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周邦彥常被人並舉,那周詞對柳詞是怎樣承襲和發展的?

2021-01-10 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本文乃「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在北宋詞史上,柳永、周邦彥常常是被人並舉的,認為周詞對柳詞有直接的繼承發展關係。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淅江省杭州市)人。「博涉百家之書」(《宋史·周邦彥本傳》),精於音律。宋神宗時,曾在汴京作太學生、太學正,以後又流宦江南多年。宋微宗時,官至微獻閣侍制,提舉大晟府(音樂機關),為犬靈詞人的代表。有《清真集》。如果說柳永開了北宋詞之風,使俚詞在詞壇能佔一席地位,那麼周詞則為文人詞之集大成,開創了格律詞派。所以,就詞風而言,柳詞通俗易曉,周詞則蘊籍典雅。儘管周詞風格有異於柳詞,所走的創作路子也不盡一樣,可是在藝術形式方面卻是對柳詞的繼承,並作了發展,補教了柳詞的一些不足。

周邦彥

周詞對柳詞的藝術形式的繼承發展,主要的如下:第一,繼柳永大量創製慢詞之後,周邦彥亦自度新曲,並使詞律規整化了。現在,我們翻閱柳永的《樂章集》可知,往往同一詞調的作品,字句長短不一,平仄韻式亦不盡同,而且分屬於不同的宮調。《清真集》就很少這種現象,他使詞律規整化了,亦即使詞嚴格格律化了。南宋張炎在《詞源序》中說:「粵自隋唐以來,聲詩間為長短句,至唐人則有《尊前》、《花間》集。迄於崇寧,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諸人討論古音,審定古調,淪落之後,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調之聲相傳;而美成諸人又復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宮換羽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為之,其曲甚繁。」周詞在字音上,不僅一如柳永等人講究平仄協調,有時還嚴守四聲。

《四庫全書提要》謂:「邦彥妙解音律,為詞家之冠,所制諸調,非獨音之平仄宜遵,即仄字上去入三音,亦不容相混,……」可見,周邦彥不管是整理舊曲抑或是創製新調,都超過包括柳永在內的前於他的詞家。周邦彥對詞的嚴格規律化的完成,影響極大,也是他對詞的重要貢獻。以後詞人填詞大都以他審定的詞調為標準,難以越出他的範圍,甚至在南宋中葉形成以周詞為準則的格律詞派,其勢力足與蘇辛詞派抗衡。第二,周詞繼柳詞之後,亦多用慢詞,相應的亦多用鋪敘寫法。不過周邦彥又力求補救柳詞鋪敘形容時所出現的平直袒露的毛病,很講究曲折、迥環的審美效果,不是一覽無餘。周詞為了使鋪敘形容能盡其曲折、迥環之美,在手法上便少用白描而多用勾勒(柳詞則恰恰相反)。

《四庫全書提要》

所謂勾勒,大致就是寫景、體物及抒情時,窮極工巧,不惜筆墨地做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的刻畫渲染,使之色彩紛呈,委婉曲折。比如柳詞《雨霖鈴》(寒蟬悽切)是將一對情侶「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喳」的惜別愁情和盤託出的,讀來一清二楚;而同樣是寫惜別場面的周詞《夜飛鵲》(河橋送人處),則把惜別慘傷隱藏在景物描寫之中,格外顯得低回往復,令人回味無窮。這正如夏孫桐(閨庵)所講的:「清真平寫處與屯田無異,至矯變處自開境界。」(轉引自俞平伯《論詩詞曲雜著》63頁)我們從周詞看,他運用勾勒雖極用力,卻又能出之自然,並不顯得做作。這正如清人周濟所說:「勾勒之妙,無如清真,他人一勾勒便薄,清真愈勾勒愈渾厚。」(《介存齋論詞雜著》)。

柳永

第三,周詞對詞語的驅遣運用,比柳詞亦更為圓熟精純。周詞中有的作品雖然也間有俗語,但較之柳詞,則盡力予以提煉,去掉雜質,使之淨化,因而就有俗而且雅的特點,沒有粗率蕪雜之弊。形成周詞語言渾厚雅正的特色,更為重要的原因還由於他善於融化唐宋詩詞。特別是他在吸取民間俗語及唐宋詩詞的基礎上,又每每自創優美詞彙,使詞章頓添光華,令人嘆為觀止。例如「小橋衝雨」、「小唇秀圈」、「砧杵韻高」、「褪粉梅梢,試花桃樹」、「暗竹敲涼,疏螢照曉」即是。周邦彥真不愧是語言妙手。看來,周邦彥對詞的發展是有貢獻的,主要就表現在促進詞的藝術形式及表現技巧臻於完善化上。

周邦彥的詞

可是缺點亦多,特別就其思想內容方面而論,對於蘇詞的革新解放精神,竟是大的逆轉和倒退;至於藝術表現,有的作品也顯得晦澀雕琢,令人費解。因此,舊時對周詞所作的過高評價,如「二百年來以樂府獨步」、「詞中老杜」等等,皆失之過譽。

相關焦點

  • 柳永的「三俗」問題:寫於勾欄,內容香膩,柳詞遭主流文人群嘲
    但是,柳永的詞美則美矣,卻始終擺脫不了一個「俗」字。柳詞風格香膩,語言直白,主要描寫對象是風花雪月和兒女情長。用最通俗的語言書寫人們最喜聞樂見的內容,比如他的巔峰之作《雨霖鈴》就是寫給青樓情人的分別之詞。這樣的路數讓柳詞備受市民階層的喜愛和追捧,也讓柳永成為北宋最炙手可熱的流行教父。
  • 柳永是詞壇上卓越的開拓者和革新家,拓展了宋詞的表現領域
    詞作形象描繪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闊、西湖景色的秀麗和杭州城的繁華富庶,給我們展示的是一幅當時都市風情的真實畫卷。柳永對宋詞的另一大貢獻就是大量創作慢詞。晏、歐詞多時令詞,為了滿足市民審美的需要,柳永選擇了但俗的慢曲,大大促進了慢詞藝術的發展,提升了慢詞在詞史上的地位。小令體制短小,容量有限,不能滿足市民文藝表現的需要;而慢詞篇幅長,可擴充詞的內容含量,提高詞的表現力。
  • 一代詞客是柳七——柳永對兩宋詞壇的貢獻
    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於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柳詞簡介 柳永是第一個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
  • 抱歉,北宋詞的「正宗圈」,柳永蘇軾都沒資格進
    不僅鄙視柳詞的淺白粗俗,而且鄙視柳永的粉絲,不怎麼讀書的人才會特別喜歡柳詞。不論當時的那些士大夫如何作踐柳永,他們都不能否認,柳永的詞是真的非常流行。恰如南宋葉夢得《避暑錄話》中說:「予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明官云: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言其傳之廣也。」
  • 「奉旨填詞、白衣卿相」,柳永的詞在宋朝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很多詩詞大家在藝術上登峰造極,同時也改變、發展了詩詞的走勢;但也有一些人在詩詞史上可能很關鍵,卻在藝術上未必衝頂;更有一些人在藝術上造詣非凡,卻不見得對詩詞的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這兩個方向其實並不相悖,只是偏重不同而已。
  • 柳永:在以雅為主的正統文化圈寫俗詞會多麼艱難?
    俗文學與雅文學幾乎是同時出現的,然而其待遇和發展軌跡卻大不相同。且看在宋朝同樣是作詞,也有雅詞和俗詞之別,寫俗詞的作者同樣不受待見,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柳永了。柳永這一生大多數的歲月都屬於「野生文人」,再加上行為浪漫,生活作風也不登大雅之堂,被「正統文人」給了不少白眼。
  • 宋朝的雨,帶來柳永悽美的情!(雨霖鈴寒蟬悽切 宋代:柳永)
    他是北宋第一個專業詞人,由於仕途上遭遇坎坷,失意無聊,往返於秦樓楚館,流連坊曲,在樂工和歌妓們的支持下,這位精通音律的詞人,創作了大量合於歌唱的新樂府(慢詞)。柳永開創了婉約詞派,對北宋詞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和影響。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
  • 長調自以周邦彥、柳永、蘇軾、辛棄疾為最工
    若屯田之《八聲甘州》④,東坡之《水調歌頭》⑤,則佇興⑥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也。注釋①周、柳、蘇、辛:周邦彥、柳永、蘇軾、辛棄疾。②《浪淘沙慢》周邦彥晝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飲乍闋。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
  • 「詞家之冠」周邦彥《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雲樹開清曉
    周邦彥的詞名很大,長期被尊為婉約詞「正宗」,在南宋很受士大夫的推崇。他繼承前人,吸收提煉,發揚光大,為婉約派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伶人歌妓都以能歌周邦彥詞為榮。所以在後來很多酒宴中,那些玲瓏女子婉轉而歌的便是周詞。如這首《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疏籬曲徑田家小,雲樹開清曉。天寒山色有無中,野外一聲鍾起、送孤蓬。添衣策馬尋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鴨佔陂塘,縱被行人驚散、又成雙。
  • 周邦彥很「汙」的一首詞,雖為雅詞實則曖昧,最後4句意味深長
    文/顧無【引觴漫談】北宋的詞可以分成好多派,歐陽修與蘇軾一脈相承,首開豪放派的路子;周邦彥,晏殊,柳永等則堅守「詞乃情物」的陣地,用細膩的筆觸柔軟的心靈勾勒人世間種種溫情傷情。同時,又有雅詞和俗詞之分,雖說當時的人們對於雅俗之分已經從外在的要求變成了對心靈修養的追求,但如蘇軾一類的人還是瞧不上柳永之輩,他曾經當面批評黃庭堅的俗詞像柳永,足見其對柳永其風格的否定。俗詞有柳永,雅詞當然就要說到周邦彥了。許多人可能對周邦彥的詞沒有什麼太深的印象,其實之前我也不太了解他,比諸其他詞的大家,膾炙人口的名篇並不多。
  • 周邦彥: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極富音韻美
    周邦彥(1057年—1121年),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詞人。他精通音律,曾創作出不少新詞調。周邦彥的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
  • 宋詞大家周邦彥,為何一生宦海沉浮?
    婉約派乃是我國古代重要詩詞派系之一,其風格秀麗,文筆精良,多寫兒女之情、離別之意,贏來了不少人的模仿與喜愛。婉約派最著名的兩位文人便是柳永、李清照,然而集大成者卻另有其人,那就是周邦彥。陳匪石在《宋詞舉》中評價道:「周邦彥集詞學之大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凡兩宋之千門萬戶,清真一集,幾擅其全,世間早有定論矣。」
  • 周邦彥的一首名作,疏密有致,只有短短51字,讀完卻大呼過癮
    另一位著名詞人也非常注意在詞作中運用這些方法,下面介紹周邦彥的一首名作,疏密有致,只有短短51字,讀完卻大呼過癮。少年遊宋代:周邦彥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縴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 柳永:揮筆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卻成其一生寫照
    宋代以來,眾多詞論家皆認為柳永的詞卑俗至極,詞語塵下,難登大雅之堂。 然而,東坡先生卻誇讚柳永的一些詞句,像是「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寫得並不比唐人差,頗有唐韻。 柳詞像是一個矛盾體,充斥著「俗」和「雅」兩個極端。
  • 沈祖棻:柳永《八聲甘州》賞析
    「暮雨」上用「瀟瀟」,下用「灑」字來形容,就使人仿佛聽到了雨的聲音,看到了雨的動態。那是一陣秋天的涼爽蕭疏的雨,而經過這番雨,「秋」就變得更「清」了。「秋」是不可以 「洗」的,但詞人卻偏以為「秋」之「清」是由於「暮雨」之「洗」, 使人感到生動、真切,覺雨後秋空清朗之狀,如在目前。《九歌 · 大司命》「使雨兮灑塵」句,可能使柳永受到啟發。
  • 周邦彥:談戀愛就像一首《少年遊》
    畢竟周邦彥是撩妹高手高高手,除了寫了讓大家背誦的詩歌,也寫下了撩妹的訣竅。不要急,不要急,我們接下來再簡單地介紹一下周邦彥。周邦彥是錢塘人,就是那個錢塘自古繁華的錢塘。年輕的時候,那是風流倜儻,文採出眾,而且他就喜歡流連於舞榭歌臺。
  • 柳永的風流小史: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
    當某種事物脫離了大眾而變為一小部分人的專屬時,它往往會有失於偏頗,走向極端。宋詞大抵是如此,當它成為只是士大夫消磨時光的婉轉小令時,就被禁錮在士人的筵席和寢榻之間,失去了向前發展的動力。 柳永自雅詞之外開闢了詞"骫骳(wěi bèi)從俗"的新境,他把汴京城裡世俗的活力,滾滾紅塵的五彩斑斕嫁接到了詞的身上。詞脫離了生澀的舞文弄墨,開始關注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自此,詞開始天下詠唱之,宋詞開始與唐詩一較長短。
  • 讀「詞中老杜」周邦彥4首詞中的傷感春景
    周邦彥,宋代著名詞人,不光文採出眾,而且又精通音律,至徽宗朝提舉大晟府,在那裡專門譜制此曲,因此他的作品用王國維先生的話說,「詩文無所不工」,「以樂府為第一」,若是拿宋詞來跟唐詩比照的話,蘇軾像李太白;柳永就像白居易;而要找出一位詞中杜甫的話,非周邦彥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