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望》自序

2021-02-22 董橋

找不到那張老照片。去年整理幾個書箱還看到,這回再找不見了。照片有點褪色,在倫敦諾丁山那家老客棧拍的,紅磚宅院,愛德華七世時代沒落世家的故居,翻修過,兩層高,躲在一條深巷裡。大門很小,門前樹影婆娑,花草疏秀,我和老朋友胡金銓導演站在大門口留影。四十年前了,客棧女經理替我們拍的。金銓剛巧來看我,我們在會客廳裡聊天,女經理匆匆進來說照相機膠卷還剩一張,趕著去沖印,硬要我們拍一張清掉膠卷。女經理叫凱娣,英國少奶奶,很親和,細心照顧客棧房客,沒事愛看閑書,克裡斯蒂偵探小說熟得很,替我訂票看克裡斯蒂的《捕鼠器》舞臺劇,提點我附近哪家餐廳好吃,寫舊書店地址讓我去淘書。那年我剛到倫敦英國廣播電臺報到,金銓巴黎辦完事趕去倫敦給我壯壯膽,怕我人地生疏心中忐忑。老朋友轉眼不在了,想起那張老照片,想起那段客途上的友情,我很難過。是夏季,一九七三年,金銓飛回香港我在那家客棧接著住了一個月。清早吃了早餐看完報紙迎著晨曦上電臺,風有點冷,巷口賣花的老太太一聲「早安」很悅耳,像鳥語。下了班不走,看書看雜誌等著到電臺餐廳吃晚飯,那邊的飯菜比外頭好吃。夏天天黑得晚,回諾丁山路上酒館戲院小商店人來人往。拐進深巷一下子寧靜得可喜。客棧也很靜,房客不多,門房總是那句臺詞:「倫敦的夏天多神奇,多迷人!」樓下會客廳三兩房客在燈下讀報,電視機開著,聲音很小,沒人看。樓上長長的走廊燈影昏暗,森森然有點鬼氣。我那時候還在翻譯《再見,延安》,王敬羲主編的《南北極》每期連載一萬字。我在窗前書桌上伏案趕稿。窗外天色慢慢黑下來,遠星寥落,晚風過處巷子裡老樹沙沙私語。夜深了偶爾下幾陣冷雨,一盞盞街燈照亮雨絲,搖搖曳曳彷彿一幅門簾。凱娣聽門房說,夜夜深宵我窗口都亮著燈,起先以為我怕黑,慢慢察覺我在看書寫字:「不會是睡不著吧?」她說她可以挑個更大更亮的房間給我住。我說我住得很舒服,不換房間了。一個星期六清晨,凱娣端了一杯咖啡陪我吃早餐,說她值班,事情不多,正好跟我說說話。我問起這家客棧的歷史。她說老一輩人都退休了,說是十九世紀中葉的老宅院,也許有點像美國作家霍桑《古屋雜憶》裡那座古屋,宅門前是馬車道,雜草蔓生,烏鴉都飛來啄食,四圍盡是朦朧樹影,遠遠一望,人鬼異世,整座舊宅已然不歸這個人間管轄。凱娣說她不喜歡《古屋雜憶》,只喜歡霍桑的《紅字》。《紅字》有名,隱瞞罪行的故事,寫四個人物交錯的身世:海斯特.白蘭跟隱名男子私通生了女兒,胸前佩紅色A字,蕩婦標誌;阿瑟.狄姆斯臺爾,清教徒牧師,白蘭私生女的父親;羅傑,老醫生,多年前跟白蘭有婚約;珀爾,白蘭私生女,長得秀麗,任性固執,率真處世,一生不受世俗道德束縛折磨。霍桑大學同學皮爾斯競選總統,霍桑為他寫了一部競選傳記。皮爾斯當選第十四屆美國總統,派霍桑去英國利物浦當總領事。凱娣說霍桑在英國在義大利寫的《玉石雕像》不好看,《七個廂房的屋子》反而好。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夏濟安先生中譯「廂房」,中國大陸中譯是《帶有七個尖角閣的房子》,聽說一個從房子裡面著眼,一個從房子外觀著墨。夏先生譯美國名家散文選讀提到那本書譯了那個書名。那本書香港美國新聞處出版,我問過美新處老前輩老上司李如桐,李先生說夏先生譯得好。翻譯真要命。匆匆幾十年了,《再見,延安》絕了版,林邁可李效黎伉儷作古多年,連王敬羲也不在了。都是前輩。第一天到英國廣播電臺上班拜識了另一位前輩桑簡流先生,一見面想起他的《西遊散墨》,寫舊聞寫新事寫得那麼自在。桑先生那時候五十出頭,頭髮花白,一臉「五四」,抽菸鬥,抽雪茄,西式便裝穿得很瀟灑,很雅緻,像英國學院裡的文學教授。說話聲音蒼老,圓潤,國語標準極了,英語正統極了,都說得很慢,字字清楚,短波廣播練出來的。桑先生那天下了班請我跟胡金銓出去吃晚飯。金銓和桑先生是老朋友,桑先生叫他小胡,小胡叫他老水。桑先生原名水建彤,早年玩票拍過電影,演清朝小官,女主角是李麗華,片場通宵等戲苦得很,憋了半天輪到了,戲份簡單,導演一喊開麥拉微微下跪大聲應一聲「喳」就完了,一緊張聽說尿了褲子,金銓笑老水從此得了「下水」的諢號。下水是牲畜內臟,肚子腸子尿道都叫下水。桑簡流威風,出身世家,外公是近代藏書大家傅增湘,藏書樓叫藏園,借了蘇東坡那句「萬人如海一身藏」。桑先生從小熟悉中國文化典籍,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主修歷史和國際法,出任過國民政府駐新疆外交專員,出使蘇聯哈薩達克斯坦共和國,宋美齡想聽外界對國府新疆政策的意見召見過桑先生。一九二一年出生,原籍四川省潼川三臺,結婚那天桑先生說是于右任證婚。一輩子研究《水經注》和黃河史,《西遊散墨》之外還寫過《伊帕爾罕詩劇》和《香妃》,翻譯《惠特曼選集》和梭羅的《湖濱散記》。五十年代在香港教書,六十年代定居英國。那天桑先生請我們在波特門廣場一家義大利館子吃飯,夥計都相熟,點菜很在行,叫酒也講究,席間聽他娓娓訴說英倫生活瑣事,措辭風趣,自嘲嘲人恰到分寸,堪可回味,十足一篇〈西遊散墨〉。深宵我們叫車送桑先生到滑鐵盧火車站搭火車回家,他囑咐我在電臺上班記住埋頭工作,多聽多學,一切按本子辦事,待遇不錯,時間不長,正可多讀些書,多親近些英國文化,說是蔣彝、老舍、熊式一、陳西瀅都是那樣浸淫出來的。那陣子桑先生怕我長住客棧無聊,辦公桌上書堆裡挑出一本宋詩借給我消磨長夜。他好像很喜歡讀宋詩,範仲淹、梅堯臣、蘇舜欽、黃山谷、秦觀、陳與義、楊萬裡平日聽他聊天都聊過。電臺那個推介英國文學節目我做他助手一起做了好幾年,編譯廣播稿固然處處指點讓我受益良多,錄音室裡聽他引經據典出入中西堂奧尤其大開眼界。後來跟隨桑先生做李約瑟科技史節目又給了我更多更深的啟示。我跟桑先生和李約瑟一位美女學生去劍橋看望李約瑟,李約瑟很欣賞桑先生那麼博學,聽桑先生講《山海經》一些課題頻頻點頭讚賞。那段時期李約瑟給我寫過幾封信,談科技史節目的事情,整整齊齊打了字再加些手寫的補遺。那些信都保存在電臺科技史節目檔案裡,年久也許都散佚了,可惜沒有影印留個紀念。桑先生的信札原稿我倒存了一些,都是八十年代寫的,我回香港編雜誌邀他賜稿,稿來信來,來鴻去雁相應也多了。我記得我請過桑先生寫些讀宋詩隨筆,他說他寫了一堆詩話,不滿意,不想登,說是歷代士大夫對宋詩愛惡交集,非常有趣,清人葉爕甚至說「苟稱其人之詩為宋詩,無異唾駡」。他說朱自清評點《宋詩精華錄》講了一句可愛的話:「讀此書如在大街上走,常常看見熟人」。那是高見。我在諾丁山客棧得空翻讀桑先生借給我的那本宋詩,有一回讀到寇準一首〈夜望〉感悟深極了。這兩天檢點三十六篇拙作我又想起寇準那首七絕的題目,好得很,找出金性堯先生選注的《宋詩三百首》,果然也收了〈夜望〉: 


南亭閒坐欲忘機,望久前村島嶼微。 

數點寒燈起煙浪,江艇應見夜漁歸。 


這三十六篇存稿是今年癸巳正月元宵到十月立冬前夕的隨筆,牛津大學出版社排在陽曆十一月尾結集出書。都是深宵窗前燈下寫的,幾十年積習改不了,書名叫《夜望》是寫實。寇準是北宋太平興國進士,出任宰相,遼軍進犯,王欽若力主南遷,寇準力主抵抗,促使真宗往澶州督戰,與遼訂立澶州之盟。寇準不久遭排擠罷相。晚年再起為相,又受排擠去位,貶逐雷州,死在南方。寇準絕詩最出色,一點不堆砌,帶晚唐韻味,桑先生說他拜相多難,多虧詩作傳世。英國十九世紀首相迪斯雷裡寫小說寫詩劇寫政論也比政績長壽,他說想讀小說他情願自己寫一部。好大的口氣。

相關焦點

  • 董橋散文《夜望》
  • 《李靈光世界國花詩》自序
    自序花為自然之美,詩為文章之美。靈光幸生而為詩人,有寓目會心者,皆可歌之詠之。而遍觀六合之內,所最寓目會心者,莫過於花。故願為諸花,歌之詠之。中華重史學,凡古來之卓立不群者皆名標青史,使千載之下尚可想見其英風俠氣。
  • 《吶喊·自序》:解讀魯迅小說深刻含蓄主題的一把關鍵鑰匙
    辦法有一個:認真研讀魯迅的著名文章《吶喊.自序》。這篇回憶性散文篇幅不長,但含義深刻,感情真摯,文筆洗鍊,是剖析魯迅心路歷程的最佳切入點。讀者朋友可以把這篇文章當作解讀魯迅小說的一把鑰匙。《吶喊.自序》寫於1922年12月3日,當時魯迅居住在北京紹興會館,在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職。
  • 讓我再想想——梁小斌《地洞筆記》自序
    《地洞筆記》自序文/梁小斌我所敘述的這些文字,大都是斜躺在我家廚房裡的那張木床上完成的。我對支撐自己地方的熟悉程度,已經達到了根本不用再去想它的地步。但是,在我們的文字工作中確實存在著一種並不誠實的文字祈求,譬如:假如哪裡有了約稿,我就好像有所回想,寫一些有關搖晃木床的文字。
  • 《素心若荷》自序(鄒相)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素心若荷》自序鄒相多年前,我曾在一家雜誌上發表一篇名為《禪境與禪詩》的文章,提到禪用的是意會思維,用意會方式來表情達意,「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必須「繞路說禪」,即用拐彎抹角的方式來表達思想。
  • 早逝作家袁哲生自序:靈魂的體重
    ▼自序 靈魂的體重作者:袁哲生很久以前,我曾聽朋友說過,從前在某地有某些人做了一個實驗,他們聚集在一起,守候著一個進入彌留狀態的人,在他快要斷氣之前和剛剛死去之後各秤了一次體重,結果發現前後相差若干毫克,證明人的生命確實有靈魂存在。那若干毫克便是靈魂的體重。
  • 《萸軒詞存》目錄及作者自序
    珠港澳大橋 四四二菩薩蠻 戊戌仲冬周口文章學研討會 四四三減蘭 四四四玉樓春 太康謝安故裡 四四五青玉案 鹿邑老子升仙臺 四四六念奴嬌 戊戌冬日謁鹿邑太清宮 四四七玉樓春 榆韻四首 四四八榆錢 四四八榆皮 四四八榆樹 四四九榆木 四四九雪梅香 雨中臘梅 四五一跋 四五三作者自序
  • 賽斯書《靈性的本質》自序​
    賽斯書《靈性的本質》自序珍·羅伯茲在寫這篇序時,我已然忘卻那許多的無名之夜,在其間,賽斯——即我在出神狀態出現的人格,口授了此書。只有我丈夫羅勃·柏茲的課中筆記告訴我,在這本書的製作期間,我們做了些什麼事。
  • 【序】《千朵集:集李義山句》自序並附作品數首
    《千朵集:集李義山句》自序千朵集,舊名隱山集集句者,無一句無來處也。其體起於典午之朝,興於天水一代。傅中丞七經之詩,自是權輿;王荊公四體之作,厥成盛況。有宋以降,博識君子,或麕聚詩騷,或糅合李杜,或萃取五柳,或裒輯東坡。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貫》第一部 自序 1-2
    自序第一頁,甲、緣起這部《楞伽經義貫》是我成觀在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七年閉關時,後面兩年期間,斷續完成的。
  • 《涅槃(上、下冊)——解說四種涅槃之實證及內涵》自序
    摘錄自《涅槃(上、下冊)——解說四種涅槃之實證及內涵》,轉引自華嚴妙智網讀書正智局版摘錄自序
  • 野鶴老人自序
  • 黃之雋《香屑集·卷一》 | 自序 四六集句
    卷一 · 自序四六集句脂粉簡編李商隱《為舉人翰林蕭侍郎啟》,每諷詞人之口
  • 《涅槃(上、下冊)─解說四種涅槃之實證及內涵》自序
    自序  常見外道、斷見外道等邪見滲入佛門已久,若欲促令佛門四眾廣得實證涅槃而復興佛教者,當務之急即是教育佛門四眾普皆捨棄常見、斷見等邪見,不墮五陰十八界有中,方能生起智慧,爾後欲求三乘菩提之實證,斯可期冀。
  • 《正史與小說》自序
  • 《維摩經六講》自序
  • 龍雨 《萬國詩存》作者自序
  • 《天文與曆法》自序
  • 《金銘與石刻》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