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徐氏圖騰釋義
無論是遠古的氏族社會,或者是當代的原始民族,每一個氏族組織都有自己所崇拜的圖騰。所謂圖騰,原系北美印第安語,意為「它的族類」或「它的親族」,即指民族以某種動、植物作為本族的徽號。被崇拜為圖騰的動、植物,禁殺、禁食,不容侵犯。
圖騰制度,它在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人們的社交、婚姻、宗教等一切活動都離不開圖騰,把圖騰視作氏族的保護者和象徵,受到全氏族成員的特別愛護。這對于氏族血緣共同的鞏固和氏族的團結,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圖騰崇拜所反映萬物有靈的觀念,成為原始人重要的信仰和維繫氏族的精神支柱。
徐是淮夷一支的族稱,由「餘」和「太陽鳥」組成。(左邊是玄鳥向日,暗合徐氏始祖由鳥所生的傳說。)「餘」本是「俞」,類似箭矢的尖鋒,它裝在天竿華表建木的頂端,指向中天,用它來代表「天齊」(天的肚臍),也就是「中央」。這個形狀在7400—7000年前的湖南黔陽高廟遺址的陶器刻符和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的陶器和骨雕上的刻符上,都已出現 為天竿俞,其下的「一」是「相風儀」(風向標),下面的「八」是幹欄支架與分判歷度的標誌。「餘」立在三層壇臺上,合起來表示「徐地」 。弇茲、皋陶、徐偃王為始祖。
這樣一看,「徐」就是一個典型的象形字加會意字了。
徐夷有崇拜高山的傳統,每到一處,均樹立「徐山」。秦始皇是贏姓趙氏,本是東夷所出,與徐同姓(徐是贏姓徐氏),所以秦始皇專程從西部到泰山奠基,必是家族文化的影響。
皋陶之族及其後裔徐夷的圖騰為鳩,皋陶之「皋」正是鳩鳥之義,「陶」乃是「皋」的尾音。《水經·濟水注》引《廣志》云:「楚鳩,一名嗥啁。」「嗥」即「皋」之諧音;「啁」與「陶」同韻音近,亦為尾音。故「皋」或「皋陶」與「鳩」上古時音義均同。證據還可以補充很多,例如:春秋時舒夷群落中有舒鳩(在今安徽舒城境);《左傳》襄公三年及杜註記又有鳩茲,在今安徽蕪湖市東四十裡,「鳩茲」又作「皋夷」,可見「皋」之與「鳩」的確相通。今安徽金寨縣天堂寨一帶上古亦曾是鳩茲國所在。天堂寨南麓的羅田縣九資河就是「鳩茲」演變後的諧音。
徐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一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66 %。在韓國日本有徐姓後裔。徐姓文人雅士眾多。堂號來歷膾炙人口。如「聖交堂」 又名「麥飯堂」是講宋朝名士徐大受與聖人朱熹一見如故,貧窮的徐大受用蔥花湯和麥飯來招待朱熹,二人卻很 高興,歷史上傳為佳話。字行輩份分支甚廣,如浙江山陰清溪徐姓字行為:「 洪維祖德,朱虎為儔,佐舜贊禹,盡獻嘉謀,澤延東海,望重南州,忠考濟美,義烈楊休, 奕葉礽來,永保徽猷。」 「徐姓尤以江蘇、廣東、浙江、四川、山東、江西、安徽人數最多,上述七省的徐姓約佔全國漢族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而據百家姓:趙,秦,費,裴,徐,嬴 本屬同宗。都是伯益處的後人。伯益之子徐若木正是徐姓得姓之祖。五代時,李升改姓徐,名知誥,其後代亦以徐為姓。周公的長子伯禽,受封於魯國,分到了「殷民六族」,中含徐姓,是傳說中的徐姓源起。伯益就是本來禹(請注意禹的活動範圍)要禪位的人,但是被禹的兒子啟殺死。啟建立了夏朝而伯益的父親是皋陶,是禹打算禪位,但是死於禹之前。而皋陶因為同是李姓的祖先被唐玄宗封為「德明皇帝」。皋陶和堯、舜、禹同位列「上古四聖」。是「司法鼻祖」。民間和神話中有關於他的許多傳說。這些傳說似乎應驗了圖騰的意義。大業娶黃帝父親所屬的少典氏族之女女華為妻,生子名叫繇,即歷史上著名的傳說人物皋陶。皋陶,是華夏文明的奠基人。皋陶是黃帝之子少昊之後。而皇帝和炎帝共同的祖先是少典。少典是有熊國國君。少典之前,大概是母系氏族社會了。後來徐偃王興起的徐國,歷經數百載,幾多興衰,創造了輝煌的徐文化,和後來興起的蘇南的吳文化並行,後來被吳王闔閭打敗。徐文化和吳文化共同構成了江蘇地區的兩種主要文化。分別位於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可以稱江蘇是徐吳文化,也可以說是吳韻漢風。
到這裡,似乎和聖經裡記載的創世記古聖賢的生辰脈絡很相似。中國文明源遠流長,氏族脈絡清晰可考。相對於西方文明,中華文明似乎是一種信仰祖先的宗教。從來就沒有誕生過類似西方上帝那樣的全知全能的神。即便是後來接受了佛教,如來也是修煉成佛的,而不是上帝那樣的創造了世界的一開始就全能。當上古文明結束,中古文明開始之後,出現了類似孔子這樣的信仰。一句話,西方信的是神,我們信的是人。越老地位越高。皋陶的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至今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種領域。中國文化中備受推崇的是孝道,百善孝道為先。這就是中華文明
第二節 中華徐氏堂號彙編
東海堂 八龍堂 報本堂 悖敘堂 承德堂 承宗堂
持敬堂 持敬堂 崇本堂 崇德堂 崇雅堂 崇義堂
初學堂 鋤經堂 垂裕堂 純嘏堂 賜書堂 萃裕堂
存桂堂 敦五堂 敦敘堂 燦霞堂 滋德堂 敦本堂
敦厚堂 敦睦堂 風月堂 奉先堂 孚受堂 古十笏堂
固本堂 光裕堂 桂裡堂 懷德堂 會友堂 鴻緒堂
集賢堂 靜廉堂 景高堂 繼志堂 角傑堂 教忠堂
景高堂 敬愛堂 敬宗堂 聚順堂 崑山堂 禮耕堂
立本堂 立德堂 留餘堂 倫敘堂 名正堂 南州草堂
南陵堂 南陔堂 寧壽堂 慶衍堂 如在堂 善風堂
世德堂 世祿堂 壽豈堂 壽怡堂 樹德堂 雙杉堂
雙石堂 順德堂 思本堂 思德堂 維新堂 位思堂
文苑堂 五鳳堂 五桂堂 五全堂 五雲堂 西山堂
顯承堂 孝倫堂 孝思堂 修吉堂 徐倫堂 敘倫堂
雪山堂 西山堂 遜錦堂 修吉堂 雅歌堂 燕詒堂
詒燕堂 迎恩堂 雍肅堂 永睦堂 永思堂 永綏堂
餘慶堂 餘慶堂 正倫堂 正誼堂 止敬堂 志讀堂
忠亮堂 種德堂 追遠堂 橫山堂 三水堂
第三節 東海堂的由來
堂號是一個姓氏的特殊標誌,它能顯示該姓氏發源的地理關係。在家譜中,堂號具有聯繫姓氏與宗親關係的意義,也是尋根問祖的重要線索之一。堂號名稱一般取自於郡號或者為紀念家族始祖或本姓名人而自創。
徐姓興旺發達於東海之濱,即漢之東海郡地,故稱東海郡望,並以「東海"名堂。雖然還有以「琅琊」、「東莞」、「濮陽」、「高平"等大名堂者,此乃徐氏支派為當地郡望之記載,溯其本源,皆為若木、偃王之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