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唯一的書法真跡,據說曾陪葬武則天,如今重見天日!

2020-12-22 三餘書社

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是「神」一般的存在,在生在了一個特殊的時代,文化環境與社會環境對於藝術家的塑造是至為關鍵的,他也生在了一個書法世家,他的老師,朋友都是當代的頂級書法家。

所以,王羲之的成功的必然的,加上他的穎悟,他對於書法的大膽創新,使之成了為了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宗師級人物。

《萬歲通天帖》長卷

在中國書法史上,「二王」的地位是無可撼動的,這是經過了1000多年被後人證明的了的,在印刷術不發達的古代,但凡能夠見到「二王」墨跡,且能夠深入臨摹學習的,無不稱雄一時。

歷史上曾經有兩位皇帝酷愛王羲之的書法,並且大規模搜集,一個是梁武帝,一個是唐太宗,到了唐朝武則天時期,存世的王羲之真跡已經越來越少。

當時有一個叫做王方慶的人,他當時任鳳閣侍郎,在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的時候,將自己祖上王導、王曠、王羲之、王獻之、王徽之、王珣、王褒等祖上七位書法家的墨跡十卷獻給了武則天。

《萬歲通天帖》長卷

酷愛書法的武則天見到此稀世珍寶,大為讚賞,並請當時朝中最為著名的匠人,對這件作品進行「雙鉤臨摹」。

唐人時期的「雙鉤臨摹」跟我們現在這種勾邊填墨是兩回事,這種技藝早已失傳,據說這種高手匠人通過這種方法臨摹出來的作品,包括用紙、墨色的濃淡、筆墨的層次甚至於極為纖細的筆觸,都能夠清晰畢現,完全能達到跟真跡一模一樣,就算高明的書法家也依舊難以分辨。

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將這件「雙鉤填墨」的版本,作為王羲之家族的真跡看待。

《萬歲通天帖》長卷

這件摹本此後一直藏於皇宮內府,尋常人難得一見。而武則天將王羲之家族真跡全部還給了王方慶,此真跡多年之後已經散佚失傳,只留下了皇宮內府所藏的這件雙鉤摹本。

這本帖當時就被武則天命名為《萬歲通天帖》。

著名書畫鑑定家楊仁愷先生就曾評價這件作品:

「傳世王氏父子書無真跡,憑唐《萬歲通天帖》摹本想見大概。世傳王氏摹本雖間或一見,當推《萬歲通天帖》為冠,所謂下真跡一等,可以當之無愧。」

《萬歲通天帖》長卷

這件《萬歲通天帖》在歷史上曾經經歷了兩次「火劫」,一次是明朝,一次是清朝乾清宮大火,如今這件作品尚有少許火燒的痕跡,此作經過「火劫」經過重新拼接之後,原來的27人十卷本的墨跡,如今只剩下7人十通翰墨,甚為可惜。

即便如此,這件作品仍舊是稀世珍寶,仍舊是我們今天探究魏晉筆法的最佳法帖,如果你想徹底搞明白「二王」筆法以及晉人意趣,這件作品無疑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萬歲通天帖》長卷

這件作品字跡較大,且筆墨層次豐富,筆路明顯,當你細細揣摩每一個字,並持之以恆練習的話,以後再去學習魏晉之後的書法便能遊刃有餘,因為這件作品就是後人筆法與結構和小行草章法的源泉。

如今,我們採用超高清的宣紙微噴技術,把這件作品按照1:1的比例進行複製,還原出了跟原作幾可亂真的作品,連細如髮絲的地方都能清晰可見。

本文所有配圖均為《萬歲通天帖》內頁。

《萬歲通天帖》長卷

欲購此作,請點擊下面惠購:

《萬歲通天帖》長卷

相關焦點

  • 王羲之唯一的真跡,差點陪葬武則天,如今是「書法國寶」!
    王羲之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是無可動搖的,其書法真跡更是價值天價,王羲之的真跡之所以極為稀少的原因是多重的。到了唐武則天時期,王羲之的真跡更是難尋,值得慶幸的是,這個時候王羲之的後人出現了,他叫做王方慶,當時只是一個小官,為了邀寵,他將自己的家族真跡,進獻給了武則天。王方慶是王羲之的後人,他的這件王羲之家族真跡,有王導、王曠、王羲之、王獻之、王珣等數十人的墨跡十卷,是曠世之寶。
  • 王羲之唯一真跡《喪亂帖》,差點陪葬武則天,如今卻在日本博物館
    說起王羲之,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他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後世尊稱其為「書聖」。他曾師從衛夫人,在書法上博採眾長,推陳出新,擅長隸書、草書、行書、楷書,尤以行書著長。然而,儘管王羲之書法作品十分優雅飄逸遒美健秀,引得不少人前來收藏臨摹,但其實隨著政權更迭,王羲之很多的真跡早就在輾轉中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 王羲之唯一真跡出土,這字差點陪葬武則天,被譽為「法書第一」!
    ,很多人學習王羲之的書法始終淺嘗輒止。很多人學習王羲之不得法的原因就是沒有真跡作為參考,掌握不了其筆法規律,所以出現了千人千面的筆法問題,這是當代書法界面臨的重要問題。而王羲之真的沒有傳世墨跡麼?其實是有的!
  • 蘭亭序真跡,是李世民騙來,還是從隋朝接收?是否真的陪葬昭陵?
    眾所周知,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是中國書法中的極品,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而目前我們見到的《蘭亭序》全部都是摹本,真跡據說被唐太宗陪葬進了昭陵。可是到了唐末,藩鎮割據,朝廷詔令比廢紙還不如。郗昊的姐姐嫁給了王羲之,女兒嫁給了王獻之,可謂親上加親。同時,他本人也是書法家,《蘭亭序》到他手裡,倒也不算意外。郗昊死後,把《蘭亭序》等一大批墨寶給自己陪葬,他的墓建在鎮江丹徒境內。兩百年後陳朝建立,陳軍士兵掘開郗昊的墓,讓《蘭亭序》真跡重見天日。而陳世祖陳蒨的次子陳伯茂酷愛書法,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
  • 王羲之真跡終於現身了,傳說這幅字已殉葬武則天,原來尚在人間!
    王羲之的書法在中國書壇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從中國的梁代楷書,王羲之便已經幾乎確立了「書聖」的地位,到了唐代太宗皇帝的加持,王羲之的地位更是無人能及。而事實也正是如此,王羲之的書法也的確能夠擔當得起書聖的美名。如果要問王羲之的書法風格是是什麼,確切的答案就是「沒有風格」。
  • 被稱為「書聖」的王羲之,為什麼沒有真跡傳世?
    晚年書法更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代表作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們市面上常見的《蘭亭序》並不是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而是唐代書法家馮承素的臨摹本。據了解,《蘭亭序》的真跡被唐太宗李世民殉葬昭陵,至今沒有重見天日。
  • 王羲之現存的唯一真跡,差點被武則天帶進墓中,令世人無限敬仰!
    假如你隨便翻開一些古人的學習書法的一些蛛絲馬跡,鍾繇學書苦不得筆法,乃請教與韋誕,韋誕秘而不宣, 後來韋誕死後,鍾繇盜其墓,才得《筆法論》,少年的王王羲之學書不得筆法,偷窺父親王曠的用筆論,才悟出筆法之妙,而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這些人學書亦另有故事。
  • 一代書聖王羲之,流傳至今的都非真跡,他為何沒有真跡傳世?
    王羲之是中國書法史上神一樣的人物,他的臨摹品諸多,真跡自然不會太少,那麼王羲之的真跡都去哪兒了呢?原因很簡單,正是因為一千多年來,人們對王羲之字體的喜愛和崇拜,才導致了真跡的毀滅殆盡,而罪魁禍首就是那些聚斂王羲之書法的帝王們。
  • 「書聖」唯一遺留真跡,卻在千年前流入日本,如今是日本鎮國之寶
    說起我們中國的書法,自然而然想起的是東晉的「書聖」,也就是王羲之,王羲之可以說從古至今最為被傳頌的書法大家了。王羲之是現在的山東臨沂人,曾擔任東晉朝廷許多的要職,比如寧遠將軍、刺史、內史等等,而最被後人熟知的自然是王羲之的書法造詣,可以說王羲之說自己世界第二,沒人敢說自己是世界第一。可是讓我們後人感到十分沮喪的時候王羲之現存的唯一一幅真跡居然還不在我們中國本土,卻流落到了日本人,如今更是成為了日本人的鎮國之寶。
  • 流失日本的4幅書法作品,一幅是王羲之真跡,如今價值連城!
    大家肯定會想到書聖王羲之,還有楷書鼻祖鍾繇,趙孟等知名的書法家,正是在這些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不僅影響著我國的後世書法愛好者,就連日本這樣的國家也非常的喜歡收藏中國古代的字畫。今天小七就給大家介紹4幅流失日本的古代名家作品,其中一幅那可是王羲之書法真跡,如今價值連城。
  • 王羲之唯一傳世書法真跡:寫62個字,被日本視為國寶1300年
    關於他有很多有趣的典故,比如被選為"東床快婿",又因為喜歡鵝,答應了別人用自己的書法換鵝的請求。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非常多,草書、行書、楷書他都有涉獵,書法技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王羲之早年曾跟衛夫人學習書法,後來又辦了一批獨立的學校。
  • 王羲之唯一的傳世書法真跡,卻流落日本1300多年,日本卻拒絕歸還
    學習書法的初學者剛開始都學過「永字八法」用筆法,「永字八法」這個字包括了點、橫、豎、鉤、挑、撇、短撇、捺等八種筆法,相傳這一筆影響後世的用筆法,就是王羲之發明的。一天晚上,王羲之深夜在房間裡練習寫字,忽然有個老神仙飄進他的房間,老神仙看到王羲之的字後覺得寫得很好,忍不住讚賞起來,便在王羲之手上寫了一個字,告訴他將來要學到這個字的秘訣,老神仙說完就走了,他給王羲之寫的字就是「永」。7歲時,王羲之跟隨女書法家衛夫人臨摹書法至12歲。
  • 王羲之失傳1000多年的小楷,據說已陪葬唐太宗,成為書法界的傳說
    王寵楷書《臨樂毅論》從南朝梁武帝時期開始,皇家便開始大肆搜集民間的王羲之法帖,到了唐朝這種風氣依舊絲毫不見,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在皇宮內所藏王羲之的法帖真跡達3000多卷,當時負責校訂這些王羲之法帖的最早是大臣魏徵
  • 王羲之唯一書法真跡,雖28字卻珍藏在臺北博物院,不輸《蘭亭序》
    文 / 小白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說到中國的書法文化,大家肯定會非常的感興趣,要問大家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名家,我想此時大家會想到書聖王羲之吧?特別是他的行書作品更是無人能超越,《蘭亭序》千年無人超越,所以贏得了很多後世書法愛好者的喜歡,而王羲之的《蘭亭序》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說到王羲之的書法真跡,我想每一位網友都非常的感興趣吧?特別想欣賞一下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到底寫得有多美吧?今天我也為大家找到了一幅王羲之的書法真跡,這幅書法作品不輸《蘭亭序》。
  • 王羲之唯一書法真跡欣賞,雖62字卻價值連城!日本人視為國寶!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時,大家都會想到自己喜歡的書法家,而在我國古代書法家中最有名的那就是書聖王羲之,他的書法作品《蘭亭序》更是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所以王羲之的書法那在我國是無人能超越的,但是說到王羲之的書法那在我國的書法界是一大遺憾
  • 王羲之真跡《快雪時晴帖》是真的嗎?僅28字,乾隆蓋了170個印章
    在眾多王羲之的眾多墨寶中,有一件書法不僅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更可以可謂是堪稱神作,名曰《快雪時晴帖》,這是王羲之唯一現世的書法真跡,行書四行,共有28字。其中清朝皇帝乾隆甚至對王羲之的這幅書法,喜愛到了無可阻擋的層次,竟然一口氣蓋了172個印章!
  • 王羲之唯一書法真跡欣賞,雖只有62個字,卻在日本珍藏1300年!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不僅在我國非常的受歡迎,在日本同樣得到了重視,要說中國最有名的書法家很多人都會想到王羲之,王羲之的書法那真的在書法界可以說是神話,沒有人能超越,而說到書法界最遺憾的一件事就是在我國沒有保存王羲之的書法真跡
  • 揭秘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的下落
    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人們稱他們父子兩人為「二王」。  《蘭亭集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如其中的20個「之」字,竟無一雷同,成為書法史上的一絕。以後他多次重寫,皆不如此次酒酣之作,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 王羲之只留一張書法真跡,卻流落海外1300年,至今被日本收藏
    中國書法主要有5種書體:篆書體、燕書隸書體、楷書體、行書體、草書體,歷史上書法名家各有所長,其中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擅長隸、草、楷、行各體,在國內國外都享有盛譽。如果書法界也有一條鏈的話,那王羲之應該站在這條鏈的頂端。他創作了被譽為「天下法書第一」的《快雪時晴帖》、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還有《初月帖》、《奉橘帖》等經典之作。
  • 一字千金,每個帝王視若珍寶,王羲之的真跡去哪兒了?
    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王羲之書法造詣如此之高,遺憾的是沒有真跡傳世。那麼王羲之的真跡都去哪兒了呢?這一集我就和大家說一說這其中的緣由。這還得從王羲之出名的那天開始說起,王羲之出名之後書法就已經很值錢了,據說他在一個老婦人賣的扇子上隨手寫了5個字,扇子就能由原來的20錢賣到百錢以上,絕對是一字千金,正因為如此當然也少不了假貨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