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最早花鼓戲錄音:《焚香記》打神告廟選段

2020-12-23 知音李谷一的藝術天地

1962

《焚香記》打神告廟

盧瑾瑜、李谷一

1962年,花鼓戲藝術家盧瑾瑜在湖南省人民廣播電臺錄製《焚香記》中打廟告神一折,由剛學戲不到一年的李谷一為她配演丫環一角。

《焚香記》打神告廟(盧瑾瑜、李谷一)

19:46來自知音李谷一的藝術天地

《焚香記》介紹

敫桂英和王魁的故事以《焚香記》在各戲種裡都常演的傳統戲,在全國比較出名有崑曲、川劇、粵劇、秦腔。花鼓戲作曲家唐盛河60年代初綜合其他劇種,編曲創作了湖南花鼓戲《焚香記》,講述了落第書生王魁窮途末路、病倒在雪地之中,青樓女子敫桂英路過海神廟救了王魁,傾其所有為其治病,並與他結為夫妻。王魁再次進京趕考,夫妻分別之時,又來到海神廟焚香許願,願夫妻二人不離不棄、白頭相依。誰料王魁科場得中頭名狀元後,卻忘情負義,入贅相府。桂英得知後,悲痛不已,來到海神廟求助神靈。海神深受感動,派手下捉拿王魁,並火燒狀元樓,為敫桂英伸張了正義。

花鼓戲藝術家盧瑾瑜和她飾演的敫桂英

《焚香記》首演是由盧瑾瑜扮演敫桂英。盧瑾瑜1951年15歲時隨父母從上海移居湖南長沙,1956年考入湖南省花鼓戲劇院學唱花鼓戲。天賜聰慧,刻苦努力,漂亮的盧瑾瑜很快便在花鼓戲舞臺上嶄露頭角。盧瑾瑜學戲、演戲不過十餘年,但塑造的現代戲形象深入人心,特別是在唱腔上獨樹一幟,聲音可塑性強,音域寬廣,氣息運用自如,字正腔圓。文革運動中隨團下放到江華瑤族自治縣參加勞動,1971年調到長沙市花鼓戲團培養年輕演員,1981年被調到長沙市文聯。

1962年,盧瑾瑜在湖南省人民廣播電臺錄製《焚香記》中打廟告神一折,由剛學戲不到一年的李谷一為她配演丫環一角,李谷一飾演的丫環角色只有念白,幾句俏皮可愛的念白將丫環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這段錄音應該是我們現在能夠聽到作為戲曲表演藝術家李谷一的最早錄音了,1962年,18歲左右。

盧瑾瑜在她藝術黃金時期與學戲不久的李谷一一起演出錄音的還有《不準出生的人》,她與李谷一分飾青年和少年「尼瑪」,同時還飾演母親央金。

1965年7月,湖南花鼓戲團選送的《補鍋》《打銅鑼》《烘房飄香》三個現代小戲轟動了中南五省戲劇觀摩大會,盧瑾瑜是《烘房飄香》中林裡香的A角,李谷一是《補鍋》的A角。李谷一更幸運,陶鑄拍板,《補鍋》《打銅鑼》演出的同時,迅速由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成舞臺藝術片向全國公映,《烘房飄香》次年也由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成舞臺藝術片,不過主角由從戲校畢業不久的劉趙黔擔任。《烘房飄香》因文革開始,並未對外發行公映,但是造就了藝術家歐陽覺非與劉趙黔一對伉儷。

戲劇觀摩大會結束後,湖南的三部戲都被挑中進京匯報演,並在南京、上海、武漢等多地進行下鄉巡演,不過巡演時,《烘房飄香》的主演由湖南花鼓戲劇院另一位大腕兒梁器之擔綱。在京匯報演出時,三部小戲還被中唱灌錄了密紋唱片,《補鍋》1966年出版,《打銅鑼》一直到1978年才出版,盧瑾瑜的《烘房飄香》被中唱首先錄製,沒有見到發行的密紋唱片。

● 花鼓戲《不準出生的人》中李谷一唱段欣賞

● 李谷一:祖國之戀 (影視歌曲105)

● 李谷一演唱花鼓戲《打鳥》片段《繡花》

● 《梨園闖關我掛帥》李谷一帶領三位青年演員唱響花鼓戲

● 央視【跟我學】之李谷一與花鼓戲

● 李谷一:愛我家(大海一粒沙)

相關焦點

  • 晉劇、秦腔、越劇同唱一齣戲《打神告廟》盡顯千古悲憫情
    今晚21點20分,晉劇名家苗潔、秦腔名家齊愛雲、越劇名家陳飛齊聚湖北衛視《戲碼頭》,同一出《打神告廟》,不同劇種、不同演員、不同呈現方式,角兒們用各自最擅長的方式詮釋著敫桂英坎坷多舛的悲慘命運,一時間精彩紛呈、各有千秋。
  • 李谷一主演花鼓戲《補鍋》的劇照為長沙民間戲曲留下精彩一筆
    楊恩壽從清同治元年至同治九年所記日記中,提及戲曲演出活動者300餘處,其中關於湘省戲曲活動280多處。戲曲班社有17個,演出劇目共計140多個。連臺大戲有《精忠傳》《封神傳》。演得較多的有《二度梅》《玉堂春》《定軍山》等。演出場所67處,長沙一地即有55處。分布在各個寺廟、宮殿、祠堂、會館、官署及個別酒館之中,僅祝融宮(火宮殿)演出就達40次之多。
  • 放歌春晚《難忘今宵》貳——歌與人生李谷一的音樂故事之六
    (二)李谷一與眾歌唱名家組合,《恭賀新禧》歡天喜地開場大拜年由於84春晚演員數量大幅增加,將個人演出節目數量進行了壓減,導演組預先安排李谷一獨唱《迎賓曲》《跳吧,年輕的夥伴》《那就是我》《難忘今宵》四首歌曲,還與姜昆對唱花鼓戲《劉海砍樵》,李谷一是獨唱任務最重的演員。
  • 李谷一的「十個第一」
    李谷一的「十個第一」著名歌唱家李谷一開創了一代歌風。她從藝近六十年,演唱歌曲800多首,她注重民族聲樂的傳承弘揚和創新發展,為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一、1965年,花鼓戲第一次搬上銀幕的《打銅鑼 補鍋》,由李小嘉和李谷一等主演,受到中央首長的關注,這也是花鼓戲走出湖南的契機。1984年,李老師在春晚演唱了花鼓戲《劉海砍樵》,為花鼓戲的傳承和推廣做出了貢獻。2015年被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花鼓戲傳承人」稱號。
  • 李谷一二婚丈夫去世,夫妻相伴三十幾年,給唯一的女兒取名有深意
    聽過李谷一在老師在錄音棚的錄音後,她無可挑剔的演唱會讓很多人明白,原本傳說千真萬確,傳奇尚在人間。 兩遍齊活,前後用時不到半個鐘頭,李谷一這是何等的功力?
  • 豫劇《情斷狀元樓》打神告廟唱腔表演分析
    摘要:《情斷狀元樓》是豫劇舞臺上的傳統經典劇目,後經楊蘭春導演復排,又得豫劇作曲家耿玉卿老師重新創作,使這臺傳統豫劇又開啟了一篇華麗的篇章,尤其是《打神告廟》一折,在每年的戲曲大賽中都會作為決賽劇目出現在舞臺上,在2016年鄭州戲曲大賽中,我通過塑造《打神告廟
  • 悠悠歲月裡,他與花鼓戲三十年不解之緣
    花鼓戲《蘆林會》選段 張光武 謝哲03:49來自益陽故事湖南花鼓戲益路花鼓形成於清代道光鹹豐年間,流行於益陽、嶽陽、長沙等地。益路花鼓的聲腔,主要有打鑼腔調、川調等。湖南花鼓戲益路花鼓的打鑼腔又可分為[八筒牌子]、[琅腔]、[老辭店調] 等幾個曲調系統。 「八筒牌子」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曲牌系統。
  • 張藝興版《劉海砍樵》霸氣佔榜 李谷一花式點讚
    據統計,張藝興改編版的《劉海砍樵》有超過一千四百萬聽眾收聽,歌曲更是成功地吸引了原唱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老師的關注,她給予了極高評價。不僅如此,張藝興版的《劉海砍樵》在音樂榜單上也是火力全開,一舉拿下多個第一,張藝興變身實力人氣兼具的改編王。
  • 李谷一丈夫去世,曾是妻子歌迷,從女兒名字能看出夫妻倆有多恩愛
    最近,內地男歌手付笛生(又名:付笛聲)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段視頻,透露了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丈夫去世的消息。視頻中有著名歌唱家李谷一丈夫肖卓能的照片,也有李谷一和丈夫兩人的合影,背景音樂配上了一首李谷一演唱的《絨花》,寄託哀思。付笛生還發文表示:「今日陪伴恩師李谷一再送肖伯伯一程」。
  • 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7幅書法作品鑑賞,專家:字體有蒼勁之美
    李谷一李谷一的書法用正氣、灑脫、傳神這三個詞來形容,我想是恰到其分的。李谷一的書法的表達上,充分地展示了心到、筆到、傳神的特點。我們觀看李谷一老師的書法,會被她字裡行間的清晰表意、書寫流暢、以墨表情的風格所折服。如果說李谷一的歌清雅、亮麗、細膩、情;那麼它的書法一定是豪放、粗獷、擬古、脫俗、追求致遠的。李谷一不論是在唱歌還是在書法上的修為,都是各具千秋,神態各異,即所謂千嬌百媚,各顯神氣。李老師的書法很不錯,寫出了自我,寫出了性格。不拘小節,筆走龍蛇,運行流暢,心快手快,不拖泥帶水,口直心快的李谷一真。
  • 李谷一丈夫去世,享年82歲,與她離婚的金鐵霖如今過得怎麼樣
    說到李谷一,就想到每年春晚,由她壓軸表演的《難忘今宵》。她的愛人肖卓能因病去世,享年82歲。近日,付笛生在社交平臺上送老人最後一程。對於李谷一來說,那個疼她愛她的男人已經不在了。在此之前,她還有過一任丈夫金鐵霖,兩人是師生戀,雖然受到了世俗的阻礙,兩人仍然堅定的在一起。
  • 《朝陽溝》選段|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愛雲早年演唱錄音:看見了新被子...
    點擊播放 GIF 0.1M秦腔《朝陽溝》選段李愛雲 飾 栓保娘>西安尚友社早年演出錄音唱詞看見了新被子實在難過罵一聲親家母真是妖婆我的兒你的女把親定過不叫她來見我所為什麼
  • 「我不是賢妻良母」李谷一痛失最愛,付笛生發文14個字引誤會
    6月3日,付笛生發文:陪伴恩師李谷一再送肖伯伯一程。付笛生是李谷一的學生,他發的這14個字引起大家誤會,以為是李老師病重,他趕緊在評論區解釋:「肖先生是李谷一老師的愛人,可能是我表達的不夠清楚,多多包涵。」
  • 李谷一獨唱《一生最美是青春》,配24歲趙娜和25歲陳燁,誰更美?
    李谷一獨唱《一生最美是青春》,配24歲趙娜和25歲陳燁,誰更美?李谷一,1944年11月10日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祖籍湖南長沙,中國內地女高音歌唱家、演員,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1年,李谷一被選入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成為演員,從此開始了她的舞臺生涯。
  • 20年前,李谷一怒揭東方歌舞團腐敗內幕,遭遇死亡威脅:我槍斃你
    這個人就是李谷一老師。01.李谷一出生在1944年代的雲南省昆明市,從小的時候就對藝術一方面有著濃厚的興趣。之後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更是在唱歌這方面有著非常執著的痴迷。在學校上學期間,李谷一也是非常的認真,把整個是身心都投入到了這裡。而幸運的便是在學院畢業後,李谷一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貴人的的指點,成功的成為了央視的獨唱演員。在1986的那一年,李谷一正式擔任了中國輕音樂的團長一職位。
  • 李谷一2段情史:一婚嫁恩師,二婚嫁粉絲,76歲看似只46歲模樣
    01李谷一,1944年出生,祖籍湖南,父母都是老師。她從小就生活在嶽麓山大學城,這樣的成長環境,造就了她勇敢潑辣的性格。在學校裡,她是女同學的保護傘,哪個男生敢欺負女同學,她就敢罵敢打,以至於班裡的男生都怕她。
  • 《我和我的祖國》創作和發行於1985年,是李谷一原唱
    它是張藜作詞、秦詠誠作曲、李谷一原唱的愛國主義歌曲,創作和發行於1985年。歌曲長度:3分56秒。李谷一在第一次錄音該曲時把歌詞改了,張藜最初寫的是「你用你那母親的脈搏和我訴說」,李谷一怕老百姓聽不清楚、不能直接理解,改成了「你用你那母親的溫情和我訴說」。李谷一告訴張藜後,張藜堅持自己的詞,認為自己寫的是「詩一般的語言」,為此他們還交鋒過。
  • 52歲的張也:乾媽李谷一,登25次春晚,離異後至今未婚無子女
    52歲的張也:乾媽李谷一,登上25次春晚,離異後至今未婚無子女 2020年的春晚舞臺中少了一位熟悉的聲音,那就是蔡明老師。 後來才得知蔡明老師退出了春晚的舞臺。
  • 喜劇性是湖南花鼓戲要打好的一張牌
    原標題:喜劇性是湖南花鼓戲要打好的一張牌 湖南花鼓戲《桃花煙雨》劇照作為由地方小戲躋身到有代表性的地方大劇種,湖南花鼓戲的發展速度之快、生命力之頑強,在現存的348個戲曲劇種中顯得十分特殊。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湖南省花鼓戲劇院)在劇種發展中起著領頭羊的作用,多年來,該院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國影響的經典劇目,包括《打銅鑼》《補鍋》等代表作;改革開放以後,代表性劇目《劉海戲金蟾》傳播到了國外;近年來又湧現出《老表軼事》《我叫馬翠花》《蔡坤山耕田》等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