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9年1月10日王莽正式篡漢稱帝,改國號為「新」

2021-01-13 網易

西漢

  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是漢朝的一部分,與東漢合稱兩漢。前206年劉邦被西楚霸王分封為漢王而建立政權,後經過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劉邦取勝後,前202年最終統一天下,在定陶縣 (今屬山東省)稱帝,定都洛陽,國號為「漢」。後都長安,項羽以「巴蜀漢中四十一縣」封劉邦,以治所在漢中稱「漢王」,稱帝後遂以封國名為王朝名。又劉邦都城長安位於東漢時期都城洛陽之西,為加以區別,故史稱「西漢」,有時又以都城與東漢時的都城洛陽的相對位置代稱為「西京」。而西漢在東漢之前,因此歷史上又稱前者為「前漢」。諸葛亮在《出師表》中亦將西漢稱呼為「先漢」。

  西漢建立後,劉邦廢秦苛法,實施道家的無為而治,休養生息。減輕賦稅和徭役,釋放部分奴婢,抑制富商,限制土地兼併,並且獎勵開荒,使漢初經濟得到恢復。文帝、景帝時繼續重視農業,鹽鐵等手工業及商業也有發展,故稱為文景之治。

  西漢初期分封諸侯王,而後地方諸侯王勢力膨脹,最終導致在景帝時出現了「七國之亂」,平叛後諸侯王勢力被削弱。

  武帝時是西漢的鼎盛時期。國家統一貨幣,鑄五銖錢,嚴禁私鑄錢,鑄鐵業實行國家專營,實行均輸法、平準法,朝廷財政收入大增。在這基礎上,武帝採取了積極的對外政策。北方匈奴長期以來是漢朝主要邊患,武帝發動了三次戰役打擊匈奴,使匈奴遠徙漠北,保證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邊地屯田,修長城,築烽燧,並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中亞的貿易通道。絲綢之路的開闢,促進歐亞大陸文化貿易的交流。武帝還採用儒生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教授五經,使經學成為食祿的工具。當時又建立藏書庫,整理圖籍,使文化得到發展。史學家司馬遷寫下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漢昭帝、漢宣帝、漢元帝時,西漢政權穩固,特別是平民天子漢宣帝與自己的貧賤之交許平君許家結為姻親聯盟,政治穩定,這個聯盟一直延續到漢成帝孝成許皇后。漢成帝時漢成帝的舅舅、舜的後人王鳳與許平君的堂弟、孝成許皇后的父親許嘉並立為大司馬車騎將軍。後來小許皇后失寵、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崛起,漢成帝沒有男性後代,王鳳、王莽逐漸控制了政權,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繼為大司馬大將軍。漢哀帝時,王莽企圖用「再受命」的辦法來解決危機,結果失勢。平帝時,王莽復起,通過一系列手段來為支持自己篡位奪權做準備。平帝病死,孺子劉嬰立,王莽見有機可乘,於初始元年(公元9年)廢孺子嬰,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新」,西漢亡。西漢一共210年。假如不算少帝、昌邑王(廢帝)劉賀等一些在位時間較短且為呂雉等人的傀儡皇帝的話,西漢一共經歷了11代皇帝、12代君主(因為孺子嬰沒有當上皇帝,僅僅當了3年的皇太子)。也有人把新朝滅亡後在長安重建漢室的更始帝算作西漢最後一位皇帝,但劉秀建立的東漢並不視其為漢朝皇帝,因此歷史說法存在爭議。

  漢疆域最鼎盛時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頭及巴彥淖爾一帶)、居延海乃至外蒙古,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廣平省),東至右北平和遼東半島,西部至青海湖、河西四郡,新疆廣大地區各政權臣服於漢朝。

  西漢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闢,對外貿易繁榮,耕地擴大,冶金和紡織技術先進,現在鞏縣鐵生溝遺址發現的低溫炒鋼爐在世界冶金技術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西漢是中華文化的高峰,通過絲綢之路和各國往來頻繁,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西漢定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陵寢遍布關中,文物遺存十分豐富,顯示出「漢並天下」的時代風貌。漢朝後華夏族出現了新的自稱「漢族」。

  

王莽

  

  王莽為舜的後代,濟北王田安六世孫,即陳國、田齊之王裔,田家失國後,齊地的庶民卻依然稱呼田家為「王家」,日久,田家由田姓改為王姓。

  王莽原籍濟南郡東平陵。漢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時父親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儉樸,飽讀詩書,結士,聲名遠播。

  王莽對其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鳳臨終時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漢成帝時,西漢陽朔三年(前22年),王莽初任黃門郎,後升為射聲校尉。王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窮人,甚至賣掉自己車馬接濟窮人,深受眾人愛戴。其叔父王商甚至上書願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讓給王莽。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騎都尉及光祿大夫侍中。綏和元年(前8年)繼他的三位伯、叔之後出任大司馬,時年38歲。

  翌年,漢成帝去世。漢哀帝繼位後傅太后、丁太后及其外戚得勢,王莽免官,隱居新野。其間他的二子王獲殺死家奴,王莽逼其自殺,得到世人好評。

  元壽元年(前2年)其回京城居住。元壽二年(前1年)漢哀帝去世,並未留下子嗣,由太皇太后王政君掌管傳國玉璽,王莽任大司馬,兼管軍事令及禁軍,立漢平帝,得到朝野的擁戴。元始元年(1年)王莽在推辭再三之後接受了「安漢公」的爵位,將俸祿轉封兩萬多人。元始三年(3年)王莽的女兒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號宰衡,位在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被加九錫。元始五年(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后王氏命王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或「攝皇帝」。從居攝二年(6年)翟義起兵反對王莽,有人開始不斷借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初始元年十一月戊辰(9年1月10日),另一說為公元8年12月。王莽正式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封孺子嬰為定安公。是為始建國元年。

  他當上皇帝後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五均賒貸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不停恢復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由於政策多存在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不斷挑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另外措施又不合時宜,所以措施如王田制推行四年便令民怨沸騰。這可見於當時的中郎將區博所言:「井田雖聖王法,共廢久矣。」漢學家馬端臨《文獻通考》所言:「廢之於寡,立之於眾,土地有列在豪強。」

  此外,王莽外交政策極為不當。他將原本臣服於漢朝的匈奴、高句麗、西域諸國和西南夷等屬國統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為「侯」。又收回並損毀匈奴單于之印璽,改授予新匈奴單于之章;甚至將匈奴單于改為降奴服於,高句麗改名下句麗;各國因此拒絕臣服新朝,造成邊境戰爭不絕。

  天鳳四年(17年)各地民軍紛起,有赤眉及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地皇四年(23年)王莽在南郊舉行哭天大典。同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終年68歲,並被校尉公賓就斬其首,懸於宛市(今宛市鎮)之中,新朝滅亡。其頭顱後來被各代收藏,直到西晉元康五年(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大火,王莽的頭顱被焚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歷史小知識:中國歷史上一位年僅十五歲的皇太后,王莽篡漢稱帝
    歷史小知識:中國歷史上一位年僅十五歲的皇太后,王莽篡漢稱帝文/向兒聊歷史傅皇后(前15?—前1),西漢末河內溫縣人,孔鄉侯傅宴之女,傅太后侄女,漢哀帝劉欣堂姑,後為劉欣皇后。劉欣在十五、六歲為定陶王時,由祖母傅太后作主,娶堂姑傅氏為妃。
  • 王莽篡漢稱帝的完整始末
    意思就是,一千個人裡,就有一千個對哈姆雷特的看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特有的理解,那麼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個具有爭議性的男人就是--王莽。王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新王朝怎麼來的呢?兩個字回答:「篡漢」。先簡單介紹一下原委,漢元帝是漢宣帝與嫡妻許平君所生之子,西漢第十一位皇帝,劉奭。
  • 一生真偽復誰知——封建社會的復古主義者,如何評價篡漢的王莽?
    新朝(9年1月15日—23年10月6日),是繼西漢之後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9年1月15日),王莽廢漢孺子(劉嬰)為安定公,改漢歷寅正為醜正,改元始建國,改國號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漢長安城遺址),史稱新莽。
  • 中國歷史上的成功洗腦範例:王莽代漢是如何變成王莽篡漢的
    王莽拒絕接受「賞田」後,先後有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書請「亟宜加賞」,這些人不是王莽用錢「收買」來的,而是他的德政換來的。人心向背,是「天人合一」政治哲理的根本。公元6年王莽為「攝皇帝」,天下出現了許多符策,不外是說漢德已衰,新聖人已出現。這些玩意兒,多數是揣摩王莽心思以求榮利之徒,為了迎合王莽造出來的,也可能是王莽授意為之。
  • 中國歷史故事-王莽篡漢
    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鄲大名縣), 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侄
  • 王莽54歲稱帝67歲去世,篡漢前他在幹啥,難怪被懷疑是「穿越者」
    導言王莽初始元年冬(公元9年1月15日),建立新朝,年號「地皇四年(公元23年10月6日),綠林軍王莽這一個角色,熱議話題性一直很高。一提到他,許多 人們都明白,不就是那個「穿越者」皇帝嘛!之所以會說他是「穿越者」皇帝,是由於王莽篡漢以後,諸多改革創新舉措太過「超前 」,好像有當下社會發展的跡象。他好像突然出現在歷史長河當中,一手創建「新朝」,瞎折騰了十五年以後,在五千年歷史裡翻了個小浪花就消失了,給人一種當代人穿越過「皇帝癮」的感覺。
  • 王政君之侄王莽是如何篡漢立新的?
    新帝名叫王莽,是王曼之子,是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新潮的唯一皇帝,他為人虛偽狡詐,陰險毒辣,但又很有謀略,他篡漢自立,建立新朝,託古改制,卻倒行逆施,禍國殃民,最後天下大亂,他也被起義軍殺死,連屍骨都不得存留,短命的新朝也只有他這一位皇帝,就滅亡了。
  • 王莽篡漢
    今天我給小朋友講的,是《王莽篡漢》的故事。西漢末年,在經歷漢武帝盛世之後,元、成、哀、平幾個皇帝一代不如一代;不但治國能力極差,而且短命。倒是漢元帝不經意選中的皇后王政君,身體健康壽命長;這四個皇帝在位期間,王皇后一直盡心盡力地輔佐他們治理天下。據記載,王皇后讓自己的兄弟、侄子擔任官員,曾經創下一天之內任命五個王姓侯爵的記錄。
  • 你所不知道的歷史!之中國歷史上使用最多的國號!
    漢宣帝時期,設置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漢元帝即位後,皇權旁落、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西漢開始走向衰敗。公元8年王莽廢除孺子嬰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漢滅亡。玄漢更始政權(23年3月—25年10月)是中國歷史上承新朝下啟東漢的過渡政權。
  • 【歷史上的瘟疫】終結王莽新朝的大瘟疫
    這樣沽名釣譽的事例還有很多,《漢書》就一針見血地指出,王莽一心求名,還是那種「擅長矯揉造作卻能坦然而不知羞愧的人」。由於西漢國運衰頹,王莽表現出的德行,很快贏得朝野內外的好感。漢成帝以他為賢,朝野名流亦頗多稱讚。王莽因而一路平步青雲,不到四十歲就當上大司馬。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漢哀帝去世,九歲的漢平帝即位,太后王政君臨朝稱制,改元元始。王莽任輔政大臣,大權在握。
  • 劉秀為何沿用「漢」做國號甘願做繼位皇帝?大逆不道的罪名傷不起
    這是劉秀的帝王之術,加上「民心思漢」,西漢這個幾百年的歷史招牌,又怎麼可能會因為王莽的十幾年「新」朝就被遺忘呢?01、匡扶漢室是反莽的口號,民心所向,不得不從王莽篡漢後,由於天災人禍,各地起義不休,不管姓不姓劉,反正師出有名打你沒商量。
  • 王莽篡漢或許是個偽命題,因為這次的性質可謂空前絕後
    王莽篡漢,指的是西漢末年,西漢權臣王莽脅迫西漢末代太子劉嬰將皇位禪讓給自己,隨後建立新莽王朝。對於王莽的口碑,歷來都以負面評價為主,不過,從某個角度來說,王莽篡漢其實是一個偽命題,那麼,這個命題失誤在哪裡?
  •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83個王朝,它們的國號都是怎麼來的?
    劉邦攻滅項羽後,遂以漢為國號,定都長安。新,王莽篡西漢,於公元前8年稱帝。因王莽初年被封為新都侯(今河南新野),篡漢後遂以新為國號。東漢,王莽新朝滅亡以後,群雄並起,天下大亂。劉邦後裔劉秀於公元前25年攻滅群雄,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因相對於長安,洛陽地理位置在其東,史稱東漢。魏,曹操曾被漢獻帝封為魏公,後升為魏王。
  • 同樣的改國號,漢朝和唐朝的,歷史結局卻完全不同!
    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此時武則天(公元624-705年)已經66歲了,在那個年代已經算是高齡,但是她卻還能稱帝15年,甚至比一些朝代的時間還要長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漢」是我們的民族,但在歷史上漢不僅是一個民族更是很多政權的國號。能湊齊東南西北的也只有漢了。晉只有東晉西晉沒有南晉北晉,宋只有南宋北宋,沒有東宋和西宋。而漢既有東漢西漢,還有南漢北漢。另外漢還是歷史上用過次數最多的國號。
  • 王莽:被稱為穿越者的皇帝,王莽改制,體會到了現代社會的氣息
    等他拿到大司馬之位後,連殺二皇,登基稱帝,這一段歷史被稱為"王莽篡漢"。這本是一個平平無奇的篡位故事,但是,因王莽稱帝後的種種政策與如今的社會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所以王莽身上被籠罩了神秘的色彩,以至於有人說王莽其實是"穿越"過去的。
  • 王莽篡漢,人心向漢,為何曹丕篡漢時,人心不再向漢了呢?
    王莽的結局很不好,他的新朝是在一片恢復漢室的反對聲中被推翻的,他自己的結局也很不好,最後落得個傳首街巷的結局。相比之下,曹丕篡漢則順利許多,也並未遇到什麼阻力,兩人是一個不錯的比較對象,所以這裡存在一個問題:為何王莽篡漢,人們要反對他,而曹丕篡漢以後不見得有人出來反對呢?
  • 劉備政權國號為「漢」,為何世人稱其為「蜀」
    而將東漢三分天下的曹魏、劉蜀、孫吳明顯就是三個新的政權國家,就算孫備勉強承襲漢統,依然難以令世人信服。因此,劉備政權國號「漢」的虛名,被「蜀」的實名所代替。一、東、西兩漢皆為大一統國家,而偏安蜀地一隅的劉備政權實難承載「漢」名公元前202年8月12日,漢高祖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定都長安,成為繼秦朝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
  • 中外歷史同時空之歷史上的12月10日
    歷史上的12月10日 中國 東漢獻帝禪位,曹丕當上皇帝,改國號為魏 在1800年前的今天,220年12
  • 靖難之役後,篡奪侄子皇位的朱棣為何不改國號「明」為「燕」呢?
    要以「燕」為國號,那朱棣可就算坐實了亂臣賊子之名!歷來會更改國號的,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亂臣賊子。劉邦反秦,得以改秦為漢。王莽篡漢,得以改漢為新。曹丕篡漢,得以改漢為魏。司馬炎篡魏,得以改魏為晉。劉裕篡晉,得以改晉為宋。李淵反隋,得以改隋為唐。趙匡胤篡周,得以改周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