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為提高公眾對心梗嚴重性與防治重要性的認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規範化救治流程,2014年,我國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確定每年的11月20日為「中國1120心梗救治日」。今年為第7個心梗救治日。
「1120」寓意有兩個:一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後要迅即撥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的黃金時間為120分鐘。
因此,當心肌梗死猝不及防地降臨時,怎麼做才不幫倒忙?才能把握好這救命的120分鐘「黃金期」呢?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心臟與冠狀動脈:心臟是一個日夜不停的「泵」,像電動水泵一樣日夜工作;心臟上的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血流的動脈,相當於抽水機的供電的電線,給水泵提供能量。
所謂冠心病就是這幾根電線出了問題,冠狀動脈閉塞導致血流終端停止血供,心臟會停止跳動。
心梗發生是威脅生命嚴重的情況,但如果梗塞能及時發現救治,心梗是可以救治的。
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療是通過溶栓、放支架等方式的再灌注治療,讓心臟重獲血液供應,直接植入冠脈支架的效果更好。
據研究發現,從心梗發病內120分鐘能開通梗死血管就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圖片來源於網絡)
心梗發作有什麼特點
心梗發生後的症狀有胸痛不適(程度可輕可重),也可伴隨著虛弱、發汗、暈眩、嘔吐、呼吸困難、心悸、心跳不穩定,有時喪失知覺。其成因是部分心肌的血液循環突然全部中斷,心肌因無法得到足夠氧氣而導致的損傷。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何識別
心梗有如下特點,如果懷疑,就要實施自救或向他人求救。
1、嚴重的胸痛或腹痛
通常位於胸骨中上段,不典型患者疼痛或不適感上至咽部,下至上腹部,向左肩、左前臂尺側或下頜放射,胸痛呈壓榨感、緊縮感、窒息感,或胸憋胸悶,時間超過20分鐘。
2、救心丸不能緩解
與心絞痛不同,若是心梗,通過休息和含硝酸甘油、消心痛、或速效救心丸是不能緩解的。
3、煩躁不安
心梗發生前後患者可有煩躁、大汗、恐懼或有瀕死感等症狀時,應高度懷疑急性心肌梗死發作,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還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
4、昏迷
如果心臟一旦沒有有效跳動,患者會出現氣短、黑曚、暈厥或短暫意識喪失。
(圖片來源於網絡)
怎麼做才不幫倒忙
心肌梗死發生以後,網絡流傳的家庭自救方式多不靠譜,千萬不要幫倒忙。以下幾點最簡單的大家一定能做到:
1、平躺休息
有些心梗患者發病時會因為胸痛倒地,這時很多人會把患者扶起來,餵兩口水胡擼胡擼後背,這樣做很要命!
在何處發病都要立即找個空曠的位置平躺。因為心臟每分鐘都在不停的做功,所以它是全身需要供血最多的地方,而平臥時身體供應給心臟的血液是最多的。冠狀動脈本身就缺血,站和坐都會使心臟缺血更加嚴重。因此疑似心梗發作第一時間原地平躺,降低心臟負荷。
2、不亂吃藥
在等待急救車來這段時間,很多家屬都會給患者來一片硝酸甘油,吃一片胸痛不緩解,於是連著再來好幾片。這時吃硝酸甘油沒錯,但不應過多的服用。
如果是心梗,心臟泵血能力本來就下降,而硝酸甘油的作用機制是擴張血管,所以這時候再吃硝酸甘油就會使血壓越來越低。硝酸甘油一片就好,無效就不要多吃。
3、撥打120
有這樣一個統計數字,心梗患者比腦卒中患者發病後平均晚到醫院2小時,這是因為腦卒中症狀明顯,能看到肢體不能動、口歪眼斜的症狀。
而心梗由於症狀不典型、疼痛劇烈但可行動,所以很多人卻都是選擇忍著。而且70%的患者不是急救車送來的,在心內科門急診也經常見到很多患者是坐公交、打車、騎車來的。曾有一位60歲男患者,胸痛難忍開車來醫院,好不容易開到了醫院,人卻死在了車裡。其危險性可想而知。所以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乘急救車、乘急救車、乘急救車!
(圖片來源於網絡)
4、別跟醫生「討價還價」
急診條件下儘可能聽醫生的,不要和醫生討價還價。該手術就要立刻手術,緊急情況只有醫生才能救命,你不是大夫,討價還價耽誤的不是醫生,是病人的生命。
時間就是生命,越快來醫院越好,雖然可能是「狼來了」白跑一趟,但也總比沒命了強。
(圖片來源於網絡)
發生急性心梗時如何在「黃金期」自救?---蘭世亭醫學健康科普第2197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