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御筆一批,就讓柳永一輩子仕途無望?這不是真正的原因

2020-12-22 待曉兒

提起柳永,後世對他的認知往往來自於其詞作和市井中對他的評價。

柳永被塑造成了一位風流倜儻的讀書人,不得志是因為缺少識才慧眼,他在民間的呼聲還是很高的。

但是,真實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的。

柳永想做官,並且這種欲望非常熾熱,但很可惜他沒有這個能力做官,而他的詞作在當時也並不是真的就像後來人傳的那麼好。

柳永有兩首詞,說明其為做官不擇手段

柳永因為科舉考不上,於是就想走點後門,在古代叫做「幹謁」,也就是想和當時有權位的一些人拉好關係,通過這種方式達到被舉薦做官的目的。

於是,他找到了當時做高官的晏殊,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詞人。

柳永和晏殊也不熟,再加上有求於人,也比較擔心言語上得罪了他,正想著怎麼開口才顯得自然,就聽晏殊問了他一句:「賢俊作曲子嗎?」

柳永聽了之後非常高興,他以為找到了和晏殊共同的話題,於是就回答:「和您一樣,也填詞。」

柳永的意思就是表明,大家都是一個圈子裡的,詞人何苦為難詞人呢?

但沒想到,晏殊根本不是這個意思,晏殊直接就懟了柳永:

殊雖作曲子,不曾道:「針線慵拈伴伊坐。」

晏殊什麼意思呢?他說我雖然也填詞,但我肯定不寫像你那樣的句子。

「針線慵拈伴伊坐」出自柳永詞作《定風波·自春來》,是一首「俚詞」,比較俗,不太符合一位讀書人的雅致風懷。

晏殊真正的含義就是說,別亂攀關係,他和柳永不是一個圈子的人。晏殊的詞是傳統士大夫的高雅情志,而柳永是勾欄瓦肆的香豔俚曲,這怎麼能相提並論呢?

這是一種諷刺和挖苦,還是當著柳永的面進行的,算是一種比較「巧妙」的髒話,柳永自然不好意思繼續開口了。

除了去「幹謁」晏殊,柳永還曾經寫過一首「阿諛奉承」的名作,那就是著名的《望海潮·東南形勝》。

根據羅大經《鶴林玉露》記載,柳永因為長期漂泊,想要尋找進身之路,聽說了其故友孫何正在擔任兩浙轉運使,於是就去拜會。

但是連孫何的門也沒能進去,畢竟一介平民想要進入高官府邸,在當時肯定非常困難。

於是柳永就寫了《望海潮》這樣一首詞,全文如下: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從內容上能看出,柳永極盡誇張之能事,將東南景象寫得非常繁盛不說,還直接表示這全都是孫何的功勞,並且祝願他能高升,阿諛之態盡顯。

不僅如此,柳永還找了一些歌女來唱,將聲勢造大。

孫何聽到之後,得知這首詞的作者是自己的故友柳永,人在自己的治下,於是就請他吃了一頓飯,但也沒有因此就舉薦他。

但是,這一個事情就能看出來,柳永其實也是很想做官的,甚至為此不惜用「幹謁」這樣讓人不齒的手段。

那麼,問題就是,柳永為什麼就做不了官呢?

柳永做不了官,因為其詞作問題比較嚴重

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話說,柳永參加科舉,因為沒考中,發了點牢騷,寫了一首《鶴沖天》,上闕自稱「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下闕最後,表明「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宋仁宗看到之後大為光火,就說他「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之後柳永參加科舉,即使中榜也會被故意黜落,這才有了「奉旨填詞」一說。

這個故事所反映出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偶然事件那麼簡單,而是柳永在作品中所反映出的格調實在不高。

上文說過晏殊曾經諷刺過柳永,認為其詞作庸俗,不符合傳統士大夫的雅致,這是當時很多文人共同的觀感,代表著很多正統士人的心聲。

蘇東坡曾經在調侃秦觀的時候,表露過對柳永詞作的不滿。

據《花庵詞選》記載:

秦少遊自會稽入京見東坡,坡曰:久別,作文當甚勝,都下盛唱公「山抹微雲」之詞,秦遜謝。坡遽云:不意別後,公卻學柳七作詞。秦答曰:某雖無識,亦不至是,先生之言,無乃過乎。坡云:「消魂當此際,」非柳句法乎?秦慚服,然已流傳,不可復改矣。

秦觀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以婉約詞見長,但是同為婉約詞卻也看不太起柳永的作品。蘇軾調侃他,沒想到幾天沒見,你就開始學柳永作詞了?

秦觀明確講,他雖然詞寫得不是太好,但還不至於墮落到去學柳永這種人的作品。

可見,晏殊、秦觀、蘇軾等在當時一大批詞學作者,雖然認可柳永文字的細膩,但對於其詞作的格調問題都是有所詬病的。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只是說柳永的詞作傳播範圍廣,並且多是在市井之中,並不是說柳永的詞在當時有多高的地位,畢竟市井中的詞作格調一般不高,豔曲俚俗更受歡迎。

那麼,經常流連於勾欄瓦肆的讀書人,在民間尤其是風月場所聲名極盛的詞人,他在上層社會的讀書人、士人的眼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說,柳永仕途的坎坷怨不得旁人,是其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格調,讓人們對他的觀感並不好。而從實際上來說,在他歷任的官職上也確實並沒有太值得稱道的建樹。

《三國演義》的兩種版本:除流行的「毛本」之外,還有「嘉靖本」

相關焦點

  • 《知否》中顧廷燁葬送仕途,原來是因為我們熟悉的大詞人柳永
    這麼一搞,顧二叔的仕途基本就斷送了。 這裡的楊無端,原型其實就是我們熟悉的北宋著名大詞人柳永。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自小才華橫溢,19歲就憑一首《望海潮·東南形勝》,名噪一時。24歲時,柳小哥躊躇滿志地去參加科考,沒想到落了榜。小哥輕輕一笑,填詞道:「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沒事,下回我肯定能考中。
  • 雅俗共賞的柳永:被皇帝封殺的他,給宋詞帶來了一次全面的革新
    於是這位大才子飄了,認為朝廷沒有識人之明,自己這般人才居然無人賞識,心中的憤懣在一時衝動下用最犀利的文字宣洩出去了,一篇《鶴沖天》或許只是他對於落第不滿發的牢騷而已,然而這首詞所造成的結果是他不曾想到的,他甚至都沒反應過來,就因為一時嘴快斷送了自己的仕途。
  • 柳永落榜後,寫下一首詞,其中一句得罪全天下,還有一句得罪皇帝
    比如柳永,他是個有能力的人,當時卻因為參加科舉落榜後,寫下一首狂詞,其中一千古名句得罪全天下,另一千古名句得罪皇帝,貽害終生。柳永(987年-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改字耆卿,福建崇安人,籍貫山西永濟,出生於山東費縣,因為排行第七,所以當時的人很多稱他為「柳七」,而不是直稱其名。
  • 唐代一位詩人因太輕狂傲慢,當皇帝面吟誦一首詩,徹底斷送了仕途
    說起因一首詩而斷送了仕途的詩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便會是柳永,柳永因科舉落第,一氣之下寫了一首《鶴沖天·黃金榜上》,因裡面的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得罪了宋仁宗,於是仁宗大筆一揮「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這樣就徹底了斷絕了柳永通過科舉上升的通道。
  • 北宋詞人柳三變——柳永
    北宋詞人柳永(約987~約1053),原名三變,字景莊,出生於崇安(今屬福建)一戶官宦人家。他兄弟三人名中皆有「三」字,分別為三復、三接、三變。少年時。他與兩位兄長讀書於武夷山鵝仔峰下,均擅長詩文。在當地有「柳氏三絕」之譽。
  • 柳永:揮筆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卻成其一生寫照
    此外,宋代士大夫狎妓之風極為盛行,連皇帝也不能倖免。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柳永一步步走向了「放浪形骸」,逐漸沉迷於燈紅酒綠的歡場。 樂不思蜀的柳永漸漸忘記了自己遠行的初心,甚至錯過了科舉考試。歌舞昇平之中,柳永就在杭州蹉跎了兩年的時光。
  • 柳永最悲催的一首詞,澆滅了他做官的最後希望,不是淺斟低唱!
    當時士大夫鄙薄市井俗詞,因此看不起他,排斥他, 致使他不能順利取得功名,柳永就寫了這首詞,表示了他對仕宦、對士大夫的輕鄙。仁宗看到後說:「既然想要淺斟低唱,何必在意虛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柳永雖然常年混跡於青樓女子間,但他終是仕宦家庭出生,受家庭影響,他也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而這必須要以當官為前提。
  • 柳永在小說作品中的人設轉變,從落魄書生到到風流才子到狀元及第
    但因為宋朝是離柳永所在年代最接近的時期,宋朝的文人小說筆記算是對柳永最早的記載。宋元時期這一類筆記話本有很多,他的生平不僅僅在《方輿勝覽》、《獨醒雜誌》、《藝苑雌黃》等書中有一些文字記載,此外例如《古今詞話》、《石林燕語》、以及宋元話本《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中對他有著更為豐富的描述。
  • 柳永:在以雅為主的正統文化圈寫俗詞會多麼艱難?
    在詞史上,恐怕柳永是生平遭際與填詞最為密切的。講道理,柳永的俗詞在當時民間也是火得一塌糊塗,「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你能說他的詞不火?然而也正是由於他的俗詞傳唱度太高,給他的仕途帶來不少麻煩。柳永也不是一直都很倒黴,他的詞剛開始受到過皇帝的欣賞,比如《傾杯樂》:禁漏花深,繡工日永,蕙風布暖。變韶景、都門十二,元宵三五,銀蟾光滿。連雲復道凌飛觀。聳皇居麗,嘉氣瑞煙蔥蒨。翠華宵幸,是處層城閬苑。龍鳳燭、交光星漢。對咫尺鰲山、開羽扇。
  • 【文化】乾隆皇帝的御筆題寫「萬仞宮牆」
    明代學者胡纘宗為表達對孔子的尊敬和讚揚,親書「萬仞宮牆」石額鑲於門上,其意出自《論語》子貢語。魯大夫叔孫武叔曾經對大夫們說:「子貢的學問很深,比孔子還要強些。」子貢聽說後就給叔孫武叔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這道牆不足肩頭高,別人很容易看到裡面有多少東西,我老師這道牆有好幾仞高(仞:丈量單位,一仞約等於八尺),別人是看不到裡面的東西的,只有找到門,走進去,才能看到這牆內雄偉的建築,可找到門的人太少了!」胡纘宗認為數仞宮牆仍不能表達他對孔子的讚揚,於是將其改為「萬仞宮牆」。
  • 柳永與妻子兩地分居,半夜失眠寫下一首詞,最後10個字非常感人
    宋代著名詞人比比皆是,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李清照、秦觀,無一不是家喻戶曉的大咖,他們的作品經久不衰,至今讀起來依舊是那麼的經典。文人大多仕途坎坷,一生鬱郁不得志者不勝枚舉,比如同為婉約派的柳永。柳永原名柳三變,祖籍福建崇安,出身於官宦世家,父親當過多年縣令,家庭條件屬於中上等。
  • 「奉旨填詞、白衣卿相」,柳永的詞在宋朝到底是個什麼水平?
    柳永打開了詞牌小令的體裁限制,開創了敘事寫景類的慢詞長調;蘇軾則以詩入詞,拓寬了詞牌的書寫對象,讓詞牌從根本上飛躍,成為能和詩對抗的文體;周邦彥則集中歸納制定了詞牌名、體式,在格式上大成,被稱作「詞中老杜」。這三個人在詞牌史上都非常重要。但是單論詞的藝術成就,不說辛棄疾、李清照,在這三人裡面,柳永是排在最後的。
  • 晏殊批評柳永品格低,還有人說他爛俗不正經,柳永詞真的爛俗嗎?
    詞,是我國傳統文學形式中的一種體裁,我們常說詩、詞、曲,這是三種不同形式的韻文,最開始,詞就是歌詞,所謂「詩言志詞言情」,詩用來抒懷,表達志向,詞沒有這麼高大上的功能,如殘唐五代一批詞人,他們的歌詞單純是文人士大夫閒著沒事兒幹,寫出來交給歌女彈唱的,「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進入宋朝
  • 寒蟬悽切,我想到柳永:妓女們對他頂禮膜拜,不也是一種人生巔峰
    曾經的好朋友,為了生活,為了理想,遠去,送別的那一刻,淚眼模糊,這就是友情,這就是朋友。這就是柳永,一生窮困潦倒,靠眾妓女們們的接濟生活,死後妓女們為他披麻戴孝,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人生的巔峰。之所以這樣,也可以看出柳永當時的才華,誰能有幸唱他寫的詞,那就是成功了一半,半條腿已經邁入了星途。
  • 宰相向柳永求詞,柳永句句清狂,把自己誇得天花亂墜,誕生一成語
    對於人生仕途而言,柳永的書算是白讀了;可對於宋代詞壇來說,柳永該當名垂千古。一個經腹滿綸、才華橫溢的創作型人才,一個「凡井水處,皆能歌柳詞」的全民明星,卻因為被官方勸學,最終成為了仕途全無而又功勳卓著的青樓狎客,他的文字隨著井水,流向了大地的四面八方。
  • 柳永一首很不要臉的詞,為沉迷酒色找理由,讀來卻是風華絕代
    柳永給人的感覺是與世無爭,給人的印象是偎紅倚翠,似乎一生忠於聲色犬馬,然而曾經年少的三變,也曾為理想而廢寢忘食、任勞任怨、嘔心瀝血,他將政治仕途視為人生第一目標,他厚積薄發,30歲才選擇首次進京赴考,只可惜就因為發了一個牢騷而葬送了大好的前途。
  • 康熙、雍正、乾隆御筆碑匾,一飽眼福!
    觀魚不是餐館裡烹魚啊,觀魚要觀魚在花港快樂地遊水才好,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遊,瀟灑地活了。 雍正御筆碑牌匾 養心殿西暖閣「勤政親賢」匾,雍正皇帝御筆 這是一個非常勤奮的皇帝對自己提出的「克盡職守,勤政愛民」的要求。
  • 婉約派大師柳永十首詞作,寫山水抒情堪稱一絕,深讀四遍才能領悟
    中學時學習宋詞,知道了柳永。當時老師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有句話這麼評價柳永的詞,可以見得他的詞受歡迎程度,這句話便是那「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柳永的十首詞,相信你絕對會被他的才華所折服。
  • 鳳棲梧:柳永作品中長期被人誦讀的一首詞,結尾更是千古名句
    這首詞便是《鳳棲梧》(又名《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寫這首詞的時候已經處於人生的晚年,年輕時候的柳永多次進京參加科舉考試,奈何屢次不中,柳永一心填詞,直到暮年才進入仕途,這個時期的柳永寫下與愛情有關的詞中已經多了一些對生命的無限感傷,對自己生活的無悔無怨。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 宋朝的雨,帶來柳永悽美的情!(雨霖鈴寒蟬悽切 宋代:柳永)
    他是北宋第一個專業詞人,由於仕途上遭遇坎坷,失意無聊,往返於秦樓楚館,流連坊曲,在樂工和歌妓們的支持下,這位精通音律的詞人,創作了大量合於歌唱的新樂府(慢詞)。柳永開創了婉約詞派,對北宋詞的發展有重要的貢獻和影響。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