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
《焚香記》打神告廟
盧瑾瑜、李谷一
1962年,花鼓戲藝術家盧瑾瑜在湖南省人民廣播電臺錄製《焚香記》中打廟告神一折,由剛學戲不到一年的李谷一為她配演丫環一角。
《焚香記》打神告廟(盧瑾瑜、李谷一)
19:46來自知音李谷一的藝術天地
《焚香記》介紹
敫桂英和王魁的故事以《焚香記》在各戲種裡都常演的傳統戲,在全國比較出名有崑曲、川劇、粵劇、秦腔。花鼓戲作曲家唐盛河60年代初綜合其他劇種,編曲創作了湖南花鼓戲《焚香記》,講述了落第書生王魁窮途末路、病倒在雪地之中,青樓女子敫桂英路過海神廟救了王魁,傾其所有為其治病,並與他結為夫妻。王魁再次進京趕考,夫妻分別之時,又來到海神廟焚香許願,願夫妻二人不離不棄、白頭相依。誰料王魁科場得中頭名狀元後,卻忘情負義,入贅相府。桂英得知後,悲痛不已,來到海神廟求助神靈。海神深受感動,派手下捉拿王魁,並火燒狀元樓,為敫桂英伸張了正義。
花鼓戲藝術家盧瑾瑜和她飾演的敫桂英
《焚香記》首演是由盧瑾瑜扮演敫桂英。盧瑾瑜1951年15歲時隨父母從上海移居湖南長沙,1956年考入湖南省花鼓戲劇院學唱花鼓戲。天賜聰慧,刻苦努力,漂亮的盧瑾瑜很快便在花鼓戲舞臺上嶄露頭角。盧瑾瑜學戲、演戲不過十餘年,但塑造的現代戲形象深入人心,特別是在唱腔上獨樹一幟,聲音可塑性強,音域寬廣,氣息運用自如,字正腔圓。文革運動中隨團下放到江華瑤族自治縣參加勞動,1971年調到長沙市花鼓戲團培養年輕演員,1981年被調到長沙市文聯。
1962年,盧瑾瑜在湖南省人民廣播電臺錄製《焚香記》中打廟告神一折,由剛學戲不到一年的李谷一為她配演丫環一角,李谷一飾演的丫環角色只有念白,幾句俏皮可愛的念白將丫環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這段錄音應該是我們現在能夠聽到作為戲曲表演藝術家李谷一的最早錄音了,1962年,18歲左右。
盧瑾瑜在她藝術黃金時期與學戲不久的李谷一一起演出錄音的還有《不準出生的人》,她與李谷一分飾青年和少年「尼瑪」,同時還飾演母親央金。
1965年7月,湖南花鼓戲團選送的《補鍋》《打銅鑼》《烘房飄香》三個現代小戲轟動了中南五省戲劇觀摩大會,盧瑾瑜是《烘房飄香》中林裡香的A角,李谷一是《補鍋》的A角。李谷一更幸運,陶鑄拍板,《補鍋》《打銅鑼》演出的同時,迅速由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成舞臺藝術片向全國公映,《烘房飄香》次年也由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成舞臺藝術片,不過主角由從戲校畢業不久的劉趙黔擔任。《烘房飄香》因文革開始,並未對外發行公映,但是造就了藝術家歐陽覺非與劉趙黔一對伉儷。
戲劇觀摩大會結束後,湖南的三部戲都被挑中進京匯報演,並在南京、上海、武漢等多地進行下鄉巡演,不過巡演時,《烘房飄香》的主演由湖南花鼓戲劇院另一位大腕兒梁器之擔綱。在京匯報演出時,三部小戲還被中唱灌錄了密紋唱片,《補鍋》1966年出版,《打銅鑼》一直到1978年才出版,盧瑾瑜的《烘房飄香》被中唱首先錄製,沒有見到發行的密紋唱片。
● 花鼓戲《不準出生的人》中李谷一唱段欣賞
● 李谷一:祖國之戀 (影視歌曲105)
● 李谷一演唱花鼓戲《打鳥》片段《繡花》
● 《梨園闖關我掛帥》李谷一帶領三位青年演員唱響花鼓戲
● 央視【跟我學】之李谷一與花鼓戲
● 李谷一:愛我家(大海一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