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陰陽怪氣」招聘駐俄記者,俄方回應絕了

2020-12-23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鞠峰】前幾天,美國《紐約時報》發布了一則非常「紐約時報」的招聘廣告。這家自由派旗艦媒體「誠招」一位駐俄記者,宣稱這份工作中他/她要前去報導「神經毒劑、軍火商、特工、新冠肺炎患者」等等,藉此抹黑俄羅斯。

面對這份「陰陽怪氣」的招聘,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昨日(22日)的回應堪稱一絕。

她在臉書發帖反問:《紐約時報》有權力讓他們的記者,到這種「非人道」的環境中工作嗎?並借用美國反種族歧視示威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M)口號諷刺道:「美國記者的命也是命」啊。

「在美國『舒舒服服』工作吧。不用來俄羅斯,你們一樣可以胡編亂造(You can lie remotely)。」扎哈羅娃寫道。

先來看看《紐約時報》11月16日發布的這條招聘廣告,可以說非常有這家媒體的風格。

《紐約時報》招聘駐俄記者廣告 (截自該報社網站)

在「職業描述」(JD)中,報社先不提任何關於這份工作的需求,上來就寫「普京的俄羅斯仍然是世界上最有新聞價值的地方。俄羅斯對敵人派遣裝備神經毒劑武器的軍隊;通過網絡行動在西方製造混亂,玷汙其民主體系、弘揚自己的假民主;還在世界各地部署軍事承包商,秘密擴大其影響力。國家內部,醫院被新冠病人塞滿,總統卻在自己的別墅裡躲著。」

話鋒一轉,《紐約時報》說「如果這聽起來像你想報導的地方,有個好消息:我們有個駐俄記者的職位空缺。」

在寫招聘需求時,這則廣告依然寫滿對俄羅斯的抹黑:「我們要找的人,願意穿越11個時區,追蹤報導那裡的民眾,那裡的人民對於政府腐敗、任人唯親、過度依賴自然資源而造成的經濟困頓越來越失望。」

「這份工作還給你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報導世界上最有個人魅力的領導人之一——普京。」「他正在推進修憲,預計還將掌權許多年。」

最後,這家報社才列出崗位需求,包括「出色的寫作技巧、合作能力」等等。

針對這份充滿了意識形態與抹黑的奇葩招聘,俄羅斯外交部官方臉書帳號11月22日發布發言人扎哈羅娃撰寫的評論。

扎哈羅娃先貼出《紐約時報》的招聘對於俄羅斯的種種描寫,然後稱「先不必說裡面的偏見和恐俄心態,這個職位上的人要怎麼做才能討到飯吃也不用解釋,美國的『獨立』媒體是如何看待它們的讀者的,通過這份招聘也可見一斑。」

「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我:《紐約時報》有權力讓自家的記者冒生命風險,把他們送到如此不人道的環境中工作嗎?如果(它們的)編輯部不在乎,這份招聘信息提到的國家(俄羅斯)裡,那些負責任的公民應當在乎,例如為入境者發籤證和認證的人。」

「美國記者的命也是命,即使《紐約時報》的記者也是。」扎哈羅娃寫道。

繼續在美國舒舒服服地工作吧,別為了編點傳說故事,冒上面的那些『風險』。不用來俄羅斯,你們一樣可以胡編亂造。」扎哈羅娃稱。

最後,扎哈羅娃還借用了尼採的名言諷刺道:美國媒體在與「怪獸」戰鬥的過程中,自己也不知不覺地變成了「怪獸」。尼採曾說過「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 (圖源:澎湃影像)

渥太華大學教授保爾·羅賓森(Paul Robinson)在21日今日俄羅斯(RT)上發文「總結」了《紐約時報》的這則招聘: 做這份工作,你必須相信所有關於俄羅斯的陰謀論,討厭普京,並且無視事實。

RT稱,近年來,《紐約時報》持續就俄羅斯發布「聳人聽聞」的報導,指控俄給殺死美國士兵的塔利班士兵提供賞金、「幹涉美國大選」等等。這家媒體經常會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就發出報導,並且事後再發新聞承認自己不掌握任何證據、但仍然傳播了消息。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紐約時報》招聘駐俄記者不忘抹黑 俄外交部女發言人回應絕了
    俄羅斯外交部女發言人扎哈羅娃(塔斯社) 海外網11月23日電 大約一個星期前,美國《紐約時報》發布了一個「奇葩」的招聘廣告,要尋找一個「不怕死」的駐俄記者。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2日報導,《紐約時報》對於駐俄記者工作是這樣描述的,未來有機會穿越11個時區,報導世界上最具魅力的領導人之一——俄羅斯總統普京,但接下來卻變味了,列出這位記者可能碰到的「遭遇」,包括神經毒劑、私人軍事承包商、網絡特工和新冠肺炎患者。
  • 俄網友還擊了《紐約時報》
    此前,美國《紐約時報》在招聘網站上自稱「誠招」一位「不怕死」的駐俄記者,宣稱這份工作中會接觸到「神經毒劑、軍火商、特工、新冠肺炎患者」這些負面新聞。22日,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對這則抹黑做了回擊。就在同一天,富有創意的俄羅斯網友們也用《紐約時報》式的「陰陽怪氣」,做了一份「駐美記者」招聘。
  • 不滿《紐約時報》抹黑俄羅斯,俄網友還擊了!
    此前,美國《紐約時報》在招聘網站上自稱「誠招」一位「不怕死」的駐俄記者,宣稱這份工作中會接觸到「神經毒劑、軍火商、特工、新冠肺炎患者」這些負面新聞。 22日,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對這則抹黑做了回擊。就在同一天,富有創意的俄羅斯網友們也用《紐約時報》式的「陰陽怪氣」,做了一份「駐美記者」招聘。
  • 不滿《紐約時報》抹黑俄羅斯,俄網友的反擊比扎哈羅娃還狠……
    來源:環球網此前,美國《紐約時報》在招聘網站上自稱「誠招」一位「不怕死」的駐俄記者,宣稱這份工作中會接觸到「神經毒劑、軍火商、特工、新冠肺炎患者」這些負面新聞。22日,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對這則抹黑做了回擊。就在同一天,富有創意的俄羅斯網友們也用《紐約時報》式的「陰陽怪氣」,做了一份「駐美記者」招聘。
  • 招駐俄記者,美媒發「招聘奇文」抹黑俄羅斯 俄外交部幽默回擊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柳玉鵬】《紐約時報》近日發布一則駐俄羅斯記者招聘啟事,字裡行間有意「妖魔化」俄羅斯,引發俄官方、媒體和民間廣泛反感。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報導,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22日在社交媒體帳號上回擊道:做這個工作不用費勁兒來俄羅斯,俄羅斯也不歡迎您,編瞎話在美國本土就能做。「具有傳奇色彩的」職位《紐約時報》的招聘啟事有意渲染駐俄記者的「驚險刺激」程度,稱這個職位是「具有傳奇色彩的」。
  • 美媒招聘駐俄記者不忘狂抹黑,俄美女發言人火力全開,反擊漂亮!
    美國與俄羅斯這兩個大國之間一直存在著一種微妙的政治關係,「反俄情緒」在多家美媒的刻意渲染下已經成了一種「政治正確」。近日,美媒又開始打著奇葩的幌子「內涵」俄羅斯。大概在一個星期前,美國《紐約時報》發布了一份「特殊」的招聘廣告,聲稱自己正在招募一個「不怕死」的特派駐俄記者,同時還不忘瘋狂的抹黑俄羅斯。對此,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11月22日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諷刺性評論稱,「這個工作編瞎話就行了」。
  • 扎哈羅娃諷刺《紐約時報》招聘駐莫斯科特派記者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瑪麗婭•扎哈羅娃不無諷刺地評論了《紐約時報》在自己網站上發布的關於招聘駐莫斯科記者的廣告。扎哈羅娃指出,《紐約時報》正在招募駐俄羅斯的特派記者,並稱俄羅斯是「普京的、派遣裝備了神經麻痺毒劑的武裝部隊以打擊敵人的俄羅斯」。
  • 中國赴俄醫療專家組抵達莫斯科 俄官員:俄方非常感動
    【環球時報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 張曉東 殷新宇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柳玉鵬 陳欣】俄羅斯新冠肺炎疫情日漸嚴峻。截至12日,該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首次超過2000例,令累計確診人數升至15770人,死亡130例。
  • 俄羅斯使館譴責《紐約時報》「假新聞」
    俄羅斯駐美國大使館27日對美國媒體的不實報導予以譴責,指出美國《紐約時報》所謂俄方「資助阿富汗塔利班襲擊駐阿聯軍」的報導「毫無根據」,是「假新聞」。 當天,俄羅斯使館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紐約時報》的報導對俄方提出毫無根據且匿名的指責,已經給俄羅斯駐華盛頓和駐英國倫敦大使館人員生命安全帶來直接威脅。俄使館敦促《紐約時報》停止報導對生命造成威脅的假新聞。
  • 本以為俄外交部發言人就夠狠了,沒想到俄網友更絕
    紐約時報在前段時間發布了一則招聘廣告,聲稱要招聘一位駐俄記者,並且要求這位記者去報導有關「軍火商、疫情、神經毒劑等」相關內容。對於紐約時報來講,招聘記者不是主要目的,他們是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對俄羅斯進行抹黑,這也是紐約時報最喜歡使用的手段之一。只不過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俄羅斯方面毫不猶豫的進行了反擊。
  • 《紐約時報》:毒販走私者是俄羅斯與塔利班「勾結」的中間人
    此後,俄羅斯駐美大使館才要求美國當局對此做出適當反應。俄外交部指出,媒體報導的是假消息;緊接著,美國總統川普對此事也進行了回應,川普明確表示《紐約時報》背後有人指使製造這樣的假新聞。 7月2日,據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在接受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採訪時指出:「我們應當制裁俄羅斯,就是現在。」
  • 被指資助塔利班襲擊駐阿美軍 俄羅斯使館斥《紐約時報》炮製假新聞
    參考消息網6月28日報導 外媒稱,美國《紐約時報》指責俄羅斯向塔利班組織提供資助以襲擊駐阿美軍,俄方譴責《紐約時報》炮製假新聞。據法新社華盛頓6月26日報導,據美國《紐約時報》當地時間周五報導,美國情報部門得出結論,一支俄羅斯部隊向與塔利班有關聯的武裝分子提供賞金,以殺死美國領導的駐阿富汗聯軍士兵。
  • 俄官方和媒體怎麼應對美媒惡意抹黑報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莫斯科11月2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駐俄羅斯記者 張健)幾天前,一直自詡為「自由派旗艦媒體」的美國《紐約時報》發布了一則「特別」招聘廣告。該廣告「誠招」一位駐俄記者,並宣稱這份工作要求應聘人員前去報導有關「神經毒劑、軍火商、特工、新冠肺炎患者」等熱門話題。
  • 美高級官員點名《紐約時報》報導假新聞,表示無證據表明俄羅斯與...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 奧布萊恩說:「最近幾天,《紐約時報》和其他美國媒體做了有關駐阿美軍方面的報導。 衛星網表示,美國《紐約時報》此前是以「一位不透露姓名的美國情報人員」為消息來源做出報導稱,俄方軍事情報人員向阿富汗塔利班提供「賞金」,襲擊駐阿美軍,並已將此事報告川普。但沒有提出任何直接證據。 俄羅斯外交部指出,美國媒體的報導是假消息。
  • 《紐約時報》駐港記者推特封面,竟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艦隊集結香港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此前,《紐約時報》曾因高度扭曲、偏離事實的涉港報導受到廣泛批評。近日,《紐約時報》駐香港記者奧斯丁·雷米茲(Austin Ramzy)的推特封面圖片,又引發了網民憤怒。讓這位記者「引火燒身」的照片由義大利攝影師費利斯·比託(Felice Beato)在1860年拍攝,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艦隊在香港九龍港灣集結的畫面。費利斯·比託是最早的戰地攝影師之一,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作為英法聯軍的隨軍攝影記者前往中國,用相機記錄了殘酷的戰爭場景,也揭示了西方列強在中國土地上軍事和殖民擴張的歷史真相。
  • 俄羅斯外交官:美國記者不用來受罪,反正你們都亂編
    最近美國媒體《紐約時報》的一個舉動,就引起了俄羅斯外交部的注意力,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的還將其「罵」上了「熱搜」。 美媒招聘啟事卻成黑俄文章 近日,《紐約時報》發布了一則招聘廣告,招聘的職務正是駐俄記者,但是沒想到這則本該是非常正常的招聘啟事卻被《紐約時報
  • 《紐約時報》駐港記者推特封面,竟是鴉片戰爭英法艦隊集結香港
    此前,《紐約時報》曾因高度扭曲、偏離事實的涉港報導受到廣泛批評。近日,《紐約時報》駐香港記者奧斯丁·雷米茲(Austin Ramzy)的推特封面圖片,又引發了網民憤怒。讓這位記者「引火燒身」的照片由義大利攝影師費利斯·比託(Felice Beato)在1860年拍攝,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艦隊在香港九龍港灣集結的畫面。
  • 俄安全會議秘書:美媒有關俄「懸賞」塔利班的報導荒謬
    俄安全會議秘書:美媒有關俄「懸賞」塔利班的報導荒謬新華社莫斯科7月7日電 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7日表示,美國媒體有關俄羅斯「懸賞」阿富汗塔利班襲擊駐阿美軍的報導是荒謬的,希望美國政界不要靠損害俄利益來謀求競選加分。
  • 俄駐美大使館:美媒毫無根據地指責俄黑客攻擊美國政府部門
    俄駐美大使館:美媒毫無根據地指責俄黑客攻擊美國政府部門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20-12-14 15:00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