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 | 王羲之書法作品匯集

2021-02-19 墨池藝術


  說起書法,不能不說王羲之;說起王羲之,幾乎是家喻戶曉,說不定還能說出幾個有關他的故事。這也算是中國獨特的書法文化現象。

        王羲之(303-361),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遊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與兩漢、西晉相比,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誌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後來的書家幾乎沒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美譽。他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傳說,有的甚至成為繪畫的題材。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聖」。沒有原跡存世,法書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樂毅論、黃庭經等,摹本墨跡廓填本有孔侍中帖、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快雪時晴帖、頻有哀帖、喪亂帖、遠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懷仁集書書《聖教序》等。

  王羲之的書法影響到他的後代子孫。其子玄之,善草書;凝之,工草隸;徽之,善正草書;操之,善正行書;煥之,善行草書;獻之,則稱「小聖」。黃伯思《東觀徐論》云:「王氏凝、操、徽、渙之四子書,與子敬書俱傳,皆得家範,而體各不同。凝之得其韻,操之得其體,徽之得其勢,煥之得其貌,獻之得其源。」其後子孫綿延,王氏一門書法傳遞不息。武則天嘗求王羲之書,王羲之的九世重孫王方慶將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書跡十卷進呈,編為《萬歲通天帖》。南朝齊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門之後,有法書錄入。釋智永為羲之七世孫,妙傳家法,為隋唐書學名家。

  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有其演變過程。南朝宋泰始年間的書家虞和在《論書表》中說:「洎乎漢、魏,鍾(繇)、張(芝)擅美,晉末二王稱英。」右軍書名蓋世於當時,而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推王獻之。獻之從父學書,天資極高,敏於革新,轉師張芝,而創上下相連的草書,媚妍甚至超過其父,窮微入聖,與其父同稱「二王」。南朝梁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云:「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改變這種狀況的是由於梁武帝蕭衍推崇王羲之。他把當時的書學位次由「王獻之——王羲之——鍾繇」轉變為「鍾繇——王羲之——王獻之」,在《觀鍾繇書法十二意》中,蕭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蕭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評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輿論遂定。

  歷史上第一次學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則在唐。唐太宗極度推尊王羲之,不僅廣為收羅王書,且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撰讚辭,評鍾繇則「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論獻之則貶其「翰墨之病」,論其他書家如子云、王濛、徐偃輩皆謂「譽過其實」。通過比較,唐太宗認為右軍「盡善盡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從此王羲之在書學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確立並鞏固下來。宋、元、明、清諸朝學書人,無不尊晉宗「二王」。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帝、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歷代書學名家無不皈依王羲之。清代雖以碑學打破帖學的範圍,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仍未動搖。「書聖」、「墨皇」雖有「聖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過比較、揣摩,無不心悅誠服,推崇備至。

  中國書史上雖推崇王羲之為「書聖」,但並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聖像,而只是看作中華文化中書藝創造的「盡善盡美」的象徵。事物永遠是發展的、前進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時代到達「盡善盡美」的頂峰,這一「聖像」必將召喚後來者在各自的時代去登攀新的書藝頂峰。

《蘭亭序》

  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具有很強的藝術特色。其突出之處就是章法自然,氣韻生動。通觀全文,從容不迫,得心應手,使藝術風格同文字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表現了王羲之與朋友聚會時快然自足之情懷。情文並茂,心手合一,氣韻生動,被歷代學書者奉為學習行書的典範。




《二謝帖》

  譯文:二謝面未比面,遲諑良不靜。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左邊劇。

《喪亂帖》

  譯文: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雖即修復,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乾嘔帖》

  《乾嘔帖》,又名《如常帖》、《昨還帖》。縱14.1釐米,橫26.4釐米,共4行36個字,五代至北宋時期的臨摹本。國家一級文物。是王羲之病中寫給友人的簡訊。該帖筆意神採超逸,書風沉著勁健,曾刻錄於《淳化閣帖》之中,是流傳有序的藝術珍品。

《大觀帖》

  大觀帖,中國北宋官刻叢帖。刻帖工作由龍大淵主持,蔡京奉旨書寫帖內的款識標題。因刻於徽宗大觀三年(1109)正月,世人遂稱之為《大觀帖》。刻成之後置於太清樓下,又稱《太清樓帖》,也有稱《大觀太清樓帖》者。石刻成後拓本用以賜給,因此流傳較少。

《十七帖》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張彥遠《法書要錄》記載了《十七帖》原墨跡的情況:「《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貞觀中內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購求二王書,大王書有三千紙,率以一丈二尺為卷,取其書跡與言語以類相從綴成卷。」

  此帖為一組書信,據考證是寫給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書寫時間從永和三年到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時間長達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書法發展的重要資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徵》一文可以參考。

《樂毅論》

  《樂毅論》四十四行,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列為第一。梁陶弘景說:「右軍名跡,合有數首:《黃庭經》、《曹娥碑》、《樂毅論》是也。」真跡早已不存一說真跡戰亂時為鹹陽老嫗投於灶火;一說唐太宗所收右軍書皆有真跡,惟此帖只有石刻。現存世刻本有多種,以《秘閣本》和《越州石氏本》最佳。

《黃庭經》

  《黃庭經》,王羲之小楷作品,一百行。原本為黃素絹本,在宋代曾摹刻上石,有拓本流傳。此帖其法極嚴,其氣亦逸,有秀美開朗之意態。《黃庭經》是中國道教的經典著作,相傳為老子所寫,內容是以七言歌訣,講述道教養生修煉的道理。《黃庭經》字數不多,卻內容深奧,語意深遠,是道家必修的經典。

《行穰帖》

  譯文:足下行穰,九人還示應決不?大都當任。

《哀禍帖》

  譯文:頻有哀禍,悲摧切割,不能自勝,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胡桃帖》

  此帖出自王羲之草書《十七帖》,全文見《右軍書記》:『得足下旃、胡桃藥二種,知足下至,戎鹽乃要也,是服食所須。知足下謂須服食,方回近之,未許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無緣見卿,以當一笑。』現存此帖已殘,僅存21字。釋文……回近之,未許□□□。知我者希,此有成言。無緣見卿,以當一笑。

《雨後帖》

  譯文:今日雨後,未果,奉此,想□□能於言話可定便。得書問,永以為訓,妙絕無已,當其父轉與都下,豈信戴適過,於粗也。羲之。

《妹至帖》

  譯文:妹至羸情地難遣憂之可言須旦夕營耽之。

《寒切帖》

  又名《廿七帖》、《謝司馬帖》。 唐人勾填本,有烏絲欄。縱25.6釐米,橫21.5釐米,草書五行,五十字。卷尾有董其昌、婁堅題記。此帖宋代曾入紹興內府,明代流入民間,明韓世能、王錫爵,清王時敏等遞藏,是一件流傳有緒的書法藝術珍品。

  原文:十一月廿七日羲之報:得十四、十八日書,知問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憂老久懸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謝司馬書,不一一。羲之報。

  其中「謝司馬」應為謝安。謝安為王羲之至友。謝安於昇平四年(公元360年)出山為桓溫西司馬,時41歲。此信應寫於此年,次年,即昇平五年,王羲之逝世。因此,此書應是王羲之晚年書寫。此帖書體遒勁妍潤 ,沉著流動,寫時好像毫不費力,體現王羲之晚年書法高度成熟,水到渠成,極致妙處。正如唐人孫過庭說:「是以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平和,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所以能夠「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

《長風帖》

  譯文:每念長風,不可居忍。昨得其書,既毀頓,又復壯謂,深可憂。知賢室委頓,何以便爾,甚助,耿耿,念勞心。知得廿四日書,得(叔)虎廿二日書,雲新年乃得發。安石昨必欲克潘家,欲克,廿五日也。足下以語張令未? 前所經由,足下近如似欲見。今送致此四紙飛白,以為何似?能學不?

《遊目帖》

  譯文: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揚雄《蜀都》,左太衝《三都》,殊為不備。悉彼故為多奇,益令其遊目意足也。可得果,當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時示意。遲此期真,以日為歲。想足下鎮彼土,未有動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領、峨眉而旋,實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馳於彼矣。

瞻近龍保帖

  釋文:瞻近無緣省告但有悲嘆足下小大悉,平安也,雲卿當來居,此喜遲,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當不,居京此,避又節氣,佳是以,欣卿來也此信旨,還具,示問。

初月帖

  初月十二日山陰羲之報近欲遣此書濟行無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書。雖遠為慰過囑卿佳不吾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憂悴力不具羲之報。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書帖之一。和王羲之其他草書比較,具有古意,可能是較早的作品。此帖用筆、結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點。如其中倒數第二行之「道憂懷」,末行之「報」字,一點一畫均非直過,而是具有豐富的變化。如「憂」字的首筆和末筆,「懷」字的左側豎畫,「報」字的最後一筆,筆畫或短或長,或藏鋒或露鋒,都呈曲勢,非一帶而過,中間充滿了微妙的變化。

  翁方綱所謂「中過」,包世臣所謂「善用曲」,「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等等,於此帖皆可領略一二。用筆以中鋒為主,有些字如「山」字、「報」字使用側鋒也十分明顯。結字大小不一,或長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隨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勻稱,行距不求密疏劃一,這就決定了此帖的錯落跌宕、變幻莫測的整個面貌。這種情況同當時人們追求自然瀟灑的社會風氣有關。唐代以後追求精整規範,這樣的字就很難出現了。

《闊轉久帖》

快雪時晴帖

  譯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現存此帖懷疑是唐代摹本,目前尚未定論。貼縱23cm;橫14.8cm,行書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時晴帖》是一封書札,其內容是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人的問候。


《孔侍中帖》

  譯文:九月十七日羲之報:且因孔侍中信書,想必至。不知領軍疾,後問。

《得示帖》

  譯文: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王羲之頓首。

《平安帖》

  譯文:此粗平安修載來十餘口口人近集存想明日歸復悉口口由同增慨。

《何如奉橘帖》

《姨母帖》

《大道帖》

  譯文:大道久不下,與先未然耶。

《遠宦帖》

  譯文:省別具,足下大小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並數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恆憂慮。餘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誤墜地帖》

《上虞帖》

  譯文: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未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大報帖》

  下面是後人集字作品:

《懷仁集王聖教序》·局部

集字《金剛經》·局部

集字《覺國師碑》·局部

與薛明輝老師一起探秘《十七帖》

說到王羲之《十七帖》,相信學書法的朋友並不陌生,似乎,如果沒有學過十七帖,就像相聲不聽侯寶林,京劇不學梅蘭芳一樣,草書便索然無味。

《十七帖》是王羲之與別人的信函,如果能知道每篇所講的內容,似乎離王羲之更近,離大師越近,則感受越深,所以,《十七帖》當中到底隱藏著哪些秘密和筆法呢?

第一節 《十七帖》概述

3月29日 19:00-20:30

1.《十七帖》就是十七張帖嗎?

2.王羲之和《十七帖》的關係

3.「連」還是「不連」?

4.能「以楷法寫草書」嗎?

5.哪個版本最好?

6.「作草如真」的意義

7.初步臨寫示範

第二節 筆法、字形與結體

4月1日 19:00-20:30

1.側鋒在《十七帖》中的體現

2.特殊的字形及示範

3.出彩的點畫及示範

4.左右字形解析及示範

5.上下字形解析及示範

6.與《書譜》《小草千字文》的橫向比較

第三節 臨創過渡

4月4日 19:00-20:30

1.章法分析

2.臨摹注意事項

3.臨摹示範

4.如何過渡到創作

5.創作示範

相關焦點

  • 書法珍品《王羲之行書字典》筆畫檢字表,更方便學習王羲之書法
    這是一本《王羲之行書字典》,以筆畫檢字表的形式來查找您要寫的字,非常的方便書友們學習,這本書幾乎囊括了王羲之全部書法作品中的字,全本459頁,分享前100頁,需要全本的可以私信我,關鍵字:字帖 王羲之,中國著名的書法家,東晉人,師從當時書法大家衛夫人,從張芝等大家吸取藝術養分,並開拓創新出了王氏獨特的書法藝術風格
  • 王羲之書法作品欣賞
    >>>>王羲之,東晉最傑出的書法家,字逸少,琅琊臨沂人,居會稽山陰人,官至右軍將軍
  • 王羲之字體硬筆書法作品字帖
    現如今,他的硬筆書法字體手動人們的學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王羲之字體硬筆書法作品字帖。  王羲之硬筆書法字帖欣賞  王羲之(303-361),中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會稽(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有書聖之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
  • 高清書法大圖(40000多張)
    《九成宮》拓片王寵小楷《聖主得賢臣頌》王獻之《宋拓淳化閣帖·第九卷》王獻之《更等貼》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王知敬《李靖碑》王維賢《楷書作品》王羲之《東方曼倩祠頌》(拓本)王羲之《臨鍾繇千字文》王羲之《佛遺教經》王羲之《佛遺教經》小楷王羲之《蘭亭序》單字版王羲之《十七帖》王羲之《周孝侯帖》王羲之《周孝侯帖》(珍稀舊拓)王羲之《平安貼》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並序》王羲之《草訣歌》王羲之《黃庭經》王羲之小楷
  • 古代書法作品排名,王羲之《蘭亭序》只排第二,此人作品才是第一
    可能大家會想到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最好,但是在小七看來王羲之的《蘭亭序》也只能排第二,因為第一名的書法作品更漂亮,到底是誰呢?下面我們一起看下排名吧?,這樣的書法作品可以說是人字合一,完全寫出了書法的藝術精髓,因此這樣的書法作品完全可以上榜,排名第四。
  • 流失日本的4幅書法作品,一幅是王羲之真跡,如今價值連城!
    大家肯定會想到書聖王羲之,還有楷書鼻祖鍾繇,趙孟等知名的書法家,正是在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不僅影響著我國的後世書法愛好者,就連日本這樣的國家也非常的喜歡收藏中國古代的字畫。今天小七就給大家介紹4幅流失日本的古代名家作品,其中一幅那可是王羲之書法真跡,如今價值連城。
  • 小楷字帖經典:王羲之晚年書《孝女曹娥碑》高清本,人書俱老
    關於王羲之的書法作品以及關於王羲之書法的教程,我分享的也挺多的,今天來看看王羲之晚年的小楷《孝女曹娥碑》比起早年中年的書法有什麼區別呢? 王羲之,在書法界神一樣的存在,書法史上永恆的豐碑,璀璨輝煌。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贏得書聖的尊稱。與王獻之並稱二王,對書法的開創和傳世有不可磨滅的功勳。
  • 書法作品氣脈不通,試試這種筆法!在蘭亭序中,王羲之多次使用
    書法作品好不好,氣脈通不通很關鍵! 氣脈通不通是一種感覺。有人即使把所有的筆畫都用遊絲連接,氣脈也還是不通。 什麼是書法的氣脈相通? 古人認為「氣」才是生命的本源,有「氣」才有生命。
  • 王羲之書法全集欣賞!史無前例,美到窒息
    書聖王羲之是中國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他廣採眾長,自成一家,不僅作為中國書法史上一座極具象徵性豐碑深遠影響中國千年書法,還留下了大量的豐富多樣的書法精品
  • 王羲之《蘭亭序》真無人超越嗎?看看這幅書法作品,能超越嗎?
    大家肯定會想到名氣最大的王羲之吧?他的《蘭亭序》那可是被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而且還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喜歡,而在我們的心目中也認為書法界最好的書法作品應該是王羲之的《蘭亭序》,那麼王羲之的《蘭亭序》到底有多美呢?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
  • 王羲之最好的小楷作品,王羲之小楷字帖高清圖
    王羲之小楷流傳下來的有《黃庭經》《樂毅論》《孝女曹娥》、《佛遺教經》等,都是傳為王羲之所書,很難考證確定為真跡。其中最經典流傳最廣者《黃庭經》與《樂毅論》。此本字帖《王羲之小楷字帖》選字本 ,就是採用了滋蕙堂刻本的最初拓本,用方格編排,選字精印而成。刻本精良,字口清晰,實乃學習之尚好字帖。
  • 252集王羲之行書教學視頻,純乾貨!|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筆法|書法|...
    王羲之確立了書法藝術的獨立品格,使書法具有了「以形寫神」的表達功能,因此,王羲之書法成為了後世各代取法的源頭活水。今天,書法功課特意整理了這套王羲之行書教程合集,就是為了讓你精確學習王羲之書法的字法、筆法、章法▼點圖查看,購買▼點圖查看具體內容,購買《蘭亭集序》的筆姿變化多端,筆力勁健,而內涵深邃,正、側鋒互用,側、圓筆相生相發,成了天下法書的度世金針。
  • 王羲之唯一的傳世書法真跡,卻流落日本1300多年,日本卻拒絕歸還
    一天晚上,王羲之深夜在房間裡練習寫字,忽然有個老神仙飄進他的房間,老神仙看到王羲之的字後覺得寫得很好,忍不住讚賞起來,便在王羲之手上寫了一個字,告訴他將來要學到這個字的秘訣,老神仙說完就走了,他給王羲之寫的字就是「永」。7歲時,王羲之跟隨女書法家衛夫人臨摹書法至12歲。
  • 書法史上鼎鼎大名的和尚!把《千字文》寫的奇美,王羲之是他祖先
    而咱們今天要來說的,就是智永和尚,這位書法史上最牛氣的和尚之一。智永和尚(生卒年不詳),南朝、隋朝人,本名王法極,字智永,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書聖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是王羲之後人,書法自然也是精妙無雙,他創出的「永字八法」,乃是書寫楷書的基本法則,在他看來,「永」字具備楷書的八法,只要寫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寫好。
  • 王羲之真跡終於現身了,傳說這幅字已殉葬武則天,原來尚在人間!
    王羲之的書法在中國書壇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從中國的梁代楷書,王羲之便已經幾乎確立了「書聖」的地位,到了唐代太宗皇帝的加持,王羲之的地位更是無人能及。而事實也正是如此,王羲之的書法也的確能夠擔當得起書聖的美名。如果要問王羲之的書法風格是是什麼,確切的答案就是「沒有風格」。
  • 乾隆皇帝最喜愛的書法作品之一!短短47個字,出自王羲之侄兒之手
    東晉,堪稱書法史上最燦爛的時期之一,這個時期有書聖王羲之,創作出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其子王獻之亦是青史留名、佳作不斷,單單是這父子二人,就足以撐起整個東晉書法史!那麼除了「二王」父子之外,王氏一族還有一位鼎鼎有名的書法大家,他有著媲美王羲之的書法造詣,堪稱一代奇才。
  • 王羲之這幅字流落日本1300多年,字字精彩,將情感與書法完美融合
    王羲之的地位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無可撼動的,這當然不僅是因為歷代帝王和書法家的推崇,更多的是因為其書法的藝術價值之高。王羲之的書法就好比是汪洋大海,後世的書法家就好比是從這汪洋大海當中流淌出來的涓涓細流,無不以其為宗。
  • 王羲之書法全集
    書聖王羲之是中國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他廣採眾長,自成一家,不僅作為中國書法史上一座極具象徵性豐碑深遠影響中國千年書法,還留下了大量的豐富多樣的書法精品,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吧!《蘭亭序》▼王羲之《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 王羲之《蘭亭序》,除了書法,更教你怎麼把party玩成「雅集」
    眾所周知,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評為「天下第一行書",對後世書法影響極大。唐宋以來,歷代書法家無不受其影響,從中汲取營養而成自家風格。然而,除了書畫之外,它還對歷代文人的休閒聚會產生了深遠影響。趙子昂《蘭亭修禊圖》局部後世關於王羲之等人的蘭亭集會,有著諸多的書畫作品。
  • 學行書,想3個月,創作入展的優秀作品,首選趙子昂,而非王羲之
    書法大家白蕉先生說過:學書法,首重選帖,就像選老婆,選錯了,可不得了!歷代名家碑拓眾多,作為想學習行書的初學者,該何去何從?學書法,不是要「取法乎上」嗎?《蘭亭序》,《蘭亭序》是王羲之在微醺狀態下激情創作,而且是一副草稿作品,後來王羲之自己多次臨摹,也難以還原,只好作罷,可見難度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