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詞中老杜」周邦彥4首詞中的傷感春景

2020-12-14 十日讀書閒話

周邦彥,宋代著名詞人,不光文採出眾,而且又精通音律,至徽宗朝提舉大晟府,在那裡專門譜制此曲,因此他的作品用王國維先生的話說,「詩文無所不工」,「以樂府為第一」,若是拿宋詞來跟唐詩比照的話,蘇軾像李太白;柳永就像白居易;而要找出一位詞中杜甫的話,非周邦彥莫屬。

這位「詞中老杜」不光能自制曲子,更是位長於鋪敘的高手,以賦法入詞,又格律謹嚴,因此他的作品在詞中的地位,就仿佛杜甫的律詩在後世詩人心中的地位,可見其人「負一代詞名」,確實是有著同時代諸多詞人難以相媲美的優勢的。

今天介紹周邦彥作品中描述春景的4首詞,不同以往的是,今天只摘錄每首詞中的部分句子,且多為詞人筆下的傷感春景。

1、瑞龍吟·春景

章臺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

探春儘是,傷離意緒。官柳低金縷,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斷腸院落,一簾風絮。

此調為周邦彥創製,3疊,今天只取其中部分詞句。章臺路邊,梅花漸次凋落粉色減褪,桃花卻正是含苞待放之時,安靜的街頭,燕子已經飛回,到了曾經築巢的地方。原本是來探訪春訊,誰知只剩下傷感的離別愁緒,官道邊的柳枝,已飄起雨絲的池塘邊,到處都透露著傷感,而那個讓人斷腸的院內,只有柳絮在簾前飛舞。

周邦彥這首詞,只是為了尋找當年在章臺路「乍窺門戶」的歌女,曾經的風花雪月,如今不知他是想重溫舊夢,亦或是想要尋回曾經的那個女子,可惜,煙花柳巷中的人兒,又哪裡能夠痴痴等待他一人?如今她的身價一如從前,周邦彥的風月卻再也尋不回了。

2、瑣窗寒·春景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

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片玉詞》入越調,另有題名「寒食」。周邦彥善於點化唐人詩句且渾然天成,所以人們稱其善於「融化詩句」,這首詞也同樣如此。此為雙調,但各片仍然只取其中部分,且都與春色相關,但也不免會將其中真正的部分佳句撇去了。

詞人孤身在外,自然想念家鄉的東園,因此本身雖是春末之時,也不至於讓人愁眉不展,但到了詞人筆下,柳已「暗」,鴉正「啼」,半畝大小的庭院,鎖住的全都是「愁雨」,已是夜闌人靜,春雨卻偏不停止,於是詞人與人「共剪西窗燭」,繼而又想到東園裡,此時不知那桃花李花是不是競相綻放,希望到自己歸去時,桃李花兒還沒有落盡,這樣的話,就可以拎著酒帶著菜坐在花下,跟好友暢飲一番了。

3、應天長

條風布暖,霏霧弄晴,池塘遍滿春色。正是夜堂無月,沈沈暗寒食。梁間燕,前社客。似笑我、閉門愁寂。亂花過,隔院芸香,滿地狼藉。

此選上片全文。東風送暖,院外已是一派春色,可我們的詞人還在家中,堂前無月,一個人枯坐在寒食節的夜,大概連外面的無邊春光都已經忽略了吧,還好,有那早早歸來的燕子,似乎一邊在嘲笑我,成天陷於惆悵寂寥之中,一邊又在提醒我春天都快過了,亂花飛過,隔著院子都能嗅到花兒的香氣,轉眼落紅便是滿地狼藉,又要春去也。條風,即東風;前社客,社,春社,古時祭祀土地的日子,在立春後第5個戊日,燕子在春社之前飛來。

4、解連環·春景

汀洲漸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謾記得、當日音書,把閒語閒言,待總燒卻。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此為雙調,只取下片。思念總讓人無奈,江心的沙洲上漸漸生長的杜若,彷如詞人對戀人的思念,日日生長不肯停歇。他心裡想著:大概現在的她,正在天之涯、海之角,坐著小舟順流而下。還記得當時的她,經常有書信寄來,總是可以說一些閒語閒言,生活瑣事,如今倒是沒了信,真恨不得將那些書信乾脆全都燒了。

如今已是春暖時節,我身在水邊的驛館,盼你能夠寄我一枝江南的梅花。也許那樣,我便會捨棄今生所有的快樂,成日裡只對著花和酒,只為你流淚。謾,即漫;梅萼,萼,花瓣下方葉狀小片,此代指梅花;拚,讀音畔,捨棄意。

要說起來,小令往往詞短而意長,且格律相對謹嚴,中長調相對直白而意淺,但若是說到描繪春景,特別是大量的鋪陳敘述,再加上訴說詞人的傷感,還真的需要中長調來表現。在這4首詞中,我們可能已經錯過了一些其中的佳句,但描繪春景,以及詞人的傷感,真真是都在今天摘錄的句中了。

周邦彥對於傷感春景的描繪,能夠這樣工巧自然地再現當時的現場景象,讓人為之讚嘆不已,而這也是今天選錄其詞的主要原因。再借用一句話,似乎能夠更好地說明周邦彥在這上面的功底,「模寫物態,曲盡其妙」。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上方關注,與我共同解讀純美古詩詞。

相關焦點

  • 周邦彥舊地重遊物是人非,傷感之下寫詞一首,首句化用崔護名句!
    周邦彥是王安石變法的支持者,曾受到神宗皇帝的重用,但神宗逝世後,高太后聽政,任用司馬光等舊黨,周邦彥被貶謫外地,直到宋哲宗親政,罷黜舊黨,周邦彥才得以回京。重新回到京師故地重遊的周邦彥卻發現這裡已經是物是人非了,於是便寫下了這首詞。
  • 這是周邦彥有名的一首詠古詞,將兩首唐詩融入其中,渾然天成
    上完高中,不一定讀過周邦彥的詞,但是讀《宋詞三百首》自然越不過周邦彥這個人。他在詩詞歌賦上皆極為擅長,行文頗喜歡用典,詞風婉約,被後人稱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在宋元明清的各家詞論中,則是多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杜甫)」。周邦彥一生所填詞作頗多,著有《清真居士集》,只可以未能流傳到近代。
  • 晏殊很傷感的一首愛情詞,每一句都感人肺腑,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除了上面提及的這幾位大文豪之外,還有晏殊同樣很具有代表性,他的詞也是情意綿綿,以這首《玉樓春.春恨》來說,那就是一首很傷感的作品,每一句都充滿憂愁,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他的詞也是自成一派,而且寫下了一系列的愛情詞,而這首《玉樓春.春恨》正是他眾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最深情的一首作品,整首詞意境悽美,字裡行間充滿了無限的憂愁。晏殊之所以能夠寫得那麼傷感,正是由於他在現實生活中感受到那種無奈,也是一位多情之人,正是由於他的多情,才讓他的作品充滿了濃濃的愛意。
  • 周邦彥: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作品極富音韻美
    周邦彥(1057年—1121年),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詞人。他精通音律,曾創作出不少新詞調。周邦彥的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
  • 詞家之冠周邦彥最溫柔的一首詞,情入至真,言有盡而意無窮
    周邦彥是北宋著名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周邦彥少年時期個性散漫,但卻喜歡讀書,精通音律,這無疑為其後來的詩詞寫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他創作了很多新調,其作品多寫閨情、羈旅,勝在格律的嚴謹、語言的清新雅麗,在其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譽為是格律派詞人的「正宗」,甚至有「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的稱呼,其詞作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 周邦彥的二十二首詞,值得你品讀!
    又外調順昌府、處州等地。周邦彥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 周邦彥《蘭陵王》沉思前事,似夢裡
    周邦彥的作品格律嚴謹,擅長鋪敘,語言精緻瑰麗,被尊為「詞中老杜」,現有《清真集》傳世。 這首《蘭陵王》,題為詠柳,實則是借柳來表達傷別之情。因為柳與「留」同音,因此古詩詞中常常藉助柳來表達惜別和不舍的感情。隋朝無名氏的《送別》,就是一例:「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 精雕細琢的周邦彥:一個在北宋詞壇被推為巨擘的詞家正宗
    開頭提過色藝雙絕李師師很欣賞周邦彥,提到李師師就不得不提她最大的主顧宋徽宗,周邦彥和宋徽宗對上,也算是色膽包天了。相傳《少年遊·並刀如水》一詞就記錄了他和李師師幽會被宋徽宗發現的經過,被皇帝發現自己的屬下敢動自己的女人,周邦彥居然沒有被處死,也算他命大了。
  • 周邦彥很「汙」的一首詞,雖為雅詞實則曖昧,最後4句意味深長
    同時,又有雅詞和俗詞之分,雖說當時的人們對於雅俗之分已經從外在的要求變成了對心靈修養的追求,但如蘇軾一類的人還是瞧不上柳永之輩,他曾經當面批評黃庭堅的俗詞像柳永,足見其對柳永其風格的否定。俗詞有柳永,雅詞當然就要說到周邦彥了。許多人可能對周邦彥的詞沒有什麼太深的印象,其實之前我也不太了解他,比諸其他詞的大家,膾炙人口的名篇並不多。
  • 周邦彥的這首詞,寫得豔而不俗,是不可多得的經典豔詞
    南宋張端義《貴耳集》中記載,有一次,宋徽宗趙佶,帶著從雲南進貢來的新鮮橙子來密會李師師,恰巧詞人周邦彥也在李師師這裡,周邦彥得知皇帝來了,驚恐不已,只得躲在床下。宋徽宗來後,盡情與李師師調笑嘻戲,一切都被周邦彥聽在耳裡,宋徽宗離去後,周邦彥才從床下爬出來,心中酸楚的他,立即寫下了一首詞:少年遊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指破新橙。錦幄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 一代詞作大家周邦彥的最後一首詞,還成就了一段撲朔迷離的傳說
    宣和三年的一天,周邦彥回到錢塘故裡,這天晚上,他在夢中寫了一首詞,醒來後居然句句不差,記得清清楚楚,於是便將這首詞寫了出來。不久,方臘賊起,攻入周邦彥的住處,他倉皇出逃,可是他發現,在出逃路上所經歷的事情,都是夢中那首詞中早就寫好的,每經過一處,便對應詞中的一兩句話,等方臘賊滅,周邦彥回到家裡,不久便去世了(事見王明清《玉照新志》)。
  • 1首詞裡揭示了2條千古不變的戀愛法則,年輕人不可不讀
    所以,讀蘇軾,其實就是讀人生。筆者一向認為,年輕人應該多讀蘇軾而少讀李白。因為李白詩詞雖然偉大,但抱怨太多,總是一種懷才不遇的嘮叨。今天跟朋友們一起要欣賞的,是蘇軾的一首詞,初讀只知道其美,再讀才知,詞裡道出了戀愛中千古不變的法則,是現代很多情感專家根本無法企及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首詞: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
  • 周邦彥經典宋詞六首,後世譽為「詞家之冠」
    周邦彥(1057年-1121年),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人,北宋著名詞人。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
  • 周邦彥一首詞,借漢代典故抒發自己愛情際遇,讀來使人愴然!
    宋哲宗元祐四年,周邦彥自廬州府教授離任,詞人將別桃溪,回想起從前的旖旎生活,內心無限惆悵,於是寫下一首詞來抒發自己的傷感之情。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宋代:周邦彥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絕來無續處。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粘地絮。
  • 晏殊這首詞讀來肝腸寸斷,還誕生了兩個成語,我們現在還經常引用
    晏殊的名氣在這些人中,顯然要小一些,不過他的很多詞作,那同樣也是別具一格,寫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尤其是他的愛情詞,更是感人肺腑,寫得極為抒情,也很是感人。例如這首《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通篇情感細膩,把內心的思念之苦,還有對於愛情的嚮往,描寫得感人肺腑,讀來也是朗朗上口。
  • 【名家解讀】【北宋】周邦彥《蘭陵王》
    好了,我不賣關子了,咱們就來讀一讀這首曾經長期霸佔排行榜首,現象級的流行歌曲。《蘭陵王》[ 宋 ] 周邦彥柳陰直。煙裡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閒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 納蘭性德最深情的一首詞,讀起來全是傷感,卻寫出了無數人的心聲
    但愛情又是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誰也離不開它,雖然有時候明明知道會頭破血流,但人們依然會不顧一切的去追逐它。都說詩言志詞言情,自古以來文人雅客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愛情詩句。也不知是從何時開始,這些文人雅客們迷上了用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用詩句來描寫愛情。
  • 秦觀這首詞,絕美如畫,是宋詞中的壓卷之作,就連蘇軾都讚嘆不已
    秦觀以其豐富的想像以及風格多變的特點成為北宋時期最為重要的一位婉約派詞人,與亦師亦友的蘇軾、歐陽修、柳永、周邦彥、範仲淹等人齊名。秦觀與蘇軾之間的故事一度被傳為佳話,甚至還有些文獻中記載著秦觀與蘇軾的妹妹之間的愛情故事(可惜,蘇軾沒有妹妹),可以說兩人之間的確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
  • 敢與皇帝爭情人的周邦彥,寫首妙詞,居然因禍得福
    周邦彥,浙江杭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婉約派的代表之一。周邦彥年輕時生活雖放浪,但非常勤學,博覽百家之長,為他後來的詩詞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的詞精巧雋永,雅俗共融。年輕時候的周邦彥也常常出入秦樓楚館,與一些歌伎交好。加上周邦彥又生得美貌倜儻,才華橫溢自然吸引了眾多的追求者,當時著名的花魁李師師就與他來往非常密切。當時,皇帝宋徽宗也欽慕李師師,經常微服前來與她約會。一日,徽宗突然身體不適,李師師以為他不會來赴約了,就另約了周邦彥來家中幽會。