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唯一的傳世書法真跡,卻流落日本1300多年,日本卻拒絕歸還

2020-12-22 大大大紅袍子

琅琊王氏是中華民族大名鼎鼎的名門望族,其先祖是西漢宰相王吉,《二十四史》中記載琅琊王氏自漢朝至清朝1700多年間,出了600多位名人,其中92位是宰相,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在這個大家族中,還出了一位書法家,就算是東晉「書聖」王羲之也是這樣。學習書法的初學者剛開始都學過「永字八法」用筆法,「永字八法」這個字包括了點、橫、豎、鉤、挑、撇、短撇、捺等八種筆法,相傳這一筆影響後世的用筆法,就是王羲之發明的。

一天晚上,王羲之深夜在房間裡練習寫字,忽然有個老神仙飄進他的房間,老神仙看到王羲之的字後覺得寫得很好,忍不住讚賞起來,便在王羲之手上寫了一個字,告訴他將來要學到這個字的秘訣,老神仙說完就走了,他給王羲之寫的字就是「永」。7歲時,王羲之跟隨女書法家衛夫人臨摹書法至12歲。在十二歲之前,王羲之一直認為跟隨衛夫人可以學到很大的本領,直到他看過李斯、蔡邕、張昶這些大書法家的書法,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像張芝所說的「草書之祖」,張芝是個很好的榜樣。王羲之非常善於學習別人的長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把書法藝術推向頂峰,與張芝、鍾繇、王獻之並稱為書中四賢。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作品是《蘭亭序》,米芾稱其為「天下第一書」,文章中「共二十一篇」,每一篇「之」都寫得不同,各有所長。唐太宗在《蘭亭序》出版後,將此書臨摹成數幅,分給眾臣賞識,臨死時還將其真跡帶到昭陵殉葬,人們也不能理解《蘭亭序》的真跡。

#現在,王羲之唯一看得見的真跡就是「喪亂帖」,這是王羲之五十歲時的佳作。在寫《喪亂帖》的時候,王羲之已經離開了老家山東琅琊,卻得知自己家中的祖墳在戰亂中被毀,他又不能趕回去修繕,心中感慨萬千地寫了62字的《喪亂帖》給朋友。《喪亂帖》中,他把自己的苦惱講給朋友聽,王羲之一開始還是用行書,可到後來心境越來越不順,行書變成草書。

#令人遺憾的是,《喪亂帖》現藏於日本三之丸尚藏館,為何中國書法作品會來到日本?那也是從唐朝開始的。唐代,日本派出19名使臣到唐朝,以學習唐朝先進文化為目的,同時還邀請中國人到日本,鑑真和尚是中日友好的橋梁。

鑑真和尚東渡日本6次,最後一次去取一幅王羲之真跡,三幅王獻之真跡到了日本,王羲之父子的書法還在日本掀起了一股"書法熱"。

724-749年,日本聖武天皇在位時,喪亂帖被藏於宮中,而中國卻對此一無所知。一八九二年,清朝書法家楊守敬來到日本,在尋找古書時,發現了《喪亂帖》,並將其摹成書,2006年在上海博物館展出,此書已出故地1300年。然而,由於日本古代一直將《喪亂帖》藏於宮中,因戰火不斷,此帖保存較好,即使用高清攝像機拍下,自己也十分清澈。

相關焦點

  • 王羲之唯一傳世書法真跡:寫62個字,被日本視為國寶1300年
    關於他有很多有趣的典故,比如被選為"東床快婿",又因為喜歡鵝,答應了別人用自己的書法換鵝的請求。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非常多,草書、行書、楷書他都有涉獵,書法技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王羲之早年曾跟衛夫人學習書法,後來又辦了一批獨立的學校。
  • 王羲之只留一張書法真跡,卻流落海外1300年,至今被日本收藏
    中國書法主要有5種書體:篆書體、燕書隸書體、楷書體、行書體、草書體,歷史上書法名家各有所長,其中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擅長隸、草、楷、行各體,在國內國外都享有盛譽。如果書法界也有一條鏈的話,那王羲之應該站在這條鏈的頂端。他創作了被譽為「天下法書第一」的《快雪時晴帖》、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還有《初月帖》、《奉橘帖》等經典之作。
  • 王羲之這幅字流落日本1300多年,字字精彩,將情感與書法完美融合
    在中國盛唐時期,文化極其開明與昌盛,以至於有萬國來朝的轟動,來自世界許多國家的商人或者布道者匯集於長安城中,其中就有許多日本人。從梁武帝開始一直到唐代,皇家便不遺餘力廣泛搜集王羲之的法帖真跡,到了太宗時期,皇家內府所藏,已經有3000多紙王羲之的法帖了。
  • 王羲之唯一真跡《喪亂帖》,差點陪葬武則天,如今卻在日本博物館
    如今已知的王羲之唯一的真跡,是藏於日本的《喪亂帖》,這可以稱得上「法書第一」的國寶,在唐代差點陪葬武則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但最後卻因為種種意外,《喪亂帖》最終沒有成為隨葬品被時光塵封,而是流落到了日本,成為了日本的國寶。
  • 王羲之唯一書法真跡欣賞,雖只有62個字,卻在日本珍藏1300年!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不僅在我國非常的受歡迎,在日本同樣得到了重視,要說中國最有名的書法家很多人都會想到王羲之,王羲之的書法那真的在書法界可以說是神話,沒有人能超越,而說到書法界最遺憾的一件事就是在我國沒有保存王羲之的書法真跡
  • 王羲之這幅字流落日本1300多年,字字血淚,現在終於回國了
    像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張旭等影響後世極其深遠的大師級書法家無一不是從王羲之的書法當中汲取營養而卓然成家的。所以對於任何一個書法人來講,王羲之的書法是每一個人都繞不過去的經典,所以王羲之的法帖在歷代書壇都備受矚目。
  • 「書聖」唯一遺留真跡,卻在千年前流入日本,如今是日本鎮國之寶
    說起我們中國的書法,自然而然想起的是東晉的「書聖」,也就是王羲之,王羲之可以說從古至今最為被傳頌的書法大家了。王羲之是現在的山東臨沂人,曾擔任東晉朝廷許多的要職,比如寧遠將軍、刺史、內史等等,而最被後人熟知的自然是王羲之的書法造詣,可以說王羲之說自己世界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世界第一。可是讓我們後人感到十分沮喪的時候王羲之現存的唯一一幅真跡居然還不在我們中國本土,卻流落到了日本人,如今更是成為了日本人的鎮國之寶。
  • 王羲之唯一傳世書法,雖62字卻寫出藝術美,珍藏在日本博物館!
    說到王羲之最有名的書法代表作那就是《蘭亭序》,這幅書法作品非常的漂亮,無論是筆法還是字體結構都達到了藝術美,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而王羲之除了《蘭亭序》外還寫了很多書法作品,比如《姨母帖》、《奉橘帖》、《快雪時晴帖》等等,說到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可能讓很多的書法愛好者非常的遺憾,因為如今沒有一幅王羲之的書法真跡,那麼世界上有王羲之書法真跡的傳世作品嗎
  • 王羲之唯一書法真跡欣賞,雖62字卻價值連城!日本人視為國寶!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時,大家都會想到自己喜歡的書法家,而在我國古代書法家中最有名的那就是書聖王羲之,他的書法作品《蘭亭序》更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所以王羲之的書法那在我國是無人能超越的,但是說到王羲之的書法那在我國的書法界是一大遺憾
  • 王羲之唯一的真跡,差點陪葬武則天,如今是「書法國寶」!
    王羲之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是無可動搖的,其書法真跡更是價值天價,王羲之的真跡之所以極為稀少的原因是多重的。到了唐武則天時期,王羲之的真跡更是難尋,值得慶幸的是,這個時候王羲之的後人出現了,他叫做王方慶,當時只是一個小官,為了邀寵,他將自己的家族真跡,進獻給了武則天。王方慶是王羲之的後人,他的這件王羲之家族真跡,有王導、王曠、王羲之、王獻之、王珣等數十人的墨跡十卷,是曠世之寶。
  • 被稱為「書聖」的王羲之,為什麼沒有真跡傳世?
    被稱為「書聖」的王羲之,為什麼沒有真跡傳世?不論你有沒有練過書法,王羲之這個名字你都應該知道,他是書法史上的「書聖」。王羲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書法,他博採眾長,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實不僅是《蘭亭序》真跡沒有傳世,包括我們常見的王羲之的碑帖也都是臨摹本,因為王羲之的真跡一件都沒有流傳下來。很多朋友就疑惑了,為什麼影響中國書法千年的書法大家,竟然沒有真跡傳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流失日本的4幅書法作品,一幅是王羲之真跡,如今價值連城!
    大家肯定會想到書聖王羲之,還有楷書鼻祖鍾繇,趙孟等知名的書法家,正是在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不僅影響著我國的後世書法愛好者,就連日本這樣的國家也非常的喜歡收藏中國古代的字畫。今天小七就給大家介紹4幅流失日本的古代名家作品,其中一幅那可是王羲之書法真跡,如今價值連城。
  • 米芾唯一的大字真跡,流落日本100多年,被馬未都3000多萬買回!
    有過書法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學書法當以「二王」為宗。魏晉時期的書法與唐代的書法,也是每一個書法人所必須探索的路徑!但是如今流傳下來的晉唐書法作品,僅為小字作品,大字作品極為罕見,很多人為了寫大字,便將「二王」的字直接放大來寫,結果字勢全無。
  • 王羲之唯一的書法真跡,據說曾陪葬武則天,如今重見天日!
    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是「神」一般的存在,在生在了一個特殊的時代,文化環境與社會環境對於藝術家的塑造是至為關鍵的,他也生在了一個書法世家,他的老師,朋友都是當代的頂級書法家。所以,王羲之的成功的必然的,加上他的穎悟,他對於書法的大膽創新,使之成了為了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宗師級人物。
  • 書聖王羲之書法真跡,珍藏在日本博物館,藝術美不輸《蘭亭序》!
    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更是贏得了很多書法名家的喜歡,但是讓很多網友遺憾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已經不知下落,這也是書法界的一大遺憾,雖然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不知下落,但是王羲之的另外一幅書法真跡卻尚存,看到這裡以後各位書法愛好者是不是也非常的高興呢?那麼王羲之的這幅書法作品是哪一幅書法作品呢?
  • 王羲之唯一真跡出土,這字差點陪葬武則天,被譽為「法書第一」!
    而在書法界,書聖王羲之的名望,沒有人能夠超越。這一方面是王羲之的書法卻是具備這樣的藝術價值,另外一方面也是由於歷史上很多人的推波助瀾。《萬歲通天帖》但是對於每一個書法人至為可惜的是,如今的傳世作品當中沒有一件是王羲之的真跡,不是唐代的摹本,就是宋朝的刻本,有一些刻本刻工不佳,這就給後世的學習者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
  • 一代書聖王羲之,流傳至今的都非真跡,他為何沒有真跡傳世?
    王羲之,字逸少,漢族人,東晉時期的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王羲之的書法造詣之高,善於隸、草、楷、行各體,對字體的體式也有精研,王羲之的字體廣採眾長,備精冶於一爐,自成一家,影響深遠,讓人遺憾的是卻沒有真跡傳世.
  • 王羲之書法真跡曝光,只有短短28個字,卻被乾隆蓋滿密密麻麻印章
    這裡的珍寶指的是三希堂的三件作品,分別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乾隆皇帝特別喜歡他們,所以便拿出了自己寶貝的印璽,給它們全部打上乾隆已閱的痕跡。這裡就不得不說說,乾隆伴隨著喜歡收藏字畫還有一個小愛好,那便是蓋章。
  • 揭秘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
    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但是,就是這件「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書法極品,直到如今,其下落仍然撲朔迷離,令人無法不惋惜。  何延之的《蘭亭記》中曾說過,文韜武略的李世民對書法情有獨鍾,尤其喜愛「書聖」王羲之的墨寶,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廣為搜尋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每每得一真跡,便視若珍寶,餘興來時臨摹揣度,體會其筆法興意。領略其天然韻味之後,便珍藏身旁,唯恐失卻。
  • 王羲之唯一的真跡,只有62個字,幾千年前被日本收藏,奉為國寶
    ——馬克思和恩格斯(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003,閱讀約3分鐘王羲之,一位站在中國書法史巔峰的人物,《蘭亭序》是其巔峰之作。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沒有之一。《蘭亭序》是王羲之47歲時寫的。內容是描寫自己和朋友在蘭亭聚會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