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北宋詞的「正宗圈」,柳永蘇軾都沒資格進

2020-12-23 青於墨

需要分清楚的是,當今我們對一些古代文人的評價,並不能等於他們當時所處的語境。

現在我們提起柳永、蘇軾,多半會認為他們都屬於一流的詞人。但是在北宋,他們卻是毀譽參半的,甚至是遭到極大的鄙視與惡意的。

從王國維對李煜詞的一句評價說起,王氏說(後主詞)「變伶工之詞士大夫之詞」。注意了,這是一句非常正向的溢美之語,同時也暗含著古人的價值觀。「士大夫詞」正是對李煜創作的最大肯定,因為在古人的語境中,「士大夫詞」的對立面就是供歌兒舞女演唱表演需要的「伶工之詞」,而「伶工之詞」是被瞧不起的、是不入流的。

岔個題,許多人已經注意到王國維以《人間詞話》為代表的評論性集子裡有不少在今天看起來有失偏頗的話語,但墨醬卻以為,王氏的價值判斷何嘗不是受古時語境的影響呢?

言歸正傳,柳永就是屬於那種被所謂「正宗圈」瞧不起的詞作者。當然,「正宗圈」也的確很小、很排斥。許多以「士大夫」自居的文人,鄙視柳永這種從身份到創作都不入流的詞人。

柳永半生不得功名,所謂「白衣卿相」;而他後來因為要生存便去創作歌兒舞女需要的詞,即便是為官方娛樂機構「教坊」作詞,還是遭到了許多鄙視。柳永自嘲「奉旨填詞柳三變」,多次之後墨醬便讀出了辛酸之感。

柳永生活的當時乃至身後的許多年,他得到最多的評價就是「俗」,這「俗」包括「通俗」這樣的中性意義,不過更多的是「鄙俗」這樣的負面意義。

柳永到底寫了些什麼而得到那些「士大夫」的唾罵呢?簡單來說,他不僅在題材表現上很「俗」,經常寫一些與女性有關的詞甚至表現歌妓對愛情的嚮往之類的;而且這些,又是用非常接地氣的俗語白話組織起來的。

來,品一下,《小鎮西》:

意中有個人,芳顏二八。天然俏、自來奸黠。最奇絕。是笑時、媚靨深深,百態千嬌,再三偎著,再三香滑。久離缺。夜來魂夢裡,尤花殢雪。分明似舊家時節。正歡悅。再鄰雞喚起,一場寂寥,無眠向曉,空有半窗殘月。

這種大膽露骨的、甚至偏色情的描寫,不就是公然與正襟危坐的「士大夫」們叫板嗎?所以說後來柳永去拜見晏殊,晏殊曾經提攜了不少後輩(如範仲淹、宋祁、梅堯臣、歐陽修等),非常有名望。柳永說了一句,「我跟您一樣喜歡作曲子(詞)」,晏殊給了他一個大白眼,說:「我可不像你一樣寫『針線慵拈伴伊坐』之類的俗詞豔調。」

客觀地說,柳永的許多經典作品都是非常雅致的,如《雨霖鈴·寒蟬悽切》《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甚至有些歌頌昇平的作品都寫得非常有水平,如《望海潮·東南形勝》。

可是我們要知道,鄙視鏈的形成,往往就是抓住別人的短處進行攻擊的呀。所以你看當時的王灼就說柳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不僅鄙視柳詞的淺白粗俗,而且鄙視柳永的粉絲,不怎麼讀書的人才會特別喜歡柳詞。

不論當時的那些士大夫如何作踐柳永,他們都不能否認,柳永的詞是真的非常流行。

恰如南宋葉夢得《避暑錄話》中說:「予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明官云: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言其傳之廣也。」也就是說柳永詞傳播度非常高,而傳播途徑主要就是通過歌唱,他的詞傳唱到西夏也是人人皆知的程度。

也就是說,那些士大夫雖然嘴上攻擊柳永,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也不能否認柳詞的好。

所以你看,蘇軾作詞就喜歡與柳永作比較。比較經典的就是南宋的俞文豹在《吹劍續錄》中記載:「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蘇軾把自己的「大江東去」與柳永的「曉風殘月」類比,幕士回答這兩首詞都好,柳詞是女子之詞,蘇詞是陽剛之詞。「公為之絕倒」說明蘇軾對這樣的回答很滿意。

初讀這段,墨醬覺得是蘇軾自覺把柳詞當成一個創作標杆,因此想要與之比個高下;多次重溫這段,卻讀出了一種蘇軾對柳永的惺惺相惜之感——蘇軾詞同樣是飽受爭議的。

那麼,蘇軾詞又犯了什麼「忌諱」呢?

蘇軾詞的「毛病」在於「以詩為詞」。他把詩的做法「嫁接」入詞的創作中:比如詩可以有小序,來簡單交代一下寫作背景,蘇軾就寫詞的時候也這樣寫;詞本來是要合乎詞牌所規定的音律的,但是蘇軾寫詞偏不顧音律……

李清照就批評蘇軾的詞是「句讀不葺之詩」,空有長短句的形式,並不能算真正的詞。

後來的人把北宋詞分為「婉約派」「豪放派」,但是當時北宋的詞人們區分的卻是「正宗」與「非正宗」。

「正宗詞」就是既不像伶工之詞那樣低俗,也不能是「以詩為詞」的那種混搭的創作。

李清照就認為:詞應該有和諧的音律、題材上應該表現情致而不是江山社稷問題、語言上明白如話不失雅致、風格上柔中寓剛……

但是,有一說一,李清照的這套標準也不能算就是「正宗詞」的最規範的定性,因為當時討論的人非常多,只不過後來流傳下來的、人們比較熟悉的就是李清照的理論。

而所謂的「正宗詞」的圈子也是非常狹窄的,大約就是李煜、李清照、晏殊、晏幾道、秦觀、周邦彥這些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鄙視鏈,尤其在文學這種很難有一個準確定評的領域中。

比如說李清照把那些有名的詞人評論個遍,難度她就沒有遭到惡評嗎?她可太難了,一些人爭論不過的時候,便開始拿她的性別說事兒,脫離了學術爭鳴進行人身攻擊。講真,李清照在她的標準之下還是相當客觀的,比如她就肯定了柳永詞「協律」的一面,而一些「士大夫」對李清照進行性別歧視明顯失了風度。

又比如,這篇小短文通篇強調「北宋詞」,「南宋詞」呢?抱歉,「南宋詞」更是被許多人視為「變體」。還記得王國維怎樣評價納蘭詞嗎?——「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你品,你細品:在王國維眼中,南宋詞以及納蘭性德之前的詞根本不配擁有姓名。當然,再次強調,王氏的這種傾向是受一定的歷史語境影響的。

可以說,詞這種文體從成熟起來的時候,就一直存在著許多論爭。正如自《紅樓夢》流行起來之後,也存在著「擁林派」與「擁薛派」無休無止的相互辯難。

我們今天看這些古代文人,應該持一種寬和的心態,從他們的長處入手,用他們不足的地方加以補充,拋開「正宗」「非正宗」等的偏見,才會得到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價。

相關焦點

  • 長調自以周邦彥、柳永、蘇軾、辛棄疾為最工
    注釋①周、柳、蘇、辛:周邦彥、柳永、蘇軾、辛棄疾。②《浪淘沙慢》周邦彥晝陰重,霜凋岸草,霧隱城堞。南陌脂車待發,東門帳飲乍闋。正拂面、垂楊堪攬結,掩紅淚、玉手親折。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
  • 寒蟬悽切,我想到柳永:妓女們對他頂禮膜拜,不也是一種人生巔峰
    我想到柳永的《雨霖鈴》,一首婉約派的代表作,我高中時代最喜歡的一首詞:《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在作詞上,確實有很高的造詣,他的詞意象生動,婉約流暢,平淡中透著非凡,在當時有很高的評價,對北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與蘇軾的豪放不羈,形成鮮明的對比。
  • 蘇軾與柳永寫相同的詞牌,千百年難較高下,兩位可謂是「王中王」
    蘇軾就是後起之生的典型代表,他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一句簡單的詞,卻寫盡了人生的無奈與寂寥。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總是會特別留意像蘇軾這樣名氣很大的人,而一些名氣小的很少察覺,「柳永」這個名字一定有人感覺陌生。
  • 詩詞的世界裡,睡不著都這麼詩意!8個失眠的千古名句,照亮長夜
    在詩詞的世界裡,一花一木、一葉扁舟、一曲絲竹,都帶著詩意。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是詩詞裡的失眠之作。在詩詞的世界裡,連睡不著都可以很詩意。千年文壇,多少詩人因相思、因鄉愁、因羈旅苦悶、因前途未卜、因家國情懷,無法入眠,這些文字化成了詩詞後,便驚豔了歲月,照亮了長夜。
  • 宋朝的雨,帶來柳永悽美的情!(雨霖鈴寒蟬悽切 宋代:柳永)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 趣說宋詞|一篇文章懟遍北宋文壇:恕我直言,在座各位都不懂詞!
    這些人都是當之無愧的公認的大佬,但是儘管這樣,在宋朝,還是有這樣一個人,寫了篇文章,怒懟了北宋的晏殊,柳永,歐陽修,蘇軾,秦觀等一串大哥級別的人物,那意思就好像是在說: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每一個真正懂如何寫詞的。這個人是誰?竟有如此大的口氣?
  • 柳永|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你是否如我一般年少輕狂?
    於是,北宋詞壇上又多了一位專寫俚俗之詞而又才絕古今的詞人——他就是奉旨填詞的柳永,柳三變。柳永6歲開始習文,14歲隨父親久居家鄉福建,好交流,遊覽家鄉名勝之後便以詩詞的方式讚美家鄉的名勝。寫下了人生第一首詞《題中峰寺》:「攀蘿躡石落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17歲開始寫詞,遊覽完武夷山之後寫下了人生第一首詞《巫山一段雲》:「六六真遊洞,三三物外天。
  • 柳永的「三俗」問題:寫於勾欄,內容香膩,柳詞遭主流文人群嘲
    這兩句是說,柳永科舉落地,仕途失意,於是流連於勾欄,專門為歌妓寫歌,寫的也都是風月之事,因為內容喜聞樂見,語言通俗易懂,所以流傳廣泛。又比如,陳師道評價柳詞說:「骫骳從俗,天下詠之。」但是,也並非所有主流文人都瞧不起柳詞。比如,一代文豪蘇軾和他的門生們就曾多次為柳永「平反」。蘇軾曾言:「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高處,不過如此。」
  • 「奉旨填詞、白衣卿相」,柳永的詞在宋朝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柳永也是這麼一位在詞牌史上相當關鍵的人物。詞牌在宋朝有三大變革,柳永首當其衝。另外兩人是蘇軾、周邦彥。他們都是在藝術上成就極高的同時推動了宋詞的發展。柳永打開了詞牌小令的體裁限制,開創了敘事寫景類的慢詞長調;蘇軾則以詩入詞,拓寬了詞牌的書寫對象,讓詞牌從根本上飛躍,成為能和詩對抗的文體;周邦彥則集中歸納制定了詞牌名、體式,在格式上大成,被稱作「詞中老杜」。這三個人在詞牌史上都非常重要。但是單論詞的藝術成就,不說辛棄疾、李清照,在這三人裡面,柳永是排在最後的。
  • 柳永最驚豔的一首詞,寫盡了洞房風月,後人卻說他太「輕薄」
    柳永,是北宋著名的詞人之一。他原名柳三變,字景莊,後改名為柳永。因為排行第七,也常被人稱為柳七。柳永的詞風,屬於婉約派。他的一生,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屢試不中,後來因為寫了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引起宋仁宗的惱怒,斥責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從此,柳永便以「奉旨填詞」自居。
  • 皇帝御筆一批,就讓柳永一輩子仕途無望?這不是真正的原因
    柳永聽了之後非常高興,他以為找到了和晏殊共同的話題,於是就回答:「和您一樣,也填詞。」柳永的意思就是表明,大家都是一個圈子裡的,詞人何苦為難詞人呢?柳永做不了官,因為其詞作問題比較嚴重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話說,柳永參加科舉,因為沒考中,發了點牢騷,寫了一首《鶴沖天》,上闕自稱「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下闕最後,表明「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 《知否》中顧廷燁葬送仕途,原來是因為我們熟悉的大詞人柳永
    《知否》中顧廷燁參加科考,原本可以名列三甲,但因為年少時心直口快,為楊無端鳴不平,被他那壞心眼的大哥哥抓住把柄,傳到了陛下耳中,直接把他從三甲除名,而且還剝奪了他今後參加科考的資格
  • 柳永、周邦彥常被人並舉,那周詞對柳詞是怎樣承襲和發展的?
    在北宋詞史上,柳永、周邦彥常常是被人並舉的,認為周詞對柳詞有直接的繼承發展關係。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淅江省杭州市)人。「博涉百家之書」(《宋史·周邦彥本傳》),精於音律。宋神宗時,曾在汴京作太學生、太學正,以後又流宦江南多年。宋微宗時,官至微獻閣侍制,提舉大晟府(音樂機關),為犬靈詞人的代表。有《清真集》。
  • 人人都愛蘇軾,蘇軾崇拜誰?詩人圈中的單向崇拜鏈
    殊不知偶像也有自己的偶像,甚至——環環相扣,構成了詩人圈中單向的崇拜鏈。01人人都愛蘇軾,蘇軾崇拜誰?蘇軾在詩詞文書法等方面上的成就均臻於一流,可謂全能型選手。其中,最「出格」的粉絲莫過於為了誦讀偶像蘇軾的詩歌,狠心將美貌妻子休掉的章元弼;地位最高的粉絲則是宋代的皇帝和太后,高太后就非常欣賞蘇軾的才華,她在位期間,蘇軾連連升官,得到重用;而在女性粉絲中,最幸福的當屬王朝雲,直接將偶像追到手,可謂「追星」典範。從粉絲的分布情況來看,蘇軾真真是男女通吃,老少皆宜。
  • 白居易、蘇軾等令人驚豔的名字,都來自儒家四書五經
    柳永,北宋詞人,原名柳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柳永 。柳宜(柳永他爹)尋經據典給三個兒子起名字,滿懷希望,結果事與願違,三個兒子都「名不其實」!幸好柳永後來自己改了名字,才成為流傳千古的風流才子。看來老柳起名字的水平不怎麼樣呀!
  • 天才蘇軾一生坎坷,都是因為沒管住自己的嘴?
    蘇軾說:"先生的詩很好,不過我覺得最後一句'雪徵逐風斜',斷章沒有歸宿,不如改作'雪片落蒹葭'。"劉巨慨然嘆道:"我沒有資格做他的老師了。" 不知道劉巨是誠心誇蘇軾聰明呢,還是諷刺蘇軾不給老師留面子? 戲弄新相,被王安石逼出京城 聰明的人喜歡賣弄,這是人的通病。
  • 柳永和蘇軾誰才是宋詞巔峰?唱詞之人一語中的,說出世人心聲
    寫宋詞之登峰造極者, 一曰柳永,一曰蘇軾。柳七云:「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東坡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柳七云:「青春都一餉。自古文人相輕,蘇軾也恃才傲物,也甚是自得,也不屑於與他人論短長,卻偏偏喜歡與柳永比較。蘇軾生活的年代比柳永生活的年代大概晚了50年,當時,柳永已名滿天下,「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現象仍未改變,在蘇軾心中,前輩柳永代表著寫詞的最高水準,他在《與鮮于子駿書》中寫道:「近頗做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成一家」。
  • 晏殊批評柳永品格低,還有人說他爛俗不正經,柳永詞真的爛俗嗎?
    在我心裡,柳永應該算是李後主之後,蘇軾之前,對詞的發展影響最大的詞人。在柳永以前,像什麼《蝶戀花》、《菩薩蠻》、《玉樓春》都是很短的小詞,而柳永詞的曲調都比較長,是慢詞長調,但值得注意的是,柳永並不是慢詞的創始人,早在中晚唐就有了這種形式的詞。
  • 誤傷線審被取消美網資格 德約科維奇:很意外,很抱歉
    攜雙圈「金大師」之威,小德是本屆美網當仁不讓的頭號熱門。當地時間9月6日,在美網一場1/8決賽中,頭號種子德約科維奇在走向場邊時隨意擊出的網球打到了司線裁判。德約科維奇向主裁和這名底線女裁判表示歉意,但根據規則他仍然被直接判負,他對手布斯塔直接進入八強。
  • 柳永是詞壇上卓越的開拓者和革新家,拓展了宋詞的表現領域
    可以說,柳永的誕生是歷史的選擇,是市民文藝需要的選擇。當貴族文人還在邁著蹣跚的步履時,柳永帶著民間文學的熱情和奔放來到市民中間,贏得了歡聲與笑語,他的歌聲代表的是另一種聲音,代表的是另一種審美意識。詞這種年輕的藝術,在柳永的手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它需要有熱情、有開拓精神的詞人,因此,詞體也選擇了柳永。就是在這種歷史文化背景下,北宋詞壇第一位富有改革精神的詞人——柳永應時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