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鞠峰】前幾天,美國《紐約時報》發布了一則非常「紐約時報」的招聘廣告。這家自由派旗艦媒體「誠招」一位駐俄記者,宣稱這份工作中他/她要前去報導「神經毒劑、軍火商、特工、新冠肺炎患者」等等,藉此抹黑俄羅斯。
面對這份「陰陽怪氣」的招聘,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昨日(22日)的回應堪稱一絕。
她在臉書發帖反問:《紐約時報》有權力讓他們的記者,到這種「非人道」的環境中工作嗎?並借用美國反種族歧視示威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M)口號諷刺道:「美國記者的命也是命」啊。
「在美國『舒舒服服』工作吧。不用來俄羅斯,你們一樣可以胡編亂造(You can lie remotely)。」扎哈羅娃寫道。
先來看看《紐約時報》11月16日發布的這條招聘廣告,可以說非常有這家媒體的風格。
《紐約時報》招聘駐俄記者廣告 (截自該報社網站)
在「職業描述」(JD)中,報社先不提任何關於這份工作的需求,上來就寫「普京的俄羅斯仍然是世界上最有新聞價值的地方。俄羅斯對敵人派遣裝備神經毒劑武器的軍隊;通過網絡行動在西方製造混亂,玷汙其民主體系、弘揚自己的假民主;還在世界各地部署軍事承包商,秘密擴大其影響力。國家內部,醫院被新冠病人塞滿,總統卻在自己的別墅裡躲著。」
話鋒一轉,《紐約時報》說「如果這聽起來像你想報導的地方,有個好消息:我們有個駐俄記者的職位空缺。」
在寫招聘需求時,這則廣告依然寫滿對俄羅斯的抹黑:「我們要找的人,願意穿越11個時區,追蹤報導那裡的民眾,那裡的人民對於政府腐敗、任人唯親、過度依賴自然資源而造成的經濟困頓越來越失望。」
「這份工作還給你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報導世界上最有個人魅力的領導人之一——普京。」「他正在推進修憲,預計還將掌權許多年。」
最後,這家報社才列出崗位需求,包括「出色的寫作技巧、合作能力」等等。
針對這份充滿了意識形態與抹黑的奇葩招聘,俄羅斯外交部官方臉書帳號11月22日發布發言人扎哈羅娃撰寫的評論。
扎哈羅娃先貼出《紐約時報》的招聘對於俄羅斯的種種描寫,然後稱「先不必說裡面的偏見和恐俄心態,這個職位上的人要怎麼做才能討到飯吃也不用解釋,美國的『獨立』媒體是如何看待它們的讀者的,通過這份招聘也可見一斑。」
「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我:《紐約時報》有權力讓自家的記者冒生命風險,把他們送到如此不人道的環境中工作嗎?如果(它們的)編輯部不在乎,這份招聘信息提到的國家(俄羅斯)裡,那些負責任的公民應當在乎,例如為入境者發籤證和認證的人。」
「美國記者的命也是命,即使《紐約時報》的記者也是。」扎哈羅娃寫道。
「繼續在美國舒舒服服地工作吧,別為了編點傳說故事,冒上面的那些『風險』。不用來俄羅斯,你們一樣可以胡編亂造。」扎哈羅娃稱。
最後,扎哈羅娃還借用了尼採的名言諷刺道:美國媒體在與「怪獸」戰鬥的過程中,自己也不知不覺地變成了「怪獸」。尼採曾說過「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 (圖源:澎湃影像)
渥太華大學教授保爾·羅賓森(Paul Robinson)在21日今日俄羅斯(RT)上發文「總結」了《紐約時報》的這則招聘: 做這份工作,你必須相信所有關於俄羅斯的陰謀論,討厭普京,並且無視事實。
RT稱,近年來,《紐約時報》持續就俄羅斯發布「聳人聽聞」的報導,指控俄給殺死美國士兵的塔利班士兵提供賞金、「幹涉美國大選」等等。這家媒體經常會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發出報導,並且事後再發新聞承認自己不掌握任何證據、但仍然傳播了消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