫作

2020-12-14 騰訊網

@海明威

喬治·普林頓發表在《巴黎評論》上的採訪

海明威:你看賽馬嗎?

訪問者:偶爾看。

海明威:那你讀馬經了……那你就掌握虛構的真諦了。

——一九五四年五月,在馬德裡一家咖啡館的對話

歐內斯特·海明威在臥室裡寫作,他的房子位於哈瓦那近郊的聖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地區。在房子西南一個外形方正的角樓裡,有一間特設的工作室,但他偏愛臥房,唯有小說裡的「角色」能驅使他爬上角樓。

臥室在一層,和主廳相連。當間的門虛掩著,一本介紹世界飛機引擎的厚書橫在門縫裡。臥室很大,陽光充足,從東側和南側窗戶照進來的日光直射在白色牆壁和泛黃的地磚上。

整間臥室被一對齊胸高、同牆面成直角擺放的書架隔成兩邊,其中一邊放了張低矮的大雙人床,大尺碼的拖鞋整整齊齊地擺在床尾地板上,兩隻床頭柜上壘滿了書。在臥室另一頭,立著一張寬大的平板書桌,兩邊各放一把椅子。書桌上,紙張和紀念品有秩序地擺放著。臥室盡頭立著一隻大衣櫃,櫃頂上方掛了張豹皮。一排白色書架倚在房間另一側的牆上,書多得溢到地板上,底下還堆放著舊報紙、鬥牛雜誌和一沓沓用橡皮筋綁好的信。

其中一排混亂的書架的頂端——就是對著東側窗戶,距離床差不多三英尺遠的那個——是海明威的「工作檯」,大概一平方英尺大的空間,一側堆滿書,另一側是成沓的紙、手稿和小冊子,上面蓋著報紙。餘下的地方剛好放下一臺打字機,上面有一塊木質讀寫板,五六支鉛筆和一大塊鎮紙用的銅礦石,以防紙張被東側窗戶吹進來的風颳跑。

歐內斯特·海明威短篇小說《殺人者》的一頁手稿,站著寫作是海明威最初就養成的習慣。他總是穿一雙大號拖鞋,站在那塊發舊的捻角羚羊皮上——面對著齊胸高的打字機和讀寫板。

海明威如此開始每項新的工作:在讀寫板上放好半透明的打字紙,拿起一支鉛筆。他用紙夾板固定好一沓白紙,放在打字機左側。從標有「亟待付清」字樣的金屬夾子下面抽紙,每次只取一頁。把紙斜放在讀寫板上,左臂倚著讀寫板,一隻手按住紙。隨著歲月的流逝,紙面上的字越來越大,更像是孩子的筆跡,只用很少的標點符號和大寫字母,句號常用一個「×」代替。當一頁完成,他就會把紙反過來,頁面朝下夾在打字機右側的紙夾板裡。

當寫作順暢無阻或是碰到相對容易進行的部分,比如人物對話,海明威會掀開讀寫板改用打字機。他把每天的工作進程記錄在一張大表格上——「以防自欺欺人」。這張工作表用包裝盒側面的硬紙板製成,立在牆邊,上面懸掛著一個小羚羊頭標本。表格上的數字代表每天產出的文字量,從450、575、462、1250,到512。高產的日子定是因為海明威加班工作,免得因為第二天要去海灣小溪釣魚而內疚。

海明威不習慣用那張嵌在壁凹裡的書桌,它雖然更寬敞一些,卻同樣堆滿雜物:一沓沓信件;一個毛絨獅子玩具,在百老匯紅燈區常常能看到的那種;一隻裝滿食肉動物牙齒的麻袋;一根鞋拔子;木雕的獅子、犀牛、兩頭斑馬和一隻疣豬,在桌子表面擺成一排。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書壘在書桌上方。除了這些,還有胡亂堆放在書架上的小說、歷史書、詩歌集、劇本和散文,瞥一眼書名就知道種類有多麼繁複。當海明威站在「工作檯」前寫作時,他膝蓋正對的書架上立著維吉尼亞·伍爾夫的《普通讀者》,本·阿米斯·威廉士的《分裂之家》《偏執的讀者》,查爾斯·比爾德的《共和對話錄》,塔爾列的《拿破崙入侵俄國》,佩吉·伍德的《你看上去如此年輕》,奧爾登·布魯克斯的《莎士比亞與染工的手》,鮑德溫的《非洲狩獵》,T.S.艾略特的詩集,還有兩本關於卡斯特將軍在「小巨角戰役」中失敗的書。

第一眼望去,房間雜亂無章,仔細看看卻能發現,主人愛好整潔但不忍丟掉任何一樣東西——特別是那些附著情感的物品。其中一排書架頂端擺放了一排奇特的紀念品:一頭用木珠做成的長頸鹿;一隻鑄鐵小烏龜;一個火車頭模型,兩輛吉普車車模和一艘威尼斯輕舟模型;一個後背插著鑰匙的小熊玩具;一隻拿著銅鈸的猴子;一架微型吉他模型,還有一架美國海軍雙翼飛機模型(一隻輪子不見了)歪歪扭扭地擺在圓形的草編桌墊上——這些收藏品不過是些零碎罷了,如同每個小男孩藏在衣櫃鞋盒裡的好玩意兒。顯而易見,每一件紀念品都有其珍貴之處。好比海明威擺在臥室裡的三隻水牛角,尺寸大小並非重點,它們之所以珍貴是因為那次的狩獵過程,開始並不順利而最終否極泰來。「每次看到它們,都會讓我十分開心。」他說。海明威或許會承認自己對這些物件的迷信,但他寧願不去談論它們,感覺它們的價值會在言談中消減。這同他對待寫作的態度一樣。在採訪過程中,他曾多次強調,寫作這門手藝不該被過度的探究所幹擾——「雖然寫作中的某些方面很堅硬,無論怎麼討論都不會對它造成傷害,但其他部分卻是脆弱的,一旦談起來,它們的構造就會轟然瓦解,而你一無所得。」

因此,作為一個充滿幽默感、善於講故事、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研究頗深的人,談論寫作仍會令海明威頗感艱難——並非對此主題沒有過多想法,而是因為他強烈地意識到,有關寫作的思考不該被表達出來,相關的採訪提問往往會「驚嚇」到他(此處用了海明威最喜歡的表達),甚至令他失語。採訪中的大部分回答他更願意在讀寫板上完成。海明威偶爾的尖刻口吻同樣印證了他的觀點:寫作是私人的、孤獨的職業,在終稿完成前,不需要任何旁觀者在場。

海明威全心投入藝術所表現出的個性,或許同傳統觀念中那個放蕩不羈、以自我為中心的角色有所出入。事實上,雖然海明威很會享受生活,但他同樣對自己從事的每一件工作虔心付出——懷著嚴謹態度,對那些不精準的、帶有欺騙性的、迷惑人的、半成品的想法深惡痛絕。若要驗證海明威對寫作事業的付出,沒有任何地方比得上這間鋪有黃色地磚的臥室。清早起床後,海明威會全神貫注地站在讀寫板前,唯有將重心從一隻腳換到另一隻腳時,才會挪動一下身體;寫作順利推進時,他大汗淋漓,興奮得像個小男孩;而當藝術家的觸覺突然消失,他便會感到煩躁、痛苦——他是一個嚴於律己、自我約束力極強的人。直到晌午時分,他才會拿起圓頭手杖離開房子,到泳池邊開始每日半英裡的遊泳。

——喬治·普林頓,一九五八年

本文節選自《巴黎評論·作家訪談1》

相關焦點

  • 海明威:把小說寫作變成了行為藝術
    在海明威很小的時候,他母親就教他拉大提琴,並教他欣賞美術作品,而父親則教他釣魚和打拳擊,教他各種體育活動。父母在美和力兩個方面的培養,奇妙地統一在海明威身上,成為他一生受用的兩個方面。1917年,18歲的他中學畢業後,就去了堪薩斯市的《星報》擔任記者,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文字生涯。
  • 海明威逝世58年:「別槓海明威,都是迷惘的一代。」
    自殺前不久,他給出版社編輯寫過一封信,說自己和一本書的最後一章搏鬥了一個多月,這本書就是《流動的盛宴》。這本講述海明威22歲到27歲在巴黎生活的作品,讓我們得以窺視,一個文學大師剛開始寫作時的物質和精神狀態,是了解海明威早年寫作和生活的重要途徑。
  • 海明威:你盡可以毀滅他,但卻打不敗他
    這些充滿傳奇色彩的經歷和見聞,為他的創作輸送了源源不斷的養料。 在寫作上,海明威是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但他更以「文壇硬漢」著稱,被譽為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老人與海》中那句廣為傳頌的格言印證了他的這一精神:「你盡可以毀滅他,但卻打不敗他。」 海明威還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開創了獨特的個人風格。
  • 淺談文壇硬漢海明威
    除此之外海明威的《太陽照樣升起》與《永別了,武器》兩部作品也非常優秀和暢銷。海明威是連接西方小說傳統和啟發當代小說的橋梁人物之一。他師承福樓拜、亨利·詹姆斯等十九世紀小說名家,開闢了全新的寫法。海明威說:「我年輕時開始練習小說,費了很大力氣超越了屠格涅夫。又費了很大力氣超越了莫泊桑;經過很久,我現在有自信可以寫過司湯達。但是,託爾斯泰是無法超越的。」
  • 太宰治與海明威:主動走向死神的文學綿羊與寫作雄獅
    而他的人生,千真萬確也只能用「喪」字來形容。太宰治於1909年出生於津輕地區首屈一指的富豪之家,天資聰穎,學業極佳。1921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至明治高等小學就讀。1923年,至青森縣立青森中學就讀,中學期間,開始創作小說、雜文、戲劇。
  • 乘風破浪的海明威
    海明威成為了2020年高考全國I卷的最大紅人,繼在語文卷中《越野滑雪》之後,又在英語卷中擺出了一席《流動的盛宴》。《越野滑雪》是全文刪減之後作為閱讀理解出現在了語文卷中,這段閱讀理解還根據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出具了考題。
  • 海明威被好友如此評價:每寫一部小說,都要換一位太太!
    文壇巨匠海明威,曾因一本《老人與海》先後獲得普立茲獎和諾貝爾文學獎。但其實,除了是作家的身份,海明威還是一個戰地記者,此外他超級喜歡冒險,尋求各種刺激,捕魚,打獵,打拳擊都是他對「暴力」生活的追求。其實很難想像,一個作家可以在安靜寫的同時,還可以如此激情甚至狂妄野蠻的生活。
  • 「老爹」海明威實際上是怎樣一個爹?
    最新出爐的第五冊主要刊載了海明威在1932年1月-1934年5月期間的書信,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了解他的日常生活,意識到真正的海明威不僅是一位作家、一名運動員,同時也是一位父親。這一時期,海明威在他的小說裡探索著為人父的款款深情。卻又在信件中坦言,育兒生活會導致他從寫作這件最重要的事情上分心。寫作事業「絕無藉口」海明威總共有三個兒子。
  • 海明威生平介紹
    卡洛斯·倍克爾寫道:「他面臨的幾條路是上大學、打仗和工作,」海明威選擇工作。他左眼有毛病,不適宜去打仗。一九一七年十 月,他開始進堪薩斯市的《星報》當見習記者,這家報紙是美國當時最好的報紙之一。六個月之中,他採訪醫院和警察局,也從《星報》優秀的編者G·G·威靈頓 那裡學到了出色的業務知識。海明威在《星報》頭一次知道,文體象生活一樣必須經過訓練。
  • 「海明威誕辰120周年」海明威的「硬漢」人設是如何崩塌的?
    職業作家的生活,大多數都很單調,每天按時寫作,偶爾接受訪談、參與文化社交活動,除了旅行以外,一輩子住在一個地方。可以說,這種生活絲毫激不起人們的嚮往。但海明威不一樣,在他的生活中,圍繞寫作展開的是釣魚、打獵、拳擊、鬥牛和打仗。
  • 海明威:55歲獲諾貝爾獎,62歲娶4個妻子,他是才子還是浪子?
    相比較海明威的死充滿神秘色彩,他的一生更是色彩斑斕,值得品味。硬漢海明威,童年是個「女娃娃」眾所周知,海明威是20世紀男子氣概的象徵:濃密的絡腮鬍子、剛毅的眼神、寬厚的臂膀、淳樸的微笑,這樣的海明威無疑是「行走的荷爾蒙」,怪不得曾有女人見到他,就有扭開他的紐扣的衝動。
  • 海明威:喝最烈的酒,泡最漂亮的妞!他的3條人生準則也太野了
    去義大利前線的路上,米蘭附近的一個爆炸物倉庫發生爆炸,使他腿上留下了200多個彈片,即便如此,他仍然堅持要把一名義大利傷兵拖到安全地點。隨後,也因此被義大利政府授予了銀質英勇勳章。打獵,捕魚,拳擊是生活的嗜好。
  • 海明威是如何煉成「鋼鐵直男」的
    任意 作品海明威是一位現代文學巨匠。在二十世紀的美國小說作家之中,他的作品常常被人們和與他同時代的福克納和斯科特·菲茨傑拉德相提並論。吳濟良 作品海明威的四大小說,《太陽照常升起》(1926年),《永別了,武器》(1929),《喪鐘為誰而鳴》(1940)和《老人與海》(1952年),加上他出色的短篇小說故事,對現代小說的貢獻遠遠超過斯科特菲茨傑拉德的小說,可以和福克納相比肩。童仁生 作品海明威是直率的。
  • 海明威誕辰120周年|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
    譯林出版社近日推出了《生活,在別處:海明威影像集》一書,由海明威的孫女瑞兒·海明威執筆,獨家披露了祖父一些鮮為外人所知的人生經歷與寫作歷程,並配有三百餘幅珍貴的照片。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該書部分內容。歐內斯特·海明威在位于田園聖母院街113號居所的院子裡。
  • 走近世界文豪之海明威賞析
    海明威是美國傑出的文學家,被譽為 「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並且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他的筆鋒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海明威的寫作風格以簡潔著稱,對美國文學及20世紀文學的發展有極深遠的影響。是福樓拜之後,小說最偉大的簡化者。他是第一個提出「新聞寫作並不影響小說」的作家。
  • 海明威的情史:初戀夭折,四次婚姻,難以約束的自由激情
    這個女人給海明威留下了影響一生的感情傷害,而海明威把她寫入《永別了,武器》。四次婚姻,難以約束的激情,美好開始,殘破落幕。海明威的第一次婚姻也是天命所歸。那是1920年10月,海明威剛剛搬入東芝加哥大道100號的公寓的時候,公寓裡來了一位從聖路易斯來的年輕女子,這就是哈德莉·理查遜小姐。
  • 海明威:喝最烈的酒,娶最美的妞!
    真實的海明威,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第一,喜歡戰爭、拳擊的硬漢作家海明威的硬漢風格,貫穿了他一生的工作、生活和寫作。首先,從記者到戰士的身份轉變。寫作中的海明威在19世紀的最後一個年份,同時出現了三位大文豪,而且各自文風迥然不同。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海明威:與死神擦肩而過,深刻影響其創作生涯
    1917年,海明威高中畢業,他沒有選擇繼續上大學,而是進入了當時在美國舉足輕重的《堪薩斯城之星》報社當了一名記者,正式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儘管他在那裡只待了六個月,但是報社對文字的要求還是深刻影響了他的寫作風格:句子簡短,語言生動,態度積極。
  • 楊照:海明威心目中的小說家排行榜
    美國女作家莉莉安·羅斯(Lillian Ross,1918-2017)曾經替《紐約客》雜誌寫過一篇海明威的人物稿。莉莉安·羅斯是個奇才,二十多歲就開始在《紐約客》寫稿工作,而且她寫的不是詩,不是小說,而是人物專題稿。
  • 喝最烈的酒,釣最大的魚,乘風破浪的硬漢——海明威|福克納|...
    【鄭路 作品】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1899.7.21~1961.7.2)美國作家、記者,英語文學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其人生之精彩,堪比好萊塢大片。不止寫作,去非洲狩獵、去西班牙鬥牛、打仗打架、喝酒談情……這些血性刺激的經歷,海明威都沒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