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行書,想3個月,創作入展的優秀作品,首選趙子昂,而非王羲之

2020-12-22 三餘書社

書法大家白蕉先生說過:學書法,首重選帖,就像選老婆,選錯了,可不得了!

歷代名家碑拓眾多,作為想學習行書的初學者,該何去何從?

學書法,不是要「取法乎上」嗎?是不是可以直接學習王羲之的《蘭亭序》!

白蕉先生

其實不然,原因有二:

《蘭亭序》是激情創作,連王羲之本人也難以再現

首先不建議直接臨摹《蘭亭序》,《蘭亭序》是王羲之在微醺狀態下激情創作,而且是一副草稿作品,後來王羲之自己多次臨摹,也難以還原,只好作罷,可見難度之高!

王羲之筆法高妙,非常人所能學

王羲之是行書集大成者,其筆法高妙,後人能得一種,便可開宗立派,自成一家!比如:

宋代的米芾得王羲之的迅疾,獨創「刷」字,行書被譽為「宋朝第一」!

元代趙子昂得王羲之的端正,創立「趙體」,與唐代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齊肩!

至於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等,無不是從王羲之筆法脫胎而來,加上自己理解和領悟,成為一代宗師。

趙子昂《行書千字文》

理性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人類大腦學習有一個客觀規律:循序漸進,先易後難!

如果一個小學生去學習高等數學,只會挫敗他的自信心,不會有更好的結果!

除非一個人極有天賦,可以直接從王羲之直接學起,大部分都是先學習別的書法家,然後再學習王羲之的書法,這點可從文徵明、趙子昂等人學書法過程得以驗證。

初學行書,首選趙子昂的行書《千字文》,原因有二:

趙子昂筆法簡單,更容易出成果!

趙子昂書法最大的特點,用極其簡單的筆法,表達出常人難以企及的氣韻,如果潛心學習趙體3個月,就能寫出一副有意境的優美書法作品。

趙子昂每日必臨《千字文》,代表他書法最高水平

趙子昂日寫萬字,經常用書法五體臨摹《千字文》,流傳後世有兩幅:《真草千字文》、《行書千字文》,其中《行書千字文》是他晚年經意之作,此時的趙子昂,人書俱老,爐火純青,筆法更是削繁就簡,變古為今,成為學習行書首選!

《千字文》為1000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採斐然,全文僅僅重複一個「潔」字,包括常用大部分漢字,歷來都是書法家臨摹的首選。

筆者在多年的書法教學中,發現趙體極易入手,只要潛心練習3個月,大多人都能創作有自己特色的作品,而且非常優美,並能入選書展!

如果您想學習行書,當然首選趙子昂的行書《千字文》,而非《蘭亭序》,這裡特別向大家推薦趙子昂行書《千字文》原作等大的複製品,採用高清微噴製作而成,與原作相差無二,期待您的喜歡!

相關焦點

  • 王羲之行書《聖教序》臨摹作品欣賞
    也正是由此此,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是我認為最難寫的行書字帖之一,這本字帖難寫在兩個方面,一是王羲之的書法技術高超,本來就非常難以把握,比如《蘭亭序》就是一幅這樣的作品。而王羲之集字《聖教序》比《蘭亭序》更難,這也是它的第二個難點,它是一本刻帖,不像《蘭亭序》是一本墨跡字帖。讓人難以把握和琢磨,尤其是對於初學者。
  • 趙子昂的一幅行書作品,於日本東京問世,此作令當今書法家汗顏
    眾所周知,王羲之筆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湛,點畫龍飛鳳舞,翩若驚鴻、矯若遊龍,是書法界的極品大作。而遺憾的是,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跡卻是下落不明,相傳此作成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陪葬品,長眠於地下。後世也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拓本、臨本,也是盡顯《蘭亭》風採,展現王羲之書法的神韻。
  • 趙子昂57歲寫的行書作品,這字有晉人風骨,可嘆現在流落日本
    趙子昂本是宋朝趙家皇族,更是秦王趙德芳的嫡系子孫,根紅苗正的皇家天人,只可惜,南宋的滅亡,讓他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個趙家皇族的人,去入仕了元朝,給仇人做官,這使得趙子昂背上了「貳臣賊子」的罵名。在經過浙江南潯時,為趙子昂送行的獨孤長老拿出一件《宋拓定武蘭亭》,趙子昂觀看之後愛不釋手,隨即從獨孤長老手中求得,恰巧同船的好友吳森(元代著名書畫家吳鎮的叔叔),亦攜帶著家藏的一本《定武蘭亭》。
  • 趙子昂的行書有多美?這精妙入神的《千字文》,讓後人難以企及
    趙子昂在元朝初期可謂是大名鼎鼎,元世祖忽必烈在召集江南的南宋舊臣時,親自點名要把趙子昂請來,在見趙子昂第一面的時候,他就驚訝地直呼「神仙中人」!在《元史·趙子昂傳》中記載:「帝嘗與侍臣論文學之士,以子昂比唐李白、宋蘇子瞻。又嘗稱子昂操履純正,博學多聞,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子昂詩文清邃奇逸,讀之使人有飄飄出塵之想。
  • 他在王羲之作品後面寫了幾行小字,引起注意,被譽為「最美行書」
    王羲之大家都知道,東晉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被後世書法家奉為「書聖」,他的行書代表作品《蘭亭序》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中國書法的5種書體,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有三種書體在他的手上成熟,他的書法作品成為後世學習書法的典範。
  • 「最美行書」是如何誕生的?只因他在王羲之作品後寫了幾行小字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他的書法,靈動飄逸,行雲流水,被後世尊為「書聖」。他留下的書法作品很多,《行書集字聖教序》、《喪亂帖》、《奉橘帖》、《姨母帖》、《黃庭經》、《十七帖》、《快雪時晴帖》等都是相當經典的作品。
  • 當下行書創作的巔峰大師馮彬,行書作品欣賞,行雲流水,自然疏朗
    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書法的發展也是按照歷史的順序發展的,並不是一下子就冒出很多的字體出來,這既是不科學也做不到有效的使用。
  • 趙子昂57歲時的一幅行書,可惜流落到日本,這字讓當今書法家羞愧
    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書法上,他精通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明朝才子孫承恩曾這麼評價他:前代王孫,異時翰學。粹質令儀,高吟大作。繪事擬聖,墨妙入神。文採風流,照映後人。
  • 邵躍晰談創作:喜歡自然抄寫,信手拈來,書法於我,快樂就行
    廣東邵躍晰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邵躍晰的作品不僅承繼了「二王」與米芾的欹側多姿,也傳承了蘇東坡與趙子昂的妍美溫潤。行書在氣息上能示人以一種「謙謙君子,文質彬如」的感覺。作品局部廣東邵躍晰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自作詩數首》創作手記:每次大展都是在暑期,書法培訓行業的旺季,為了解決時間問題,我首選自己最擅長的行書。形式的三屏合一,是由我的書案所限,紙張、材料也是經濟而為。紙張顏色,則考慮了近幾年展覽提倡的素白。
  • 王羲之留給後人的1000個字,專家:學好這些,你能超越9成書法家
    梁武帝命令當時的頂尖書法家,從王羲之存世的法帖當中,選出了1000個極為經典且不重複的漢字,讓當代的大文學家周興嗣寫成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於是就成為了書法史上最有價值的文章,後世的書法家幾乎每個人都寫過。
  • 趙子昂最震撼的作品,冠絕上下500年!被譽「中華十大名帖」之一
    說到這裡,就有人表示疑惑:趙子昂的書法造詣那麼高,是否適合書法初學者自學?若想學習趙子昂的行書和楷書,應當從何處下手呢?趙子昂《前後赤壁賦》這裡為大家解答:趙子昂的書法是適合書法初學者學習的,但是要懂得合理選取趙氏書法來學習,不可上來就學習草書或者一些筆法筆勢過於險絕、複雜的作品。
  • 學王羲之《十七帖》,最好和這兩種法帖一起練
    《十七帖》,王羲之草書的代表作之一,我們學草書的範範法帖;而《十七帖》這本古帖,雖是碑刻,但也絕對是現如今被學習的眾多碑帖中最熱門的法帖之一,或沒有之一。趙子昂臨《十七帖》(諸如說,給出趙子昂臨的《十七帖》,我們若不作一定了解,是不易看出這是「趙體-十七帖」。)除此,上述諸多臨的《十七帖》,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共同點,那就是「沒有碑刻帶來的『楞氣』」。我們很多人學習《十七帖》,臨出的《十七帖》,就不像是用筆寫的,十足的「一刀一刻」,這是為什麼呢?是因書法功底太差?這肯定不全是。故此,本站建議,學學王羲之《十七帖》,最好和這兩種法帖一起練。
  • 書法史上的巔峰行書,這字無懈可擊,讓人頂禮膜拜!
    我在之前的文章當中曾經寫到過,如果整個書法史以宋朝為界限的話,宋朝之前1000年,王羲之堪稱第一,宋朝之後的1000年,趙子昂堪稱第一。其實他豈止楷書寫得好,他的行書甚至在某些方面不亞於王羲之,他的小楷在宋朝之後的1000年當中無人能與之比肩。趙子昂一生驚才絕豔,他的書法舉世無雙,他的繪畫也是承前啟後,開創了宋元以來不同於工整謹飭的自然之風,他的詩文為當世之冠,他的父親愛好收藏,所以趙子昂對於鑑賞更是一代大師,他還通音樂,是一位了不起的音樂家。
  • 書法史上精妙絕倫的1000個字,掌握好這些字,助你行書飛速進步
    趙子昂《行書千字文》據記載,忽必烈在見到趙子昂時直言他是「神仙中人」,趙氏的言談、氣質、神態皆是非比尋常。後世也將趙氏稱為書法史上的「神仙」。趙子昂《行書千字文》趙子昂的書法成就得益於天賦和勤奮,他主要沿襲二王,主要走妍美一派的風格,可以說他將王羲之研究透了,不然怎會寫出如此圓活遒勁的書法?
  • 啟功最欣賞的書法作品,瀟灑飄逸、出神入化,可惜難以入國展
    行書,核心就是「飄逸瀟灑」!以《蘭亭序》為例,布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美動人的無窮魅力,所以才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至今無人能超越!蘭亭序至於邵巖教授,說自己的「漁網書法」可比王羲之的《蘭亭序》,您也就當個笑話聽聽,不要當真。
  • 為何有人對趙子昂書法頗有微詞?
    而其他書法家對趙子昂書法的憑藉則是在「俗」之上的「媚」,從這個「媚」就可以一窺其他書法家對趙子昂書法的貶低。其實,眾多書法家對趙子昂的書法頗有微詞,不是沒有道理的,主要3點原因導致很多書法家都對趙子昂的書法有意見,其中第三點最讓人無奈!
  • 他臨寫百家名帖,書法瀟灑飄逸,譽為「最美行書」,比王羲之如何
    比如王羲之、趙子昂、文徵明、白蕉、啟功等等,都是有很深的文化根底!估計為了響應領導的要求,曾翔「吼書」、邵巖「漁網書法」、「射書」、張強的「盲書」等等粉墨登場,無論是創作形式,還是書寫工具都在嘗前人之所未嘗。為了彰顯自己的創新,就必須要貶低前人的書法,凡是遵循王羲之、趙子昂等傳統書風,統統歸為「館閣體,沒有個性!」
  • 學王羲之行書《聖教序》,這3點是關鍵,高手都這麼寫
    學習行書,王羲之的行書經典《聖教序》是我們都要面對的,同時也是行書學習的絕佳資料。那麼,在學王羲之行書《聖教序》的時候,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呢?這3點是關鍵,高手都這麼寫。我們在面對《聖教序》的時候,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熟悉王羲之的用筆,下筆時要果斷乾脆,講究的是順勢入筆,如果還像寫唐楷那樣逆勢回鋒的話,自然寫不出王羲之的那種感覺。粗重處不臃腫,輕細處見筆力,這才是學《聖教序》首先需要注意的。二、結體的斜中取正王羲之的《聖教序》之所以精妙,結體的處理是一大關鍵。
  • 4句話、16個字,王羲之《聖教序》4種少見的行書技法,一學就會!
    《大唐三藏聖教序》,簡稱《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碑原在陝西西安弘福寺,後移西安碑林。筆者前期分享過很多關於《聖教序》的技法文章,現在補充總結4種比較少見的行書技法,供書友們參考:技法一、空際擺宕,彩練當空這種技法,是把一個字的線條連續快速地抖動出來,猶如一條紅絲帶,連綿不絕,層層疊疊,很靜態的字,一下子滿盤皆活。
  • 趙松雪酒後寫行書:神融筆暢、風神流宕!前後500年,無出其右者
    說起中國書法藝術中的行書,大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王羲之和其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一帖」的《蘭亭序》。在經過隋唐兩朝以後,書法的潮流有了新的變化,「二王」一脈的筆法在宋朝受到了挫折。直到元代的松雪道人趙子昂(趙孟)提倡的「復古」運動以後,才逐漸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