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宋代著名詞人,不光文採出眾,而且又精通音律,至徽宗朝提舉大晟府,在那裡專門譜制此曲,因此他的作品用王國維先生的話說,「詩文無所不工」,「以樂府為第一」,若是拿宋詞來跟唐詩比照的話,蘇軾像李太白;柳永就像白居易;而要找出一位詞中杜甫的話,非周邦彥莫屬。
這位「詞中老杜」不光能自制曲子,更是位長於鋪敘的高手,以賦法入詞,又格律謹嚴,因此他的作品在詞中的地位,就仿佛杜甫的律詩在後世詩人心中的地位,可見其人「負一代詞名」,確實是有著同時代諸多詞人難以相媲美的優勢的。
今天介紹周邦彥作品中描述春景的4首詞,不同以往的是,今天只摘錄每首詞中的部分句子,且多為詞人筆下的傷感春景。
1、瑞龍吟·春景
章臺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
探春儘是,傷離意緒。官柳低金縷,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斷腸院落,一簾風絮。
此調為周邦彥創製,3疊,今天只取其中部分詞句。章臺路邊,梅花漸次凋落粉色減褪,桃花卻正是含苞待放之時,安靜的街頭,燕子已經飛回,到了曾經築巢的地方。原本是來探訪春訊,誰知只剩下傷感的離別愁緒,官道邊的柳枝,已飄起雨絲的池塘邊,到處都透露著傷感,而那個讓人斷腸的院內,只有柳絮在簾前飛舞。
周邦彥這首詞,只是為了尋找當年在章臺路「乍窺門戶」的歌女,曾經的風花雪月,如今不知他是想重溫舊夢,亦或是想要尋回曾經的那個女子,可惜,煙花柳巷中的人兒,又哪裡能夠痴痴等待他一人?如今她的身價一如從前,周邦彥的風月卻再也尋不回了。
2、瑣窗寒·春景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
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片玉詞》入越調,另有題名「寒食」。周邦彥善於點化唐人詩句且渾然天成,所以人們稱其善於「融化詩句」,這首詞也同樣如此。此為雙調,但各片仍然只取其中部分,且都與春色相關,但也不免會將其中真正的部分佳句撇去了。
詞人孤身在外,自然想念家鄉的東園,因此本身雖是春末之時,也不至於讓人愁眉不展,但到了詞人筆下,柳已「暗」,鴉正「啼」,半畝大小的庭院,鎖住的全都是「愁雨」,已是夜闌人靜,春雨卻偏不停止,於是詞人與人「共剪西窗燭」,繼而又想到東園裡,此時不知那桃花李花是不是競相綻放,希望到自己歸去時,桃李花兒還沒有落盡,這樣的話,就可以拎著酒帶著菜坐在花下,跟好友暢飲一番了。
3、應天長
條風布暖,霏霧弄晴,池塘遍滿春色。正是夜堂無月,沈沈暗寒食。梁間燕,前社客。似笑我、閉門愁寂。亂花過,隔院芸香,滿地狼藉。
此選上片全文。東風送暖,院外已是一派春色,可我們的詞人還在家中,堂前無月,一個人枯坐在寒食節的夜,大概連外面的無邊春光都已經忽略了吧,還好,有那早早歸來的燕子,似乎一邊在嘲笑我,成天陷於惆悵寂寥之中,一邊又在提醒我春天都快過了,亂花飛過,隔著院子都能嗅到花兒的香氣,轉眼落紅便是滿地狼藉,又要春去也。條風,即東風;前社客,社,春社,古時祭祀土地的日子,在立春後第5個戊日,燕子在春社之前飛來。
4、解連環·春景
汀洲漸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謾記得、當日音書,把閒語閒言,待總燒卻。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此為雙調,只取下片。思念總讓人無奈,江心的沙洲上漸漸生長的杜若,彷如詞人對戀人的思念,日日生長不肯停歇。他心裡想著:大概現在的她,正在天之涯、海之角,坐著小舟順流而下。還記得當時的她,經常有書信寄來,總是可以說一些閒語閒言,生活瑣事,如今倒是沒了信,真恨不得將那些書信乾脆全都燒了。
如今已是春暖時節,我身在水邊的驛館,盼你能夠寄我一枝江南的梅花。也許那樣,我便會捨棄今生所有的快樂,成日裡只對著花和酒,只為你流淚。謾,即漫;梅萼,萼,花瓣下方葉狀小片,此代指梅花;拚,讀音畔,捨棄意。
要說起來,小令往往詞短而意長,且格律相對謹嚴,中長調相對直白而意淺,但若是說到描繪春景,特別是大量的鋪陳敘述,再加上訴說詞人的傷感,還真的需要中長調來表現。在這4首詞中,我們可能已經錯過了一些其中的佳句,但描繪春景,以及詞人的傷感,真真是都在今天摘錄的句中了。
周邦彥對於傷感春景的描繪,能夠這樣工巧自然地再現當時的現場景象,讓人為之讚嘆不已,而這也是今天選錄其詞的主要原因。再借用一句話,似乎能夠更好地說明周邦彥在這上面的功底,「模寫物態,曲盡其妙」。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上方關注,與我共同解讀純美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