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昂的行書有多美?這精妙入神的《千字文》,讓後人難以企及

2021-01-13 書法網

元朝時期,有一位「通才」式的人物,他詩文書畫樣樣頂尖,尤其是書法方面,更是五體皆通,五體皆精,此人就是趙子昂。

趙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趙子昂在元朝初期可謂是大名鼎鼎,元世祖忽必烈在召集江南的南宋舊臣時,親自點名要把趙子昂請來,在見趙子昂第一面的時候,他就驚訝地直呼「神仙中人」!

在《元史·趙子昂傳》中記載:「帝嘗與侍臣論文學之士,以子昂比唐李白、宋蘇子瞻。又嘗稱子昂操履純正,博學多聞,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子昂詩文清邃奇逸,讀之使人有飄飄出塵之想。篆、隸、楷、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

這則史料是說,元世祖忽必烈經常與身邊的大臣們討論有文學的人,他覺得趙子昂能比肩李白與蘇軾,又說趙子昂品性純良,博學多才,書法更是冠絕天下!

其實這則史料記載的很對,趙子昂當時的確深得元世祖器重,不過也因為如此,他也背上了「貳臣賊子」的名號,他的書法在當時是名揚天下,據說天竺有一位老僧不遠萬裡來到中土,只願求取趙子昂的墨寶,然後帶回去當成國寶供奉。

趙子昂的書法,博採眾長,他最開始是學習宋高宗趙構引以為傲的「思陵體」,後來在搜集到《淳化閣帖》全卷後,他就專心研究古人的書法,尤其是「二王」,趙子昂對其推崇備至。

世人皆知,趙子昂學王羲之書,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就如同他晚年所寫的這卷行書大作《千字文》。

《千字文》現世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由當時的大才子周興嗣所作,乃是從書聖王羲之的作品裡面,挑選出了1000個不同的字,然後編撰成了這樣一篇千古奇文。

歷朝歷代寫《千字文》寫得最好的,智永和尚算一位,再往後,那就是趙子昂了。

趙子昂對於《千字文》研究頗深,他從小練書時,就是使用的《千字文》,他自己也曾說過:「二十年來寫《千文》以百數!」

而那晚年所寫的這卷行書《千字文》是最為經典的一卷。

明代書家詹景鳳評說:「此卷筆法高古、圓潤峻秀,為承旨(趙子昂)得意之作。」

此作通篇華麗精熟,其用筆的精到程度讓人嘆服,縱觀全作,從頭到尾沒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字裡行間,行雲流水,仿若謫仙臨凡,將趙氏書體的風格,完美展現了出來。

毫不客氣地說,趙子昂筆下這精妙無雙的1000字,是讓後世人難以企及的存在。

商品引導語:今天,我們將趙子昂行書《千字文》進行高清複製,還原原作風貌,送與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編輯謫仙

相關焦點

  • 趙子昂57歲時的一幅行書,可惜流落到日本,這字讓當今書法家羞愧
    趙子昂《臨蘭亭序及十三跋》而元朝作為異族統領的朝代,漢文化卻並未因此而斷流,這其中少不了一個人的付出,此人便是赫赫有名的趙子昂。賤態」……孰是孰非,這裡不多做爭辯,但是有一個事實我們要正是,漢文化正是因為趙子昂才沒有異族的統領而斷流,趙子昂的書法對於元朝的書法風向具有導向作用,對於後來的明、清的書法發展也有著深刻的影響。
  • 學行書,想3個月,創作入展的優秀作品,首選趙子昂,而非王羲之
    王羲之筆法高妙,非常人所能學王羲之是行書集大成者,其筆法高妙,後人能得一種,便可開宗立派,自成一家!比如:宋代的米芾得王羲之的迅疾,獨創「刷」字,行書被譽為「宋朝第一」!如果一個小學生去學習高等數學,只會挫敗他的自信心,不會有更好的結果!除非一個人極有天賦,可以直接從王羲之直接學起,大部分都是先學習別的書法家,然後再學習王羲之的書法,這點可從文徵明、趙子昂等人學書法過程得以驗證。
  • 書法史上精妙絕倫的1000個字,掌握好這些字,助你行書飛速進步
    他這一手好字,令後人痴迷陶醉。趙子昂《行書千字文》趙子昂精通各體,尤其是行書,其筆下的行書瀟灑飄逸、行雲流水,堪稱一絕,尤其是他筆下的《行書千字文》,書中有1000字,堪稱是書法史上精妙絕倫的1000字,作為行書愛好者倘若是能夠掌握好這些字
  • 趙子昂最巔峰的書法作品,練好這1000個字,你的書法就不用愁了
    這一句話恰到好處地總結出各個朝代的書法風格,的確,唐人書法法度嚴明;晉人韻味如同天上仙,給人一種遙不可及之感;到了宋朝則是給人一種老夫聊發少年狂之感,掙脫束縛,將感情發洩而出,狂傲不羈,所以宋朝時期,楷書作品較少,行書卻造詣深厚。
  • 王羲之留給後人的1000個字,專家:學好這些,你能超越9成書法家
    這件作品就是千古奇文《千字文》。這《千字文》乃是四字一句,對仗工整的文章,朗朗上口,一氣呵成,此篇文章對於書法的意義乃是1000個不同的常用漢字,有專家說:當你將這1000字學好之後,你就超越了9成的書法家。還有人說,學好的這1000個字,你的未來將前途無量!
  • 趙子昂57歲寫的行書作品,這字有晉人風骨,可嘆現在流落日本
    趙子昂本是宋朝趙家皇族,更是秦王趙德芳的嫡系子孫,根紅苗正的皇家天人,只可惜,南宋的滅亡,讓他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個趙家皇族的人,去入仕了元朝,給仇人做官,這使得趙子昂背上了「貳臣賊子」的罵名。有了這兩本書,趙子昂的旅途總算是不會寂寞,他時時展讀、臨習,最終悟出了一番心得,在九月五日至十月七日寫下了十三段跋文,後人稱之為《蘭亭序十三跋》。《蘭亭序十三跋》是由小行書寫的,因多次寫成,故字形大小不一。
  • 留下千字文,滿紙書卷氣,秀美超倫
    趙子昂在書畫方面成就最高,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為世人所稱道,整整影響元、明、清三代書風。趙子昂非常勤奮,據說他日寫一萬多字,每天用不同的書體抄寫《千字文》,成為書法史上佳話!
  • 文徵明89歲作《千字文》,行書入門不可多得~
    老翁負汲歸何處,深樹雞鳴有隱家。 文徵明,明代書法家、畫家與文學家,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而在文徵明的「四絕」之中,又以書法的造詣更高。其書法書法初師李應禎,後廣泛學習前代名跡,篆、隸、楷、行、草各有造詣。尤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
  • 他是一個笨小孩,9歲還口齒不清,卻寫出明朝最美行書
    論行書書法,翻開浩瀚的書法史,能與文徵明比肩者,不過是王羲之、王獻之、趙子昂等區區數人而已。據《書林藻鑑》卷記載,說他「長學書於李應禎」、「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筆法」;《藝苑卮言》:「所書千字文四體,楷法絕精工,有黃庭堅遺教筆意,行體蒼潤,可稱玉版聖教,隸亦妙得受禪三昧,篆書斤斤陽冰門風。」「小楷師二王,精工之甚,為少尖身」。
  • 趙子昂度過了憋屈的一生,書法影響700餘年,筆法和境界難以企及
    在元代的書壇上有一個人是元代書法的高手,他的書法影響700多年,卻度過了憋屈的一生。在後人看來趙子昂的書法,雖然不能超越王羲之、顏真卿這樣的書法家,但是也屬於開宗立派的大師。趙子昂書法局部然而在當時並沒有人理會他的書法造詣,這讓趙子昂感到苦惱。在他晚年的一些經歷上,可以看出他在逃避這些議論,他選擇了隱居鄉野。
  • 一代奇才,寫了最美行楷,這字足以驚豔整個書法史!
    我們今天就介紹一位書法史上的一位全才,也是一個奇才,他寫出了最美的行楷,這字秀美無雙,足以驚豔整個書法史,令後人望塵莫及!趙子昂是皇室後裔,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人,經歷兩宋,南宋末年,趙子昂作為遺老,已經沒有了太過顯赫的地位,甚至家境也日漸敗落。
  • 這1000個字決定了你的書法成就,練夠100遍,必能成大器!
    古人往往會選擇《千字文》來臨摹。這裡面有幾個層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對於大部分的初學者來講墨跡作品是最好的入門選擇,倘若選擇碑刻作品的話,需要有一定的眼力,能夠「透過刀痕見筆痕」,不然很容易走彎路。而《千字文》無論是智永的《千字文》,還是趙子昂的《千字文》,皆是墨跡作品,也是最好的入門首選。當你練會了這1000個字,在書法上,你的成就將不可限量!
  • 趙子昂的一幅行書作品,於日本東京問世,此作令當今書法家汗顏
    眾所周知,王羲之筆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湛,點畫龍飛鳳舞,翩若驚鴻、矯若遊龍,是書法界的極品大作。拿在手中反覆觀摩,最後請求老者將此書贈與他,老者痛快答應,這本身就是送給趙孟的踐行禮物。趙子昂得到此書,倍感欣慰,在背負「貳臣賊子」罵名的這些年裡,唯有書法,是他唯一的知己好友了。
  • 書法史上的巔峰行書,這字無懈可擊,讓人頂禮膜拜!
    在書法史上有一個鐵律,那就是這個人的字能不能禁得起放大,並且沒有絲毫敗筆,這卷《洛神賦》就完全符合這個道理。趙子昂長卷《洛神賦》我們曾經將《洛神賦》中的所有進行放大處理,發現極為細緻的地方都處理得完美而精緻,這種精緻是常年不斷的練習才能完成的至高境界,這手功夫,就算王羲之在世,恐怕也難以做到
  • 趙子昂63歲所寫的楷書,人書俱老,傳承700餘年
    這四人的楷書各有各的特點,歐陽詢的歐楷在平正中見險絕,顏真卿的顏楷氣勢莊嚴雄渾,柳公權的楷書一絲不苟,一字值千金,趙子昂的楷書華麗精到,如謫仙臨凡。四人之中,唯趙子昂不是唐朝的人,但是他卻是唐朝之後的扛鼎書法家,憑藉著「諸體皆通」的高超技藝,以及美到讓人如痴如醉的書法,成為了公認的楷書大家。
  • 趙松雪酒後寫行書:神融筆暢、風神流宕!前後500年,無出其右者
    說起中國書法藝術中的行書,大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王羲之和其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一帖」的《蘭亭序》。在經過隋唐兩朝以後,書法的潮流有了新的變化,「二王」一脈的筆法在宋朝受到了挫折。直到元代的松雪道人趙子昂(趙孟)提倡的「復古」運動以後,才逐漸恢復。
  • 元代書法家趙子昂,行書望江南真跡品鑑,行雲流水自然疏朗,好字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行書的調峰運筆簡述:行書書寫或創作時要注重筆鋒調節,這是書法訓練的一個基本功。如有不愜意處,可回筆或在下筆補救,而不能易筆重改,更不能筆臥紙上,失去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