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蘇轍後人與平陽竟有這樣的聯繫!

2021-02-08 平陽第一時間

隆慶《平陽縣誌》是平陽縣現存最早的縣誌。書中「職官」載有宋縣丞蘇然,並注為「東坡後」,表明蘇軾的後人蘇然曾任宋朝平陽縣丞。而後,順治、康熙、民國各版《平陽縣誌》也都有載。明朝隆慶年間(1567-1572)所載,很可能系因循舊志,其可靠性應該不成問題。然而,蘇然生平如何,在平陽政績如何,書中不著一字,且也不知其究竟為蘇軾幾世孫,令人抱憾。

關於蘇軾的兒子,據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和《宋史·蘇軾傳》,有蘇迨、蘇邁、蘇過三人。


關於蘇軾的孫子,據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韓元吉《朝散郎秘閣修撰江南西部轉運副使蘇公(峴)墓志銘》和晁說之《宋故通直郎眉山蘇叔黨(過)墓志銘》,有蘇簞、蘇符、蘇箕、蘇筌、蘇籌、蘇簣、蘇籥、蘇籍、蘇節(節)、蘇笈、蘇簟(《宋史》蘇軾傳附蘇過傳作「篳」)、蘇篴、蘇竺(《宋史》作「箾」),可考者計十三人。

關於蘇軾的曾孫,據《蘇峴墓志銘》,知有蘇嶠、蘇峴,為蘇過長子蘇籥之子。其中蘇峴過繼給蘇迨早亡之子蘇簣為嗣子。又據蘇山《先公(蘇符)行狀》,蘇符有八子,南渡後惟剩蘇山一人。名可知者僅有三人。

關於蘇軾的玄孫,據《蘇峴墓志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和周必大《文忠集》,知有蘇枘、蘇格、蘇柘、蘇極、蘇栘、蘇杞、蘇植、蘇樸,可考者計八人。

關於蘇軾的五世孫,也據《蘇峴墓志銘》,僅知蘇峴有「孫男五」,不知名。此後,更無從稽考。

民國《平陽縣誌·職官志一》


那麼,蘇然是蘇軾的幾世孫呢?從以上所列看來,蘇家取名,同輩皆有相同的偏旁,如蘇軾兄弟從「車」,其子從「辶」,其孫從「竹」,其曾孫從「山」,其玄孫從「木」。蘇然皆無所屬,看來只能是蘇軾五世孫及之後了。蘇軾生於北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到南宋完全滅亡的帝昺祥興二年(1279),不到二百五十年,按一世三十三年計,大約傳至第七世(即其六世孫)。也就是說,蘇然最大可能是蘇軾的五至七世孫。

再來看蘇轍的後代。根據相關文獻材料,其子為蘇遲、蘇適、蘇遜,其孫有蘇簡、蘇籀、蘇筠等,其曾孫可考者有蘇諤、蘇誦、蘇諒、蘇詡,其玄孫可考者有蘇森、蘇林、蘇麓、蘇鬱(鬱),其五世孫有蘇熙、蘇照等,其六世孫有蘇圭、蘇在等,其七世孫有蘇鎮、蘇鎬等。

蘇軾、蘇轍後人兩相對照,惟有曾孫起名方式不同,蘇軾曾孫從「山」,蘇轍曾孫從「言」,到玄孫又相同,皆從「木」。而從蘇轍四世孫至七世孫,還可發現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的規律。至此,筆者以為可推測蘇軾後人也有這個規律,蘇然之「然」從「灬(火)」,當為蘇軾五世孫,與蘇轍五世孫蘇熙、蘇照同輩。即若以蘇軾為第一世,則蘇然為第六世。

蘇然作為蘇軾五世孫,從年代上算來,任平陽縣丞應在南宋中晚期。那麼他在此任前後還擔任過什麼職務,發生過什麼事情,只好寄希望於各地文史資料的進一步發掘了。

相關焦點

  • 蘇軾蘇轍的周至情緣
    蘇軾,字子膽。蘇轍,字子由,川地眉州眉山人。祖藉河北欒城,蘇轍的著作有《欒城集》,以懷念祖先蘇味道的故裡,故河北欒城為三蘇祖地,今建有三蘇紀念館以示永久垂念。岐下大旱,二十六日,蘇軾至皤溪禱雨,經陽平休息於麻田青峰寺,有《皤溪禱雨祝文》,陽平鎮在今陳倉區,蘇轍《次韻子膽麻田青峰寺下院翠麓亭》,二十七日,蘇軾自陽平走斜谷,晚宿於斜谷南山蟠龍寺,蘇轍作《次韻子膽宿南山蟠龍寺》一首。二十八至岐山五丈原。二十九曰回鳳翔府。此次南行,蘇軾在麻田青峰寺作詩,將去終南上清太平宮溪堂讀書,蘇轍見寄作次其韻。
  • 答案是蘇軾蘇轍兩兄弟之間的關係如何
    一定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年,在這一年裡,兩位偉人橫空出世誕生了。他們是蘇東坡和蘇轍,兄弟倆的成就是驚人的。他的弟弟蘇轍上四年級。根據宋仁宗,我為子孫贏得了兩位首相。你可以看到這兩個的文採斐然。蘇東坡和蘇轍都因為他們的文學才華而傳播了很多好故事。
  • 蘇軾蘇轍兩兄弟的蘭花詩,怎麼都有一個共同點
    孔子也曾經這樣讚美過蘭花,「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這裡也是指出做人要像蘭花那樣,有甘於寂寞、不求人知的坦蕩胸懷。唐宋以來,文人吟詠蘭花成了時尚,他們寫作的詩詞不可勝數。今天我們選了兩首詩詞,作者是蘇軾蘇轍兄弟,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樣歌詠蘭花的。
  • 蘇軾的弟弟—蘇轍,竟有這麼多孩子!這與他性格分不開!
    「三蘇」指的是大詩人蘇軾、蘇軾的父親蘇洵以及蘇軾的弟弟蘇轍。其中,我們對蘇軾的了解比對他父親和弟弟的了解深入的多。關鍵是,蘇軾的名氣太大了,不僅享譽整個大宋朝,至今影響深遠。其實,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蘇軾的弟弟蘇轍也是個很可愛的人,從他有那麼多孩子中就可以看出來。
  • 蘇軾蘇轍,兄弟情深,蘇軾半夜被雨驚醒,起身寫詞給弟弟
    蘇軾的那首經典的《水調歌頭》裡,就抒發著自己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之情。而在蘇軾仕途不順,不斷被貶謫的時候,也時常思念起自己的弟弟,經常給蘇轍寫詩寫詞。這樣的兄弟情誼,的確是讓後世不少人羨慕又欽佩。同樣是寫的「梧桐」,同樣是寫的「三更雨」,蘇軾在這裡,所寫的是,雨驚醒了夢中的自己。有一種虛幻的美好被現實無情擊碎的感覺。三四句,說自己正睡在竹蓆之上,感受到夜間的涼意,才明白這時候已經是到了秋天,還聽到促織不停地叫著,像是在催促婦人趕緊織布一樣。前一句寫天氣很冷,後一句有寫了一種日常生活的場景。
  • 蘇軾和蘇轍:與君世世為兄弟
    蘇軾一家可謂是妥妥的文學界明星家庭,而且,一家三人都在唐宋八大家裡。蘇洵擅散文,尤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蘇軾我們也是熟得不能再熟了,標籤有那麼——多,光環有那麼——大;而同樣作為大家的蘇轍,留給世人的印象似乎只有蘇軾的弟弟,蘇洵的兒子,並沒什麼亮點的樣子。
  • 蘇洵給兒子取名「蘇軾」「蘇轍」是有深意的
    蘇洵,蘇老泉為兩個兒子取名,一個名為蘇軾,一個名為蘇轍是大有深意的。「軾」是古代車廂前面做扶手用的橫木,形狀就像半個框,一共有三個面,其實相當於車的圍欄。蘇洵用「軾」和「轍」來作為兩個兒子的名字,一來這兩個字都和「車」有關,表明了兄弟二人聯繫緊密,是同胞兄弟,行駛中的車馬離不開「軾」和「轍」。但是,對於車本身而言,這兩個事物似乎無足輕重,但是離開了這兩樣,車又不將成為車。
  • 從名字意蘊看蘇軾、蘇轍的人生發展
    小兒子蘇轍,自幼與蘇軾個性不同。「轍」的含義是車輪碾過所留下的痕跡。他的字是子由,「由」有踐行的意思,依循著車轍而行。蘇洵認為天下的車子都循轍而行,雖然人們不會把功勞算在車轍上面,但是一旦有車翻人傷,也不會去追究車轍的責任。因此他認為,蘇轍的一生能夠免於災禍。只能說知子莫若父,蘇洵早年的預判,使得兄弟倆一生的發展和結局都在冥冥之中有了定數。
  • 蘇軾蘇轍兩兄弟開創的宋代蜀學到底是什麼學問?
    那麼,以文學見長的蘇軾、蘇轍兄弟的蜀學內容究竟有什麼內容?他們在儒家經典方面究竟有什麼獨到的觀點?由於絕大多數人們都只關注蘇軾、蘇轍的文學成就,顯然在學術創造方面長期被忽視,值得被重新梳理一番。
  • 蘇轍寫詩給哥哥抱怨生活太苦,蘇軾心疼回詩安慰,不料成名篇
    後人評說的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柳宗元、韓愈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大家中蘇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稱「三蘇」,分別為蘇洵、蘇軾、蘇轍,又有「一門三學士」之譽,在當時可謂風光無限。
  • 這些詩詞中見證蘇軾蘇轍二人的手足情深
    讀完不由為之動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蘇軾和蘇轍的手足之情竟是這般深沉厚重!為更深入地走近蘇軾與蘇轍的兄弟故事中,筆者將書從頭至尾看了一遍,收錄書中的作品中就有三十餘篇是寫給蘇轍的。據後世專家考證,蘇軾共有三百餘首詩(不含詞作和文章)與弟弟蘇轍有關。
  • 蘇軾、蘇轍兄弟二人,誰的成就更高些?
    嘉祐二年丁酉(1057),蘇洵四十九歲,帶著二十二歲的蘇軾和十九歲的蘇轍來到東京汴梁。歐陽修對蘇氏父子的文章大加讚賞,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一時名聲大盛。蘇軾、蘇轍同榜應試,都考中了,一時又轟動京師。嘉祐六年(1061年)八月,蘇軾、蘇轍又參加制科考試及殿試,分列二、四等,因為沒有第一,第二也等同第一,蘇轍則是因為文章中涉及的論題引起考官的不滿,給降了級的。九月蘇軾被任命大理評事,蘇轍被任命秘書省校書郎。「三蘇」中,蘇洵的文章談古論今,縱橫評說,氣勢磅礴,感情充沛,富於雄辯,代表作《六國論》。
  • 弟弟蘇轍抱怨日子過得苦,蘇軾寫了首詩安慰,被後世奉為千古名篇
    侄子蘇轍埋怨生活過得苦,蘇東坡寫了首詞安慰,被後人譽為千古名篇這三個人中,蘇東坡的才華不用多講,蘇洵能夠2個出2個這般優異的孩子,才華當然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唯有蘇軾的弟弟蘇轍,仿佛在古代文學史上的成就感並沒有很高,因此 很多人都感覺蘇轍跟蘇東坡的史學功底差了一大塊,客觀事實真的是這般嗎?
  • 蘇氏兄弟共賞圓月,蘇軾寫下千古絕唱詞,蘇轍不甘示弱也寫了一首
    蘇軾和弟弟蘇轍關係一直很好,蘇軾被外放以後,一直謀求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但是一直都沒有實現,這一年,蘇軾已經和胞弟分別達七年之久了,在中秋這樣的團圓日子裡,面對滿桌美酒、一輪明月,蘇軾不禁心有所感,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詞作。
  • 失敗的蘇洵怎麼教育出蘇軾,蘇轍兩個成功的孩子的
    蘇軾成名很早,剛進入北宋文壇和政壇就格外耀眼,他的成功離不開父親蘇洵的培養。蘇軾很小的時候,他的思想已經超越了同時代的人,腦袋特別活絡。當時,蘇軾的弟弟蘇轍也光芒四射。一個家庭的兩個兄弟之所以能如此傑出,是因為他們的父親蘇洵。
  • 弟弟蘇轍寫詩抱怨生活苦,蘇軾心疼回詩安慰成名作,太有才了
    最近小編因為受孩子的影響,也看了不少古詩詞,其中最有趣的就數蘇軾了。在蘇軾的人生歷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與他的命運休戚相關,那就是他的好兄弟蘇轍。對於豁達豪放而又極重感情的蘇軾來說,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是他生活的精神支柱和創作源泉。
  • 蘇洵、蘇軾、蘇轍:一個失敗的父親與兩個成功的兒子
    作為蘇軾的粉絲之一,我親切的稱他為蘇東坡、蘇叔叔。我還知道,蘇軾有一個弟弟叫蘇轍,同樣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唐宋八大家中,唐朝有兩位:韓愈、柳宗元,宋朝(準確地說是北宋)有六位: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蘇轍。 你發現沒有?在「唐宋八大家」裡,有三個姓蘇的,那他們是什麼關係呢?
  • 蘇轍:如果我是東坡的大哥該有多好
    味好自然令人懷戀,索性蘇軾就派士兵去那裡取水,這樣不就可以時時刻刻嘗到甘甜的泉水了。但是哪有這麼容易,若是半道將水調換了去誰能知曉,蘇軾想了很多辦法還是於事無補,他無比感嘆的告訴子由,「欺謾久成俗,關市有契繻。誰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古人辨淄澠,皎若鶴與鳧。吾今既謝此,但視符有無。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餘。多防竟無及,棄置為長籲!」
  • 從蘇軾與弟弟蘇轍,看看古人取名之道
    蘇洵給長子取名蘇軾,次子蘇轍。他用精妙的文筆解釋取名的原由。大神蘇軾軾是車座前的扶手,看似無用,可去掉它,似乎車又不是車。給名軾,希冀你不要去奪風頭。轍,路上的車輪印。比如,蘇軾,字子瞻,瞻是扶著車軾,遠望的意思。蘇轍,字子由,車輪印記,不就是隨車馬自由遊走嗎。韓愈,愈前進的意思,所以字退之。比較遊戲的是王維,字摩詰,人家維摩詰是一個可以與普賢菩薩辯論的著名居士,王維爸爸給兒子取了外國名字,而且硬生生的把他拆掉,一個字給了名,兩個字給了字。名與字是父親或者長輩取的,朋友之間不能直接叫名,而要用字。
  • 蘇軾給蘇轍寫的經典詩,2017年高考考過,一個選擇題難住不少考生
    B選擇稱蘇軾「不敢自居第一」,其實蘇軾這話不但默認了自己是第一,而且還表示最牛的人都在蘇家,這是把自己和蘇轍及父親蘇洵都一起誇了的。 D選項稱蘇軾這是希望蘇轍「要展示出謙恭的君子風度」,其實並不是,這和謙虛無關,事實上他自己這話就不謙虛,他只是覺得這樣說蘇轍不會被遼君留住。看似謙虛,骨子裡全是傲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