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蘇轍:與君世世為兄弟

2020-12-18 螺螄語文

蘇軾一家可謂是妥妥的文學界明星家庭,而且,一家三人都在唐宋八大家裡。

蘇洵擅散文,尤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蘇軾我們也是熟得不能再熟了,標籤有那麼——多,光環有那麼——大;而同樣作為大家的蘇轍,留給世人的印象似乎只有蘇軾的弟弟,蘇洵的兒子,並沒什麼亮點的樣子。

但是看了蘇軾和蘇轍之間的生活故事,螺螄君反正是羨慕得不要不要的,我也好想擁有暖男轍弟弟!(小聲bb:你有東坡那般才華嗎。)

1.明明是個弟弟,卻活得像個哥哥

雖是一個爹媽生的,可性格完全不同,哥哥蘇軾豁達灑脫、率真孤傲,弟弟蘇轍則是衝和淡泊、老成穩重。

蘇洵在《名二子說》裡也很好地總結了兩兄弟的性格,「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擔心蘇軾處在顯眼位置,卻不懂裝飾自己;對於蘇轍則放心很多,「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而兄弟倆的一生也恰好印證了父親所言,長大後的蘇轍越發沉穩,明明是個弟弟,卻一直為哥哥奔前走後,為蘇軾操碎了心。

元豐二年爆發的「烏臺詩案」,就和蘇軾的耿直boy性格有關,鋒芒外露的他自然成了被御史彈劾的對象。

弟弟蘇轍一得到神宗要逮捕哥哥的消息,快馬加鞭派人給蘇軾送去消息,讓他有個心理準備。不知其所以然的蘇軾害怕牽連弟弟和朋友,便把很多手稿燒掉了。

蘇軾被下大獄後,蘇轍連夜上書,甘願放棄自己的仕途官職,只求神宗饒哥哥一命。

臣早失怙恃,惟兄軾一人,相須為命……臣欲乞納在身官,以贖兄軾,非敢望末減其罪,但得免下獄死為幸。——《為兄軾下獄上書》

蘇軾在獄中,尚不知弟弟為他做的努力,寫了兩首詩交代後事,拜託獄卒梁成轉述給弟弟蘇轍。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蘇軾詩中講到,隨處找個青山埋了就好,但怕弟弟「他年夜雨獨傷神」,希望來世還能和蘇轍做一對快樂好兄弟。

蘇轍知道後伏案痛哭,把詩句上交給神宗,希望能有所感動而免其死罪。

神宗看完後,內心確實有所觸動,加上朝中大臣王安禮、宰相吳充,連隱居且是蘇軾政敵的王安石都在求情,曹太后也說:「以詩系獄,得非受了小人中傷。」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思量再三的神宗決定將蘇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弟弟蘇轍也被貶為筠州鹽酒稅,其餘相關人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

2.哥哥你大膽地往前走啊!莫回頭

出獄當天,傷疤沒好就忘了疼的蘇軾又開始提筆賦詩《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嚇得蘇轍趕緊捂住他的嘴:

百日歸期恰及春,餘年樂事最關身。出門便旋風吹面,走馬聯翩鵲啅人。卻對酒杯渾似夢,試拈詩筆已如神。此災何必深追咎,竊祿従來豈有因。

出獄後的蘇軾第二天就要趕往黃州,來不及拖家帶口,蘇轍讓哥哥放心去,他會安排好的。

蘇轍安撫好兩家老小的情緒後,就趕緊打包好行李,趕往江西筠州,到達筠州後,再護送哥哥的家人去黃州。

從開封到筠州途中的幾個月,蘇轍自己的存款本就不多,自己有十來個孩子,再加上哥哥的一家老小,衣食住行都要他負責,可想而知壓力有多大。

蘇軾在黃州待了四年後,升職了,以為要鹹魚翻身,走上人生巔峰了,結果好景不長又被貶到惠州了。

這個時候的蘇軾連去惠州的路費都拿不出來只能找弟弟蘇轍借錢,一借就是七千緡,可以算得上是蘇轍的全部家底,但是蘇轍並沒有說什麼,全力支援哥哥。

要知道宋朝公務員的待遇是十分優厚的,真不知道蘇軾是怎麼做到月月光、年年盡的。

邵聖四年,蘇轍被貶為化州別駕(雷州),蘇軾被貶為瓊州別駕(海南)。

五月,哥倆在滕州相遇了,一路作伴,蘇轍護送哥哥到了海南。分別時,蘇軾痔瘡發作,難受得一夜沒睡,蘇轍一邊吟詩誦讀陶淵明的《止酒詩》,一邊勸哥哥少喝點酒。

可以說,蘇軾豁達樂觀的背後少不了弟弟蘇轍的善後和支持,哥哥你大膽地往前走啊!莫回頭。

3.哥哥對弟弟的愛都寫在詩裡了

其實,蘇軾對弟弟也是情深義重時刻掛念,以子由為題的詩就有100多首。就像林語堂先生說的那樣:「往往為了子由,蘇東坡會寫出最好的詩。」

蘇轍憶起同哥哥進京考試時路過澠池寺院題詩一事,寫下《懷澠池寄子瞻兄》,蘇軾便和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有次正值中秋佳節,兄弟倆同在山東為官,卻因公務繁忙不能相見,蘇軾心中感慨,寫下千古絕唱《水調歌頭·中秋》:「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蘇軾提起弟弟是:「嗟予寡弟兄,四海一子由。豈獨為吾弟,要是賢友生。」蘇轍提起哥哥則是:「手足之愛,平生一人。撫我則兄,誨我則師。」兩人都把對方看作世上最親近的人,最值得信賴的人。

蘇軾在剛生病那會兒就給蘇轍寫信「即死,葬我嵩山下,子為我銘」,希望讓弟弟給自己寫墓志銘。臨去世時唯一遺憾的也是沒見到弟弟一面:「惟吾子由,自再貶及歸,不及一見而訣,此痛難堪。」

蘇轍收到哥哥的死訊時,大哭不已:「小子忍銘吾兄!」,作為親密手足,誰願意兄長先他而去呢?

蘇軾去世後,蘇轍把侄子們都接到身邊撫養,不問世事,死後與哥哥葬在一處,再續兄弟情誼。

蘇軾蘇轍一生變故無數,唯一不變的卻是兩人的兄弟情,試問有誰不希望有轍弟弟這樣的手足至親呢?

相關焦點

  • 與君世世為兄弟!這些詩詞中見證蘇軾蘇轍二人的手足情深
    近日,再看《蘇軾選集》,其中《獄中寄子由二首》中寫道: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讀完不由為之動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蘇軾和蘇轍的手足之情竟是這般深沉厚重!為更深入地走近蘇軾與蘇轍的兄弟故事中,筆者將書從頭至尾看了一遍,收錄書中的作品中就有三十餘篇是寫給蘇轍的。據後世專家考證,蘇軾共有三百餘首詩(不含詞作和文章)與弟弟蘇轍有關。
  • 答案是蘇軾蘇轍兩兄弟之間的關係如何
    他們是蘇東坡和蘇轍,兄弟倆的成就是驚人的。他的弟弟蘇轍上四年級。根據宋仁宗,我為子孫贏得了兩位首相。你可以看到這兩個的文採斐然。蘇東坡和蘇轍都因為他們的文學才華而傳播了很多好故事。更重要的是,他們有著深厚的兄弟情誼。蘇東坡深陷烏臺詩案,他認為自己會被判處死刑。於是我留下了一首詩,上面有這樣一句話「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 蘇軾與蘇轍:生同母死同穴的好兄弟,最好的情詩都要寫給你
    雖然歷史有許多兄弟相殘的結局,但在民間,兄友弟恭,姊妹同心的事實也不在少數,比如一代文豪蘇軾與弟弟蘇轍不僅同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還與弟弟感情深厚,在生死關頭最先想到的不是愛妻,也不是兒子,而是這位一同成長一同學習一起趕考一起為官的弟弟,因此在以為大限將至的時候,他寫下了「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世未了因」這句感人肺腑的詩句。
  • 蘇軾蘇轍,兄弟情深,蘇軾半夜被雨驚醒,起身寫詞給弟弟
    而如果談到古代的兄弟情誼,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蘇氏兄弟」蘇軾和蘇轍吧。在千古傳誦的佳話裡面,蘇氏兄弟可以說是典範了。從他們個人的才華能力而言,都稱得上是時代中出類拔萃之人,不管是在文學造詣上,還是在影響力上,都是千百年來的榜樣。
  • 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詩,道盡兄弟情深
    說到兄弟皆為才人的情況,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蘇軾和蘇轍,他們文採了得,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蘇軾和蘇轍自小生活在一起,後來又同朝為官,政見一致,兩人感情很深,一直到老到死都是如此。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人間未了因。1.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這句是萬般無奈的哀痛之語。宋朝對知識分子向來寬厚,蘇軾因為用文字批評朝政而下到大獄中,可以說是開國以來第一人。他心中即使覺得委屈,也不能說,所以在詩中,只是把一切罪過歸結到自己身上。
  • 從名字意蘊看蘇軾、蘇轍的人生發展
    小兒子蘇轍,自幼與蘇軾個性不同。「轍」的含義是車輪碾過所留下的痕跡。他的字是子由,「由」有踐行的意思,依循著車轍而行。蘇洵認為天下的車子都循轍而行,雖然人們不會把功勞算在車轍上面,但是一旦有車翻人傷,也不會去追究車轍的責任。因此他認為,蘇轍的一生能夠免於災禍。只能說知子莫若父,蘇洵早年的預判,使得兄弟倆一生的發展和結局都在冥冥之中有了定數。
  • 蘇轍寫詩給哥哥抱怨生活太苦,蘇軾心疼回詩安慰,不料成名篇
    後人評說的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在當時可謂風光無限。
  • 蘇氏兄弟共賞圓月,蘇軾寫下千古絕唱詞,蘇轍不甘示弱也寫了一首
    蘇軾和弟弟蘇轍關係一直很好,蘇軾被外放以後,一直謀求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但是一直都沒有實現,這一年,蘇軾已經和胞弟分別達七年之久了,在中秋這樣的團圓日子裡,面對滿桌美酒、一輪明月,蘇軾不禁心有所感,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詞作。
  • 蘇軾蘇轍的周至情緣
    眉山市今有三蘇祠和三蘇紀念館。河南郟縣有三蘇墓園,因蘇軾和蘇轍均久居穎川,後安葬於此,當地以紀念二蘇而設立的紀念地。今天,為弘揚三蘇文化,全國名地凡三蘇歷史上為官,客居,遊歷,安置,流放之遺蹟,遺址之地,大都建有三蘇祠,三蘇堂,三蘇紀念館,三蘇博物館。三蘇與關中情緣深厚,在長達三十五年跨度的曰子裡,三蘇在關中,陝南留下不朽蹤跡和大量詩詞和手書碑記。是關中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
  • 蘇軾、蘇轍兄弟二人,誰的成就更高些?
    「唐宋八大家」,分別是唐代的柳宗元、韓愈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大文學家。這八大家中,蘇洵父子就佔了三位,號稱「三蘇」,老蘇、大蘇和小蘇,「一門三詞客,文章天下傳」,這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 蘇軾蘇轍兩兄弟開創的宋代蜀學到底是什麼學問?
    蘇軾、蘇轍兄弟是四川宋代文人士大夫最傑出的代表,兩兄弟與其父蘇洵在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佔了三席。可蘇軾、蘇轍兄弟不僅僅因為傑出的文學成就名垂青史,由他們開創的「蜀學」,與程頤、程顥兄弟的「洛學」,以及王安石的「新學」在整個宋代儒家學說形成「三足鼎立」。到南宋時期的繼承者張栻、魏了翁,繼續與朱熹的理學、陸九淵的心學並列。
  • 蘇軾晚年被貶海南,跟兄弟蘇轍合力寫下一首詩,成為經典傳頌千年
    蘇軾屢次被貶,但他從未有過失意之時,而是把每次被貶當成了遊山玩水的好機會,後世有人總結了蘇軾在被貶的過程中都去過哪些地方,據說途經90多個城市,很多人都戲稱蘇軾為旅遊大使。要說蘇軾多次被貶去過的城市中,他最喜歡的是哪個城市?
  • 蘇軾、蘇轍後人與平陽竟有這樣的聯繫!
    書中「職官」載有宋縣丞蘇然,並注為「東坡後」,表明蘇軾的後人蘇然曾任宋朝平陽縣丞。而後,順治、康熙、民國各版《平陽縣誌》也都有載。明朝隆慶年間(1567-1572)所載,很可能系因循舊志,其可靠性應該不成問題。然而,蘇然生平如何,在平陽政績如何,書中不著一字,且也不知其究竟為蘇軾幾世孫,令人抱憾。關於蘇軾的兒子,據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和《宋史·蘇軾傳》,有蘇迨、蘇邁、蘇過三人。
  • 蘇洵給兒子取名「蘇軾」「蘇轍」是有深意的
    中國歷史上,蘇氏三父子是宋國文壇上的赫赫有名的人物,三父子同為唐宋八大家,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蘇洵,蘇老泉為兩個兒子取名,一個名為蘇軾,一個名為蘇轍是大有深意的。蘇洵用「軾」和「轍」來作為兩個兒子的名字,一來這兩個字都和「車」有關,表明了兄弟二人聯繫緊密,是同胞兄弟,行駛中的車馬離不開「軾」和「轍」。但是,對於車本身而言,這兩個事物似乎無足輕重,但是離開了這兩樣,車又不將成為車。
  • 蘇軾蘇轍兩兄弟的蘭花詩,怎麼都有一個共同點
    今天我們選了兩首詩詞,作者是蘇軾蘇轍兄弟,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樣歌詠蘭花的。《題楊次公春蘭》蘇軾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這首詩是蘇東坡在杭州為官期間,為好朋友楊次公題的詩。楊次公擅長畫蘭和蕙,蘇軾就分別寫了兩首詩。這一首是題在楊次公蘭花畫作上的。蘇軾把蘭花比作美女,說它十分的惹人喜愛,你不去採摘它,不去佩戴它,它的嬌羞默默的神情,馥鬱的香氣也會自然而然地顯露出來。
  • 弟弟蘇轍抱怨日子過得苦,蘇軾寫了首詩安慰,被後世奉為千古名篇
    南朝階段,問世了眾多的名人名家,在其中「唐宋八大家」一直被後代所讚嘆不已,在其中洪雅蘇家非常的「搶鏡頭」,在七人當中獨享三席,分別是蘇東坡、蘇轍和蘇洵。侄子蘇轍埋怨生活過得苦,蘇東坡寫了首詞安慰,被後人譽為千古名篇這三個人中,蘇東坡的才華不用多講,蘇洵能夠2個出2個這般優異的孩子,才華當然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唯有蘇軾的弟弟蘇轍,仿佛在古代文學史上的成就感並沒有很高,因此 很多人都感覺蘇轍跟蘇東坡的史學功底差了一大塊,客觀事實真的是這般嗎?
  • 弟弟蘇轍寫詩抱怨生活苦,蘇軾心疼回詩安慰成名作,太有才了
    最近小編因為受孩子的影響,也看了不少古詩詞,其中最有趣的就數蘇軾了。在蘇軾的人生歷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與他的命運休戚相關,那就是他的好兄弟蘇轍。對於豁達豪放而又極重感情的蘇軾來說,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是他生活的精神支柱和創作源泉。
  • 蘇軾因文字批評朝政入獄,在獄中第一個想到的人是他弟弟
    宋朝歷史上第一位因文字入獄的人,我們幾乎都知道他,他寫的詞很多人都讀過,他就是蘇軾。下面,我們來一起來學習一下蘇軾因言獲罪後在獄中寫的一首詩。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一宋代:蘇軾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 程夫人 :蘇洵之妻,蘇軾、蘇轍兄弟的母親
    勉夫發憤程夫人,蘇洵之妻,蘇軾、蘇轍兄弟的母親。史學家司馬光所作《蘇主簿夫人墓志銘》對她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夫人姓程氏,程氏富而蘇氏極貧。夫人入門,執婦職,孝恭勤儉。族人環視之,無絲毫鞅鞅驕倨可譏可狀。由是共賢之。……喜讀書,且皆識大義……。」蘇洵年輕時候,喜歡遊歷,且屢試不中。
  • 蘇洵、蘇軾、蘇轍:一個失敗的父親與兩個成功的兒子
    作為蘇軾的粉絲之一,我親切的稱他為蘇東坡、蘇叔叔。我還知道,蘇軾有一個弟弟叫蘇轍,同樣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唐宋八大家中,唐朝有兩位:韓愈、柳宗元,宋朝(準確地說是北宋)有六位: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 你發現沒有?在「唐宋八大家」裡,有三個姓蘇的,那他們是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