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極富音韻美

2020-12-12 史家之韻

周邦彥(1057年—1121年),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詞人。他精通音律,曾創作出不少新詞調。

周邦彥的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

北宋時期,以蘇軾為代表的詞作表現出詞與音樂逐漸分離的傾向。而周邦彥卻相反,他要求詞的格律十分嚴謹,極度重視詞與音樂的配合,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非常規範。

如此強調格律的結果顯而易見,周邦彥的詞注重抑揚頓挫,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其富有音樂美。以至於在當時,上至貴族、文士,下至樂工、歌女,都愛唱周邦彥的詞。

今天,本文用下面這五首周邦彥的詞,來品味一下極富音韻美的詞:

《拜星月慢》

夜色催更,清塵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檻燈窗,識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覺瓊枝玉樹相倚,暖日明霞光爛。水盼蘭情,總平生稀見。

畫圖中、舊識春風面。誰知道、自到瑤臺畔,眷戀雨潤雲溫,苦驚風吹散。念荒寒、寄宿無人館,重門閉、敗壁秋蟲嘆。怎奈向、一縷相思,隔溪山不斷。

這首詞是根據唐教坊曲改編來的。這個詞調最開始就興起於周邦彥,這首詞應是正體,後來也有不少詞人根據這個詞調進行填詞,如南宋吳文英、南宋周密、明末清初尤侗。

這首詞是詞人在追憶自己與秋娘的情事。上片寫兩人初見,下片寫分別後獨自一人的寂寞悽清,既表現了詞人對愛情的執著,又表現了相思的痛苦。

《關河令》

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悽冷。佇聽寒聲,雲深無雁影。

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詞牌名「關河令」原名為《清商怨》,古樂府有《清商曲辭》,因為曲調大多是哀怨之音,所以叫《清商怨》。此詞調以晏殊《清商怨·關河愁思望處滿》為正體,後來周邦彥以晏殊詞中的「關河愁思」句,更名「關河令」,又名「傷情怨」。

這首詞上片寫黃昏的羈愁,下片寫夜深不寐的悽苦,以時光的轉換為線索,表現了蕭瑟深秋中作者因人去樓空而生的悽切孤獨感。

《應天長》

條風布暖,霏霧弄晴,池塘遍滿春色。正是夜堂無月,沈沈暗寒食。梁間燕,前社客。似笑我、閉門愁寂。亂花過,隔院芸香,滿地狼藉。

長記那回時,邂逅相逢,郊外駐油壁。又見漢宮傳燭,飛煙五侯宅。青青草,迷路陌。強帶酒、細尋前跡。市橋遠,柳下人家,猶自相識。

詞牌名又名《應天長令》、《應天長慢》,此調分小令、長調兩體,小令始於韋莊,長調始於柳永。這首詞以迴環起伏、跌宕有致的方式抒發了詞人沉鬱惆悵的心境。

《夜遊宮》

葉下斜陽照水,卷輕浪、沈沈千裡。橋上酸風射眸子。立多時,看黃昏,燈火市。  

古屋寒窗底,聽幾片、井桐飛墜。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

詞牌名又名《念彩雲》、《新念別》、《蕊珠宮》,此詞調最早見於宋代詞人毛滂的詞集《東堂詞》。這是一首傷離懷舊的詞作,通過時空推移,景物變化,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最後點出「為蕭娘,書一紙」,戛然而止,餘韻悠然。

《綺寮怨》

上馬人扶殘醉,曉風吹未醒。映水曲、翠瓦朱簷,垂楊裡、乍見津亭。當時曾題敗壁,蛛絲罩,淡墨苔暈青。念去來、歲月如流,徘徊久、嘆息愁思盈。

去去倦尋路程。江陵舊事,何曾再問楊瓊?舊曲悽清。斂愁黛、與誰聽?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關情。何須《渭城》。歌聲未盡處,先淚零。

這首詞是周邦彥自創的詞調,宋詞中僅此一首。上片寫津亭送別,下片寫別後重逢,全詞迤邐寫來,觸景傷情,情調悽清沉鬱,情如流水,自然委婉。

周邦彥的詞調子低沉,比柳永更典雅含蓄。其注重音律和諧,是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開南宋姜夔、張炎一派詞風。

晚清著名詞家陳廷焯(1853—1892年)在《白雨齋詞話》中稱讚說:「詞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蘇、秦之終,後開姜、史之始,自有詞人以來,不得不推為巨擘。」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稱讚說:「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

相關焦點

  • 周邦彥《蘭陵王》沉思前事,似夢裡
    周邦彥《蘭陵王》朋友你好,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賞析的,是北宋詞人周邦彥的《蘭陵王》。
  • 宋詞大家周邦彥,為何一生宦海沉浮?
    婉約派乃是我國古代重要詩詞派系之一,其風格秀麗,文筆精良,多寫兒女之情、離別之意,贏來了不少人的模仿與喜愛。婉約派最著名的兩位文人便是柳永、李清照,然而集大成者卻另有其人,那就是周邦彥。陳匪石在《宋詞舉》中評價道:「周邦彥集詞學之大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凡兩宋之千門萬戶,清真一集,幾擅其全,世間早有定論矣。」
  • 這是周邦彥有名的一首詠古詞,將兩首唐詩融入其中,渾然天成
    上完高中,不一定讀過周邦彥的詞,但是讀《宋詞三百首》自然越不過周邦彥這個人。他在詩詞歌賦上皆極為擅長,行文頗喜歡用典,詞風婉約,被後人稱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在宋元明清的各家詞論中,則是多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杜甫)」。周邦彥一生所填詞作頗多,著有《清真居士集》,只可以未能流傳到近代。
  • 一首《汴都賦》,朝堂兩遍讀,婉約派詞人周邦彥,仕途其實並不順
    周邦彥,北宋文學家,宋詞婉約派的代表詞人之一,從小便天資聰慧,勤學好讀,得以博涉百家書詩詞歌賦,策論文章,他學起來毫不費力,甚至是高人一籌,有著過人的天賦與才華這樣的人,在重文輕武的大宋朝,本該前途璀璨才是,可是周邦彥雖然在文化方面天賦卓絕,卻有一個不太好的品行
  • 婉約派為什麼是「宋詞正體」?
    與豪放派不同,「婉約派」的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婉約派」的詩詞是如何徵服宋詞的半壁江山的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蝶戀花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間集》和李煜詞為代表的香軟詞風。故明人以婉約派來概括這一類型的詞風。但內容比較狹窄,人們形成了以婉約為正的觀念。
  • 柳永、周邦彥常被人並舉,那周詞對柳詞是怎樣承襲和發展的?
    在北宋詞史上,柳永、周邦彥常常是被人並舉的,認為周詞對柳詞有直接的繼承發展關係。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淅江省杭州市)人。「博涉百家之書」(《宋史·周邦彥本傳》),精於音律。宋神宗時,曾在汴京作太學生、太學正,以後又流宦江南多年。宋微宗時,官至微獻閣侍制,提舉大晟府(音樂機關),為犬靈詞人的代表。有《清真集》。
  • 「詞家之冠」周邦彥《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雲樹開清曉
    周邦彥的詞名很大,長期被尊為婉約詞「正宗」,在南宋很受士大夫的推崇。他繼承前人,吸收提煉,發揚光大,為婉約派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是「婉約派」之集大成者,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他所創出的格律派之風,使婉約詞在藝術上走向高峰。伶人歌妓都以能歌周邦彥詞為榮。所以在後來很多酒宴中,那些玲瓏女子婉轉而歌的便是周詞。如這首《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疏籬曲徑田家小,雲樹開清曉。
  • 清空與綿密的騷雅詞派,是在什麼背景下誕生的?
    而且他們也多和周邦彥一樣,以「音樂人」的身份,而不是以「詩人」的身份來填詞,因而詞中匠氣的成分更濃。至此,詞完成了由歌者之詞到詩人之詞,再到賦者之詞的轉變。鑑於以上特點,我們可以稱這派詞人為「騷雅詞派"。這派詞人很多,較為著名的有姜夔、史達祖、昊文英、周密、王沂孫、張炎等。其中,姜夔與吳文英的成就更高,影響更大。
  • 沒想到吧,薩拉赫原來是婉約派的
    就薩拉赫這一臉鬍子拉碴的,是婉約派?豪放派或頹廢派才靠點譜吧! 他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原來他是隱藏很深的婉約派,在首輪英超的第32分鐘,薩拉赫在禁區右側右腳截得對手的解圍球,隨即左腳爆射破門,老實說第一次我是沒怎麼看清全過程,等看慢鏡頭回放時,晏小山的千古名句「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就閃現在我腦海,夠婉約吧!
  • 婉約派「一代詞宗」秦觀十首代表詞,第一首便流傳千古,字字悽美
    宋詞婉約派,音律婉轉和諧,語言清麗,給人婉柔之美。婉約派代表人物很多,比如柳永,歐陽修,李清照等等。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婉約派一代宗師——秦觀,欣賞他筆下魅力無限的詞。
  • 精雕細琢的周邦彥:一個在北宋詞壇被推為巨擘的詞家正宗
    如果說唐詩是立意高遠,那麼宋詞便是浪漫而多情,尤其是婉約詞,宋朝的文人用纖麗而綿細的文字,為我們編織了一幅閒雅而不輕薄,辭語工麗而不淫豔的畫卷。這一幅幅畫卷裡,宋朝的書生也都是青衫揮毫,唇紅齒白,風流飄逸,溫潤如玉,其中讓人不能忽視的當有周邦彥的姓名,畢竟連色藝雙絕的李師師也對其青睞有加,可見其魅力之大了。
  • 十分鐘搞明白什麼是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
    前言看評論裡有一些朋友不是太清楚什麼是格律詩,近體詩和古體詩有什麼區別?還有人問什麼是新格律派?
  • 「「賤」說詩詞」田為,讓詞的格律規範起來
    大家都知道,詩詞格律是中國古典詩詞形式美與內容美的高度集合。詩的格律產生於南北朝,規範於唐中期。那詞的格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規範的呢?就如詩中的律詩,有著嚴格的要求,字數、平仄、對仗、起承轉合都按修辭、審美、音韻等原則規定。有「文之精者為詩,詩之精者為律」的說法。關於詞,詞調與體的變化和創造原是沒有限制的,是根據韻律的作者自由創調和變體。康熙《詞譜序》:「詞寄於調,字之多寡有定數,句之長短有定式,韻之平仄有定聲,杪忽無差,始能諧合。」
  • 敢與皇帝爭情人的周邦彥,寫首妙詞,居然因禍得福
    周邦彥,浙江杭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婉約派的代表之一。周邦彥年輕時生活雖放浪,但非常勤學,博覽百家之長,為他後來的詩詞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的詞精巧雋永,雅俗共融。年輕時候的周邦彥也常常出入秦樓楚館,與一些歌伎交好。加上周邦彥又生得美貌倜儻,才華橫溢自然吸引了眾多的追求者,當時著名的花魁李師師就與他來往非常密切。當時,皇帝宋徽宗也欽慕李師師,經常微服前來與她約會。一日,徽宗突然身體不適,李師師以為他不會來赴約了,就另約了周邦彥來家中幽會。
  • 周邦彥經典宋詞六首,後世譽為「詞家之冠」
    周邦彥(1057年-1121年),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人,北宋著名詞人。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
  • 李師師是周邦彥的紅顏知己?真實的周邦彥敢與皇帝爭風吃醋嗎?
    一個是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被《四庫全書》評為「詞家之冠」的天才文人。一個是北宋的青樓名妓,能歌善舞,深諳詩詞。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兩個人物卻在民間傳說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更是被多部野史、小說所記載。他們兩個的愛情故事是真實的嗎?
  • 永書書法欣賞,古典詩詞賞析,草書書法作品欣賞合集(宋詞1)
    通常,我們把宋詞從廣義上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兩大類別。婉約派詞作主要是一些你儂我儂的兒女風情。通常結構縝密,用語清新綺麗,描人敘事,點到為止,而且特別重視音律諧婉,極具柔婉之美。我們現代人可能會覺得婉約派詞作內容過於狹窄,有許多詞作甚至有些露骨,讓我們現代人都感覺有些辣眼睛,但不可否認的是,婉約派詞風在我國文學史上曾經長期居於「詞之正宗」的尊貴地位。
  • 近體詩有嚴格的格律,那麼古體詩有格律嗎
    這是因為,近體詩有著極強的音韻之美,早在南北朝近體詩的探索時期,沈約就有著:一筒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妙達此旨,始可言文這種音韻之美,便是近體詩看似繁瑣的格律而造成的。近體詩分律詩和律絕,律詩一共八句,不僅有押韻的要求,還需嚴格遵守對仗、平仄要求。
  • 古詩詞賞析 |《蘭陵王·柳》周邦彥 |【宋詞三百首】
    它們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飄拂著以顯示自己的美。柳絲的碧色透過春天的煙靄看去,更有一種朦朧的美。③以上寫的是自己這次離開京華時在隋堤上所見的柳色。但這樣的柳色已不止見了一次,那是為別人送行時看到的:「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拂水飄綿」這四個字錘鍊得十分精工,生動地摹畫出柳樹依依惜別的情態。那時詞人登上高堤眺望故鄉,別人的回歸觸動了自己的鄉情。
  • 婉約派「詞宗」李清照,寫下過一首氣勢磅礴的遊仙詞
    全詞表現的是一種悽冷的美,特別是那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彪炳於文學史,可謂是空前絕後,沒有任何人能夠望其項背。不過,這位被後世譽為婉約派「詞宗」的女詞人,也寫下過一篇氣勢磅礴的詞作《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